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不僅僅是一個方法,而是一系列能力的綜合。

比如:制定目標的能力,制定計劃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工作習慣的能力。

只有把這些能力都培養掌握之後,才能真正具備有效時間管理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下面這些情況:

每天一睜眼,就有一大堆新郵件和未讀信息;

好幾個任務堆在手上,不知道要先處理哪一個;

總感覺屬於自己的時間特別少,計劃要看的書要健的身都沒空落地。

進入工作狀態很難,剛進入狀態一件小事就分心;(有備選1音頻)

一個會接著一個會,各種窗口都在閃,連喝水都顧不上;

以前是996,現在可好,是007,一天下來,感覺整個人被掏空。

又或者,你沒有那麼忙。

但閑下來又覺得無聊,還有點沒底。

想做點事情吧,卻又不知道該做啥。

經濟下行的危機感,讓人焦慮。

如果你有遇到過上面的任何一種情況,那我的專欄(見下),一定能幫到你。

五色時間管理法,讓高效能工作與繽紛生活,齊頭並進。

祝願時間站在你這邊。

五色時間管理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你只需要付費即可。

針對你想要乾的事情,投入費用,越多越好,注意不是投入給自己,是把錢花給別人;

然後呢,針對該事宜,你的關注度就會更高,效率也會越高。


謝邀!

1、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重新塑造積極的世界觀。

題主你好,其實你看看大家給你的回答,大部分都在說方法論,很少有人給你說,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重新塑造積極地世界觀。

很顯然,一種是拖延症,一種是雜亂的事務性忙累,都是時間管理的失控癥狀。我們從方法論來看,的確可以各種各樣的方法措施,你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對你最適合的嘗試一下。

但是,我想說的是,本質上,時間管理的失控狀態,是因為世界觀的失穩和倦怠。一個人經常感覺拖延症,很焦慮,說明他對工作的認識有了偏差,也就是說:他認為不會有嚴重的後果。請問一下,被車撞了需要趕緊去醫院,他怎麼不拖延了?因為會死人呀,他很重視呀。

或者他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事務性工作雜亂無章,是因為他對工作的認識太過於緊張,他認為工作既是全部,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這種人往往伴隨著好好先生和萬金油角色。

在職場,萬金油和好好先生都是貶義詞,是可恥的。

2、說說我自己的方法:今日清單。

每天晚上列好明天的工作清單,並且根據輕重緩急依次排列。告訴你一個小工具:幕布。思維導圖的,很好用。每天列明天的工作清單,基本上就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每一件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第二天只要照章執行就行了。


一、設立明確的目標

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更多你想要實現的目標。把今年度的4到10個目標寫出來,找出一個核心目標,並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後依照你的目標設定詳細的計劃,並依照計划進行。二、學會列清單

把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列一張總清單,這樣做能讓你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在列好清單的基礎上進行目標切割。1.將年度目標切割成季度目標,列出清單,每一季度要做哪一些事情;2.將季度目標切割成月目標,並在每月初重新再列一遍,遇到有突發事件而更改目標的情形時及時調整過來;

3.每一個星期天,把下周要完成的每件事列出來;4.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三、做好「時間日誌」

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哪些事情,把它詳細地,記錄下來,每天從刷牙開始,洗澡,早上穿衣花了多少時間,早上搭車的時間,平上出去拜訪客戶的時間,把每天花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做了哪些事,你會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當你找到浪費時間的根源,你才有辦法改變。四、制訂有效的計劃。

絕大多數難題都是由未經認真思考慮的行動引起的。在制訂有效的計劃中每花費1小時,在實施計劃中就可能節省3-4小時,並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如果你沒有認真作計劃,那麼實際上你正計劃著失敗。

五、遵循20:80定律

用你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困擾和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發現自己天天都在處理這些事情,那表示你的時間管理並不理想。一定要了解,對你來說,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產力的。成功者往往花最多時間在做最重要但不是最緊急的事情,而一般人往往將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因此,必須學會如何把重要的事情變得緊急。六、安排「不被干擾」時間

假如你每天能有一個小時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擾地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這一個小時可以抵過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比三天的工作效率還要好。七、確立個人的價值觀

假如價值觀不明確,就很難知道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當你的價值觀不明確時,就無法做到合理地分配時間。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管理時間,而在於如何分配時間。你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永遠有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八、嚴格規定完成期限

巴金森(C.Noarthcote

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則》中寫下這段話「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需要那麼多時間。」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做某項工作,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做這項工作,你就會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時內做完它。

九、學會充分授權列出你目前生活中所有覺得可以授權的事情,把它們寫下來,找適當的人來授權。十、同-類的事情最好一次做完假如你在做紙上作業,那段時間都做紙上作業;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時間只作思考;打電話的話,最好把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一次把它打完。當你重複做一件事情時,你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提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時間管理也是如此。你能開始第一步,才能開始第二步。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先照著某一個簡單但足夠關鍵的方法先運用起來。

後面你會基於遇到的問題引發一次又一次迭代,走上自己的高效時間管理升級之路。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市面上講時間管理的課程數不勝數,我也聽過一些,但最後就導致看的方法越多,越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好。

一、了解自己的時間是第一步,選擇一個儘可能簡單但關鍵的開始。

我的方法是只聚焦重要事情的跟蹤,重要事件佔據的時間長度就能看出我們是否真正的朝著核心目標前進。

每天結束只需要記錄三個問題:

1、我今天做了哪兩件重點事情?

2、重要事件佔據的時間有多少?

3、完成情況如何?

就這三個問題,可以讓你平穩的記錄一周,不至於覺得太繁瑣,導致放棄。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事無巨細的把很多事情記下來,是很難堅持的。

我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具有很強驅動力的人,這會讓我更加理性的開始第一步。

一周的簡單記錄,你大體知道了自己聚焦於重要事件的時間,而且往往會有很驚人的發現:

明明希望自己一天都做有價值的重要的事情,也以為自己每天在朝著目標前進,但你真正記錄後,就發現那樣的時間可能只有20%,所以產出自然也不高。

這樣的真相,是你沒有記錄之前很難真切感知到的。

後面的行動就很理所當然了,既然我的時間沒有聚焦,重要產出也比較低,那就繼續調整觀察指標,動態跟蹤解決。

二、以問題驅動行動升級,清晰掌握自己的時間規律。

為了清楚掌握自己的時間規律和事件匹配,我進一步跟蹤了自己的時間究竟怎麼分布的。

當然時間分布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空,更多的是為了快速匹配自己可以做哪些類型的事情,是不是指向我們這段時間的核心目標。

重點可以圍繞以下指標進行記錄:時間段,匹配事件,完成度,外界干擾度,專註程度和是否指向核心目標等等。

時間段不需要切分太細,一般半小時,一小時比較合適,而完成度可以同步關注下自己的完成質量,其他指標則會讓你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效能。

示例1:外界干擾程度的記錄

這是為了讓我們感知自己的時間完整度,如果碎片化時間太多,就不適合規劃需要整塊時間解決的任務,比如深度研究一個主題。

相反,可以在這樣的時間段里規劃一些可以隨時停下來的工作,比如我會在干擾次數較多的時間段里,做一些比較機械的工作,比如整理資料庫等等。

這樣的記錄,會自然引發你去思考,這樣的時間適合匹配哪些事件。

你還可以思考的是:我可以如何降低干擾程度。

比如,有人很喜歡晚上8點找你聊天,但你那段時間是最專註的時間,那是不是可以主動和人溝通自己一般什麼時間段比較有空呢。

很多高效達人為了保障自己的高效時間都會主動拒絕干擾,比如某個時間段手機全程飛行模式。

其他一些有用的小技巧,你可以從網上搜索或主題書籍里獲取,並隨時運用起來,但這樣的記錄體系必須自己親自一步一步走過。

示例2:專註程度的記錄。

為了記錄並感知自己在哪些時間比較高效,更容易沉浸下來。

有人是上午,有人是晚上,有人是下午,沒有什麼固定的答案和建議,一切都是基於自己的個人時間記錄和觀察來獲得真相。

其實記錄一段時間後,你一定能找到自己效率高、精力好的那個時間段。

這時候就把一天內最需要深度思考的事件安排在那個時間段。

示例3:是否聚焦核心目標的記錄

設立這一項,是為了讓我們時刻記住我們所有的時間管理只是手段,一切都是以達成自己的核心目標為結果。

比如,我擁有一整塊干擾少的時間,結果發現自己匹配的事件是出去買東西,那我們就可以隨時糾正是否走在正確的方向。

時間管理本就不是分秒必爭,先從最重要的開始,當你慢慢有了比較清晰的體系,後期就可以慢慢關注那些被你浪費掉的碎片化時間,是否足夠有秩序,是否能同步做好兩件事等等。

其實每一步只要你真的走到那了,自然會遇到很多其他的問題。

每周只解決1-2個問題,這會讓你走的更遠,也會讓你足夠聚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

前提是你是否在主動思考,是否足夠有耐心的小步迭代。


推薦閱讀:

《如何戒掉壞習慣》讀書筆記
我開始「逼」自己
為什麼你會陷入「重蹈覆轍」的怪圈?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柴的九大根源(准到哭)
拖延者做事為何會拖延?

TAG:時間管理 | 拖延現象 |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