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恆星質量增加會達到愛丁頓極限,輻射質量會達到一個恐怖的程度,所以無法形成黑洞,而恆星碰撞又會形成星雲。而恆星坍縮似乎成了唯一的理由,事實真的如此么,現在探明的黑洞都由恆星坍縮而來?
我聽說過一種黑洞:太初黑洞,是由宇宙在膨脹過程中速度不同導致空間塌陷,從而形成的,不過好像現在還未發現過太初黑洞,只是一個理論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下面的內容會對你有所幫助~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走到戶外尋找射手座。在它之外的某個地方潛藏著一個天界怪物(你不必緊張,離我們非常遙遠):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你看不到它;它被塵埃遮住了,況且它本身還是全黑的,離我們有大約 27000 光年之遙。但我們相信它是存在的,就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中心。
我們怎麼能如此肯定呢?它是怎麼到那裡的?
先來說重要的事情。既然沒有人見過黑洞,我們是如何知道它們的?
黑洞通常被視為 20 世紀的一項發現,但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 1783 年,當時約克郡的牧師兼業餘哲學家約翰·米歇爾向倫敦皇家學會提交了一篇思辨性的論文。
米歇爾正在研究如何測量恆星的距離和大小的問題(即使是現在,這個問題也讓天文學家們頭疼)。他的出發點是艾薩克·牛頓的光的微粒說——光是由無窮小的微粒構成的。米歇爾推理說,恆星發出的光會由於恆星引力的作用而放慢速度。可以藉由光速放緩的量來計算恆星的質量,進而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1784 年,米歇爾的長篇論文發表在皇家學會的內部刊物《哲學會刊》上。它主要關注如何在地球上用稜鏡測量這些數據,但除此之外還包含著一個遐想。
米歇爾推論說,如果恆星的質量足夠大,它的引力將會非常強,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控制。其計算結果是,恆星的直徑需要比太陽的直徑大 500 倍左右,才能以這種方式擒獲光。他寫道,如果存在這樣一個天體,那麼,「它的光永遠也到不了我們這裡」。
這個完全原創的想法偏離了米歇爾的目標,遂被擱置起來。「我不會就此做進一步的研究。」他寫道。
米歇爾沒有食言。他於 1793 年去世,似乎再未提及這個想法。
幾年以後,法國學者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推測非常大的恆星的性質時提出了同樣的想法。它們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光能夠從其表面逸出。因此,宇宙中最大的物體可能是看不見的。
拉普拉斯或許曾打算深入研究這個想法。然而,到了 1804 年,一種新的理論使之變得過時,該理論認為光不是一束粒子,而是一種波。如果是這樣,光將不受引力的影響。這個想法於是被遺忘了。
1915 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使情況峰迴路轉,它將引力定義為像恆星這樣的大質量物體所引起的時空扭曲。
電子書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等
博集出版社
¥106.99 會員免費
「黑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地想像成一個「大黑窟窿」,其實不然。所謂「黑洞」,就是這樣一種天體:它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就連光也不能逃脫出來。
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場將使時空彎曲。當恆星的體積很大時,它的引力場對時空幾乎沒什麼影響,從恆星表面上某一點發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線射出。而恆星的半徑越小,它對周圍的時空彎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發出的光就將沿彎曲空間返回恆星表面。
等恆星的半徑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學上叫「史瓦西半徑」)時,就連垂直表面發射的光都被捕獲了。到這時,恆星就變成了黑洞。說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無底洞,任何物質一旦掉進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實際上黑洞真正是「隱形」的,等一會兒我們會講到。
那麼,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樣,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
我們曾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過程。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氫),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密度大的星體,重新有能力與壓力平衡。
質量小一些的恆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質量比較大的恆星則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中子星的總質量不能大於三倍太陽的質量。如果超過了這個值,那麼將再沒有什麼力能與自身重力相抗衡了,從而引發另一次大坍縮。
這次,根據科學家的猜想,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著中心點進軍,直至成為一個體積趨於零、密度趨向無限大的「點」。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徑),正象我們上面介紹的那樣,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從而切斷了恆星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黑洞」誕生了。
與別的天體相比,黑洞是顯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隱身術」,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它,連科學家都只能對它內部結構提出各種猜想。那麼,黑洞是怎麼把自己隱藏起來的呢?答案就是——彎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可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會在引力場作用下彎曲。這時候,光雖然仍然沿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距離傳播,但走的已經不是直線,而是曲線。形象地講,好像光本來是要走直線的,只不過強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離了原來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於引力場作用很小,這種彎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圍,空間的這種變形非常大。這樣,即使是被黑洞擋著的恆星發出的光,雖然有一部分會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線會通過彎曲的空間中繞過黑洞而到達地球。
黑洞首先這個形體現在還沒有太了解,只知道它的密度非常的,一個天體的密度非常大,就需要足夠的質量,龐大的質量要聚積到一個很小的空間中,需要非常強的引力場去約束,並不一定要恆星,由大量重元素堆積就可以形成中心非常強的引力場,中心部位密度會達到一定的上限,同是也會有能量輻射出來,只是這個過程應該比較慢。
有可能 不過也有其他可能 誰知道呢 人類也不過幾千年的文明 觀測不到
星系中心的黑洞很可能不是恆星坍縮形成的,而是宇宙早期星雲直接坍縮形成。而星系才是超大質量黑洞創造的。恆星級黑洞才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生成的
※宇宙萬物到底有無意義,是否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被人類賦予了意義?※銀河系之外的宇宙還有多大?※人類能不能把地球推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狀?※如果宇宙中存在一個無限巨大的人,那他向前走一步是否能超過光速了?※根據光速不變的定律,我們在各個方向測得的光速都一樣嗎?
TAG:黑洞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