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放下執念,那和尚們想成佛算不算執念?


阿難白佛言。

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為耶。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覺知一切法 此法無所有

已覺無有法 是故名為佛

覺了諸煩惱 不令得自在

以智離煩惱 是故名為佛

能覺此身空 此身無所屬

此身不牢固 牢固不可得

愚於不牢身 而生堅牢想

彼如實覺知 是故名為佛

覺無明無智 自性無所有

已得於明智 是故名為佛

所有過去想 覺知是無想

知想無相故 更不隨此相

修未來諸想 現在想亦然

已修一切想 是故名為佛

覺知色前際 未曾有生起

凡小雖分別 不能令色生

覺受無根本 根本不可得

於一切法中 亦無有受者

知想猶如幻 其性無所有

於一切法中 不為想所累

知行不能作 種種諸身相

身空行亦空 是故無所作

知行及與身 猶如芭蕉樹

如實能覺知 是故名為佛

觀識之實性 亦不在身內

亦不在身外 而可有是識

於一切法中 識性不可得

而於此身中 無形無處所

能如是知識 識性無所有

無想猶如幻 未曾見識生

於一切法中 無有見識者

一切眾生性 未曾有作者

眾生無作者 諸法畢竟然

若法若眾生 無有來去相

覺一切諸法 畢竟無有相

無分別戲論 是故名為佛

如諸佛不住 佛正法大乘

不住一切法 是故名為佛

如如諸法如 諸佛不住如

佛如菩提如 是竟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能覺此心相 少法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此心菩提等 亦覺知如幻

阿難以是事 彼作如是說

自言我是佛 如佛導世師

以佛之名聲 說如是等法

若有住此法 盡應求菩提

若有知此法 是則近菩提

於一切法中 不生諸疑惑

於諸法無疑 必為世間上

已知此法故 能解密語義


不算,想斷除貪慾的念頭,不會對斷除貪慾的實際行為,造成阻斷。


佛說放下執念,那和尚們想成佛算不算執念?

按照大般若經的經文,和尚們想成佛肯定算執念。漢地佛教的成佛理論,已經大大偏離了佛祖佛法思想的原意,屬於漢人自己的創造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三十三

[0706a13]

「善現!時此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無巧便故,聞魔記說,作是念言:『奇哉!是人為我記說當得成佛功德名號,與我長夜思願相應,由此故知過去諸佛必已授我大菩提記,我於無上正等菩提決定當得不復退轉,我成佛時必定當得如是功德尊貴名號。』

[0706a19]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惡魔、或魔眷屬、或魔所執諸沙門等記說當來成佛名號,如是如是慢心轉增:『我於未來定當作佛,獲得如是功德名號,諸餘菩薩無與我等。』

[0706a22]

「善現!如我所說已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諸行、狀、相,此菩薩摩訶薩皆未成就,但聞魔說成佛虛名便生傲慢,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眾。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由起傲慢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故,遠離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無巧便故,棄善友故,常為惡友所攝受故,當墮聲聞或獨覺地。

[0706b01]

「[1]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或有此身還得正念,至誠悔過捨舊慢心,數數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真勝善友,彼雖流轉生死多時,而後還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漸次修學,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若有此身不得正念,不能悔過,不捨慢心,不欲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真勝善友,彼定流轉生死多時,後雖精進修諸善業,而墮聲聞或獨覺地。

[0706b09]

「善現!譬如苾芻求聲聞者,於四重罪若隨犯一,便非沙門、非釋迦子,彼於現在定不能得預流、一來、不還應果。善現!妄執虛名菩薩亦爾,但聞魔記成佛空名便起慢心,輕弄毀蔑諸餘菩薩摩訶薩眾,當知此罪過彼苾芻所犯四重無量倍數。善現!置彼苾芻所犯四重,此菩薩罪過五無間亦無量倍。所以者何?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實不成就殊勝功德,聞惡魔說成佛名號,便自傲慢輕餘菩薩,是故此罪過五無間。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應善覺知如是記說虛名號等微細魔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三

初分教誡教授品第七之三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時,不見菩薩摩訶薩,不見菩薩摩訶薩名,不見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唯正勤求一切智智。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善達實相,了知其中無染凈故。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觀預流果若常若無常,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常若無常;不應觀預流果若樂若苦,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樂若苦;不應觀預流果若我若無我,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我若無我;不應觀預流果若凈若不凈,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凈若不凈;不應觀預流果若空若不空,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空若不空;不應觀預流果若有相若無相,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相若無相;不應觀預流果若有願若無願,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願若無願;不應觀預流果若寂靜若不寂靜,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寂靜若不寂靜;不應觀預流果若遠離若不遠離,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遠離若不遠離;不應觀預流果若有為若無為,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為若無為;不應觀預流果若有漏若無漏,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漏若無漏;不應觀預流果若生若滅,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生若滅;不應觀預流果若善若非善,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善若非善;不應觀預流果若有罪若無罪,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罪若無罪;不應觀預流果若有煩惱若無煩惱,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有煩惱若無煩惱;不應觀預流果若世間若出世間,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世間若出世間;不應觀預流果若雜染若清凈,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雜染若清凈;不應觀預流果若屬生死若屬涅槃,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屬生死若屬涅槃;不應觀預流果若在內若在外若在兩間,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在內若在外若在兩間;不應觀預流果若可得若不可得,不應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若可得若不可得。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實覺名假施設、法假施設。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於名、法假如實覺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不著眼處,不著耳、鼻、舌、身、意處;不著色處,不著聲、香、味、觸、法處;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不著色界,不著聲、香、味、觸、法界;不著眼識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識界;不著眼觸,不著耳、鼻、舌、身、意觸;不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若樂、若苦、若不苦不樂,不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若樂、若苦、若不苦不樂;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風、空、識界;不著因緣,不著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及從緣所生法;不著無明,不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不著有為界,不著無為界;不著有漏界,不著無漏界;不著布施波羅蜜多,不著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妙願、力、智波羅蜜多;不著內空,不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著真如,不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著四念住,不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著苦聖諦,不著集、滅、道聖諦;不著四靜慮,不著四無量、四無色定;不著八解脫,不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著空解脫門,不著無相、無願解脫門;不著陀羅尼門,不著三摩地門;不著極喜地,不著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不著佛十力,不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不著大慈,不著大悲、大喜、大舍;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隨好;不著無忘失法,不著恆住舍性;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著預流果,不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不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著我,不著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起者、知者、見者;不著異生,不著聖者,不著菩薩,不著如來;不著名,不著相;不著嚴凈佛土,不著成熟有情,不著方便善巧。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無所有,能著、所著、著處、著時不可得故。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如實覺名假、法假。

「複次,善現,所言菩薩摩訶薩者。於意云何?即因緣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即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異因緣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異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因緣中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中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菩薩摩訶薩中有因緣不?」

  「不也,世尊。」

  「菩薩摩訶薩中有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不?」

  「不也,世尊。」

  「離因緣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離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複次,善現,所言菩薩摩訶薩者。於意云何?即緣所生法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異緣所生法是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緣所生法中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菩薩摩訶薩中有緣所生法不?」

  「不也,世尊。」

  「離緣所生法有菩薩摩訶薩不?」

  「不也,世尊。」


我想吃飯 和我必須吃飯 一樣嗎?

學佛為了什麼你先要搞清楚.執念是什麼你也要搞清楚

搞不清楚那還是別吃飯了


佛說放下吃飯,那麼我還是吃不吃飯?

放下和執著兩回事。


執念成佛的人,終不能得道,成不了佛


推薦閱讀:

苦集滅道(十八)
蓮花生:修佛者必須捨棄的四種缺點(圖)—道德真源
不管發生過什麼,畢竟全都是幻有的遊戲
有關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下)
如何解釋念佛者臨終時呈現的瑞相?—道德真源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