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你覺得這段歷史的存在對現今中國來說的影響來說是好還是壞?
學中國近代史之後,內心產生的疑問。
歷史學專業的單身狗。
我們在學術上不做價值判斷,走的是實證取向,就是說,只說明發生了什麼,解釋和價值判斷是第二步工作,也是爭論最多的地方。我們對近代(1840-1949)的評價,特別是1919年以後的評價,必然是和當下和未來的變化聯繫起來的。從政治上,君主專制,到軍閥威權,到軍閥混戰,再到一黨威權體制,掀翻一切的大民主過後,理想退潮,官僚階層主導的一黨威權體制(這裡的官僚是中性詞,指的是社會管理的執行層,就像日本公司,現在做主的不是資本家而是管理層)。現在的說法好像是,我們不走西方的選舉民主,而是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
經濟上,分散的小農經濟,轉變為世界上前列的工業國。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國有經濟體系,有一個強力的宏觀調控系統,現在進入新常態,看看能不能在成長收斂以前,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文化上,程朱理學的定於一尊,到多元競爭,再到共產主義一統天下,最近三十年王綱解紐、龍蛇俱起。未來也許是共產主義和儒學的混合?科技上,滿清毀滅了明朝的科技之光(明代中後期四大家李時珍、徐弘祖、徐光啟、宋應星,雖然不像宋代那樣領先於世界一個身位,但是也是拿得出手的),晚清重新出發,新中國一反民國重文科的做法,大大地發展了理工科,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沒有跟上,現在,整體差了二十年還是五十年?國際上,孤立的東亞體系中的主導者地位喪失,漢族閩粵系南下發展的勢頭被打斷,宗-藩體系崩潰,1895年到1937年一路走低,經過反法西斯戰爭和朝鮮戰爭,經過經濟騰飛,現在是聯合國五常,但是沒有海外勢力的投放能力(有一艘航空母艦暫時只能在渤海灣貓著,第一島鏈都還沒破壞),沒有什麼文化影響力。
民族上,滿清民族壓迫到五族共和,現在是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顧頡剛在《中華民族是一個》里說有三個文化集團,漢、回、藏,其實倒有點像湯因比、亨廷頓的味道,現在,主要是信綠教的少數民族,只准別人改宗自己,不準自己民族的改信別教。「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領土上,雖然丟掉了清朝的北疆,還好,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分裂出去。簡單的說回來,不講49年以後,只講1840至1949,只能說,從彷徨歧路、多種選擇,到多條道路走不通被拋棄、走向一個方向。好與壞,真的說不出來。其實很多人都沒關注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沒有歐洲人的武力入侵,那麼中國今天是什麼樣子。大概率的可能是,我們還處在一個封閉的封建社會裡,大清存不存在不好說,但是我們的生活絕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的樣子。沒有電燈電話電視電腦,甚至沒有鐵路公路,女人還禁錮在三從四德里,男人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輩子在修理地球。畢竟,中國人已經這樣過了幾千年了,王朝的內卷化在沒有強大外力的打擊下,很難完成自我轉變。
從這層面看,就能明白歐洲人入侵的積極意義。歐洲人強大的進攻,把中國已經延續千年的王朝循環徹底打破,中國人在不學習就亡國的選擇題中不得不選擇學習。這才有了中國人直接從火繩槍時代進入連發槍時代,從牛車直接過渡到火車,從低劣的小帆船水師直接向鐵甲重艦的近代海軍邁進,從中古的農業社會直接學習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來促進自己的工業化。不管這個學習的過程有多屈辱,經歷了多少戰敗割地,但是不屈不撓的中國人還是通過不斷的學習,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跨過了歐洲五六百年才走完的路,擺脫了內卷化的千年滯鎬,走向了新的發展之路。
自然,本來中國本不用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如果中國可以像日本一樣,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的落後,然後奮起直追,那麼中國或許在一百多年前酒已經實現了國富兵強。可惜,中國為了那點虛榮和自尊,堅決不肯承認自己的落後,甚至不擇手段的攻擊說真話的人,以此掩耳盜鈴。可惜事實不是幹掉了講事實的人就會改變的,中國還是在一次次戰敗中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落後,並不的不在付出更沉重的代價以後,再去學習。
如果說曾經的歷史給今天的中國什麼意義的話,那我覺得,最大的意義就應該在於我們要承認事實,更不能去打擊講實話的人。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好,未來一樣要付出比講事實更嚴重的代價。
個人認為壞的影響更多。這種影響至今猶存,比如現在我們對來我們國家的白人都是過於畢恭畢敬。太過於客氣。
主觀上帶來的是屈辱感受。主權喪失、割地賠款,面子和里子都掉了。客觀上帶來了進步。器物-技術-制度-思維,有了更先進的生產力和基於生產力的社會觀念,層層遞進。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到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乃至無政府主義,中國成了各種理論的實驗室。四萬萬人做了回小白鼠。因此,如果不是外國人打進來,也許我們還在跪著對愛新覺羅氏山呼萬歲。但是,外國人打進來是遲早的是,1840年不來,1860年也要來。人家熱火朝天地搞完工業革命,要原料,要市場,要勞動力,無論如何也要拿下這塊肥肉。
好在,我們的祖先挺住了。否則,有人就會拿四萬萬人其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樣的句子說事了。
從現在來看,這段歷史不好說好壞,說好,違背良心,說不好,的確有違事實。這大概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從中華民族演進的歷史來看,一路有輝煌,有坎坷,輝煌讓我們自豪,坎坷讓我們保持警醒。我們要做的是:記住歷史,面向未來。在微觀的具體層面,尤其是對下層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是屈辱且悲慘的。
但是如果我們放眼一個長遠的宏觀的眼光,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歷史的一次重大進步。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有三次巨大的轉折,我們的祖先已經經歷了兩次,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第三次。這三次轉折都與思想文化的巨大衝擊和社會的劇烈動蕩相伴最終融合成一個強盛的時代。第一次,春秋戰國時期,這次的思想是中國原發性的。在社會層面經歷的500餘年動蕩最終鼎盛於漢朝。第二次,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次的思想的飛躍是由佛教傳入所引起的,經過300餘年的動蕩鼎盛在唐朝。第三次,中國近代,這次是西方文化大量進入中國,經歷了近150年的動蕩鼎盛於當代。或許大家覺得目前的社會很爛,但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我們也不過只緣身在此山中罷了。也正如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所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冬天,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我們面前什麼都沒有,我們面前什麼都有。。。。」無疑,近代是屈辱的但也是蘊藏著無限機遇的推薦閱讀:
※竹內好與魯迅:讀《近代的超克》小札
※兩次鴉片戰爭英法列強為什麼乘機不把中國佔領了?
※【從維桑堡到色當.1870.8】普法戰爭的第一個月(二)
※鴉片戰爭:天朝的黑天鵝事件
※【從維桑堡到色當.1870.8】普法戰爭的第一個月(一)
TAG: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