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是怎麼判斷好惡的?

是看到一件事/一個東西/一個人立馬就能知道嗎?存不存在理性判斷/推理的過程呢?


用心

用感情

以前因為經常情緒化 心情不好沒事 就來挑身邊親近的人的刺 一次次用臆測來傷害自己 我笑得有多開心 心就有多痛

現在知道了 是人都會犯錯 給親近的人寬容的機會 可能事不過三 還結合對方和自己的狀態 心理能力情況 更加理智了 一般陌生人 感到不舒服『這也很大可能是臆測』 一般就不會接觸 但我相信人是流動的 不會輕易殺死 更多的是 沒有啥交集 就無所謂

好惡 這個東西太個人化了 特別是在fi 我感覺我是個道德感 和責任感都一般般的人 『可能抬舉了』 我對道德感的定義也不是很清楚

好惡 是喜好 還是一件事的好壞?

對人 我一般以對方是否善良去推測 很討厭被別人憑空懷疑不善良 但是善良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吧 不主動傷害別人 沒有太多惡意就好了吧 其實一切都是無果的

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心 那樣去做了就好

人太複雜了 事情也太多樣了 我總在懷疑這些標籤也不一定是真的 支持千人千面


fi存在推斷的過程,並不斷去修改自己的喜惡偏向。

比如:

你的一個朋友在學校成績優秀,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而你偶然之間,發現他竟然對家裡的人大吼大叫,推推搡搡態度惡劣。那麼這個人在fi使用者的心裡,好感度瞬間為0。

再比如:

看似窮兇惡極弔兒郎當,沒個正經工作的人。後來你發現他其實只是外貌很兇,實際上,他只是因為公司太忙沒時間打理,不僅每個月會定期給流浪狗捐款買食物,還經常幫助左鄰右舍。

fi就覺得這個人很善良,很美好。

fi使用者愛恨分明,對錯分明。盡量不會委屈一個無辜的人。如果事後明白誤會了對方,會立即感到抱歉,向對方主動認錯的。

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呢,連好臉色都懶得裝。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一些社會心理學的東西 結合起來好像make sense

對事物的好惡可以看作對事物的一種態度(attitude)即一種對人 事 物 理念的看法 那麼態度是從何而來的呢?

1.基因影響 對 你沒看錯 有些態度是天生的 有研究表明 同卵雙胞胎比一般兄弟更容易對某事物有一樣的態度(比如都喜歡爵士樂) 即使他們成長環境並不相同 這並不是說 有某一個決定我們態度的基因 只是因為人的一部分性格和氣質是天生的 而性格和態度是緊密相連的

2. 以認知為基礎的態度(cognitively based) 這種態度主要是基於人們對態度對象的性質所持有的信念(peoples beliefs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an attitude object) 舉個例 你想買車(假設你是理性購車的普通人)你對一輛車的態度很有可能是基於類似 這車最大馬力 車內空間 配置高低 安全性能 它的價位這樣的因素 或者你想買個吸塵器 你大概率會考慮它是不是吸的乾淨 要多少錢 而不是拿在手上有多sexy

3. 以情感為基礎的態度(affectively based) 這是一種根據人們感覺和價值觀(feelings and values) 而不是對態度對象本質的信念而形成的態度

OK 如果這種態度並不來源於對態度對象的理性考察 那麼它是從何而來的呢?它的源頭相對多且雜 比如人們的價值觀(包括道德信仰 宗教信仰)或者感覺反應(sensory reaction)類似你熱愛巧克力在舌尖絲滑的口感 雖然你知道它會讓你長胖 或者審美反應(aesthetic reaction) 你覺得某輛車長得賊拉炫酷 賊拉喜歡 或者是條件作用的結果(conditioning)

條件作用又分為 1)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和 2)操作性條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經典條件作用是說啊 某種能引起情緒反應的刺激源不斷與另一種不會引起情緒反應的中心刺激源相聯結 直到中性刺激源本身也能引起該情緒反應 哎呀 其實就是 比如 你小時候去奶奶家 你奶奶很疼你 很愛把你抱在懷裡親親 你覺得心裡暖暖的 同時奶奶身上有樟腦丸的味道 久而久之 你聞到樟腦丸的味道就會想起奶奶 想起她對你的愛 你感到很溫暖 有點愛屋及烏的意思

操作性條件作用是講 個人自由選擇的行為 會根據得到的結果(獎勵或懲罰)而在頻率上增加或減少 比如你在操場上看到隔壁班小明你想去和他玩 你爸說你不要和單親家庭的孩子玩 他們都不正常 你要和他玩就會強制把你拉回家要你寫作業 還不準吃零食 久而久之 你就不和小明來往了 你對他的態度也會受影響

不管來源如何 情感為基礎的態度的主要特點是1)並不來源於對態度對象的理性審查(rational examination)2)不受邏輯控制 3)一般而言和人們的價值觀密切相關 試圖去改變這樣的態度 是對價值觀的一種挑戰

4. 以行為為基礎的態度(behaviorally based attitude)這種態度是基於自我觀察 這個人對態度對象表現出來的行為的觀察 當一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態度是曖昧不明的 且他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比如阿珍很瘦 不需要減肥 但是她仍然每天都去健身房 她也不是很清楚她自己是不是喜歡健身 阿強問他 阿珍你喜歡健身嗎?阿珍會說 應該是喜歡的吧 因為我每天都去誒 這裡牽扯到self-perception theory 也就是 有的時候 你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直到觀察到自己的反應

羅嗦了這麼多 該回到題目上面了 榮格把fe fi te ti歸類為判斷功能 根據判斷我們會得出相應的結論 做出相應的行為 如果我把態度 歸類為一種結論 對某物的態度影響我們的行為 那麼 從羅列的態度產生的源頭 可以把TE TI和認知為基礎的態度以及行為為基礎的態度聯繫起來 而Fe FI 則是情感為基礎的態度(側重FI)它描繪的不是現實世界 而是在表達 在驗證價值體系(群體或者個人)比如 阿麗厭惡LGBT群體 是因為她出生在天主教家庭 父母朋友都是信徒 她如果仔細想想也許覺得厭惡LGBT毫無道理 可是 由於周圍人都是這樣的態度 她如果不是就會破壞和諧 所以她也是這個態度 這是FE 如果她本人極其虔誠 對教義十分遵從 那麼她對LGBT的厭惡就是基於FI的判斷

我對社會心理學和八維都只能算得上是略懂皮毛 若有失言 請指正 而且不知道英文術語和定義翻譯的是不是到位 我估計讀起來會有點拗口 還有 我寫完了覺得自己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怎麼辦

參考資料:社會心理學全球版第九版(E. Aronson, T. D. Wilson, R. M. Akert, S. R. Sommers)


「感覺」。

經驗,觀念,喜好,三觀,審美,生理反應都是內置的感覺機制,接觸到的事物引起的感覺好壞就是fi的喜惡,這是快速的情緒反應。

假如你叫fi說為什麼,他們會說一堆自己的理由和推斷,但是更像對喜惡的「解釋」,而不是客觀的好壞。

推理,知識和經驗的增加,交流中別人看法的輸入,在通過了fi的審美判斷以後可以改變fi。(我覺得變成你的樣子也不錯)


確實看到一個人or事物很快就能判斷好惡,就是自我價值觀priority很高很明確,不受旁人的意見跟現實客觀因素干擾,尤其是fi+ne。但是這個標準是會隨著信息的攝入不斷調整跟修正的

我談戀愛跟交友的方式就是所謂的減分制?基本上開局都是100分,nfp理想主義+純真不怎麼防人,比較赤誠。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信息攝入,開始發現缺點然後減分,但是基本上只要不超過我的底線跟原則,總的來說我都是可以理解包容的。而且也不是一直減分,減分減到理想完美形象破滅之後,我會重新審視跟調整認知與心態,然後會逐漸發現其他優點,就又可以加分了

這種策略跟謹慎保守的加分制比起來,缺點在於一開始100分起始,自己就會真心的付出很多,如果最後人不對,這一部分的付出等於是白送了,或者僅僅就是買個經驗教訓。優點在於,不會錯過機會,任何一個美好的可以讓我心動的東西,我都願意去主動接觸嘗試喜愛,直接給你100分,給彼此一個機會,能不能走下去就看造化了吧~


直覺吧,應該是平時對細節的觀察而察覺的,但我感覺對兩面三刀的人不太適用,他們偽裝的很好,很難察覺


我覺得是一種快速的反覆驗證和感覺

我覺得這個東西我長遠來看會喜歡嗎

或者是這個人的行為和語句是否一致

還有一種直覺 就是這個人是否有惡意 做的事情對我造成了傷害嗎 是他發自內心的厭惡的傷害還是不經意的


infp

看自己喜不喜歡吧

然後在此基礎上,我認為好壞不可分。


推薦閱讀:

可以幫忙分析一下我是infj還是infp嗎?
如何擺脫INFP帶來的負面影響?
怎麼讓INFJ變成話嘮?(問題已關閉)?
作為一個INFJ 覺得時刻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覺得非常痛苦 怎麼辦?
各位S系的類型是怎樣看待INFP的?

TAG: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16人格氣質類型 | INFP | ENFP | INT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