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顧城的詩句「花開如火 也如寂寞」?


「花開如火,也如寂寞。」個人覺得講的是浮華背後的孤寂寥落。

花開荼靡,烈火烹錦,盡顯張揚,恣意怒放。那片嫣紅流韻橫生,在時光的素箋上,用明媚的筆調塗染開最絢爛的色彩。那飛揚在筆尖的韻律,是生命流動的證明,如火般燃盡人間滄桑、繁華茂盛之態。可那極致絢爛的之下蘊藏的是永恆的寂靜,是把黃昏壓彎的暮色,是梨花滿地不開門的孤獨,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孤寂。

補充:

突然想到之前在《百年孤獨》上看到的一句話:

即使是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與此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補充一個 朋友的想法


絢爛至極,歸於平靜。

花如此,火如此,人生亦如此。


《你喜歡歌謠》

你喜歡歌謠 孩子

這歌是唱給你的

這漂亮的蜜色的火焰

一次次被秋天吹動

早晨乾淨得像一塊玻璃

上邊有水亮著

開始還不知道呢

為你在樹林里唱歌

唱過的樹都倒了

花開如火 也如寂寞

兩個視角去看這首詩,一個是孩子的顧城、一個是唱歌給孩子的顧城。

孩子是顧城心中真誠純潔的代表,也是他一貫心靈寓所的象徵。在詩中也以美好的意象去修飾孩子,漂亮的蜜色的火焰、乾淨的玻璃,孩子所到之處都是亮色!

唱過的樹都倒了,這是給孩子唱歌的顧城看到的景象,不是孩子,而是顧城眼中所看之物都已倒塌、寂寥,這裡有顧城常見的「反現實」色彩。

這首詩中,充滿了顧城一貫的童話色彩以及他詩歌中同樣濃郁的「死亡意識」(顧城詩全集中,提及死亡的詩有數百首之多)。

那麼到這裡已經很明顯了孩子與顧城,童話與現實,生機與寂寥,明亮也罷,緬懷也罷,抗爭也罷。

花開如火,也如寂寞,講的都是同一個顧城,只是時間之上,時間之下罷了。


假如,單單從最後兩句話,到底能看出什麼呢?你還認得出這是顧城的詩嗎?這有顧城特色嗎?沒有生命的美人,終是泥塑。


可反著理解。寂寞可以象花一樣盛開,吐艷,如火如荼。

寂寞不全是負面的東西,也可能是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是需要珍惜的東西。


花期短暫,既然要盛開就要盛開得紅紅火火,萬物皆不可掩其嬌媚

花寂寞,並非高處不勝寒,也並非孤芳自賞。只是花如人一樣也是獨立的個體,所理解所經歷的全然不同,又怎麼感同身受。寂寞是生來就應該承受的。


我感覺有些像高處不勝寒之感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可最高層上沒了浮雲 也少了喧鬧

如火的花一任群芳妒 自然也不在群芳叢中了

可有失必有得 不是嗎

大概吧


推薦閱讀:

TAG:詩歌 | 詩歌欣賞 | 顧城 | 如何理解X | 朦朧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