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怎樣才算最好?


瀉藥

小孩子的性格還沒成型,大部分體現的是他們的天性。後天形成的性格,還在成長中,時靈時不靈,起碼要到上中學才能成型。

先天的話,我認為安全感較高的寶寶是最好的。安全感高的寶寶不會過度敏感,只要不過度敏感,全世界都會對他微笑!他什麼都好,什麼都對!

而過度敏感的寶寶,世界對於他來說宛如地獄。


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答案。孩子天生會有不同的氣質類型,然後在各自的家庭中會養成不同的性格。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最好其實是不存在的。當我們把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是豐富多彩的,當開發了潛能的時候,個人就能夠發揮自己最佳水平,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問:父母怎樣做,孩子的性格才能夠得到好的培養?

摘取來自李雪老師的《有限責任家庭》裡面對於父母怎樣做,孩子的性格才能夠得到好的培養的論述,加上我自己的一點理解:

成功的程度=鏈接事物本質的能力×人格穩定性

鏈接事物本質的能力來源於自由。父母有多尊重界限,孩子就能發展出多強的鏈接事物本質的能力。而人格的穩定性,即真實自體的存在感,來源於愛。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看見孩子、回應孩子,孩子的人格穩定性就有多強。

父母能夠完全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更能夠看見孩子的責任在哪裡。在完全承擔自己責任的基礎上,不將自己的責任強加給孩子,更不干涉孩子自己承擔責任,父母就是尊重界限感的。這裡的責任不僅僅是經濟獨立,更是精神獨立。好多父母認為只用賺了足夠多的錢,給與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至於自己總是負能量傍身,認為這不會影響孩子的。這樣的情況就是父母將自己的精神獨立的課題強加給了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就會不自覺承擔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課題,總認為別人的抱怨別人的不滿意是自己造成的,這種父母界限感不足就容易導致孩子不能夠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成長中。他不夠自由,鏈接事物的能力就是比較欠缺,需要後天通過非常多的努力去補償這一部分。父母過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界限感不清晰的表現,干涉太多的時候,孩子就沒有足夠多的空間去獨立思考,總會拿別人的思考來取代自己的思考。長大以後,不自覺地就容易被權威或者是親密關係裡面的對象所影響,迷失了自己,這就是干涉過多帶來的不自由的情況。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最糟糕的母親,就是特別著急的母親。」特別著急的母親,只要孩子稍微表現出跟自己想像不符的樣子,她就會想像各種糟糕的結果,甚至覺得自己要瘋掉了。這對孩子的真實自體是一種摧毀性的打擊。真實自體孕育於「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愛我」的信心之中,有這種信心的孩子,無論經歷什麼風浪,都可以鎮靜應對。他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但是真實的自我存在感不會被擾亂。

父母是自我成長良好的,父母是內心和諧的,自然能夠養育出內心和諧的孩子。當然這個過程裡面並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動態的狀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一直都在變化中的,是一同成長的。問題總會有,父母面對問題的態度是我們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抱怨的狀態,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感覺到人生是有很多問題的,但是問題是能夠被解決的,不會在將來產生有問題就糟糕透了的念頭。

以上就是我對你這個問題的回答~


和你處的來的孩子,他性格一定是好的。

和你處不來,矛盾重重的孩子,他一定是一天到晚都很煩躁,脾氣也很大的。互相看不爽對方。你也不可能舒服和自在。在你眼裡你會覺得他性格有問題,還是你性格有問題?

性格好的孩子遇到性格好的父母,不一定合得來;合得來的母子,不一定都是性格好的,有可能兩個人都比較差,而父親人比較好,善良。但是兩個人相處挺好的,逢母親節,必一起吃飯,秀親情,而不會見到父親一起在飯桌旁。

合得來的親情,性格不好,也好。

合不來的親情,儘管一家人各個其實都不壞,但也不好。

性格又好,又合得來,羨煞旁人。

性格不好,又合不來,天理報應。

客觀總結出的那種最好的性格,我覺得佛陀那種,是最好的,圓滿究竟徹底,從外表看相貌,身體,都很漂亮。從內在看,我們都不如佛陀的內在品質,智慧,慈悲。

而對我這種還是個孩子的人來說:我渴望的母親,是什麼樣的,我能夠很清楚的回答:孟子的母親就是我嚮往和渴望的。

就像我下面列出的這本書《媽媽菩薩,孩子佛》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你沒聽過一句話嗎,

性格無好壞。


不溫不火 有耐心 有愛心 時而單純可愛 時而狡黠明朗 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這個應該沒有什麼準確的答案吧,無非就是自信,活潑,開朗或其他一些比較有特點的性格,但是也要注意當孩子出現難以融入他人、脾氣差、沒信心、容易害羞等性格特徵時,父母要及時幫助糾正。首先要多和孩子溝通,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需要宣洩情感,是不能以消極或者胡鬧等方式發泄;其次要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新事物的意願。


推薦閱讀:

TAG:性格缺陷 | 性格養成 | 性格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