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到底是一顆星閃還是一個星系呢?

星彗星小行星和恆星外,還有很多所謂深空天體。

深空天體通常不是單個恆星,什麼星團、星系、星雲、類星體……

至於你說閃,是大氣造成的。

樓上說的所謂高緯度地區適合觀星實在無稽。仙女座星系赤緯41,大麥哲倫赤緯-69,怎麼能說高緯度部分地區可以看到?即便它在天北極天南極,赤緯+90or-90,也應該差不多有半個地球能看到。赤道地區不過是恰好看到或者恰好看不到罷了。

他本人又不願意說明,刪評論倒是挺快。各位自行判斷吧。


星星閃爍說明視寧度差。

裸眼可見的星系因為都是面源基本不會看到閃爍。


仰望夜空,你正在時間中回望。最亮的星星天狼星 A 發出的光要花 8 年半左右才能穿過星際空間到達地球。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星星天鵝座 α 距離我們大約 2600 光年。據我們所知,這兩顆星星甚至已經不存在了。


繼續回望,我們探入時間的更深處。2012 年,哈勃太空望遠鏡花了 23 天在一小塊天空收集微弱的光,拍攝了一張名為「哈勃極端深場」的著名照片。這張照片上散布著遙遠的星系,有些極遠,它們的光是在宇宙只有 5 億歲時發出的。


這張照片證實了天文學家們長久以來的猜測:宇宙本質上是各向同性的,布滿了與我們的太陽和銀河系相似的恆星和星系。但如果哈勃望遠鏡能夠更深地探入過去,它將看到一個極為不同的宇宙。

現在普遍認為,宇宙始於一個極其微小、緻密和熾熱的物質能量火球。這時的宇宙並不包含恆星和星系,並且在之後的 5 億年里都是如此。


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星系是 EGSY8p7,它誕生於大爆炸之後約 6 億年。又過了 5 億年,宇宙中遍布星系,每個星系都包含著數千億顆恆星。它是如何從一個極端發展到另一個極端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很久以前,回到大爆炸之後僅僅 3×10-44 秒的時刻。這是暴漲的開端,在不到 1 毫秒的時間裡,宇宙發生了指數膨脹。

像吹氣球一樣吹起來

暴漲把宇宙從一個沸騰起伏的物質能量扭結變成了某種更為光滑均質的東西,有點像將皺巴巴的氣球吹圓。然而,暴漲並沒有導致完全的均一:到處都有微小的差異,這是引起大爆炸的量子漲落的延伸殘餘。暴漲結束後,宇宙繼續以更慢的速度膨脹,差異進一步延伸。導致了恆星和星系的誕生。


我們對這些情況的了解來自於對宇宙背景輻射的觀測。宇宙背景輻射是遍布整個空間的微波的隱約跡象,往往被稱為大爆炸的「餘暉」。起初,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似乎處處相同:絕對零度以上 2.7℃,極其寒冷。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宇宙背景探測器(COBE)衛星在 1992 年繪製了詳細的地圖,我們發現有些區域比平均值略冷,另一些區域則略熱。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宇宙起源之旅 :宇宙、人與自然 歐洲殿堂級科普巨著(共4冊)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等

博集出版社

¥106.99 會員免費


星星本身並不會閃爍。看上去它似乎在閃爍,這是因為當我們看星星時,眼光要通過覆蓋著地球的空氣。當星星的光射到地球上時,它通過了不穩定的冷的和熱的空氣層。各種不同的空氣層以不同的形式折射著只是眾多星體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星體是看不到的,他們運行到眼睛與星星之間就阻擋星光,就象夜間的鐵路道口,當有行人經過時就會發現遠處的燈光一閃一閃的。你仔細觀察,只有恆星才閃,行星是不閃的。為什麼?在天文望遠鏡下可以發現這一秘密:恆星因為離得太遠--最近的恆星距地球都有4.6光年--在地球上看只是一個小點,而行星離得近,在地球上看是一個圓面,那和閃不閃有何關係呢?因為我們是透過大氣層觀察星星,大氣層有雜質,有擾動,恆星一點光就很容易被干擾,形成閃爍,而行星是個很小的圓面(儘管肉眼看來也是一個點),是由無數個光點構成的。因而抗干擾能力強得多,看起來就不閃了。這樣解釋清楚了吧!


是一顆星閃。

人類肉眼可見的星系不超過三個,還得是極其良好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看見


不好意思,我從來沒有見過星星一閃一閃的


一般視力的人類目視可見的星系:大小麥哲倫雲,M31。

沒了。

剩下的基本都是恆星,絕大部分還都是分布在半徑2K光年以內的…

還有比如M42之類目視可見的星雲(嚴格意義其實也就M42一個)……


恆星、行星、星雲等等等都會


推薦閱讀:

如果把夜空中的一顆星送給你,你希望是那顆?
為什麼同星座的人都是有類似毛病,難道是宇宙的規律嗎?

TAG:天文學 | 星座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