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下方式,如何學好漢語言文學?

這裡是19級漢語言文學學子,也就是新入學的大一學生。

經過半年的學習發現本專業的大部分人都陷入了「平時記筆記—考前背筆記」的怪圈,一些認真的孩子也不外乎是多讀相關書籍。

那麼,如果想學好漢語言文學,向著考研前進,我們還需要做什麼?有點迷茫。


謝邀。

其實,平時記筆記沒有錯,考前突擊無可厚非,閱讀相關書籍更是無可非議。作為中文系的人,讀和寫是每日必修課,想要學有所成,這是必經之路

只是,很多同學似乎還遵循著高中學習的路子,老師吩咐做什麼就按部就班完成什麼,缺少一套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及讀研必備的反思、批判和創新精神,不免成了「名義上」的好學生。我想,這才是題主產生疑問的根源吧。

本篇重點談論課後提升和科研訓練兩方面,在此基礎上說一說考研升學的問題。

目錄:

一、課後提升

(一)書目選擇

(二)閱讀方式

(三)資源獲取

(四)語言學學習

二、科研訓練

(一)論文選題

(二)論文撰寫

三、考研升學

課後提升

(一)文學

我們所學的文學史教材事實上只提供了一個非常簡略的框架,通過它們可以了解一個時代的「骨骼」。若想留下血肉豐滿的印象,課後一定要多讀書,多多益善,才能對一位作家、一部作品、一個流派等產生感性認識。

1.書目選擇

(1)重要作家代表作品

判斷一個作家文學史地位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李杜王孟、魯郭毛巴老曹等,不用說當然很重要,因為他們有開創性,有影響力和輻射力。

其次是看課堂講授的詳略程度。老師一般會挑重要作家進行專題講解,這些作家因為研究的人多,成果比較豐富,能講的東西自然也多。不過這個存在偶然性,不排除任課老師別具隻眼或是對一般作家有過研究之類。

再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是看教材介紹篇幅的長短,是一章?or一節?or一句?由於文學史主編都是業界大牛(如古代文學袁行霈先生,現代文學錢理群、溫儒敏先生等等),各章節撰寫者也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所以呈現的內容一般都能反映目前學界的共識。

這個方式同樣適用於代表作品。儘管一些作家作品很多,代表作實際上也就那麼幾部。

以現當代為例,魯迅有小說、散文、雜文、翻譯、論著、書信、日記等等,其中以《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最出名(從小學到大不是),必讀;論著比較有名的是《中國小說史略》,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來讀,算是對古代文學的補充;再次是雜文,集子太多了,本科階段讀一讀文學史和作品選涉及篇目即可(下面會提到作品選問題)。

當代作家作品就更多了。以王安憶為例,長篇推薦《長恨歌》(茅獎),短篇較有名的如《流逝》(文革文學)、《小鮑庄》(尋根文學)等等。除了時代思潮常提到的作品之外,獲獎情況(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也可作為依據之一。

(2)教材配套作品選

文學大類下各個學科、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有配套作品選,大體能夠體現一個作家受重視的作品有哪些、某段時期受歡迎的作品有哪些。這些作品選不乏長篇選段,一般都會挑經典段落,可以起到管中窺豹的作用。想窺全豹找來原著就好啦。

假如擔心選家眼光的問題,可以多看幾種選本,圖書館大概率都會放同一個書架上。

古代文學最經典的依然是朱東潤先生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大多數院校訂的應該都是這套,很多篇目還會要求背誦。剛接觸繁體字可能不太習慣,建議先秦到宋代部分邊抄邊背,學習繁體字的同時積累詩詞文賦。元代以後都是戲曲小說,熟讀就可以。

除了此之外,古有《文選》、唐人選唐詩、《古文觀止》,今有《詩經選》《杜甫詩選》《宋詩選注》《唐宋名家詞選》……

現當代也有很多啦,我自己讀過感覺比較好的有:朱棟霖《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丁帆《中國新文學作品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謝冕、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泛讀和精讀

A.泛讀:「直闖」「跳躍」「閑逛」(錢穆先生語),求廣求大概而不求甚解。

論著類,可通過以下要點在20min內了解基本信息,判斷閱讀方式(全文研讀、部分研讀、通覽、選查、備考):

(1)作者,如出版目錄。

(2)出版年代,越近越好,可重複驗證的科學報告(&>新)、經典論著(&>新)、特殊時期出版物(&<舊)除外。

(3)出版社。

(4)主題詞、關鍵詞、內容提要。

(5)參考書目:時限,範圍,取向(正式出版?秘密材料?)。

(6)目錄,了解內容結構。

(7)閱讀一段熟悉內容的相關段落。

(8)結論:總體結果(包括作者反省程度)、章節小節。

(以上參考朱青生老師《十九札》之《科學閱讀》)

讀正文可以通過「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提示語,了解每一部分的論點,看一到兩個例子,捋清上下文邏輯關係即可。

作品類,如長篇小說,可以先看前言後記,了解大致情節、評論之類,然後挑開頭結尾和喜歡的回目閱讀。

B.精讀:細緻全面,按圖索驥

細緻即不漏過一字一句。除正文以外,還要關注序跋、目錄、注釋、參考文獻,古籍甚至要看校記。讀得越細,得到的信息就越多,理解起來越快,也越能夠發現問題。

按圖索驥即利用注釋(對正文某一點的補充闡說)或參考文獻(論文、論著)提供的線索作further study,對某一話題作進一步了解。

好吧,能讓我們精讀的客觀因素大概就是寫課程作業或者臨近期末之類,不過還是想說,一些原典是非常值得精讀的。它們可以是:

(1)中國文學的源頭書(如《論語》《孟子》《詩經》《楚辭》)

(2)文史哲代表作(如《莊子》《左傳》《文選》《杜詩》)

(3)理論著作(如《文心雕龍》《詩品》)

哪怕精讀一兩篇也會受益匪淺。

因為書單比較個人化,用不好會顯得雞肋,可以多聽師友前輩的意見,結合個人愛好進行選擇。

另外提一句,我們最好能夠帶著問題讀書,這樣更容易從著作(尤其是大部頭)中找到想要的信息。比如我大二那年讀《紅樓夢》,被鳳姐出場那段深深吸引,之後全程都在關注有關鳳姐的情節,讀完把它們整理在一起,很快就寫出了一篇形象分析。

3.資源獲取

電子資源:

(1)百度「書名+格式(PDF/TXT/MOBI……)」,簡單粗暴,八成都能找到資源。另有「鳩摩搜書」,「大聖盤」,「雲盤精靈」等等。

(2)公眾號:「ePUBee電子書」(資源很豐富,可以直接導入kindle),「奧丁讀書小站」(書單形式),「腳本之家」(百度搜書找到的)。

(3)學校購買的資料庫:常見的如知網(網羅大小期刊)、讀秀(大量免費電子圖書,知網期刊補充)、中國基本古籍庫(古籍檢索必備)、中華經典古籍庫(大量古籍整理本,可直接複製引用)、萬方、維普……

(4)淘寶問店家有沒有電子版,大概幾塊錢一本,價格非常美麗。

紙質圖書:

(1)網路商家:噹噹(經常打折)、孔夫子舊書網(海量古籍舊書)、京東(有時更便宜)、淘寶(偶爾有低價好書)。

(2)一些地方實體二手書店也會出售比較優質的二手書,大家沒事可以到處逛逛,說不定會發現寶藏。

(二)語言學

儘管不需要像文學看那麼多書,但很多同學可能對語言學特別頭疼,覺得上面的定義術語晦澀難懂(其實還好啦)。

我自己的經驗是好好聽課之餘(語言學一定要好好聽課!!),細讀教材,深諳概念,吃透上面的每一個例子,課後各種刷題(課後習題、教輔習題等等),在實踐中理解其所以然。

語言學本身更偏理性,只有多多練習才能有更多體會,就像做數學題,只有不斷運用才能由陌生而熟悉,並慢慢發現它的樂趣。

(三)B站網課

B站有很多名校大牛的免費公開課,簡直是學習聖地。如果覺得課堂學習還不盡興,不妨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大到學習看問題的角度與方法,小到學會鑒賞一首詩詞,不知不覺你將真正成為一名「科班生」而非「門外漢」。

想看哪類課程搜索關鍵詞即可。古代文學如南京大學莫礪鋒先生、南開大學葉嘉瑩先生等,古代漢語如南京大學高小方先生,音韻學如武漢大學萬獻初先生……

科研訓練

本科接受一些科研訓練對學習和升學都是有好處的,主要方式是撰寫論文。剛開始切莫急於求成,好好學習和積澱,用心感受做學問的快樂,也許更有益於進步。

下面結合徐有富老師的《學術論文寫作十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以及個人經歷簡單介紹一下選題和寫作。

一、選題建議

(一)創新(最核心)

1.新領域

(1)開墾有限的

比如這些年興起的曲藝、石刻文獻、域外漢學等,相關研究還很不充分,裡面有無數礦藏尚待挖掘。

(2)尚有遺珠的

比如唐詩有很多人研究,李杜蘇黃之類的經典作家可能被研究濫了,但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得到的關注還比較有限。有時間不妨多翻翻《全唐詩》之類的總集,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3)同一題目的不同角度

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例,陳寅恪先生探討了它的「紀實」也就是史的背景,程千帆先生則注重其「寓意」即文學的內涵,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相同領域內也一樣,比如大家對陶詩很熟,對杜詩也很熟,但杜甫學陶淵明學得不像這一點,依然有繼續探討的空間。總之,只要切入點不一樣,熟悉的題目照樣可以出新。

2.新材料

(1)新發現的材料

比如新出土的材料、新整理出來的材料、域外新引入的材料等。

(2)常見材料遺珠

所謂「看人人所能看到的書,說人人所未說過的話」(嚴耕望),學會梳理常見書中的材料,提出「新奇而不怪異」的見解。推薦閱讀陳寅恪先生的著作,屬於慧眼識珠的典範。

(3)廢銅鑄新錢

即以故為新。因為文史哲不分家,史哲領域被研究濫了的書,放在文學領域可能依然很新鮮。所以大家平日里除了閱讀文學書籍之外,亦可旁及相關學科,廣泛涉獵。

3.新見解

(1)由特殊到一般

研究的是個案(一本書、一個流派、一種現象……),但通過這一研究,能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比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就是基於眾多個案總結出來的。

(2)已有觀點的新看法

比如學界一般認可陶淵明是「隱逸詩人之宗」,但有學者提出其辭官歸隱實際是源於和劉裕政見不同,「為五斗米折腰」只是借口。就是翻案/新的表現。

4.新方法

歷史演進法、文獻材料+田野調查、多學科交叉等等。大家可以跨年級、跨專業、跨院系找小夥伴,命中幾率會更高一些。

(二)力所能及

盡量選擇經過努力能在兩三年內解決的題目,保證順利結項。

1.小題大做

選題切忌大而空,不可以是「張愛玲研究」「魯迅研究」之類,但可以是「張愛玲小說的通俗品味」「廣州魯迅的思想轉變」等等。後者一方面能「以小見大」,另一方面需要花費大力氣作「嚴密論證」。

2.度己之長而用之,審己之短而謝之

確保我喜歡(有動力)、我能做(有能力)。

3.能找到資料

出於經費問題,不建議選擇需要全國各地跑乃至出國找資料的項目。

(三)有用

保證自己的題目有「市場需求」,比如推動學術進程,豐富人們認識,社會文化發展等等。總之,要努力挖掘它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多讀書,多思考,最重要的是多和相關領域的老師交流,他們會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意見。

二、論文撰寫

本科階段嘗試撰寫一兩篇論文,是強迫自己集中讀書和深入思考的方式之一。

但是!正如開頭所說,大一大二建議多多讀書打好基礎,有了磚頭再造樓,切莫為了「虛名」而寫作。下面介紹兩個學習寫論文的方法,即讀書筆記和精讀核心期刊。

1.撰寫讀書筆記

如寫書評、提要、文學類文章……我們可以抱著「想要知道更多」的心態,試圖把問題探討得更全面一些。假如對某一題目非常感興趣,深入挖掘後,很有可能會發展為一篇現成的論文。

現在發表文章的平台很多,除了紙媒之外,像「今日頭條」有「青雲計劃」,也有很多文學類微信公眾號,大家可以嘗試在這些平台發表文章。我當時就是因為喜歡寫東西,索性創建了個人公眾號,在上面記錄了很多想法和思考。

2.深度學習核心期刊論文

推薦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外國文學評論》,各大學報,人大複印資料(專門轉載優質期刊論文,「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可下載)……

工作:觀察切入角度,拆解行文思路,分析論點論據,學習學術用語……

我個人學習論文的時候喜歡用印象筆記Markdown功能(如下圖),敲兩個符號就能調格式,還可以插入表格、圖片、公式、網址等等。

除了徐有富老師的書以外,還可以看看下面幾部:

1. 榮新江《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美]邁克爾·E.查普曼《人文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寫作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 朱青生《十九札》(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5.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PS:這些是我聽南大苗懷明老師講座時記錄下來的,我自己沒有全部讀過,但榮新江老師和朱青生老師的書確實幹貨滿滿。)

另外,一些學人的治學/問學回憶錄也非常值得借鑒,如《勵耘書屋問學記》(陳垣先生),《量守廬學記》(黃侃先生),《錢穆賓四先生與我》(錢穆先生),《治學小言》(程千帆先生)……

考研升學

研究生是做學術的入門階段,需要功底(紮實的基礎)也需要眼光(學術潛力),本科期間可以多看看著名學者的論著,有意識地自我訓練。

看書一定注意版本。一般來說,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譯林出版社、各重點大學出版社等,以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質量比較高。

推薦一些有價值的公眾號:壹學者、新京報書評周刊、近代文學研究、當代作家評論、中外文藝理論與文化研究、上海譯文、程門問學、古代小說網、皇華皇華、南雍論學……

當然,大一到大三上(劃重點)是積累階段,廣泛涉獵才是正經,千萬不要太早抱著考研教材真題之類狂啃,有害無益。讀研以後你會深刻地發現本科多讀書的好處,彼時再開始補闕,別人早就甩你好幾條大街了。

我自己也是在大三下學期才著手準備考研的。想讀研的同學,這時候心裡有這麼一個大致的方向,隱約的念頭,就可以了。

至於選擇哪所院校、哪個學科,是靠自己綜合各種因素(興趣愛好、個人實力、未來就業等等)作出權衡的,歸根究底得靠個人摸索,別人的意見僅供參考。

具體如何準備,可以參考我的這一篇回答:

漢語言文學考研該如何準備??

www.zhihu.com圖標

想了解課堂筆記、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問題,可以參考這一篇:

對大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有什麼建議??

www.zhihu.com圖標

最後想借用張伯偉老師的話:方法不是萬能的,方法也不是絕對的。胸中有貨,目前有牛,才有遊刃有餘的可能。希望大家學習方法的同時,願意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加油吧!


主頁刷出了這個問題,本來想跳過,點開來看到題主說「向著考研前進」,我想我又找到了潑冷水的機會,就來搬運一下之前在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以下是遷墳的答案:

少跟「才華」「文采」「詩意」打交道。這是普通文學愛好者對這個專業的主觀想像,也是大眾對這個從事該專業的人群所貼上的標籤。

當我們在談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學好這個專業,要儘早建立學科意識,從業餘的、單純出於愛好的、感性的讀者轉變為學徒。我們所提及的「漢語言文學」按照學科建設來說,其實應該叫「中國語言文學」,是一級學科,包括了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8個二級學科。並非說每個人都要朝著讀研的要求來規限、訓練自己,而是說大一、大二應該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涉獵,明確自己究竟在哪個二級學科有天賦、有興趣和有態度。這樣做既可儘早明確畢業論文的選題範圍,確立自己專攻的路徑,也可以為有可能選擇的考研做好鋪墊。

既然中國語言文學是一門學科,那就意味著它經過前人多年的探索,已經成為了一門有門檻、有標準、有規範、有體系的「手藝」。對這門「手藝」的認知程度、熟練程度和應用程度,遠遠比我們稱之為「才華」「文采」「詩意」的品質重要。事實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建設,並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才華」「文采」「詩意」。畢竟,你要是真的有你所追求的「才華」「文采」「詩意」,不用進入這個專業,都可以成為詩人、作家。曾有人問,僅憑愛好文學可不可以讀漢語言文學?我是這樣回答的:

漢語言文學專業對於喜歡文學的人來說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涉及的內容?就業方向如何??

www.zhihu.com圖標

那是不是說,所謂的中文人不需要「才華」「文采」「詩意」呢?要,但遠不局限於「才藻艷逸」「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如櫞巨筆」,而更應著眼於發現的目光、觀點的穿透力、思想的洞見和邏輯的推演,此四項不僅要激活「才華」「文采」「詩意」所需的靈光、激情、迷狂和天賦,還需要你對這門「手藝」的理解和訓練。因此,難免會有人問:「中文系是不是不歡迎文學青年?」

中文係為什麼不歡迎文學青年??

www.zhihu.com圖標

永遠記住,你問的問題是「如何學好漢語言文學專業」,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才子。


謝邀,大四已成功考研,斗膽答一發

首先,題主的問題有兩個層面,第一是如何學好漢語言文學專業,二是以考研為目的,因此這篇回答主要是從考研角度說的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個大綜合,課程非常龐雜,如果進一步考研深造,一般有文學相關(古代,現當代,外國/比較文學,文藝學,文獻學,戲劇影視文學等),語言學(語言學理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教育學(教育學,心理學,班主任工作),新聞傳播(新聞學,傳播學)和秘書學方向的二級學科可以選擇,分為學碩和專碩,一般考政治英語和兩門專業課,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目標選擇未來的深造方向

這裡僅提供一些本專業逐漸進階且相對通用的學習方法:

1.教材,筆記,視頻課

建議先找到自己心儀的考研學校,直接看他們的參考教材,或者上豆瓣搜搜北大南大復旦北師華師等頂尖大學的考研考博教材和推薦書目——看到研究生畢業都沒問題。現在學校的好多教材和輔導書真的寫的一言難盡。

看教材的時候,帶著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就去看看參考書課後問題,相關論文和名校考研真題里的提問)去做筆記,整思維導圖(哪怕一開始和目錄差不多也無所謂),這樣比死記硬背知識點要強得多,還容易記住。有目標學校可以適當刷刷真題。

如果教材和題都看不進去,b站,超星甚至微博都有很多視頻課,去看看名校(尤其是牛津耶魯等世界名校)是怎麼上課的,比直接看書和按部就班聽學校老師上課有用,沒必要強行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走。

2.名著原典閱讀和部分論文

名著原典的閱讀一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重點,也就是看書,看原文,不是看文學史上的通論,而是看作家寫的文學作品。

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史記魏晉文論唐宋詩文集子明清小說看了多少?魯郭茅巴老曹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看了多少?荷馬史詩但丁雨果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馬爾克斯看了多少?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精神分析存在主義看過嗎?文字音韻訓詁入門了嗎?繁體字會寫了嗎?

這些是基礎。

教材里的內容記的七七八八,原典也看過不少之後,就可以開始看論文了。知網,超星,維普用起來,c刊看起來~一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研究等權威期刊和學術大牛的文章,學理論前沿,學術語言,論文寫作方法和思維方式,二看和你水平相差不大的研究生和博士論文(博士看不懂再看碩士),學一些你所不知道但屬於專業基礎的常識(我本人很愛看碩博論文前面歸納的研究綜述)。看論文一看標題關鍵詞,二看摘要結論,三看二級標題,三個都有價值的再詳細看,不然就是學術垃圾丟一邊去吧。

3.研究專著和外文文獻

當你對碩博論文可以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吐槽「寫的好爛」的時候,恭喜你入門啦,你可以開始看學術專著和外文文獻了。

我一直覺得好的專著就是一篇大論文,能有效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具體專著多找導師推薦推薦或者自己找名校書單,各學科差挺大的。這些磚頭一樣的理論書一開始啃起來會比較吃力,但是越費力才越有收穫,後面會越看越順手的~(和看教材一樣,看的時候配合論文並做好思維導圖)

外文文獻(主要以英文為主,能學法語西語等二外更好,是加分點)和專著類似,費勁但是得啃,慢慢來吧,先看點視頻了解一些專有名詞英文術語,然後看懂摘要和結論,最後慢慢啃整篇論文和外文專著(我導師畢業論文直接扔了2本各200多頁的敘事學英語理論原著給我康(;_;))

4.自己寫論文

只看不寫是學術大忌。在看過一定量的論文,原典和專著的時候,你就可以試試自己寫論文了。

文獻綜述會寫了嗎?外文文獻能看懂多少了?摘要寫成引言了嗎?關鍵詞是3-5個嗎?你的觀念明確嗎?有把理論融入文本論述過程中嗎?每章有引述總結嗎?參考文獻格式對了嗎?

……你的論文不會還有病句吧?

很多問題都是在自己上手寫論文的時候才出現的,如果一開始覺得寫論文太難,可以先簡短歸納一下你的觀點,然後寫一點評論寫作類文章(不是隨筆而是那種分點邏輯性強的),提升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有所收穫(●°u°●)? 」


首先我很能感同身受,大一的自己也多少與你一樣。

不過慢慢地發現,如果要朝著更好更高的目標奮進的話——例如考研。

那麼我建議(以我自身的切身體會)你:

第一:大一一年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相信你應該或多或少能判斷自己到底在哪些科目上有優勢,哪些科目上不太擅長。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以優勢+興趣作為考研方向,有意識地潛心學習該方向所涉及的課程。

第二:英語的重要程度大家都懂,考研英語更不可忽視平時的練習保持。

第三:個人認為這幾門課一定要注重上課認真聽講,因為在課後,真的很難達到無師自通。例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

第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子,三項必備技能——三筆、寫作、背誦。這些技能並非一蹴而就,那麼平時你要做的事就不僅僅是抄抄筆記,考前背背而已。如果畢業的時候只是通過考前努力得到了一個文憑,考研從何談起?

第五:腹有詩書氣自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子更應該靜心閱讀,廣泛涉略各類書籍,文史哲都是基本配套,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去看一些有利於增長見識的書。讀經典,品經典,看一本好書勝過抄十本筆記。

第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子,不僅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學習,還需要去感受周邊的歷史文化,學以致用,用以致新。


謝邀,先上我大三時候關於古代文學學習的回答,再更新其他內容。

如何學習《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大學除了上課不知道怎麼學習效果更好??

www.zhihu.com圖標

然後想要告訴小朋友,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要太焦慮。

可以看出來你可以應對一般的考試,在應對考試的基礎上,要找准目標,在平時的學業中做高於目標的準備,到時候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試試目標學校的推免?如果能達到標準,保研真的要輕鬆一些)


推薦閱讀:

漢語言文學—從原型批評看蘇童文學小說中的父子關係

TAG:中文系 | 漢語言文學 | 中文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