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Intel 新規範將主板供電由 24pin 改為 10pin?

新規範會給電源廠商、主板廠商等帶來怎樣的影響?


早就該改了。

先看看24PIN介面的定義[1]

4根+3.3V,5根+5V,加起來就9根;地線8根,扣減掉兩根對應+12V,其它低負載如-12V、Power On、Standby共用一根,+3.3V和+5V需要5根地線,合計14根線。

那麼+3.3V/+5V使用這麼多線有必要麼?當然有——然而這個必要性僅限某段時期:

第一代IBM PC,一直到386,+5V是很重要的:這是那個年代多種晶元的工作電壓。那個時期的最流行的ISA匯流排,就有3個針腳定義是+5V[2]

從486開始,一直到奔騰3年代,3.3V則是大部分晶元的工作電壓,加上各種晶元越來越複雜功耗也越來越高。這個年代流行的PCI匯流排(不同於今天的PCI Express),引腳定義中+5V增加到7根;新增了12根+3.3V[3]

這種情況下,電源直接提供+3.3V/+5V輸出,可以復用電源的變壓電路,簡化主板設計。

從奔騰4開始,隨著半導體工藝的發展,各種晶元工作電壓進一步下降,但功耗則是持續提升。如果直接用晶元工作電壓進行傳輸的話,需要傳輸的電流會變得很大。假設一張板卡所有晶元都工作在1.5V,總計功耗30W,則需要傳輸20A電流——這就很麻煩了;如果換成+12V傳輸,只需要傳輸2.5A電流,簡單了很多。所以現代的PCI-E匯流排,除了保留有限幾根+3.3V引腳作為兼容以外,主要是通過5根+12V引腳傳輸電力[4],在板卡上再降壓到晶元工作電壓。而主板上也必須為CPU、內存、晶元組等提供工作電壓轉換,這個時候再加個+12V到+3.3V/+5V電壓轉換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至於很多人擔心的主板、電源更換問題,這個大可不必擔心。大部分用戶現在都是整機升級,單獨升級主板、CPU的其實只佔很少一部分。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主板、電源廠家都會提供兩種版本以供用戶選擇。考慮到ATX12VO需要的線纜數量更少,電源設計也更簡單,總的來說成本是下降的,這對用戶來說也是好事。同時更少的線纜也更有利於理線和散熱。

至於這個回答下一堆含AMD Yes!的是什麼鬼?是AMD的主板還提供軟碟機介面還是並口ATA?同樣的+3.3V/+5V這種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的東西,該進博物館就進博物館,該扔垃圾堆就扔垃圾堆。從奔騰4、PCI-E普及到現在,15年過去了才說要改,真的是改太晚了。

參考

  1. ^維基ATX詞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X
  2. ^維基ISA詞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y_Standard_Architecture
  3. ^維基PCI匯流排詞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ventional_PCI
  4. ^維基PCI-E詞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CI_Express


電源廠商。。。當然是齊歡呼唄。

畢竟,新規矩一出,將來新裝機都得換電源。那些以為買個牛逼電源能用十年當傳家寶的用戶都要哭了。

可能會出現舊介面到新介面的轉接線,不過用起來肯定沒新電源舒服,因為新電源細,走線更容易也更美觀。而且新介面將所有功率都給了那10pin,24pin轉接出來的口不確定功率是否足夠。

不過,總的來說這規範還是好的,目前的24pin確實太粗了,過於佔用面積。

順便說一下,硬碟規格這麼多年了不知道啥時候能改,目前SATA數據線跟電源線分開真是太不方便了,走線很不舒服。如果能合併,一根線同時走數據跟電源就舒服多了。這次全部走到主板上,那麼從主板引出的線如果能合併,很可能就是將來的趨勢。

--

對消費者的影響:我覺得是最近盡量不要將支出投資在電源主板上了,因為基礎規格要改了。新規格可能還需要一些完善的時間。而舊的電源主板將來都只能低價出。


如果組過itx或者mAtx小機箱的就知道,機箱裡面的空間到底有多麼擠。

就看看白嫖王的 Velkase Velka 3 吧。

看見這個粗大無比的線了沒有。換成10pin之後這個線能小一半。 甚至組低功耗機器的話,風扇旁邊那個4pin的CPU供電都能砍掉

線少了,走線變得更容易了。少了一條Rail,同樣大小的電源應該也能輸出更大的功率。而且小機箱一般也不會塞任何機械硬碟進去。對於小機箱來說,換成只有12V供電的優點真的遠大於缺點。砍掉的3.3V還有5V可以在主板上實現。


自從CPU獨立出單獨供電以來,CPU供電已經從單4pin進化到了雙4pin,甚至已經有了8+4pin、8+8pin、8+8+4pin、8+8+8、、

真正的用電大頭已經幾乎完全不用24pin供電了,北橋和內存控制器早已被集成進了CPU,甚至集成顯卡都已經不復存在,被核顯全面代替。獨立顯卡只用PCIE供電的通常也是耗電極低的低端卡,甚至這部分也已經有被核顯取代的趨勢。GT1030與AMD核顯的差距已經使得自己幾乎完全沒有生存的空間,部分視頻轉碼等特殊領域上很多中端顯卡都比不上INTEL的核顯。

現在主板上還在用24pin供電的除了耗電極小的音效卡、網卡外,就只有內存、M.2介面SSD、各種風扇(可外接供電)和一些很少被使用到的其他PCIE設備。

所以主板還保留24pin供電確實沒有什麼必要了,而且又粗又大,實在不好弄,減少接頭勢在必行。

隨著核顯的發展,以後的獨立顯卡很可能不會再有不帶獨立供電而僅使用PCIE供電的了,其他PCIE設備如果耗電大的話也完全可以獨立外接供電,所以24pin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突然覺得主板和CPU供電線要交換一樣,原來CPU供電線就是從主板供電分出來的,現在越來越大,主板供電反而越來越少。

只是以後要逼著大家換電源了,不過我覺得全模組電源可能會簡單點,買條線就行了,非模組或半模組要蛋疼一些,但是沒辦法時代在發展,每一個時代有這個時代自己的標準。


高端電源(傳家寶)用戶的長不看版:

基本不用擔心電源問題,接著用就好,只不過有一筆額外的投入,需要買新的模組線


對於電源廠商:

電源設計更簡單,也可以做的更小了。

主板廠商:

難受,主板上需要額外的DC2DC電路把+12V轉到+3.3V跟+5V,除了主板自身的需要以外還要考慮外部設備(硬碟跟usb供電)

另外小型主板特別是itx主板設計也更加困難,畢竟現在很多高端主板都需要做各種各樣的子板,雙層結構來保證豐富的功能跟強大的供電,這麼一搞高端itx主板會變得越來越奇形怪狀。

此外額外的供電介面(硬碟供電跟大4D)也會佔用額外的空間,雖然24pin變成10pin是好看了,但是以前供電線只用從電源倉塞到主板後面眼不見心不煩,現在卻必須從主板引出。估計未來會有廠家針對有大量5v供電需求的用戶提供一個獨立的5v供電模塊吧。

消費者:

首先就是過渡期要主要配套問題,別買了個電源跟主板對不上號。

對於已有電源的用戶,低端用戶只能說下次換平台的時候多換一個電源,或者購買轉接線。

購買主板需要看主板的供電能力,不然組個硬碟陣列一不小心把主板燒了什麼的就過於喜聞樂見了。

高端用戶的傳家寶呢

理論上來說對於傳家寶基本都沒啥影響,畢竟現在的傳家寶電源基本都是模組電源+DC2DC架構。

模組電源決定了改變的介面只要換一套新的模組線就能兼容。

DC2DC決定了電源功率依舊充足,因為本來電源的3.3/5供電也是用12V這裡引出去的。

DC2DC架構的額定550W的電源,+12V輸出也是550W,功率不變

這種非DC2DC架構的電源,雖然額定600W但是+12V輸出能力只有550W,在新規範下供電能力就縮水了

cpu的8pin跟顯卡的8pin目前看來說基本也沒什麼變化,主要就是在主板的24pin上。而主板的24pin裡面有2個+12V供電,新協議裡面有3個+12V供電,很可能需要再從其他地方引一根(比如很難都用上的sata供電),導致電源倉布線會更亂(然而又看不見),但是舊款電源用戶這邊可以直接把硬碟光碟機等設備供電接到電源上,所以在有電源倉的機箱里看上去反而是舊款電源布線更加整潔

總結:高端電源用戶基本不用擔心,雖然你大媽(主板)已經不是你大媽了,但是你大爺(傳家寶)依舊是你大爺。

期待:更改硬碟的供電介面,爭取把供電和數據整合到一條線上,不然這麼搞真的覺得意義不大,只是單純的給主板廠加難度(24pin省線的又全在sata/大4D上還回來了,還有額外的供電設計成本)。但是兼容性問題陣痛期還是要消費者自己扛過去。


推薦閱讀:

TAG:英特爾Intel | 硬體 | 計算機主板 | 電腦DIY | 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