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索尼公布的 PS5 首發遊戲基礎版價格由 59 美元上漲到 69 美元?

· 太空機器人遊戲間 (Japan Studio) PS5 內置

· 惡魔之魂(Bluepoint Games / Japan Studio) 69.99 美元/ 7,900 日元/ 79.99 歐元

· 毀滅全明星 (Lucid Games / XDEV) 69.99 美元/7 ,900 日元/ 79.99 歐元

· 漫威蜘蛛俠:邁爾斯·莫拉萊斯(Insomniac Games) 49.99 美元/ 5,900 日元/ 59.99 歐元

· 漫威蜘蛛俠:邁爾斯·莫拉萊斯終極版 (Insomniac Games) 69.99 美元/ 7,900 日元/ 79.99 歐元

· 麻布仔大冒險(Sumo Digital / XDEV) 59.99 美元/ 6,900 日元/ 69.99歐元


眼下樣本數量還比較少,所以其實還不用特別慌。還有很多因素可能會對這個事造成影響,包括數量眾多的第三方會怎麼定價,微軟方會怎麼定價,索尼方會不會提供更靈活的遊戲使用選項,實體版的渠道價格最終會是多少等等。

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次世代遊戲的價錢還是不太明朗的。比如2K21就定了70美元,而且是在兩邊都如此。2K能定70美元,那有些其他的廠商,比如光榮脫褲摩,定個170美元也不奇怪,但這未必能代表大多數。

但如果是從玩家的感覺來看的話,這個漲價是很令人不爽的。從前一世代開始,製作商和發行商已經弄出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擴大收入,比如DLC,比如內購。但除了少數搞得太過火的遊戲之外(比如星戰前線2和中土世界:戰爭之影),在大部分遊戲里玩家都還是有得選的。但是弄成70美元之後,這選擇可就沒了。選擇沒了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不首發購入等打折,這就說不準了。

至少有兩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賣70美元的遊戲絕不會比賣60美元的遊戲質量更好或者製作更良心。原先要賣DLC開微交易的,也絕不會在漲價之後就不賣了不開了。

看來以後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有新的說法了:「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連遊戲你都玩不起。」


SIE香港已經公布了,下個世代遊戲售價標準568港幣…2個遊戲四位數的世代要來了。


漲價話題在開發者這一側討論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好幾年前開發商就開始半抱怨半哭窮地喊:「主機遊戲已經xx年的59.99美元沒有漲價過了」。

之前遊戲論壇也有相關問題討論,知乎也不例外。

怎樣看「次世代實體遊戲價格從 59.99 美元上漲至 69.99 美元」??

www.zhihu.com圖標

造勢了這麼久之後,現在《惡魔之魂 重製版》作為第一批70美元的遊戲正式落地。

索尼從60美元漲到70美元,大概率在未來微軟也達成共識。

(但目前為止微軟尚未跟進……)


對於漲價不是不能理解,但作為玩家我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些年間,很多廠商已經想出了各種變相漲價的手段作為對策。

比如開發換皮的遊戲,套用公式化的模板,用無趣的設計填充遊戲內容,延長玩家遊戲時間;

比如遊戲內容沒做完沒做完,有點良心的補丁推送,心黑一些的DLC補,最黑的直接把更新後的遊戲當做新版本再60美元賣第二遍;

60美元的全價聯網遊戲先上架個半成品,然後開始逐步更新,美其名曰「服務型遊戲」。

甚至有不少廠商不停嘗試遊戲內額外付費試探底線,有《星戰前線2》直接搞氪金開箱才能操作知名角色直接被炎上,也有R星悄無聲息鯊魚卡賣到飛起。

下個世代訂閱制之後,指不定一些加入了訂閱制的遊戲廠商會更加心安理得地先上架一個未完成品。

那以上這些變相漲價,會因為60美元漲到70美元而收斂嘛?

只能說希望會。

畢竟作為玩家又多付了10美元,至少希望70美元能首發完整體驗一個沒有殘缺的本體。

ps.現在最氣的可能是歐洲玩家,一些遊戲漲到80歐了都,大概要650RMB…


讓廠商和玩家能達到"漲價"的全面共識,最大的阻礙是DLC和氪金這種巧立名目來"搞錢"的手段。本質上來講,諸如此類"巧立名目"的搞錢手段代替"漲價"成為了廠商增加營收的手段,所以現在這個時候漲價在大眾眼中顯得不合理,而以前DLC不流行的時候漲價引起的爭議沒現在大。

但是DLC和氪金的問題在不同領域的體現不一樣——DLC和氪金最嚴重的是年貨車槍球,而這個類型燒的錢是最少的,反而是神海那些燒錢最多的領域"搞錢"反而不起勁。所以"漲價"在不同領域遇到的反對民意也是程度不一。

至少這一兩年的情況是可以預測的:有資格有動力的頂級3A廠會最先推動漲價,年貨車槍球蠢蠢欲動但肯定會和玩家群體有輿論拉鋸。夾在中間不上不下的3A廠(4A Games那一檔)受到的壓力是最大的,漲價確實可能增加營收,但銷量下降也是個可能的問題,但只要他們也能全面漲價且得到好處的話,年貨車槍球甚至中型製作的全面漲價也不遠了。

其實回顧一下,60美元→70美元的漲價爭議正是體現了"60美元"時代的一個特色——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代替"漲價"作為增加營收的手段。既有存在了一段時間的DLC和氪金,也有新銳的訂閱服務,雲遊戲這種東西也在躍躍欲試。說不定十幾年後連買斷制都不存在了呢,"漲價"就只能用來形容訂閱費了。


遊戲漲價

廠商就會停止

層出不窮的換皮?

一碗餿飯連炒十道?

無腦複製粘貼的公式化填充?

影響平衡的內購以及沒完沒了的睿智DLC?

上架半成品,後續連出數個幾十g的補丁改善?

不會

更高的售價只會讓廠商口袋飽飽的同時有更充足的錢去宣發造勢,部分媒體和遊戲up也能吃上更好的狗糧。僅此而已

如果非得說一點好的,那就是中型遊戲能藉助著這次漲價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而不是現在這樣3A和獨立兩極分化的如此嚴重。


這個都已經吹風好久了。關注業界新聞的話,幾年前就有人說60刀3A的模式不可持續。

這兩年歐美3A口碑崩盤的情況也是由於開發營銷成本壘高,這個內卷幾乎是不爭的事實了,導致必須不斷擴展邊緣和輕度用戶才能保證營收的增長——然後就是惡性循環,怎麼擴展輕度用戶呢?還是加大力度整畫質、加大力度請媒體吹逼,還得多花錢。於是乎,DLC商法都是輕的,後面的開箱子啊,GAAS啊,各種套路層出不窮——總的來說就是要讓玩家為一個遊戲多掏一些錢。

所以,於其搞那麼多勞什子,不如就漲價吧。

我本身是支持單純的漲價的,但前提是我是把原本花在dlc,開箱子,買皮膚等等的錢直接花在買遊戲內容上。而這波漲價我覺得變成買宣發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我為什麼要花錢讓遊戲廠商買通媒體給我洗腦?我有病?

另外,漲價了,DLC商法、開箱子、GAAS等等勞什子就會消失嗎?

書記的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漲價對一部分中小製作或許是機會。我是說那種依靠死忠粉長期續費,可替代性不強的中小製作。這些遊戲本來就不賺路人的錢,營收長期靠死忠粉維持,所以獲得了更大的漲價空間,銷量卻未必會受到成比例的影響,跟著業界整體漲價可能反而是利好。

但是大部分玩家可不像P社玩家那樣有花錢養開發商、上論壇婊遊戲策劃全家的覺悟,還有相當一部分中等製作或者獨立遊戲要靠路人粉賺錢。大家收入都不變的情況下,3a大作的漲價會進一步吸收輕度玩家手中的閑錢,會使玩家購買其他遊戲的需求下降,這就會影響中小製作的路人銷量。

當然這個幅度真的有多大影響我覺得不好說,只是說索尼出來當這個惡人也說明業界確實到了非漲價不了的地步了。至於希望看到dlc商法減少,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該搞得還得搞。

內卷就是囚徒困境的,你不搞,別人搞了,你就吃虧。除非你是cdpr,勞動力便宜,還可以搞血汗工廠,才有所謂的物美價廉。3A產業搞到現在,我覺得已經很偏了,宣發花的錢太多太多了,二三線沒錢宣發的遊戲基本不被當遊戲看,這是不健康的。但是還是那個問題,你不宣發,別人搞了,你就吃虧。


推薦閱讀:

PC為什麼不像XBOX、PS4一樣用光碟作為遊戲載體?
Ps4上的R3按鈕在哪裡?
ps4和ns哪個更值得入手?
索尼PSN港服商城開啟2018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全場最低一折

TAG:家用主機遊戲 | PlayStation | PlayStation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