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女性就是天生不如男性,深深厭惡自己的性別,怎麼辦?
從自己對身邊人長時間的觀察來看,社會上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似乎不是空穴來風的。極度不想承認,但女性確實非理性、敏感、多疑、善妒、斤斤計較、缺乏安全感、合作性低,女性之間的友誼也比男性複雜、脆弱的多。
從種種這樣的特點看來,女性天生就低男性一等了吧……?
我極度不願意承認這些特點不是刻板印象,而是客觀存在的。但身邊的人和事都不斷地讓我發現,女性就是這個樣子。我開始深深地厭惡自己的性別,甚至想要變性。
我是個自尊心強、性格執拗,非常要強的人。每當我產生脆弱的情緒,或是被女性複雜的人際關係所困時,關於「你即使再強裝堅強也終歸是個女性」「是女性的身份使你現在胡思亂想,為這些小事斤斤計較」「如果自己是男性,像是哥哥,天生更豁達、更堅強,就不需要被困擾成這樣」,諸如此類的想法就會不受控制地湧入我的大腦,我抗拒萬分,不願意承認自己作為女性就是要被別人保護,被照顧,但負面情緒就是讓我產生了,很想依賴一個人的想法。我「氣急敗壞」地想要把這個想法抹去,但它就是陰魂不散,提醒著我,「作為女性,你終究是脆弱的」。
「感性」、「敏感」、氣量小」等等,這些特質真的會糾纏女性一生嗎?或者說,真的是生來就有的嗎?這是生理上註定的嗎?我天生就比男性更難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能獨當一面的人嗎?
你說的這些缺點,男性也會有。
所以,問題不在於你是男是女。
而在於,你把這些缺點都佔了,但不想承認這是自己的問題。而想狡辯為「因為你是女性」所以你有這些問題,是性別的錯,不是你的問題。
心疼「女性」這個集體要為你個人的缺點背鍋。
這個社會對女性之所以苛刻,就是因為有你這樣把個人的缺點往性別上扣鍋的人存在吧。
額,如果不是故意釣魚、引戰問題的話,看這些描述和問題,題主莫非是年齡在20以下的小姑娘?性格和品行、智慧和情商從來都不是與性別、以及年齡什麼亂七八糟原因直接掛鉤的,那是個體差異,好人壞人都不分性別呢。如今殘存的重男輕女封建觀念也不是因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而是因為傳宗接代。如果科學研究證實真有女性天生不如男性這方面原因,即便是在當今講究人人平等的社會,那些狂熱的重男輕女之人也絕對會把它拿出來大肆宣揚的。
個人感覺,最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是題主對自身有厭惡感,又被周圍的性別歧視影響,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或同性有什麼缺點、毛病(或者自己觀念上以為的),就直接聯想到性別、誤以為男性就不會如此,進而去厭惡自己性別。
首先,」對身邊人長時間的觀察」讓你對女性有「非理性、敏感、多疑、善妒、斤斤計較、缺乏安全感、合作性低,女性之間的友誼也比男性複雜、脆弱的多。」的感覺。
這身邊人莫非只是母親和女性朋友?她們就如此不正常、集中所有題主討厭的點,沒有一絲優點?而且就算身邊那麼幾個人都這麼極端,只從周圍人就判斷一個群體也未免有些太武斷,是自己被同性傷害過還是說被男性親人貶低性別,或者被極度重男輕女而不自知?
若是我也像題主一樣,根據周圍人這麼判斷一個群體甚至上升到人類層面上,那我恐怕將會是極度厭惡男性和人類的,畢竟周圍男性目前來看,很多個人衛生很差、做事馬虎易衝動、沒什麼長遠規劃、對子女沒什麼責任感(妻子就更不用提了)、對外喜歡裝x賺臉面(死要面子活受罪)、友情上則多半是虛偽和酒肉瞎扯淡的場面朋友。
再多看看社會新聞,心胸狹窄、有暴力傾向、仇視他人、孤僻、巨嬰似的男人絕對不少,題主應該聽過家暴男和媽寶男吧,如果把他們都歸為性別原因,就太污衊廣大男性同胞了。不是一個男人具備上述所有缺點、更不是所有男人都這樣。
同理,題主所說的厭惡女性的點,往往和性別無關,只不過換到男性身上是另一類詞而已,心胸開闊與否、情商高低與否,這其實是個體和品性的問題,很多女人還對髒亂差、對子女沒什麼責任感呢。
把周圍現象挑幾個極端的、然後直接升華到厭惡整個性別群體的話,莫不如直接討厭人類,因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和缺點,「最可怕的是人心」這句話絕對是人類歷史的精闢總結。
當然,說這些不是讓題主對人性失望或者再轉而厭惡男性,只是因為我個人覺得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題主對自身有厭惡感,一旦發現自己或同性有什麼缺點、毛病,就直接聯想到性別、誤以為男性就不會如此,進而去厭惡性別。不如去留意下身邊男性有沒有對應的缺點,矯正下刻板觀念。
其次,題主自己所謂的這些毛病,什麼「脆弱」「胡思亂想」情緒影響了正常生活嗎?畢竟青春期的話,難免會如此,意識到影響正常生活的話,慢慢去修正就好了。而且男生也一樣有苦惱,只不過傳統上男性在主觀和客觀上都很難表達出來而已(很多男人據此都覺得自己因為是男性,才比女性短命很多年……)。
最後,與其糾結性別問題,不如想想自己是否討厭自己出現這些問題,很困擾自己的話,何不把自己不喜歡的這些「感性」、「敏感」、氣量小」毛病逐一改掉,否則即使真能變為男性,也一樣面對同樣問題。
性別從來不是問題,討厭自己的性格可以去不斷提升自己,去和優秀的同性朋友接觸、學習下。比如,如果題主上大學的話,應該可以見到更多的同齡女性朋友,就算是二本,也還是有優秀的一些同齡女性,不至於像題主所說的全都這麼不堪。
另外,建議多看看歷史、社科和人文這類的書籍,開闊下眼界,可以看到很多優秀、不輸給男性的女性模範,年齡大些的話也可以讀讀心理相關書籍。
總之,討厭自己有什麼毛病可以慢慢去改變,別因此而極度厭惡自己和他人,這種情緒對自己往往是壞處居多(無論男女)。
你知道嗎?我是一個跟你剛好相反的人。
我深深喜歡著自己的性別。
在這個群體中,有更多的包容能力,更少的暴力傾向。
更多的同情能力,更少的傷害行為。
她們給你更多細心的小溫暖,和鼓勵。
她們能更好的發現你的不開心,卻小心翼翼不露痕迹的為你疏導。
女性對待自己喜歡的人,不論是家人,伴侶還是朋友,用心起來真的不要太暖太貼心!當有一群這樣的好姐妹,默默被照顧被關心真的不要太爽太溫柔!
你有這種思想,只能說明你遇人不淑吧。而且,爾虞我詐,見不得人好等等行為,是人性,而非某一性別獨有。
當你發現這種人,遠離她,總有陽光開朗的女孩存在著,等你去發現她,比如我周圍的小太陽們。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是這種人,那你別覺得所有女生都是你這樣敏感斤斤計較,從而把地球上30多億的群體都代入你那氣量小的性格。
要是你覺得改變不了,你還是痛恨你和你的群體
那就去泰國變性吧。
要麼去出家。
從根源上面一次性杜絕。
多打點性激素,到時候看看生理心理已經不是女性的你,能不能隔絕你那敏感多疑又自卑的心。
我給你講我老鼻子擅長回答這種問題了,
據我研究人性其實都是你所說的什麼感性敏感什麼的,但是這種事情社會價值觀不允許男性去做,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男女都是愛哭的。但是長大了之後男性因為被教育不能哭,所以壓抑了內心的情感,男人就換了一種方式就是抽煙喝酒。
你說男人理性那是因為男人只能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男人感性可沒人慣著。
有些事情男人不是不想做,是礙於男人的身份不能去做,歸根結底就是社會塑造了性別差異。身為女生看到了女生那些缺點,那這些缺點可能不會以相同的方式在男性身上提現,會以另一種方式提現出來。
保護欲和被保護欲都是人的本性,只是女性在社會上激發的大多是被保護欲,所以展現出來你看到的那些缺點。男性的缺點同樣很嚴重,偏執,傲慢,缺乏同理心,對地位的病態慾望。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男人在官場上的心機叫計謀,女人就叫心機。
忘了是哪個人說的「我們處在並非我們自己選擇的舞台上演出著並非我們自己選擇的劇本」
當一種性別因為社會語境被賦予了感性的、被動的、客體化的、等待拯救的、工具性的、附屬的、無能的等多種負面態度而導致建構自身主體性的過程中總是受到排斥的時候。那麼,一個渴望成為「理想人」的靈魂,就會對自己的性別身體產生厭惡。
首先看看男性是如何建構自身的,男性的自我建構,自人文主義以來就被賦予了理性的、能動的、主體的、行動性的、可改變的、有用的、發展的、生產的特點。
事實上,每一個人類都會或多或少地具備以上所有的特點,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但是,當獲得社會主導性、支配性地位的成年男性哲人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將這些他們理想化的形象,依據自身形象為基準進行建構。建構出來的就是一個理想化的男性形象來替代人類形象。
理想的人——在構造新時代的「上帝」過程中,女性一開始就缺席了。
別忘了那個大喊著「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的哈姆萊特,同樣也說出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一個女性越是接近以男性為中心的「理想人」,越會使女性對自身的性別認同感降低。這會產生對自身性別的排斥與身體-精神的撕裂感。即女性身體和性徵是父權社會中的他者,女性越是追求在以男性視角構建出來的社會中的個體價值,就越是和自身的性別定位產生衝突。
當一個男人的靈魂囿於女性的身體時,這種精神和身體的巨大裂痕是導致女性身份認同危機的主要原因。
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是因為這個性別身份認同的矛盾在男性那裡是不存在的。
實際上哪怕是女權教母波伏娃本身也帶有仇女的情結。她思想出色,卻要飽受性別危機的折磨。她和薩特那種若即若離的情感本身也讓她自身成為受害者。
這種社會建構,在朱迪·巴特勒那裡被稱為「陽具邏格斯中心主義」的建構形態。
在男性話語中心時代,這個問題是不可解的。不過好在,男性話語中心的時代正在逐步解體。
所以,這對女性而言是一個契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女性能依據自身的性別特點,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的人」,並且這個「理想人」的形象能得到男性的尊重和理解。
摘一段舒斯特曼《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中關於波伏娃《第二性》觀點的整合。對了解女性視角下的女性自我的身體有一定幫助。其核心觀點是:「在父權制觀念中,男性身體是和意識能整合起來的主體的身體,但女性的身體卻是一個他異化的身體。」這就意味著,男性和女性在父權制意識形態下,其對自身身體的觀念本身就充滿了不平等。
波伏瓦含混地確認,人就是他的身體;同時又富有修辭意味地暗示,人類主體性是身體之外的東西,甚至於之對立:它使人處於軀體和意識、客體及主體、不活躍的物質性內在和對自覺意志的積極超越之間嚴重分裂的狀態。女性的人格被描述成處於一種更有問題的分裂狀態,因為女性在父權之下不僅處於身體及意識的分裂狀態,而且處於身體自身的分裂狀態。「女人同男人一樣,就是身體;但身體又是她自己之外的東西。」(《第二性》,第29頁)波伏瓦認為,女性自青春期開始並經歷生育、哺乳及為人母的時期,繁衍後代的生物需求與女性個體的意志發生衝突,而她的
身體就是被強制的場所。女性的月經被視為每月的「咒語」,其荷爾蒙的反應影響了「整個女性機體」,包括她的神經系統和意識體系,表現為同時佔據其身體及思想的一種異化力量,使她「更加易怒」、更易於患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第二性》,第27、28、29頁)特別在經期,「她痛苦地感到自己的身體是一個陰暗和陌生的東西,它的確是頑固而異質的生命帶來的折磨,每月構造,然後在其內毀掉一個生命的萌芽」。(《第二性》,第29頁)懷孕同樣不是出路,只是一種更強烈的異化,這種異化使得女性的身體不再完全屬於自己,在她體內居住著另一個生命體,一個以其身體資源為食的「寄生蟲」,其存在可導致她的各種身體疾病、身體不便,及患上各種各樣輕微乃至嚴重的疾病。「分娩本身是痛苦和危險的」,「餵奶也是一項辛苦的服務」(原來的法文詞是更為消極的「勞役」,這意味著奴役)進一步耗盡母親恢復自己身體健康所需的養分,同時限制了她重獲體力所需的食物種類。(《第二性》,第30頁)只有到更年期,她才終於擺脫其「繁衍物種的枷鎖」。(《第二性》,第35頁)摘自理查德·舒斯特曼著,《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商務印書館,p.122-123
推薦閱讀:
※性別認同障礙的基礎與臨床 [3] 性別重置手術的倫理性問題
※癌症的殺傷力,取決於你的性別?男默女淚!
※永遠不要去猜測你隊友的性別
※我們社會上的男性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娘炮」了?
※去死吧,「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