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作家應該對一個領域專精,還是讓作品涉獵範圍廣?
這題其實正著答反著答都行。
正著答版本:
偉大的作家當然是涉獵範圍極廣的。
曹雪芹的《紅樓夢》,從日常的衣食住行、飲食起居,到詩詞、書法、繪畫、工藝、醫學、宗教幾乎是無所不包。正是這樣它才成了中國古典文學裡不朽的名作。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同樣囊括了對戰爭、社交、藝術、宗教、哲學、政治、軍事、愛情等各種層面的細緻描寫和思索。正是如此它才多次被西方媒體評為 「最偉大的小說」。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博物館,整本書對繪畫、音樂、建築、戲劇、文學都有著大量的引用和描寫。之前買過一本書叫《Painting in Proust》(普魯斯特作品中的繪畫),整本書將近有400頁,全是在《追》中被提到過的油畫,可以想像光是繪畫就在這部作品中佔到了多麼大的篇幅……另外,普魯斯特對於軍事與政治的了解也堪稱是專家,第三卷對於戰爭策略的描寫相當有意思。第四卷里關於詞源學也是嘮嗑了整整幾十頁,雖然令人頭大,但不得不佩服其博學。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嘮叨大王雨果要是說第二應該沒人敢自稱第一。《巴黎聖母院》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巴黎聖母院,雨果對建築的熱愛可比對卡西莫多要多多了。而《悲慘世界》也不過是雨果用來針砭時弊、宣揚人道主義思想、描寫拿破崙戰爭、描寫巴黎的社會現狀、發表對宗教對政治的看法的一個舞台。要是把這些和文學無關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都去掉,這本書估計只剩三分之一都不到了。
納博科夫的《洛麗塔》,被許多人誤讀的一本書。納博科夫在這本書里涉及到的各種藝術梗怕是一百隻手也數不過來。對於各種詩句、繪畫、神話故事的引用都是信手拈來,還喜歡對各種作家、詩人、哲學家、畫家、弗洛伊德進行惡搞,在書里把當時藝術界的一眾名家全都不露痕迹地黑了個遍。很多人知道這本書都是因為其題材,這實在對納博科夫的誤解……納博科夫的偉大,至少一半來自其博學。
由此可見,這麼多偉大的作家都是涉獵極為廣泛的。如果想成為一個好的作家,必須努力做到和他們一樣博學才行。
反著答版本:
涉獵廣泛並沒有什麼卵用。
福克納的《喧嘩與躁動》以及其一系列作品基本都在講美國南部農村的康普生一家的故事。幾乎沒有任何關於繪畫、音樂或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的涉及(畢竟人物都是鄉巴佬),也沒有多少關於政治局勢的描寫,對社會的描寫也十分有限,絕大多數筆墨都用於描寫人物內心活動。就拿《喧嘩與躁動》來說,唯一與文學本身沒啥關係的涉獵大概就只有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卡爾維諾的《寒冬夜行人》,卡爾維諾的小說基本都完全由他自己捏造,除了必須的一點點現實背景之外,其餘的內容都是他瞎編出來的,跟別的領域的東西基本不沾邊。但就是這樣卡爾維諾依舊是個世界一流的大師,深受b乎文青喜愛的王小波同志就是他的nc粉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陀爺比上述兩位強一些,他除了文學本身之外還對基督精神情有獨鍾,基本上寫重要角色離不開其對基督的態度:要麼堅信不疑(阿廖沙)、要麼在半信半疑中掙扎痛苦(伊萬)、要麼乾脆不信(老爹)。但除了宗教之外在陀爺的作品中也很難找到其他方面的涉獵,對於藝術、政治、戰爭等等等陀爺都不感興趣,他只喜歡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
卡夫卡的《審判》,卡夫卡的小說就是一個看起來像現實但又十分無厘頭的虛構世界。他唯一涉獵的現實領域大概就是法律和政治體制(畢竟法律系畢業的),除此之外,剩下的部分基本都是他瞎編的,用來搞影射。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日本文學的扛把子三島,也就只講了一個小和尚因腦海中的寺廟形象導致無法勃起的故事,沒有引用任何與故事本身無關的內容。事實上很多別的日本文學作品,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國》、《湖》,也都是只寫故事本身,沒有多少額外的涉獵。
由此可見,這麼多作家的涉獵都一點也不廣泛,他們只寫自己感興趣的、擅長的那一兩個領域卻依舊能成為一代宗師。所以想成為一個好的作家,涉獵廣泛與否一點都不重要。
謝邀。
應該對一個領域專精,同時應該擴充知識面,做到盡量涉獵廣泛
※為什麼作家寫的小說那麼逼真?
※三國如何演義——史家敘事與小說家講史
※如何快速有效成為一個年薪百萬的作家?【徵稿】
※路內 | 有好故事的作家不會再談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