如何評價一座城市?

當我們需要評價一座城市的時候,應該從那些角度出發?


不知道這個評價是從哪個層面上說,是從客觀研究的層面、還是個人感受的層面?不過我是一個很喜歡城市的人,也給不了專業的評判,就在這裡胡說下個人的感受吧。

評價一個城市:

氣候:四季溫度,空氣質量,降水量,乾濕度,日照(晴天陰天)

環境:有無山和水(感覺是個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山但江河湖海的差異很大),污染和綠化

交通:公共交通發達程度(包括線路的規劃和便利度),火車高鐵便利度(機場稍次要),道路規劃,私家車數量——擁擠擁堵程度

人民:人多不多,人的素質,社會人情&本地人的普遍性格(也關係到城市的性格),方言

物價:這個不想也不知道說什麼,雖然與生活息息相關,感覺現在城市普遍物價高就像房價,也有相對低的

飲食: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

生活便利度:這個第一想到的就是便利店(數量),最近有很多比較討論這方面的文;其實跟交通直接聯繫很大,然後跟飲食也很相關,小吃小店多不多關乎日常幸福感,各種商圈

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指向產業和旅遊兩個方面(不想單說旅遊,加上產業就硬合到資源下面來了),當然旅遊也叫資源和產業,文化現在也成了一種產業。在以前自然資源決定城市的主要產業,比如農業或工業在不同的城市佔比很不一樣,也很大程度決定了城市的經濟和面貌;旅遊其實也是一種對資源的開發利用。

(歷史)文化:一個城市的文化首先在歷史,有些氣質是直接透露散發的,還有歷史古迹和文化遺產的保存傳播狀況;城市文化其實就是人的文化,本地人的普遍性格,政府的行事方法,主流大眾的價值觀...(好吧扯不出來了...

文娛:或者叫文化產業,文化藝術和休閑娛樂,也就是精神生活方面。城市公園、電影院、酒吧、各種遊樂廳、獨立的服裝店或生活方式空間、戲院劇院、公共圖書館、書店、文創園區、博物館、美術館、咖啡廳(亂入)……

教育:還能說啥,億萬人民的牽掛。大中小學數量質量,高考分數(滑稽)

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這兩個放一塊,因為地理位置是天然無法改變的,地理決定了氣候,一定程度上也關係到城市的區域定位和地位;但我覺得對普通人影響更多的還是外出的便利度吧,比如去其他城市的遠近,周邊有沒有好玩的城市地點之類;政治地位不說了,我覺得經濟更重要尤其對普通人。

(經濟)收入(就業):不談經濟談收入,但經濟狀況的不同確實會影響收入水平?比如實體經濟房地產經濟還是互聯網經濟在每個城市比重不一樣對不同工作人群的友好程度就不一樣;不同經濟體量和廣度下的就業機會也不一樣;最後個人感覺經濟發展其實影響著(上面講的)所有方面無論物質還是精神

暫時想到這些,有漏的再說~


1.自然環境。量化如海拔、經緯度、太陽直射角、降雨量等,定性如氣候類型、植被豐富程度及類型、土壤性質、岩石類型、河流分布、風類型等。

2.人文環境。衣著、飲食、建築,交通工具的選擇整體上也會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少許差異。方言、傳統戲劇、傳統建築、傳統飲食、傳統手工……

3.經濟發展程度。整體的經濟體量、人均GDP、貧富差距程度、一二三產業佔比、基礎設施建設等。

4.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質量。

5.對傳統和歷史的尊重。(個人覺得,這很重要。)比如,破壞真正的古建築做成仿古建築打造旅遊區,令人扼腕。

6.國際化程度。整體上政治、文化、經濟與世界接軌的程度。

7.居民的思想。

8.隨手寫的。個人認為,如何評價城市來說,城市沒有高低好差之分,只是適合不適合。


政治經濟文化

地理位置,氣候條件

在國家中的地位

和同省比的地位

最後找一個與其地位相同的出名的城市去比較,優缺點一列,更有說服力


去那裡生活個幾年 去繁華的市中心 也去偏遠的郊區 接觸當地人 看他們的生活狀態 慢慢你就能感覺到這座城市的氣質


評價一個城市,去大街上走一圈,看看人們走路的速度和臉上的表情


推薦閱讀:

上大學去哪些城市比較好?
異地戀,是否要為了他放棄一切去到他在的城市定居生活?
中國有哪些CP感滿滿的省份(或者城市)?
這家「最不像川菜館」的川菜館,將山川搬來了城市
你認為什麼最能代表一個城市的風土人文?

TAG:城市 | 城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