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陀為什麼要創建兩種理論(十二因緣,五蘊)來說法?

個人認為佛法的偉大在於緣起,即十二因緣,為什麼又要創建出五蘊,並且四聖諦是圍繞五蘊的而不是緣起,弄得好像五蘊比緣起更重要?


緣起是圍繞著五蘊緣起,沒有五蘊,哪來的緣起?十二因緣法的每一支都屬於五蘊,因此苦諦的證得需要觀五蘊無常苦空非我,而不是緣起法的無常苦空非我。四諦法和十二因緣法是存在差異以及聯繫的,它們的差異是一個是世界觀和一個是價值觀。十二因緣法屬於一種對世界的理解,屬於一種客觀規律,而四諦法則涉及的行者的價值取捨,同樣是面對世間種種緣起規律,有的人認為輪迴挺好,有的人認為寂滅為樂,四諦法就是認為寂滅為樂的價值觀,反對輪迴挺好的觀念,因此佛教講佛弟子以涅槃為目標而不求人天果報,因為人天果報是外道法,即便證得了緣起,如果認為輪迴挺好,選擇了人天福報為修行目標,那麼同樣屬於外道法,因為你的價值觀和佛陀不一樣,佛陀是用緣起法實現永恆的寂滅的,而你用緣起法實現怎麼更好的輪迴,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緣起法不是佛教中的正見,正見是四諦法,因為緣起法不代表你一定認同四聖諦主張的寂滅為樂。但是四諦法離不開十二因緣法,這是他們的聯繫,苦諦就是指十二因緣法的每一支,他們對生老病死的緣起關係就是集諦,把十二因緣法的煩惱都滅盡就是滅諦,斷十二因緣的煩惱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因此十二因緣法是四諦法的基礎,四聖諦不能沒有十二因緣法


十二因緣。

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凈。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痴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發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駁。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舍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

五蘊在十二因緣裡面稱為名色。


越寫越多,就另外寫了一篇文章

李四保:科學描述「五蘊,四諦,緣起輪迴」?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五蘊是基礎構成

色受想行識,把大腦和意識相關的神經活動進行了一個並列描述

這也相當於佛經里的材料,核心內容都是圍著這幾個材料進行描述。

額外的怪力亂神內容都是和核心無關的。

四聖諦是大綱

是一個體系性的描述

也是一個很簡潔很核心的二維描述

起點: 苦-&>苦因

目標:寂滅-》寂滅的方法

整個早期佛教的內容不出「苦集滅道」四個字,所有佛經都在細化和詮釋這四個字

這裡額外補充解釋「為什麼樂受也是苦?」

這裡的苦,還額外包含苦迫的含意。是那種消耗更多心力的狀態。

你在不停的刷抖音,每看一次,神經系統會分泌一點多巴胺,因為耐受問題,樂受會越來越淡,但內心深處還是想不停的執取,這時候全身心的執取勞累狀態和耐受時的空虛感會越來越強。這種充滿苦泊的不健康的模式也稱之為「苦」

那個空虛感,建意大家去看一下聖經里所羅門王寫的《傳道書》。

樂受變淡乃至有空虛感,經書上叫「壞苦

維繫時身心勞累的狀態,經書上叫「行苦」

我們直接能感受到的苦,經書上叫「苦苦」

緣起描述了一個動態的因果循環

緣起是佛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循環。

緣起講了我們大部分都迷失的輪迴死循環。這個死循環的原因是進化的缺陷

生命進化到動物階段,整個神經系統得到了漫長歲月的進化,對於一個動物來說,對生存有利的行為,都有類似多巴胺這樣的正向獎賞,不利的行為,會產生反向刺激。

但是人類有意識誕生之後,大腦可以通過意識給周圍的環境建模,在腦子裡不停模擬各種行為和結果。 這樣的機制使人類的進化超出了基因(gene)本身的限制,通過彌母(meme)的方式,進化速度獲取了數量級的提升。

但有人類意識時間並不長,進化的也不充分 ,這個方式目前也是有缺陷的,原來的獎勵系統主要針對生存和繁衍相關的行為,現在腦海一轉,就可以獲取這種獎賞,絕大多數人的大腦後台都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一個死循環的思維活動。這個不停輪迴的過程,就是十二因緣。「我」就是在這個過程種構造出來運算的主體。

十二因緣中間循環有兩個環節是加速這個循環的:

一個是受到取到有,這個環節,因為獎賞系統,加速了循環

一個是無明緣行,這個環節,因為錯誤認識,加速了循環。

有了這兩個環節的加速,絕大多數人正常情況下,大腦背景都會產生大量的妄念,這些妄念會不斷提高我們的神經閥值,產生虛無感,也會讓身心處在不健康的模式下,例如面部或身體某些肌肉都處在緊繃他扭曲狀態。

佛教中的觀,就是讓你看到這整個過程,這樣,認識到了無明,整個循環會在「無明緣行」這一環斷掉。

認識到渴愛的過患,體會到執取的苦泊感,會在「受到有」這環節斷掉,所謂:不受後有。

這些對生命沒有貢獻,但不斷提高多巴胺耐受的妄念消除之後,人的意識可以更專註的放在更有價值的事上。

整個過程用計算機概念描述更簡單一些:整個流程是一個不斷產生新進程的死循環,產生了大量的後台進程,消耗大量的系統資源。

佛佗就是一個程序員,佛經是一個編程手冊,裡面都是針對大腦的調試和編碼技巧

「覺」就是有了任務管理器和debuger的功能,隨時可以查看整體的系統資源,也可以插入斷點,甚至可以修改變數的方法(七覺支)改變整個運行流程。四念住就是在當下的想法中插入了一個「當下如是」的斷點。

七覺支就是這樣一個軟體,對我們當下目標有利的就加強,不利的就消弱

定覺支是把當前進程設置為前台進程(或主進程),這是我們當前的主任務

念覺支是基礎,能夠看清楚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有了念覺支,才能擇法

擇法覺支是根據我們的目標,選擇加強或消弱當前的大腦進程。

精進覺支是提高(擇法結果)對我們有利的進程的系統級別

舍覺支是消除(擇法結果)不利進程分支

喜覺支是放大當前進程的回報,加強循環

輕安覺支通常是加大去除不利進程分支之後的回報。

有了這種能力,不光是修行,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

有利於當下目標的叫「善」,不利於當下目標的叫「不善」

可以讓整個大腦資源專註在當下的目標上,一是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二是有更好的生命質量。可以更好地專註當下,品味當下。

另外,和我相關的念頭減少,會有更多利他的思維活動和具體行為,這樣對整個人類社會更有幫助。

在覺察實證過整個緣起過程後,再看早期佛經,馬上感覺就會不一樣了,整個佛經內容會立體很多。

整個人也會有大的良性變化,親測有效

對內陪老婆帶娃,對外工作都很有效。平時掃地洗碗走路都能找出樂趣。

內觀時有概率觀到緣起的整個流程:

先是粗念頭的生滅,你一投入關注就是緣起流程,如果不關注,這個念頭就消散掉了;後續會感受到更多更細的念頭,慢慢就你觀到了整個念頭的起源是某個記憶碎片,這個記憶碎片觸發出一個場景,進而引發整個流程。如果某個記憶碎片如果觸發了「我」相關的念頭,會立刻帶來強烈的負面衝擊。感受過這種衝擊,日常生活中就會主動迴避。如果你繼續不受影響,後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的生滅,到極致處是無數的記憶碎片飛過。傳說中的宿慧通或許是這樣的。再往後就都是隨心而動的禪相,除了覺自身,觀不到額外的念頭了。

因為「我相關的念頭」變少,會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他人身上,很多時候能提前感知他人的想法,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他心通。

小結一下:

相對於普通生物,有意識的神經系統進化時間並不久,有輪迴缺陷,佛教的一些做法,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損耗最少的神經耐受

讓心處在不費力的模式下

專註當下,品味當下

得到最大的工作成果和幸福感。

以上內容都是根據自己體會加早期佛經(阿含系)的內容

後期的佛教內容後人加入了太多的怪力亂神

尊重但不額外評價和討論了


謝邀。

十二因緣生死鏈:無明(意根的無明)——行(意根的抉擇思心所法)——識(六識)——名色(五陰)——六入(六根)——觸(六根觸六塵)——受(六識的受,意根也有受)——愛(六識的愛,意根也有愛)——取(六識的取,主要是意根的取)

——有(三界世間)——生——老病死苦。

意根由於無明,起心動念,有所抉擇,想要造作業行,於是六識出生造作身口意業行,於是三界世間業種留下了。有了業種,必須會有後世,中陰身意根隨業入胎,有了最初的名色,隨後六入漸漸具足,觸就出現,隨觸之後,識的受覺就出現了,有了受就貪愛不止,於是執取受和塵境,業種存下,後世的有必須繼續出生和存在,後世的生就會出現,老病死必然出現。

名色,最初是意根和受精卵,最後是五陰身。入胎時是意根和阿賴耶識入胎,加受精卵成為名色,完整的名色就是六識、六根加六塵,十八界。那麼名色緣於什麼識,才能出生?藉助於哪個識才能出生?需要藉助於前世的六識,因為六識的造作能夠留下未來世五陰身的業種,有種子才能有五陰身。名色具足時,才能有內外六入的觸,之後就會出生今世的六識。六入具足,才能有六識,六入具足時五陰身具足,六識可以造作身口意行。然後再留下業種,潤未來世的五陰身,眾生就是這樣生生不息。

要想解脫生死輪迴苦,六識就不要再造作留業種了,六識不造作完全決定於意根的思心所,意根不想造作業行了,六識就不會留下身口意行的種子,要想意根的思心所沒有心行,就要破除意根的無明。要想破除意根的無明,就要修習四聖諦法,修習十二因緣,修定觀行,證得五陰世間空無我之後,慢慢就會解脫了。


十二因緣與五蘊其實是同出一徹,就是緣起性空,佛法境地可從萬千法門而入,法無定法,正法眼藏而已,人若攀緣難見佛法,一念放下,佛即現前,放下「受想行識色」便得大自在,佛其實早就侯著你了,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僅供參考。


目前可能世界上幾乎見不到懂你說的的人

你應該弄錯了


推薦閱讀:

「黃河40」聖引一:活佛的情歌
《金剛經》里為何一面倡導無欲無求無分別心,又一面提倡人傳播此經,講究功德?
如何看待佛教的惡?
時照禪師靜心課程:知道你做夢的那個是誰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福慧雙修。(轉載)

TAG:佛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