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普照》的主旨是什麼?

本題已收錄至「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活動,發視頻,參與報名,參與「解說大魔王」爭霸,萬元現金等你來瓜分,還有機會獲得專屬身份標識。戳這裡查看活動詳情 &>&>&> 活動詳情 | 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

點擊關注圓桌,還有每日片單、選題放送 &>&> 圓桌 | 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


導演: 鍾孟宏

主演: 陳以文/ 柯淑勤/ 巫建和

類型: 劇情/ 犯罪

地區: 中國台灣

開場

影片的開場是一個電影的靈魂,是一個電影表現主題最為重要的方式。

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往往隱藏了整部電影的「一切」。

好的導演總是會把開場設計的巧妙和富有意蘊。所以在拉片的時候,需要仔細拆解一部影片的開場。

例如: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用一個近景開場,鞏俐飾演的頌蓮,跟畫外母親的對話,將影片情節走向、懸念、主題都藏於其中。是個很棒的設計。

陽光普照開場

《陽光普照》的開場是個全景,夜晚的街道,天空在下雨,畫面昏暗,遠處有黃色的燈光。

這種色調帶來的視覺感受,是略壓抑的。

這是一個類型片的開場。這是黑幫片、犯罪片的開場。

導演的處理,在於音樂和畫面的對位。

音樂用了吉他,抒情,悠揚,淡淡地憂傷裡帶著一絲小清新的歡快。

這兩者的差異非常明顯。應合了導演想要討論的主題:生活的陰陽兩界

這個構圖很有趣,影片里很多地方有這樣的構圖。

畫面被切分成兩部分,兩邊從色彩上和空間上做出區分,一邊主調是白色,一邊主調是黃色,也是為了突顯主題:人生的陰陽兩界。

《陽光普照》的開場,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人物,阿和跟菜頭。

但是導演並沒有讓我們記住他們,我們甚至連他們的臉都沒看清。此時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氣氛,一種暴力氣氛。但暴力被溫柔的音樂消解,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效果。人物的行動是砍人,畫面血腥,此處略過。

整個故事的緣起跟這場砍人戲相關。暴力事件帶出之後人物關係的變化。暴力卻被音樂削弱,主題藏在這種反差下面。

人物阿和

阿和是一個陰鬱的人物。

從主題上看,阿和是這個世界的暗面,所以阿和的出場,一直是暗色調。

這場藍色調的戲,寫阿和內心的憤怒和憂鬱。陰鬱詭異,體現陰鬱的一面。

這個畫面,是阿和坐在囚車裡,母親的臉疊化著阿和,他是我們每個人困境的隱喻。但母親是願意去理解他。

生活總是充滿太多痛苦,母親心中有痛苦需要面對,她也懂得兒子心中的痛苦。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個疊化的鏡頭。

母親的臉和乘坐在警車中的兒子疊化於一體。母親對小兒子內心是充滿複雜情感的,怒其不爭是一方面,母親是可以理解小兒子的人。

阿和與母親之間的隔閡,通過玻璃的場景展示。這種表現手法很常見,也很有效。

阿和的哥哥阿豪自殺後,阿和出獄去弔唁,穿了白色的襯衣。阿豪的代表顏色一直是白色,此時阿和與阿豪兩人做了調換,強調主題,人生的陰陽兩面。

這一場戲也是阿和成長的隱喻。從一個小混混成為一個懂得責任感的男人。

阿和的轉變是通過色彩和光線完成。

白色和黃色的陽光,構築了一個新的阿和,白色本是哥哥的顏色,現在用在阿和身上,象徵著阿和的新生,也為後續做了鋪墊——出獄後的阿和會有怎樣的生活。

菜頭是阿和的過去,也是阿和的陰面。阿和重新開始生活,但不得不面對自己的過去。

人的過去很難忘記,擺脫過去重新開始不是說說那麼簡單,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一個疊化轉場,阿和的現在跟過去在這個疊化里交織了。

命運的走向總是使人迷茫無助。阿和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或者說阿和是否還能選擇未來?

阿和跟菜頭主色調總是暗色調,背景的黃色烘託了暴力的氛圍。菜頭代表了暴力,是阿和暴力的外化。

兩個大遠景鏡頭,表現阿和真正的新生。陽光普照,萬物生長。阿和的新生是用父親犧牲了自我的道德完成的。

阿豪

阿豪這個人物的出場很特別。

他第一次出現,鏡頭是一個近景。暗色調。阿豪被人群所包圍。

接著是一個全景,阿豪一個人孤單的坐在教室里。這個鏡頭顯得很詭異。

然後畫面跳切,阿豪在人群中間。這個鏡頭非常詭異,完全是恐怖片的處理方式。

這幾個鏡頭屬於內心鏡頭,是阿豪內心的外化。

展現阿豪內心的孤獨與恐懼以及不為人所知的陰暗角落。

每個人內心都有類似的陰暗角落。現實人生的陰陽兩界,我們往往只看到陽面,忽略了陰面。

阿豪的愛情也是飄渺的。一個全景,人物在玻璃下顯得不真實,象徵了阿豪的愛情。

阿豪的愛情電影不是直接敘事的,而是通過女友的敘事產生。這樣阿豪的愛情就有了虛構的意味。

導演似乎想表達,敘事中的愛情才是美好的,生活里的愛情往往糟糕。

阿豪和女友說的話,一方面是寫阿豪自殺的心理邏輯,一方面為主題服務。

這是整部影片最隱喻的一段,阿豪說出的是世界的真相——每個人都活在陰陽兩界里,沒有誰能夠逃避。但主流的價值觀是只讓人看到陽面,鼓吹陽面。

白色是阿豪的主色調,顯示他的純粹。但純粹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孤寂。因此阿豪才會講那個新版本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故事讓女孩錯過班車,彰顯的是人和時間的關係。時間本沒有意義,人賦予時間意義。故事又賦予人意義。

生命流逝,對故事的不斷演繹,是人生的延續。

阿豪看似對每一個人都很理解。

他和母親之間沒有隔閡,在同一個畫面。但他和自己內心有隔閡。

他的白色T恤是一種偽裝。

阿豪自殺前的一幕。洗澡,認真整理東西,穿白色T恤。我們看不出他自殺的理由。

導演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震驚。

人生很多事情往往都沒有理由,我們無法預知明天的事情,阿豪的死類似一個內心的秘密。

這個秘密他沒說,後面通過女友的口說出來,但說的抽象。

藍色調突顯憂鬱和傷感。這裡的藍色跟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色》有類似之處,都是關於內心困境的思考。

阿豪看似陽光的本後,究竟藏了多少憂鬱和痛苦,這些都不被人知曉,彷彿我們的生活,沒有人會真的關心你在想什麼。

我們總是如此孤獨,彷彿永遠到不了彼岸。

最後一個遠景,樓上的人們出來觀看,看客的心理人皆有之。這應該是整部電影最令人悲傷無助的段落了。

陳爸爸

陳爸爸的信條: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人生往往沒有辦法真的掌握,人生無常。陳爸屬於悲劇性角色,他內心的善與惡是如此分明。

他是你我身邊,相信「雞湯」文的長輩,普通平凡一輩子。

本來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但電影需要戲劇化,生活往往戲劇化,陳爸需要給兒子阿和一個未來,他的善惡交織在給兒子的未來中。

這是生活的本質。

這場戲是失去大兒子的父親內心獨白,用一個戲劇化場景——面對駕校畢業生的講話,寫出父親內心的痛苦。

這種痛是隱忍的,外人很難體會的。這場戲是神來之筆,演員演的也很精彩。

鏡頭從一個全景不斷推進,讓觀眾不斷逼近人物,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陳爸爸一直闡述他的觀點「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但人生真的如此嗎?一切都是可以把握的?

大兒子的自殺和陳爸爸的對白形成反差。好的電影製造反差,是價值觀的衝突。

好的電影直面不同價值觀,引發觀眾思考。

這裡是戲推人,情境很足,演員很容易出彩。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話劇是演員的藝術。在電影里,沒有差演員,只有差導演。

父親無法接受阿和。他心目中只有一個兒子:阿豪。活在自我世界的父親象徵了大多數父親——望子成龍,但自己庸庸碌碌一輩子。

父親的夢境。憂鬱迷茫。表現父親內心的失落。

但現實「殘酷」,無法接受小兒子的父親用這樣的方式跟小兒子見面。

父子隔閡通過一個全景鏡頭表現。人物之間隔著櫃檯,隱喻兩人之間的心裡距離。

兒子主動打破隔閡。父子第一次的對話。為後面父親幫助兒子的戲做了鋪墊。

台灣電影很愛描寫父子關係。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楊德昌的《一一》。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父子關係是中國人永恆的話題。

父親要幫助阿和。他開始接受阿和。

父親犧牲自我的道德,為了兒子的未來。父親接受了小兒子,放下大兒子,表明他開始接受現實。

其次,父親用殺人的方式來幫助兒子,釋放了心中的惡。

這個惡是為了所謂的「善意」,父親也完成了他的自我新生——他面對了現實世界的殘酷,放棄了自我的話語「人生就是要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陳媽媽

陳媽媽口中的阿和,永遠是一個孩子。對於兩個孩子,做為母親,她更多的心是放在阿和身上,不像父親是把心放在阿豪身上。

這裡似乎是一種隱喻,父親心中的兒子形象是阿豪,而母親心中的兒子是阿和,一個不那麼完美的,需要母親懸著心的兒子。

父親更理想化,母親就顯得現實許多。生活里往往也是這樣。

電影是人生的隱喻。

陳媽媽是整部戲最悲情的人物,她承受著所有人的痛苦。

她是世俗化的人物寫照,是大眾母親的樣板,她接受命運的安排,但最後卻承擔著一切的無奈與痛苦。

上面這個鏡頭,母親明處,兒子在暗處。鏡框的作用在於,兒子在母親心裡依舊還是以前那樣。母親眼中的兒子永遠是兒子。

這裡也點名了主題,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人生的陰陽兩界。

兒子像小時候母親騎車帶他一樣騎車帶母親。陽光斑駁,一切彷彿輪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承接。

我們無論如何,都逃不開那些陰暗。

母親迷茫的眼神,陽光還是一樣熾烈。生活還在繼續。我們擁抱陽光的同時,也要看一看背後的陰影。

結束

阿豪的話可以做為全片的一個註解:

「我也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影片中的司馬光故事源自台灣作家袁哲生的小說。袁哲生是寫孤獨的高手,可惜後來自殺了,很像片中的哥哥。

導演鍾孟宏總是很憂鬱的寫出都市人的內心孤獨,不同於楊德昌的優雅的孤獨,鍾孟宏的孤獨是帶著「惡」的無奈的孤獨。

《一一》里的孤獨是對庸庸碌碌的反抗,《陽光普照》的孤獨有些竭斯底里,幸好最後還有陰影可以躲藏。


此文轉自公眾號:一杯子的事兒

ONE

1

截圖欣賞

阿豪午睡後的幻象

冷暖的對比

黑輪爸爸

TWO

2

人物簡介

阿和

家中的小兒子

被爸爸從心裡拋棄了

阿和一出場,就和自己好友菜頭去砍了仇家黑輪,於是自己被送進少管所(片中稱為:少年輔育院),關了1年半

阿和是一個性格陰鬱暴躁的人,一言不合就大大出手,但也從他給室友分菜的場景看得出來,他也是一個內心善良,存有良知的人

他生於這個家庭,雖然作為小兒子,但是在父親的眼裡,他似乎從來沒有存在過,這也是為什麼他會養成這樣的性格的根本原因---缺少父愛。

阿豪

家中大兒子

是父親最期待的

阿豪第一次出場是在學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內向含蓄的大男孩

他是一個復讀生,第一年考醫學院沒有考上就被選擇復讀。

最後他也只有選擇跳樓,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陰暗角落」

父親-阿文

家中父親

一切的始作俑者

在我看來,父親是一個固執的思想老化的中年人

阿文:「你已經考了6年了,你為什麼不選擇自動擋?」

學員:「因為手動擋才有開車的感覺。」

阿文:」你開上車之後就會有開車的感覺,跟手動擋自動檔無關。「

在他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他講求的是平穩、順利,而為了這一點,他可以選擇放棄其他所有,或者是傾其所有隻為達到目的。

這樣的處事方式和性格,奠定了他家庭不幸的基礎

母親

鏈接型人物

媽媽是一個溫柔的、對兩個孩子都充滿關愛的母親

是一個中立人物

她去照看少管所里的兒子,滿足他的願望,接納阿和的懷孕女友,處處充滿了母性的光輝

在影片中的作用,在我看來有點像」和事佬「,她的存在,調節著父與子的關係,兒與媳的關係,如果沒有她的存在,這部電影是無法湊成一起的。

THREE

3

劇情解析

1、角度解析

①從阿和(小兒子)的視角來看這部影片

小兒子阿和一開場就因故意傷害事件的原因被送進少管所,面對人生即將到來的污點,他彷彿內心毫無波瀾。

解析:在小編看來,阿和應該在期待父親的反應吧

少管所里,他呆了一年半,剛開始的時候就和舍友大打出手。

之後也只有母親來經常看他,雖然哥哥也來過除了最後一的告別,卻是不歡而散。

解析:是母愛喚醒了他心裡的良知

在哥哥死後,阿和透露出來了心聲

解析:"陽光普照,他卻是那一片永遠照不到陽光的陰影角落。"

在少管所,他和自己的小女朋友小玉結婚了,並且通過哥哥知道了小玉已經有了他的孩子這一件事。

解析:激勵了阿和從少管所儘早出來

卻不料在三年後,當年因他入獄的菜頭出獄,菜頭因為當年的事情懷恨在心,不斷讓阿和幫他做壞事,卻在最後讓父親殺死了。當然阿和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②以阿豪(大兒子)的視角來看影片

阿豪出場在學校里,父親來給他送學費。

在父親遞交學費的同時,父親也給了阿豪一本封面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記事本。

這本書這是一條重要的線索

之後他遇到了一個女孩---郭曉真。

他們接觸了一段時間,每天阿豪都送曉真回家

他給曉真講了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看到影片最後有一個和司馬光一樣的,躲在陰影處的小孩

解析:這個缸中的娃娃在阿豪說是司馬光他自己,也就是說這是司馬光的陰暗處。

再之後,他和曉真一起去了一次動物園,在那之後,阿豪就再也沒去上過課了,只是在自殺前給曉真發了一條簡訊。

解析:公平的其實也不算是陽光,而是陽光背後的那一段陰暗的角落

死後,母親和弟弟收拾他的房間里的東西,結果找到一大摞同樣封面卻不同時間的」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書

解析:這些書代表了父親對阿豪的期望,但是這些書都嶄新像從來沒有打開過的樣子,表示了大兒子阿豪對父親理念的不屑一顧,但是有沒有辦法抵抗的無奈

③以阿文(父親)的視角來看影片

影片一開頭是父親作為駕校教練在訓練場教導學員的場景,他也是在這個時候接到了老婆打來的電話,讓他前往法院向法官求情。

」他(阿和)就應該關死在裡邊「

可是他對小兒子的態度如同一塊冰冷的石頭

與對小兒子的態度不同,對於阿豪,卻無比親切,有著迫切的期盼

在面對外人的時候,他也聲稱自己只有一個兒子

在不久之後,他的大兒子便自殺身亡了

對他來說,希望也就沒有了

同時發生的,還有因為阿和招惹而來的黑輪的父親

但卻令人想不到的,在小兒子回來之後,他其實一直都在默默關注著阿和,為了保護他不再受菜頭的影響。

這一切也就只有母親知道了。

2、猜測

①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中,缸中的小孩是誰?

Ⅰ、第一種可能:

司馬光暗示的,其實就是阿豪自己,而缸里的司馬光,其實阿豪比喻的是阿和

阿豪全天候24小時照射在陽光下,

相反,

阿和便是那個24小時全天候藏在陰暗角落裡的阿和。

Ⅱ、第二種可能:

缸內缸外的司馬光代表的都是阿豪,一個是外表的,被24小時照射的阿豪,一個是內心充滿」暗「的阿豪。

②阿豪口中的,與陽光相對的」陰暗角落「究竟是何物?(與上一條猜測相對應)

Ⅰ、阿和

阿豪是被陽光24小時照射的人,與此相反,那麼陰暗處,就應該是阿和了,阿豪讀書學習,被老師看好;阿和打架暴力,在少管所里困住,一個身處明亮,一個身處黑暗。

Ⅱ、阿豪的良知

阿豪說:」陽光應該是公平的。「

可是自己在學校里學習,每一年都收到父親送來的鼓勵寶典,但阿和不一樣,阿和彷彿是因為自己而被父親所」拋棄「,阿豪對弟弟阿和的愧疚日積月累,最終使得自己的良知毀滅了自己

FOUR

4

視聽語言

開頭阿和和菜頭去砍人的場景,光線昏暗、色調冷清,但他們二人穿的是一個黃色的暖色的雨衣

作用:

Ⅰ、為畫面提色,全部為冷色調會帶來一種視覺疲勞;有利於讓觀眾找到主體

Ⅱ、冷中有暖,暗示著轉機

這一段阿豪從午休中起來,一開始空無一人,但突然又坐滿了人,其實第一個畫面的內容,是阿豪的心理狀態,無比孤獨。

這一段場景是阿和在少管所即將與舍友打架的畫面

這一段場景是烏雲遮住太陽的畫面

這一段場景是阿豪最終跳樓自殺的場景

可以看到,這些畫面里,都有著相當鮮艷的藍冷色調,幾乎可以說藍的發亮。

藍色是一個神奇的顏色,它的一個作用是可以很好的展現夜景,讓觀眾和攝像機更好的捕捉內容;另個內容就是凸顯了悲劇色彩

這部影片名為」陽光普照「,它在畫面內容上幾乎處處都體現著光影結構---明暗對比

FIVE

5

總結

正如影片中的阿豪,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被照耀著陽光。

有的陽光正正好,給了孩子足夠的陰暗角落,也有的如同影片中的,期望的陽光太強,讓孩子長時間的曝晒著,曬到無法呼吸,沒有陰暗的角落可以躲藏。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反思也正是如此,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童年,但至少當以後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可以保證讓他得到的陽光恰到好處

陽光普照在地球上,分為晝夜半球

陽光普照在高山上,分為陰陽兩坡

不論什麼時候,哪怕太陽再強再烈

也總有陽光它照不到的地方

」陽光普照「

意味著每一位孩子都需要接受公平的對待

意味著每一位孩子都有著自己的陰暗面保持平衡


人無完人,相互包容,允許成長。


即使陽光普照,也無法驅散內心的陰暗,無論是抑鬱症、入獄受懲戒還是動手殺人。


個人觀點:萬物陰陽兩面。有個小細節:電影前半段壓抑後半段節奏開始上升。

附阿豪發給小貞的簡訊: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家庭關係,父子和解


《陽光普照》是一部難得的電影,裡面的幾乎所有人物,都把自己的掙扎演繹得很立體。

當你認定他是壞人的時候,會發現他也沒壞的那麼徹底;當你覺得她是好人的時候,又會發現她有自己看不見的盲區。

小兒子阿和,開場就與人合謀砍斷了別人的手進了少管所,出來後改過自新,努力養家糊口。

大兒子阿豪,成績優秀,脾氣溫和,卻在一個黎明,選擇了墜樓自殺。

父親阿文是駕校教練,心底不承認小兒子的存在,對外總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直到大兒子死去,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只有一個兒子了,態度發生急轉,甚至為小兒子鋌而走險殺了人。

母親是整部電影中情緒最穩定的人,但她對兩個孩子的內心並不真正了解。她不知道小兒子怎麼突然就變得不聽話愛打架,也不知道一向乖巧的大兒子怎麼就選擇了自殺……

電影叫陽光普照,但故事講光明也在講暗影,講飛揚也在講墜落,很像東方哲學裡的陰陽概念,也很像我們所經歷的生活。

最後,許光漢是帥的!

了解更多寫作方法,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杜老師魔法寫作課


推薦閱讀:

TAG:華語電影 | 陽光普照電影 | 許光漢 | 知乎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