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喝淡的還還是濃的好?
很多人認為烏龍茶武夷山岩茶濃就是岩韻,很多人現在刻意一泡重原來的8克到現在10克-15克一泡。
如果所謂的岩韻是把茶泡濃,那就不必分什麼正坑、正岩、半岩、洲茶了,洲茶也可以泡濃啊,泡濃不就有岩韻了?顯然,這個說法一定是錯的。
至於喝茶喝濃,還是喝淡,這個是個人的喜好,但所有的茶都有一個標準的沖泡比例,以岩茶來說,150ml對應8克茶,是合理標準。
喝茶最好不要喝濃的,個人深有體會。以前喝茶喜歡喝濃茶,喝的胃不好。現在喝的比較淡,舒服多了。
所謂喝濃茶很多都是茶商炒作出來的,把茶葉泡濃,味道濃了,也顯得耐泡了。而且,茶葉消耗量也大了。但是對身體絕對沒好處。
按照茶的正常投茶量喝最好,味道也好,對身體也好。不知道怎麼控制的可以買個小電子秤,很便宜,也不佔地方。
把握一個總體原則:少喝茶,喝好茶,喝淡茶
謝邀。
先說結論,濃淡得看喝的是什麼茶。
以白,綠,烏龍,紅,黑為例,具體茶種請百度
白茶,可沖泡或者煮制,地域不同效果不同,煮制白茶入口濃烈,回甘悠長,驅寒暖胃。用量,基本為8克。水量不超過200ml。溫度90度即可。推薦,貢眉。出湯時間15秒。老白茶的話題不再討論,自行百度。
綠茶,沖泡溫度不能太高,現在冷萃(其它類茶也可,依發酵程度冷萃時間依次增加)是個新的潮流,在凸現香氣的同時,又改善了口感。使用的量,推薦6克。冷萃適當增加到8克。水量不超過200ml。溫度85度即可。推薦,碧螺春,出湯時間10秒。與白茶的區別,還請自行百度。
烏龍,還是推薦傳統的三才扣碗,三泡之後茶湯逐漸清澈,香氣濃而不散,入口甘醇,回甘漸顯。用量,7克。水量依據蓋碗,通常不超過250ml。水溫90度即可。另,岩茶也屬於烏龍類,半發酵茶,重點推薦水仙。出湯時間,15秒。還有台灣烏龍,像是金萱烏龍,凍頂烏龍等等,建議到台灣旅遊當地購買。網購性價比不高。
紅茶,建議使用法壓壺,玻璃杯。便於觀察茶色,沖泡紅茶很容易過濃,入水出湯建議不超過15秒,當然全憑喜好。用量,8克。水量不超過200ml。溫度,95度以上。作為世界三大日常飲品,紅茶的種類也是沒讓人失望。紅茶對於溫度,入水,出湯的掌控之難也是沒誰的,完全可以自己嘗試一下,同一款紅茶,溫度每下降十度,出湯時間相同,盲眼品嘗完全就是兩款茶。另,紅茶冷萃完全就是一個新世界。推薦,金駿眉,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
黑茶,在入手之前還請務必抽出十分鐘時間了解一下黑茶和普洱茶類的區別,在這裡就不再過多解釋了。黑茶三泡之後才剛剛進入正題,茶湯逐漸清澈,香氣凸現。關於黑茶的煮制,時間不易太短,滾沸後小火20即可。可能會不喜歡黑茶自身發酵的味道,不需強求,喝茶本就是休閑,自己喜歡才是好的。用量,8克。水溫,95度以上。水量,不超過200ml。出湯時間,20秒,逐次增加5秒。種類請自行百度,不再推薦。
飲茶的濃淡,各有千秋,適合自己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選擇合適的茶類,找到最喜歡的出湯時間,就是好的。沒有捷徑,多飲即可。
韻味這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看不見摸不著,但在茶人心中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因為一泡岩茶入口,一桌子老茶客雖口味各有所好,但韻味有否通常是觀點一致的。不認同韻味和茶的濃淡或者投茶量多少掛鉤。曾經有幸喝到過一泡朋友私藏的好茶,量很少,小罐子精心保存,只有5克,喝完再也沒有了(當時決定拿出來喝的時候一群人恨不得凈手焚香沐浴更衣以示珍重)。真是好喝,茶量雖少,茶味和韻味都十足,還比普通茶8克耐泡。至於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投茶量越來越多,我認為純粹口味越來越重,茶濃了過癮而已,有時候我也會這樣泡茶,確實解饞!
個人覺得淡一點好些,有時候濃的話,真的會覺得呴嗓子的,還會失眠精力過度之類的,然後想一想君子淡如水,行事慢幾分之類的,覺得很多東西還是簡單平淡更久遠,濃茶的話感覺會膩,哈哈,不是懂茶的人。但是看到下面這張圖的時候,我覺得茶杯里一定是淡茶,因為我就是這麼感覺的!
※這樣喝茶大錯特錯,毀腎、毀胃、毀血管……百害而無一利!
※茶葉渣可以用來幹嘛?
※每天喝茶多少最合適?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為什麼說高山雲霧出好茶?
※如果讓你選擇一種,那麼你最喜歡喝哪種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