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們你們究竟如何看待Ni?來自一個INFJ的發問。?

自然我從來不覺得MBTI就把我們從各種功能中脫離出來,它描述的只是聚焦點及方式的問題。我這裡提出的Ni,只是一個代名詞,即這個可自由想像、質疑一切的意識。作為人類我們靠Ni辨識彼此為同類,雖然Ne發展出來的各種擬態發明有時會讓我們難辨真假。而INTP其實想我們提供了非常完好的宇宙說明,一套誰物理消亡了地球照常運轉的宇宙體系(Ti),各種擬態發明(Ne),嚴格可證的生物進化和考古成就(Si),人類走向現代文明的社群行(Fe)。

但是,但是,請問強大的INTP們,這個支撐起你們去提出合理質疑的Ni,究竟是不是一種Bug的存在?強烈祈求你們給我們一個答案。

當Se的肉體衰竭到把Si走馬燈式跑完後,斷片以後Ni還存在嗎?我崇尚唯物的無神論者,所以斗膽我很刺探性地問一句,你們對那個瞬間以後的意識有何見解?

全人類都在期待這個答案。


作為intp非常欣賞ni,尤其是infj的ni。ni是靈感,是先驗,是直覺,是形而上學重要的一環,也是哲學乃至科學、藝術中不可或缺的。

當然,如果可以,ni經過邏輯和實證的檢驗就更好了,準確率的問題會得到完美解決。

KnowYourself:第六感真的存在么?| 研究:你可以科學使用直覺?

zhuanlan.zhihu.com圖標

Ni是在時間線上對趨勢的預測,忽略自己認為次要的信息,用主觀重要信息採用不完全歸納法推理預測。可以理解為儲存的信息在一個水平面中,而Ni就是在水面上按自己的規則瞬間移動的提取機。

在生活中:

通常來說,直覺在以下幾種情況格外有用:

1. 複雜、重大事件的預測

在股票市場、政治選舉、公司戰略等重大問題上,雖然有大部分的專家、諮詢公司從事相關的分析和預測服務,但是實際上,他們的預測結果往往並不比普通路人的直覺更準確;除此之外,贏得戰爭、伴侶選擇、親子養育等也都是直覺可能更準確的領域(Gigerenzer, 2007)。

這些事件的共同點是,它們的規則不明確、不確定性大、影響因素複雜,因此反而更適合採用簡單的處理方案。當你在採用直覺決策時,實際上你的腦中已經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合併採納了最重要的因素,做出了相應的決策。

相反,在一些規則、結構較為明確的情況下,採用分析和推理往往會更有效,比如棋類遊戲等,這也是在國際象棋、圍棋比賽中,機器人可以打敗人腦的原因。

2. 選擇伴侶、開始關係

在親密關係的一開始,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直覺的美好,它會令你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愛上一個人。心理學家Myers (2004)認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依賴直覺要遠遠好過邏輯分析,它會開啟你儲存在無意識中的情感模式,幫助你找到那個「對的人」。

不過這個前提是,你自身相對健康,不會陷入在自毀的模式里。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對對傷害自己的情境更為熟悉,直覺帶來的選擇就有可能反覆傷害到自己。

3. 在你所熟悉的領域

你在某個領域裡擁有越多的經驗,就越有可能產生準確的直覺。比如,當你在一個領域裡工作了較長時間,你可能在某個項目的開展中隱隱地感到哪裡不對,這時便最好停下來思考一番(Flora, 2007)。

在哲學領域:

哲學想靠頭腦的思考來解決靈魂提出的任務,可是,頭腦只有一個工具,就是邏輯。康德早就指出,邏輯沒有這個能力,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是不可能的。歷史上真正偉大的哲學家,他們最精彩的思想都不是靠邏輯得出的,邏輯更多的是表達手段,在邏輯之前,這些思想已經作為信念和直覺存在了。所以,信念和直覺在先,邏輯在後。那麼,對於一個哲學家來說,最重要的稟賦就不是邏輯思維的能力,而是直覺。

哲學所需要的直覺,和日常生活中的直覺不太一樣,可以稱之為高級直覺,或者理性直覺。按照康德(有說法為intp)的分法,人的認識能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就是感性、知性和理性。其中,感性面對現象,知性用邏輯來整理現象,理性則追問本體,是一種形而上衝動。高級直覺和這裡面的感性和理性有關,就是感性加上形而上衝動,而感性則是理性的前提。

在科學領域:

事實上,科學家同樣進行先驗推理(Ni),也思考概念。我們處理問題時,不是要先分出個你我,而是啥方法有用就用啥方法——甭管它是科學的還是哲學的。

在科學中用到Ni的例子: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模型

Noam Chomsky有關Language Aquisition Device猜想的提出

榮格八維的提出(一說榮格為infj)

在藝術領域:

柏格森通過對藝術創造過程的剖析,比較詳盡地探討了這個問題。

首先,要獲得對實在的直覺,必須與實在的外部表現有長期、大量的接觸,以接觸中所得到的主觀感受為材料,進而了解實在的秘密。就好像要創作一篇文學作品,必須熟悉主題,並從實際生活中收集素材一樣。只有在積累的基礎上,靈感才能出現。

其次,僅僅掌握了大量的材料還不夠,因為材料的簡單堆砌並不是真正的藝術品。直覺的產生,有賴於想像力的發揮。想像力是藝術創作活動的一個重要前提,缺乏想像力作品絕不是好作品。想像力可以把我們帶到對象的內部,使我們與對象融為一體,達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在這種境界中,直覺就可以充分體驗實在的真諦。所謂想像力,主要指主體對自我的內心觀照;所謂體驗,主要指主體對自我意識流動的感覺;所謂物我相融,也指以自我精神為主要認識對象的主、客體交融。

因此,藝術創作的源泉最終在於自我的內心衝突,外在的現實生活在藝術中不過是心靈激情的派生物。如一個藝術家常被大自然的內在精神所感染而作出天才作品,它的美就是大自然的內在精神的體現,就是作者與對象的生命之流交融的產品。

再次,直覺的實現,有賴於超越理智的審美態度。理智在認識時不是單刀直入對象的真實本質,而是把功利主義的先入之見和大量的概念、標籤鋪蓋到對象上,遮蔽了對象的本來面目。

因此,要想把握實在,必須「去蔽明心」,拋棄理性的概念名詞,不考慮事物的好壞、用途,只是用純粹的審美眼光去觀察事物、體驗事物,這就是超越理智的直覺。

作為一個藝術家,只需注意對象的流變所引起的主觀感受,並著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現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顧。只有這種絕對超然的審美態度才能帶來真正的藝術。


我倒是比較好奇NJ眼中的Ne是不是一種幼稚的功能。

Ni的思維中概念是絕對的核心,它本質上是概念式思考,Ni的強大之處正是永遠約束在概念內精確的思考。Ni的劣勢,第一是Ni缺乏Ne的舉一反三能力和概念吸收能力,第二是Se的弱小造成Ni的概念成為一個無意義的空集(在自然中存在一個數,它既是奇數也是偶數,它是哪個數?)。


好奇其機理,憂慮其未來

ti走向發散,ni走向收斂,單純的ti和單純的ni在無盡的循環裡面對視,棋逢對手

但其吸收的原料確是決定發展的關鍵

intp的ti的輔助功能是ne,si,一個向外無限發散吸收,模擬變幻,一個向內嚴肅審視總結,錘鍊經驗吸收內化,倒是好輔助

而infj的ni的輔助功能是fe,ti,fe從向身邊人發散能量,也從周邊人吸取ni的質料,ti的功能不是很強,且外向功能se,fe並沒有完全發揮ti全部能力的可能性。

我更擔心infj走向收斂的自我指涉,即先用ni得出結論,但由外向功能塑造的ti不足以完全得出ni的完整解,以至於在一條比較直接的邏輯鏈上收斂。ti本應求得最值的功能只看到了極值,因此反而會越加強化ni,走向被描述為j的偏執

偶爾參與下不是很成熟的infj的渾濁的因果,便感受到ni參與的燃燒的熾熱的業力,這種熾熱會嚇跑很多人,犯諸多行為上的錯誤,也會讓infj感受犧牲的意義感,不論虛實:

「親眼見證屬於我的悲劇發生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鮮血淋漓的慾望」––出自一個infj筆下

而繼續犧牲,再等這一切冷卻凋零之後,也會阻礙fe功能的完全完善。發展不成熟的intp和infj尤為不適合,其最終往往以infj受傷告終–儘管除了intp,其他很多類型都會這樣。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出自又一個infj筆下

「命帶華蓋」––出自某位infp的濃縮判詞

infj實現澄澈圓融比intp要難的多。澄澈並不是發展完備的intp才能具有,其最終成熟的標誌應是fi打破隔離層重新生長,與fe平衡,順便獲得了反應速度,活潑潑。

infj是一類可期待信賴的人類,所以intp們,反正複雜度也不高,遇到值得為友為情的infj全盤托出,安心入套,躺平躺好也無妨。

無數時間軸無數學科無數星叢混合,藍色的線條串接群星虛無,在存在的維度里建構如混沌系統的結構,這是ti

ti是空鏡子,是虛無,是存在,是宇宙,是屎溺

沒有時間概念,在熱烈如發散的日光收斂於影子般無重量的黑,在瘋狂與死水中如量子云一般動量不確定,這是ni

ni是漩渦,是道體,是執,是奇點,是高維蟲

––––––––––––––––––––––––––––

補充(純開腦洞,拋磚引玉)

ni是最有後現代氣質的功能,包括對語言原型的抽離和對其內涵考察,在時間的斷層里對遙遠古典「星叢」的審視等。本雅明,威廉斯,伊格爾頓的理論,都相當契合infj的氣質。有趣的是,其批判理論的建立卻和ti有關,說不定也是某個intp對ni好奇的產物。

要是給八維各自強行安上一個思維傾向

ni 超現實主義

ne 結構主義

ti 現代主義

te 分析實證主義

fi 新黑格爾主義

fe 新自然主義

si 經驗主義(廣義)

se 功利主義(廣義)


一個比較奇怪的intp作答

我很喜歡ni,一項預言的能力,在無盡聯繫中致命精準地直指本質的天賦,效率很高而且還能營造出神秘的安全感,創造出我是天才的錯覺。

隨著成長,對ni的懷疑當然也越來越大,於是轉而運用ne,滑稽的是,這顯然出現了一組矛盾或者說是循環,頗有辯證發展的意味,甚至涌動到了ti te中,在先知和科學家中不斷變換,其實這樣對自身消耗過大。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答案,那自然再好不過,翻譯這個過程太過繁瑣,散漫之人沒有時間精力證明(內耗地差不多了),既然要隨心所欲,何必算無遺策。


呃,我能說是一種「主體的先驗思維」么?

儘管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定義這玩意,但「主體」應當是一個人意識的總和,包括了ta的全部記憶和過去使用Ni的經驗——這種經驗可能像是被提前製造出的擬合曲線,更精確一點來講應該像是「群」,一種變化之中恆常的存在,記憶按照「群」實現同構,或者記憶之間共軛... 一團亂麻

至於先驗性,我還是先去補下康德老師的書吧((溜了


推薦閱讀:

TAG:16人格氣質類型 | INTP | INF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