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和異體字的區別是什麼?


兩者分別對應簡體字和正體字。這樣是不是就比較好理解啦?不屬於一個概念範疇,所以也不能說什麼區別。

繁體字,比如:一在金額里寫作壹(感謝 @王恖聰 提醒,一不是壹的簡化字,所以這一個例子不成立哈);繁體字諸如:車馬。

異體字,比如:峰又作峯。現在的異體字應該叫俗體字吧,關於俗字研究的論著還是蠻多的,可以找來看看。


區別是中國大陸政府定的

你真要問區別,大概就是,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民國時期的「正體」簡化到當今的「規範字」,而異體字在民國時期就不被作為規範「正體」


異體字是和正體字相對的,二者記錄的雖然也是同一個語素,但是性質不同。

繁體字即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後又出現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後產生的中文字。


同一個字,筆畫多的叫繁體,筆畫少的叫簡體。

同一個字,國家規定的標準字形以外的寫法,統統都是異體字。


先佔個坑,你等我回寢室翻翻《古代漢語》再來解答這個問題。


好破的問題,破的只能匿名答。

繁簡、正異,是看待漢字的兩個視角,放在一起對比是錯誤的。

漢字的演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大篆之於小篆,古隸之於今隸,傳統繁體字形之於現代簡化字,就是這樣根據使用需要做了字形調整,減省難於書寫、不影響字形認知的部件,歸併形態相近的部件,改變費時費力的書寫習慣,來達到加速書寫、認讀的目的。

在歷史上,簡體字非常早就出現在漢字系統中,比較典型的是萬、萬這對老冤家。而貫穿中國歷史,人們想了各種辦法來簡化漢字的書寫,比如發明了草書、比如發明了同音借代等等,而近代凱申公做了第一層政策層面的漢字簡化工作,失敗了,新世界又做了第二次嘗試,成功了,自此簡化字的概念得到了官方承認,成為中國大陸使用的規範字形。

而異體字是貫穿整個漢字歷史的,甚至放到任何一種文字都可以這樣理解。可以說甲骨文中魚字多一片魚鰭還是少一片魚鱗,互相之間都是異體,能?之間寫法有點變化,互相是異體,英文字母的列印體、手寫體和各種花體,互相之間還是異體,只要表達的是同一個字詞,但字形不同,互相之間就是異體。

因為漢字數量實在過於龐大,變異方式非常不穩定,就會造成戰國文字偏離周王室用字的情況,書不同文,便會逐漸造成文化的離心,因此秦滅六國後統一文字,後來歷朝歷代也會頒布正字的法帖或字典,用來規範漢字的寫法,這樣就有了正字的概念了。


推薦閱讀:

魚的自用手頭簡筆字

TAG:漢字 | 繁體字 | 異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