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髮表幾篇SCI論文合適?

博士生屬於我國學術精英群體,在找工作時,有多篇sci論文在手會更有優勢。那麼博士生髮表幾篇sci論文合適呢?


我8篇一作sci,其中三篇中科院一區。985畢業,有海外學歷,年齡30以下。說下我找的現在高校情況吧

海外博後:60%不回信,回信的基本是說沒錢。少數幾個可以申請的方向都偏,不想申請了,估計也申不到。

國內985:中上985隻能博後入職,還要找團隊去跪求加入。中下985,玩的是特聘准聘那一套,不過好歹制度透明,不行走人。

國內211:中上211打電話叫博後入職,編製是不可能有編製的,把你榨乾之前不可能給編製。中下211說來是可以來,沒編製,過考核才可能有編製。

國內一本:中上一本說想讓你來,拿到青基就給編製。中下一本說你來吧,有編製,實話說你來這有點虧,我們平台一般。

業界:啥都不會,不知道能幹啥。但是入職可以入。

所以說,博士畢業就是只螞蟻,別把自己當盤菜。去高校隨便推開一間屋子,坐一屋子精英


更新一下。

畢業後又中了兩篇二區top,本科母校某211願意給破格正教授入職,很感激,但感覺自己不夠資格,想再學習學習鍛煉鍛煉。最終選擇某985博後入職,再次換了個研究方向,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重新做菜鳥,一切重新開始。

有人問我論文的簡要情況,我大體介紹一下:我本科和碩士做的是一個別的方向,從未發表過論文。後來博士根據當時的興趣轉做控制,博一博二嘗試交叉方向,失敗,論文扔了。博三開始繼續導師的方向,陸續有東西出來。我本人科研能力很一般,寫作語法更是一塌糊塗,數學基礎也很差,還總想學些新的知識,所以靠自己的話對東西的挖掘都很淺,更是很難寫出論文來。但是幸運的是我導師是個學術能力極強的人,研究也很系統化,他在2000年初讀博的時候就以每年1~2篇Automatica的速度靠個人開闢了研究方向,但後面也沒帶帽子,所以就是個普通老師。我的所有論文都是導師手把手的教,包括給idea、一塊推公式、一個字一個字改語法、給參考模擬程序,甚至有的論文基本是以半送的形式給我的。主要我博士期間也不是很努力,中間還自己幹了很多別的事情,基本上都沒成吧,浪費了大量時間,真正寫論文改論文的時間也就一年多點,所以最後論文也不算太突出吧,不過心裡道也沒有太多遺憾。


讀博期間發過一些SCI論文,作為青椒又發過一些,如今第一、通訊作者的一區也有不少了,也要幫助我的博士生和團隊里更青的青椒發,做過一些SCI期刊的editor 、reviewer,也在制訂高校的人才評價(職稱)政策(其中SCI一定是佔了很大比重)。所以,必須強答一波。

一、博士生髮SCI論文是為了什麼?

「我太難了。」沒有這樣感慨的博士生不是好勞動力。千軍萬馬擠那幾本SCI期刊,辛苦看文獻想點子推公式做實驗寫文章投稿,還要面對審稿人和編委刁鑽古怪的問題,再想想你的競爭對手和challenge你的人都是智商學識遠超常人的學術精英們,真的太難了。

那發表SCI論文到底是為了什麼?

  1. 找工作。SCI頂刊論文對於找工作的博士生來說那就是男主/女主光環啊,又不是權力的遊戲,男主/女主的簡歷不會輕易掛掉,更別說一些高校的入門條件就是赤果果的論文要求。
  2. 證明你的能力。至少能證明成功過,不錯的市場(文獻)調研能力、清晰的思路和邏輯思維能力、棒棒的語言表達能力、面對挑刺還能把產品(論文)成功賣出的能力,嗯,和李佳琪一樣。還有李佳琪沒有卻是最重要的:耐得住寂寞的韌性。
  3. 造福人類。不許笑!每年那麼多頂刊的論文,真能獲得廣泛應用、改變世界的太少太少了。但即便達不到,造福人類也應該成為博士生髮表的追求,畢竟好多諾獎都是幾十年前成果,只為發表而發表的論文不會讓你成為這條學術街上最靚的仔。

二、SCI論文發的越多越好嗎?

要都是NCS,子刊除外,那當然多多益善。即便是在信息領域,最頂級期刊的論文,綜述文章除外,那當然也是多多益善。

但是,但是,但是,考慮到想點子、做實驗、寫論文必須博士生親力親為,如果平均每年產出的論文數量太多,必然給人灌水高手、華而不實的印象,甚至會讓人懷疑有沒有造假,不一定對以後工作和學術聲譽有好處。如果發表數量龐大的三區、四區SCI論文,卻少有頂級,就更只能說明水平一般了。

平均每年1篇top期刊論文,是非常棒的節奏了。太多,要麼得有一幫人幫你幹活,你是leader,要麼就是灌水小能手,會讓招致反感。

三、憋大招,還是唯快不破?

因人而異。如果深信自己能發表頂級論文,那必須耐得住寂寞,憋大招,畢竟1篇top可以秒殺多篇一般的SCI。但如果覺得自己能力有差距,發頂刊無望,莫不如趕緊發幾篇湊夠畢業條件。也就是說,較多的好文章 &> 少少的好文章 &> 多多的一般文章 &> 少少的一般文章 &> 沒有文章。能到哪兒就看你自己了。

四、有沒有SCI發表操作手冊?

沒有。就跟喜獲貴子時一樣,沒有操作手冊,但會有很多經驗分享。待我再寫一篇,聊聊寫文章掉過得坑。祝博士生們早日衝破重重壓力發表好文章,成為學術街上最靚的仔!


直博,本科和博士都是國內TOP2大學

直博五年畢業(2017年),導師入門大弟子

一作發了5篇SCI,其中3篇是業界的top期刊(我這個專業一般1篇SCI就能畢業),Google Scholar H-index 9。

博士期間也去美國交換了一年(對方實驗室主動出錢,算是賺了外匯?),跟隨美國工程院院士。

四年級的時候,短期跟隨MIT的一位教授做了合作了一個項目(隨後第二年這位教授也評上了院士),發了一篇領域內較有影響力的文章。

畢業後第一年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就中了。

總體說來算是比較順利的博士生涯,導師也非常希望我留在學術圈,畢業時國外的兩位導師也跟我發出邀請,請我過去做博後。

然後我現在的工作是,行業內的一個設計院,每天做工程設計,苦逼搬磚畫圖。

你說我這些論文、基金對找工作有幫助嗎?應該是有的。但是幫助大嗎?對我現在的工作,好像沒啥太大的幫助。

單位招我主要看中的是:

1.我的第一學歷

2.博士學位

並不看重我發了多少文章,科研做的多麼好。哪怕單位現在號稱要打造研究型設計院,也只是停留在口號階段,實際行動僅限於多招收幾個博士來裝點門面。

而對我來說,畢業的時候因為不想再去國外,想直接在國內找一個教職。最後只有重慶的一所211大學給了我副教授的職位,其他學校都只能講師做起。從講師做起的話,現在的環境對青椒太難了,特別是我這種土博士。國外的人才大批的回國,青年千人如火如荼。高校更認可海龜,有了各種title給你待遇、團隊配置和福利都不一樣。你一個講師以後評獎、評職稱什麼的要跟青千這些人一個團隊去比較和PK,起步就落後了。國內現在的環境對土博士太不友好,我了解到的同行大部分都在為了項目、職稱苦苦掙扎,沒有節假日,沒有白天黑夜。

你說我為什麼不考慮去國外做幾年博後然後再青千回來?沒那個勇氣。現在青千的要求和資格水漲船高,我這個方向發文章沒有那麼容易,數量和質量都比不過別人。

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去設計院。

所以,博士期間發多少文章合適,這個問題看你以後想做什麼。

如果是堅定了走科研道路,那當然是文章越多越好,越多越容易找到職位。現在國內高校雖然已經開始側重於看文章質量,但首先是你的文章數量要跟別人差不多。沒有數量,可能你都沒有跟別人比質量的機會。科研是一個加速積累的過程,前期的成果積累格外重要。

但是,如果跟我一樣,最後放棄了科研,那麼幾篇文章並沒有多大意義,能保證順利畢業就行了。多幾篇文章只是為了讓你的簡歷更好看。


歡迎total syn方向。

一年能送我五篇SCI,一篇JACS,其他隨意。

共一作、共通訊都行。

此為禮,盼君來聘

許此生,共期下世。

立盟約,同赴白首。


越多越好,不過要cover所有的分區類型吧。

我有十篇共一或者一作的,其中差不多七篇國內說的一區,可能接下來半年還能再出五篇,但是還是覺得文章不夠。。。

當然了,做科研不應該唯文章論,而是做solid and real science。比如說我現在找博後,就想要去一個最新的領域,去做一個自己探索的方向,這樣才能出原創性,開創的工作。

至於文章,真的是路上的byproduct,你自己在學術圈的reputation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以後自己能夠別人一提起我的名字,就說某人在某個方面的work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評價,這才對得起自己。也才能像導師一樣成為真正的科學家。


推薦閱讀:

TAG:博士 | 論文 | 科學引文索引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