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與沉澱的區別?結晶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謝邀。結晶和沉澱是從兩個角度來討論問題的。

結晶是相變過程,是物理變化。結晶是由長程無序的非晶狀態形成長程有序的晶體狀態,物態改變肯定是物理變化,不過這並不是說結晶過程中不存在化學變化,在結晶過程中,新生成的晶體的成分是可以和母相不同的,如果這種過程發生,就說明其中也發生了化學變化。就是說,結晶過程是從物質結構改變角度說的,物質結構改變顯然是物理變化,它並沒有提及這個過程中是否發生了成分的變化,所以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著一些化學變化的過程。

沉澱是一類物質從原先的混合體系中析出,如果原先的體系是溶液或固溶環境,溶質和溶劑間就存在微觀的相互作用,那此時的沉澱就是化學變化,因為物質成分發生了變化。如果原先體系是簡單混合體系,比如懸濁液,或者不同玻璃珠和鋼珠倒在一起,體系不同部分間的作用主要是宏觀作用,那麼發生的沉澱就是物理變化。即使是發生化學變化的沉澱過程中也肯定存在著結構的改變,即存在著物理變化。但是,沉澱本身是從物質成分變化角度提出的,它也沒有討論這個過程中是否發生了物質結構的變化。


應該這樣說,在初高中階段,結晶是物理變化,化學沉澱是化學變化,物理沉降是物理變化。

實際上,到了學科當中,這個區分並不明確或者幾乎不存在。原因就是化學本質上是屬於物理的。化學是通過特定的方法研究一定尺度範圍內的物理。

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說區別不大呢,舉個例子。

比如說鹽(氯化鈉)溶於水,然後通過降溫或者蒸發溶劑的方式結晶,本質是鈉離子和氯離子結合,形成了沉澱,只不過這個沉澱速度比較慢,有足夠的時間讓它成長為晶體。但是,如果高中階段學過化學平衡就知道,結晶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平衡,時刻都有結晶重新溶解,也時刻都有例子結晶。化學沉澱也是如此,不相溶的兩種離子相遇發生沉澱,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一點點溶解度都沒有,而是能溶解極少量的沉澱物。當我們忽略溶解度和結晶速度的時候,我們發現沉澱過程和從溶液結晶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兩者過程上沒有區別,唯一能區分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是有沒有生成新物質。這裡只說結論:二者都生成了新相(物質)。

如果說為了應付考試,請參照課本。如果為了深挖,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廣闊至宇宙是物理(天體物理),微小至粒子也是物理(量子物理),而不大不小在中間的就不是物理,而是化學和生物了?


溶液結晶,濁液沉澱

溶解是物理變化,那麼結晶也是


全方面分析一下吧。

結晶與沉澱的區別?

結晶是物質從液態(溶液或溶融狀態)或氣態形成晶體。沉澱是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於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

溶質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可分為晶核生成(成核)和晶體生長兩個階段,原因都是溶液中溶質的濃度超過其飽和溶解度。晶核的生成有三種形式:即初級均相成核、初級非均相成核及二次成核。沉澱可分為晶形沉澱和非晶形沉澱兩大類型。硫酸鋇是典型的晶形沉澱,含有結晶水的三氧化二鐵(Fe2 O3·n H2 O)是典型的非晶形沉澱。

結晶(結晶)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沉澱是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於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

沉澱(科學術語)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結晶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一般物理變化。但也有一些是化學變化 比如高鐵酸鈉與氫氧化鉀本身是不反應的,但是在蒸干溶液的時候會首先析出高鐵酸鉀,發生了複分解反應。

判斷的依據是看初始狀態。

若把溶解溶質作為起點,析出原溶質就是物理變化,析出其他物質是化學變化。

以下是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

希望題主能善於運用搜索引擎 這種東西都是可以用Google找到的。

初中化學/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zh.wikibooks.org圖標


謝邀…以下三段是吐槽可跳過

作為一個高中學了三年化學、其中學了兩年化競、經常被同學問化學問題的人,看到這題就全身上下胃疼(已經看到了同學疑惑的眼神:你不是學化競的嗎,怎麼這都不知道?)

這種條件極少(只告訴了結晶),定義不清晰(只有高中化學人為定義了這兩種變化?個人認為真的無法分割)的問題,有答案的話兩邊都解釋的通…所以只能死摳定義。

我覺得這種有爭議的題高考大概都不會考…

還是說一些乾貨,關於「結晶與沉澱的區別」,其實我感覺區別不大,不過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沉出晶體=結晶,沉出長的不像晶體(什麼粉末狀絮狀之類的) =沉澱。

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大概是:做結晶實驗時都以產生比較大的、好看的單晶為榮,不過其實你瘋狂用玻璃棒摩擦杯壁也能獲得一堆晶體(不過可能被嘲笑:這是晶體?)

這裡就要涉及幾個概念,為什麼有的晶體長的大有的卻很小?外因主要是雜質、溫度(影響生長速度) 、濃度(影響凝結核密度) ,有這幾個因素影響所以一般都要在濃度過飽和不是很多(凝結核多了會產生很多個晶體不利於產生大晶體) ,溫度較低(使已出現的晶體更有優勢) 的條件下緩慢結晶。

外因的影響比內因(物質本來的性質) 影響小很多,比如碳酸鈣基本只能生成很小的小晶體(原因記不清了,可能一方面溶解度很小難以配置穩定的過飽和溶液,一方面陰陽離子帶電荷都比較高生長速度降不下來),就成了「碳酸鈣只能沉澱不能結晶」

至於絮狀物…其實也可以看做長的很差的晶體,由於親水性很強balabala

所以說,托梅頭托馬頭,其實是一碼事…


推薦閱讀:

PCR 引物不用愁,一個網站全搞定
關於UVC-LED消毒的深度16問
FPC線路板板面起泡是怎麼造成的?
2018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 他們都做了什麼研究? | 一探啾竟 第59集 | 啾啾鞋
有了這倆神器,化學老師再也不擔心我炸掉實驗室了

TAG:物理學 | 化學 | 化學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