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 64排 128排ct篩查病變有什麼區別?
是128排可以發現更小的病變還是同樣的病變128排更清晰?可發現病變的大小和層厚又是什麼關係?哪個輻射更小點?
對患者來說,探測器排數、劑量大小很難講。這個問題我是用三個學期去學的。
能發現多大病灶,如果僅僅考慮層厚,只能說層厚越小,可發現病灶越小。
輻射計量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探測器排數不是決定性因素。不同的ct參數,不同患者的病情是不一樣的。
可以舉個例子,冠脈cta,多排ct,像128排,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掃描,因為排數多的探測器更寬,同樣時間可以接收更多信號。有一種「凍結心臟」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利用更多探測器短時間完成掃描,因為用時短,心臟幾乎看不出有位移。
對於排數少的ct,如果病人心動過速,可能產生運動偽影。這就好像日常生活的攝像機,需要在拍攝前讓目標和攝像頭相對靜止,否則就會產生模糊的運動軌跡。
而對於胸部ct一類靜止的掃描部位,我不知道探測器排數有什麼影響。
基本沒區別,不管16排64排128排也罷,探測器的物理解析度都是固定的,每排探測器的寬度都是0.625mm,在不採用其它過採樣等後處理技術的前提下,也就是說能得到圖像最小層厚就是0.625mm
不同的排數決定了探測器的寬度,也就是說掃描同樣長度的部位,排數更高的CT需要的時間理論上更短
一個關鍵字:快!
從幾個方面看把
1 疾病診斷方面
更多的排數能夠覆蓋更大的範圍,意味著相同的曝光時間內能夠獲取的數據量大幅度上升。
而且量變引起質變,以前無法實現的一些掃描方式在排數足夠的條件下也也有了實現可能。
要說明這個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心臟掃描,其關鍵指標就是排數+轉速。
在排數低轉速不夠的情況下,心臟掃描需要進行移動多次才能夠涵蓋到整個心臟部位,而心臟是在不停跳動的,使用跳動中的心臟數據會產生較大的偽影。以前的做法是配合心電圖,專挑心室舒張階段進行掃描,然後移動到下一個位置,再進行掃描,最後把多次掃描的數據拼接在一起進行圖像重建。
但是上面的做法其局限性也很大,因為心臟跳動有時你是無法控制的。一種情況是心率過快,舒張階段時間過短甚至低於曝光所需時間,就無法正常進行。然後醫生就會來安撫病人,或者注射藥物平緩心跳。再一中種況是心率不齊,無法預判舒張期。這種方法是通過前面的心電圖中你的心跳規律來控制曝光時間的,心率不齊不僅會影像數據的獲取,後期圖像質量也堪憂。
在高排數,高轉速的支持下,進行數據的篩取變得極為簡單,因為能夠完整cover整個心臟啊。直接部位取准就ok,不需要在檢查過程中多次移床。去除運動偽影的工作也更簡單了,因為可以通過實時心電判斷哪些時間段的數據處於舒張期。
甚至在更高轉速下的4D影像現在也已經成為可能,這意味著以前只能看舒張期的心臟,現在你能看到心臟蹦蹦跳了。
2. 醫院工作效率
對醫院的意義其實更大。因為多排數高轉速真的快啊!以前一個病人的時間現在可以做1.5~2個啊!這就是赤裸裸的業績啊!而且國內醫院影像科普遍滿負荷,一天大幾百的病人用好點的ct就是在給自己續命啊!
3. 病人方面
多排數=掃描時間短=檢查時間短=幫你節省時間!
多排高速ct一般來說對劑量的控制更好。
數據量只要足夠,其實出的圖像區別並不大。但還是上面所說,多排高速ct在一些臟器的去除偽影方面做得更好,不過這一點提升是轉速高帶來的。
另外據我所知,醫院不會按照ct檔次給病人開不同的ct檢查費,所以……排到好CT就偷偷高興下吧:)
最好用低劑量螺旋CT,這個輻射小的多!這個區別就是能夠更早,更小的,提前發現病灶!能夠在2MM發現!一般都在5MM以上才能發現!
CT機的放射源和X光機一樣,都是利用X射線,不同的是,CT相當於斷層解析的、清晰度調高的X光片,而X射線又對不同密度的東西在影像上投出不同亮度的影子,不明白就看看切片麵包,CT機其實是把一個虛擬的你,像切麵包一樣,一層一層剖開看看裡面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