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哪些話讓你深有體會?
我來分享幾句,諸君雅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讀這一句覺得,與我自己的成長,交際面,人際關係,很能契合。
自從學習大學論語以及其他一些傳統經典之後,明白了修正行為,管理心態,重塑三觀,能感受到自己的變化,最明顯的是處理情緒的能力,處理人與事增加了很多的理性,幫助到別人則非常開心。我理解這種彌散的安和與溫情,就是內在的喜悅。
隨著微信群泛濫,人有了更多的表達機會與交際維度,慢慢會加一些高質量的群,高質量的朋友,會聽到一些高論,自己看法也會得到一些印證與刷新,這真的「樂」,朋友遠來,即這種新的際遇。同時偶爾看古人的書,當然還有很多不懂,但是也似乎慢慢能理解一些古人的言論,尤其菜根譚,現在讀起來,偶爾就能感受到精妙,五年前看則是通文不通意。
人不知而不慍,知道要留意自己的邊界,也能去理解別人的邊界,改變交給時間。所以不被接納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你覺得我是傻逼,我也覺得你傻逼,想說就說出來,不想說就呵呵,然後各忙各的去吧」。
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一句,教給孩子,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被一些壞人接近。殷勤是有目的的,對不同關係的溫和開放也是有度的,處處堆滿笑容的男人是太監,對誰都溫柔的女人那是婊子。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師徒倆探討人生境界,子貢落在「有所不為」——無諂無驕,諂和驕不好,我於是杜絕;但是夫子只取「有所為」——富好禮,貧樂,我不與諂不諂糾結,我不與驕不驕糾結,我把關注點放在「正事」上,我心有所屬,也沒空跟別人去諂去驕了。兩種境界,維度錯開了。
子貢在糾纏中選擇了不善的對立面,而夫子則找到了兩者之間,通往更高境界的唯一方案,這便是「中庸之道」。中庸非和稀泥,而是「止於至善」的積極。
這就好比,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所以不吸煙可能就健康了。當然也不錯,但不如學習更多的人體代謝與營養知識,直接進入恰當的生活習慣,專註建設健康。
兩口子用爭論換來和諧,不見得幸福,彼此理解達成共識,一起合作著建設家庭,生活才有更多希望。
教育孩子,正事就是大人立規矩,帶著孩子練習正確的行為,重複來塑造習慣,在家裡形成穩定的秩序與氛圍。一正清百邪,沒有一個主心骨,沒有一個正向的頭腦,大人就事事要圍著孩子轉,關注萬孩子吃喝拉撒,還要照顧孩子心情,又體諒孩子情緒,甚至雙方都沒有了自己的空間,費了很多口舌,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什麼。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色,表情,神態,無法掩蓋的情緒流露。根植於內的親愛,尊重,甚至仰慕,或許才能做到此番。
說來也可笑,我是在大概十年前,一次與心儀女孩打電話,突然反問自己,如此溫柔,何不先與父母!一個男人如果無法溫柔對待父母,那對女人溫柔,夠噁心啊!我不要做那樣的人,怕那樣的人脫一次褲子就不再是人。
孝,敬,愛,行為可以擺出很多的,給先生供酒食,好比今天給老師送賀卡,都成了新俗了,但該氣老師還是會氣,對吧。給女朋友送花,買巧克力,再不對胃口多說點甜言蜜語,最後忽悠上床,不過荷爾蒙用事,無關情誼。
發自內心,自然而然,並且全部投入沒有目的,才是真。沒有可以養,心態情感可以養出來的,但一定不要裝不要騙。
待更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君子如果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經常學習就不會固執己見。
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戒輕浮。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不要想當然。別人拋出論點,不要一味的否定。
放於利而行,多怨。
依據自己利益行事的人,會招致許多怨恨。
大家都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比他們過得好。更何況只滿足自己的利益呢?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不發愁沒有職位,只發愁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不要怕沒人了解自己,只追求可以讓人了解自己的真本事。
真金不怕火煉,金子總會發光吧!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通曉道義,小人只看重自己的利益。
有些錢能賺,有些錢不能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見賢人,就像他們學習;看見糊塗蛋,反省自己(看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你佩服一個人,就學習借鑒他的優點,做下去,你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以約失之者,鮮矣。
因為約束自己而犯過失的,總不多見。
管好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說:「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話,會半道而廢,現在你還沒開始,就不想前進了。」
只有做不下去了才能說不行,而不是還沒有做就打退堂鼓。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恭,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以對付。太親近了,他們就會失禮,太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做到合適最難!
謝謝您的邀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立志學習。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立於禮。至少三十歲的時候,應達到對所以人和事都能有禮。
四十而不惑:四十不惑,不惑於心。就是自己每個發心念頭,都知道它的性質特點。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無我,五十的時候,一般都有孫子孫女了,面對他們,你只能無私無我。
六十而耳順:暫時不知。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暫時不知。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薔之內也。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忠恕之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推薦閱讀:
※孟子與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孔子誕辰: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孔夫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麼局限性?
※孔子出生是否為「野合」,還原真相
※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