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不變的PPT「讀稿機」。這類老師相當常見,一份長達數百頁的PPT文檔,足夠支撐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密密麻麻的字體搭配毫無起伏的斷句,讓人想清醒而不得。更為誇張的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都快過完了,他還在津津樂道地列舉上世紀90年代的「先進」事例。當你終於忍不住去官網上查了查來頭,卻只能驚呼:原來是大神啊!
講不完的成名史和代表作。這是學術大牛們的日常操作。一共三節的選修課,老師有兩節半時間都在講述自己的輝煌履歷,而對於究竟怎樣行動練習才能到達如此高度,卻隻字不提。彷彿乾貨滿滿,實際空中樓閣,學生們到底是聽了個寂寞。
內容不夠、學生彙報來湊。隨著移動互聯的普及,高校開始提倡「翻轉課堂」,鼓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倒是給「水課」提供了生存土壤:一次引入、一次考試,掐頭去尾,中間的所有教學內容由學生以主題彙報的形式分組負責,算作是學術訓練,老師只需稍加點評,便可完成教學任務。你覺得好像哪裡不對,但也說不上哪裡不對……
「水課」上多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依賴越來越少,師生關係的疏離感越來越強。老師變老闆,不僅是理工科學生插科打諢的梗,更側面體現著,比起帶有尊重親近的情感,他們之間更像是單純的利益關係加持。
說到這兒,「青椒」們感到很委屈:我剛剛進入高校工作,如果不好好搞科研、寫論文、評職稱,飯都沒得吃,所以精力傾斜在科研上也是迫不得已啊!教授們同樣心有怨念:學院要我衝擊國自然、國家重大社科基金,整天伏案看資料、寫申報書都忙不過來,哪還有時間備課更新?
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大環境下,高校教師的角色回歸似乎並不樂觀。
從教師的評價體系來看,對學術不端行為堅持「零容忍」,而涉及怠慢教學的問題卻常常是「輕拿輕放」。我們身邊會有因學術造假、學術剽竊被一擼到底的例子,而鮮有聽聞哪個老師因上課質量低下、遭舉報而失去教學資格,從此無法獲得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