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時,清朝為什麼不舉國動員與英軍決一死戰?
因為他們印象中的中國,還是那個中央集權、制度無比成熟、舉國軍民萬眾一心、從上到下如臂使指的可怕古典帝國,至少當年啟蒙運動的「中吹」大師們都是這麼說的。
結果他們發現,這個大清,和書裡面講的那個中國不太一樣嘛?它根本沒有本事不惜一切代價動員民眾,沒有本事迅速集結最精銳的軍隊,它甚至就沒有想過和侵略者決一死戰。
大清的官僚不會為它出力,士兵不會為它死戰,老百姓也不會為它毀家紓難,國不知有民,民也不知有國。
英軍根本不需要和一個國家的力量戰鬥,它只需開著軍艦四處遊盪,伺機殺上岸來,攻佔港口城市,幾千英軍就能所向無敵,因為他們面對的,絕不是國家精銳和「全民抵抗」,而是各地的散兵游勇,一觸即潰,根本沒有備戰,也沒有後續的抵抗。
因為19世紀的大清,早就不是一個具有強大基層組織能力的封建帝國了,四萬萬人民不屬於一個外來的中央政權,而屬於各地的土地主、行會、流民領袖。人民對朝廷沒有認同感,朝廷對人民也沒有那麼多責任。
所以,人民不會為了大清拚命,大清也不會為了國家拚命。
更重要的是,英國從未想過滅了大清,大清也從未想過要徹底抵抗大清,因為大家不是生死大敵,如果英國把大清逼到舉國動員的地步,是必然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還不如把大清政權作為殖民地代理人,當條狗……從中國吸血的目的已經達到?為什麼要推翻清政府呢?
所以,一來大清沒能力舉國動員,舉國動員是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獨有技能,末年大清做不到;二來,大清被大英幾千人打幾個城池而已,大英不想要大清的命,所以大清遠沒有到要拚命的時候。
你看大清後來打太平天國的時候還是挺拚命的,不惜放權給地主辦團練養軍閥,甚至借師助剿,請洋人來幫忙剿滅長毛,因為太平天國真想要清妖的命。
這跟我們現在質疑,歐美國家為什麼不舉國動員起來消滅病毒,是一個道理。他們根本就動員不起來。
目前我們已經在多個城市發現病例後,進行了大規模全員檢測、隔離,然後阻止了病毒的擴散。
在我們看來,雖然損失也不可避免,但做起來好像也沒多大的難道。
不就是平時儲備物資,分片設置採樣點,街道樓道大媽戴個袖章、拿個喇叭號召都去檢測,民眾都想著檢測一下更放心。一個地區醫護人員不夠,周邊地區補上。
現在就是歐美作繭自縛,檢測效率低,基層組織沒有,小倔強不願去檢測,各地區互相不幫扶,檢測出來了也不隔離,流浪漢等bug的存在。所以這件事對於他們,就是比登天還難。
清朝就有如現在的歐美,一盤散沙,一攤爛肉,八旗兵組織渙散,平時缺乏訓練,兵器缺乏管理、短缺,朝庭大員彼此挖牆角、拉後腿。不是想組織就能組織起來的。
如果清朝是一個躺著吸食鴉片的地主,現在的歐美就是一些癱瘓在床的老財。
雖然在我們眼中鴉片戰爭很憋屈,《南京條約》很屈辱,但在當時的大清看來,只是在海邊小敗幾場而已。
太陽照常升起,歷史繼續向前。
道光過後,咸豐皇帝來了。
咸豐可能是大清活得最不開心的皇帝,因為他從上崗一直到駕崩,一天好日子都沒過過。
首先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民間起義:時間上,貫穿整個咸豐年代;地理上,南北全佔了。
南方有個叫洪秀全的,他說自己是耶穌的弟弟,吸了一堆農民粉絲,咸豐一上位,他們就起義了。他們在南京建了個國家,叫太平天國。
這兩起造反事件雖然麻煩,但在另一件事面前,只能算是小打小鬧:距離《南京條約》的簽訂已經十多年了,英國人想重新談一談條約,趁機再撈一把。
《南京條約》里沒有規定今後可以重談,但規定了英國要享有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待遇,而大清跟別的國家約定了可以重談條約,這一條就成了英國人的依據。
這時候的大清,大概對自己還挺自信,態度強硬,毫不妥協,甚至對此避而不談。
這讓英國人憋得不行,又找不到地方發作。歷史上一旦有人憋得難受,想搞事的時候,借口一般都會自己找上門來。
就在這個時候,大清在海邊截了一條走私船,叫亞羅號。
亞羅號明明是艘中國船,卻插了桿英國國旗。在查獲過程中,這桿英國國旗被扯了下來。
英國人趕緊抓住這起「外交事件」,要大清道歉,大清十分迷惑,又一次拒絕。
幾乎同時,法國人也說自己的傳教士馬神甫在中國被殺了。兩邊一勾搭,於是組成了英法聯軍。
於是又開始炮轟廣州城。
這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這一次大清終於確認了,自己真的打不過外國人。
英法聯軍直接打到了北京,咸豐皇帝嚇得只能帶著老婆孩子逃出北京,來到熱河避難。
然而英法聯軍來到北京,連北京城都沒進,就先沖著旁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去了。
圓明園裡有無數寶貝,他們大搶了三天三夜,把園子洗劫一空,帶不走的就砸爛毀掉。
實在沒辦法了,咸豐只能派留守北京的弟弟跟英法聯軍談判。
這個弟弟叫奕訢,排行老六,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小六子。
這一談,大清又被牽扯出一起虐待英國人質的事件。作為報復,英國人一把火燒掉了本來就已經一片狼藉的圓明園。
這把火燒了三天三夜,無數中國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人類歷史上的文化瑰寶從此變成焦炭。
英法聯軍在進入北京之前,跟大清有過一次談判,幾十個英國代表被大清扣押,最後死在獄中。這就成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最好理由。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就是,大清又多了兩個屈辱的條約——
咸豐皇帝也在簽完條約之後,黯然死在了熱河。
皇家園林被燒了,就相當於一巴掌打在了大清的臉上,總算有了些作用,大清覺得有必要給自己續命了。於是我們接下來將看到大清的三次自救行動。
第一次自救: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 5
陳磊
讀客文化出版社
¥49.90 會員免費
這個問題不但你很費解,英國議會裡的王陶陶們也很費解,直到戰爭爆發的前一夜他們都認為對大清開戰是一個極其致命的錯誤。可即便是大英帝國里最激進的入關壬都萬沒想到,這個以西方人難以想像的方式存在著的利維坦、幾千年來屹立不倒的世界一極、掌握了全球貿易核心規則之一的白銀黑洞、擁有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的超級大國、無數西方蠻夷眼中的東方燈塔、馬可波羅口中的人間神國……在小小的殖民隊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現代的中國人歷經河殤思想和全盤西化的思潮,已然從精神上脫亞入歐。在這種比西方人還相信西方科學和西方體制的視角下,彷彿大清的斷崖式拉跨是水到渠成,天經地義的。甚至有不少人由此形成了「洋勝於韃韃勝於漢」的逆向民族主義思想。認為「只是半殖民地的大清遠勝淪為殖民地的其他亞非拉小國」,而為了解釋這種「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的「了不起的成就」,他們對著既定的答案編題目,找出了諸如「簽訂不平等條約是給中國革命爭取時間」等等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理由。殊不知在當時西方人的視角下,目睹這樣一個能夠聚集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不可思議的國家的沉淪,所感受到的震撼絕不亞於中國人看到美利堅一夜之間被病毒所支配。畢竟英國人在號稱最費拉不堪,堪稱天選殖民地的印度都是歷經無數血戰,且險些翻車的,在中國卻出乎意料的順利。
數學老師:印度在英國殖民期間有無類似我國抗日戰爭的反抗行動??www.zhihu.com因為清朝是農業國,所以打不過工業國英國——抗美援朝時,中國也是農業國;越南戰爭時,北越同樣是農業國。
因為清朝沒有制海權,所以打不過船堅炮利的英國——抗美援朝時,中國也沒有制海權;越南戰爭時,北越同樣沒有制海權,連制空權也沒有。
記得有人吐槽過一句話,「中國近代戰爭壓根就沒到拼武器代差的程度」,只要拼政權、軍隊的組織性就完全夠用了
而清朝政權與軍隊的組織性極端渙散,後來太平天國時,用來包圍南京的江南江北大營,軍營里在幹嘛?賭博、遛鳥、嫖娼、孌童、抽鴉片、做木匠、畫字畫、斗蛐蛐、做買賣……在最前線,清軍就這吊樣,那鴉片戰爭時的清軍狀況可能更不如,就這水平的部隊,多少人不是送?
太平天國從廣西突圍出去,武器是鐮刀斧頭長槍短棒,老弱婦孺全算上也就兩萬人,進入長江流域,直接開「無雙割草」了,玩家楊秀清表示毫無遊戲體驗。
更糟糕的是,舉國體制是近代產物,其前提是「民族主義」,而清朝恰恰不敢發動民族主義,相反,它懼怕民族主義,所以外戰上總是稍一作戰便立即求和,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它很清楚自身的定位:滿、蒙、藏三族貴胄壓制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回、壯、苗、彝等族,你讓它實行舉國動員、全民戰爭就是在要它的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