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修行,怎麼找到自己的老師?
自己平時會讀讀金剛經,心經,老莊,僅僅是當做哲學典籍來讀。現在想學佛,以前對經文生不出那麼大的信心,總有些疑惑。近來對佛法深信不疑,想學佛但沒有老師害怕出偏。只是末法時代群魔亂舞,如何找到自己的老師呢,老師是冥冥中的緣分嗎。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生厭 離欲 滅盡 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 離欲 滅盡 寂靜法者。是名法師。
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又告凈居。末世多人志在清白。道心貞明不樂世俗。隱處山林審有去家堅固之志。若無師友 當如摩訶迦葉出家之法。
遠欲 欲舍為證。
遠俗 俗舍為證。
遠名譽 譽舍為證。
遠形法 忘形為證。
遠內外求 舍求為證。
如是等天子。摩訶迦葉以此五證。便下鬚髮 被袈裟。師自然法凈感十方諸佛 求哀自陳。仰惟三界諸天 自陳如此。此三證分明 便成比丘 專行十二頭陀。一一堅固 無起想證。爾時迦葉即於樹下具五神通。末後見佛 六通即備。
1、老師確實非常重要。
佛法是出世間法,《華嚴經》中說「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解」,靠自己看書,無師自通幾乎不可能。就像登山,如果只靠自己摸索,可能會因為方法不對而放棄;可能會因為困難太大而放棄;可能會因為方向搞錯而放棄……如果有個登過頂的老師來指導你,告訴你如何進行身體訓練,如何購買裝備,路上哪裡有坑,哪裡需要停留,哪裡需要加速,這樣登頂就比較容易了。
2、老師其實一直在等你。
有個公案:無著菩薩,想面見彌勒菩薩,在雞足山苦修了6年,連一個吉祥的夢都沒有。又精進修持了3年,還是沒有見到絲毫跡象;又過了3年,依然如此。於是他心灰意冷的下山了。半路上,他看到一隻殘廢的母狗,當時生起了強烈的大悲心,割下自己身體的肉布施給它吃,接著想要用手除去狗身上的小蟲。又想:如果用手去抓,可能會捏死小蟲。於是他閉上雙眼,伸出舌頭去舔這些小蟲。結果,舌頭沒有舔到狗身,卻觸到了地面。他睜眼一看:母狗不見了,至尊彌勒菩薩金光燦燦地出現在面前!
無著菩薩悲喜交加,有些埋怨地說:「您對我的悲心,實在微弱。我為親見您,十二年苦修,您卻一直不現尊顏。」
彌勒菩薩說:「並非我不現身,實際上,我與你從未分離過。然因你罪障深重,看不見我。你經過十二年的苦修後,罪業稍微減輕了才看見我幻化的狗身。又由於你對它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大悲心,使自己的業障清凈無餘,而今才現量見到了我。」
2、如何找到老師?
(1)好好的集資凈障。也就是斷惡行善,積累資糧,懺悔業障,連無著菩薩都經歷了12年的苦修,何況我們凡夫呢?
(2)好好的祈禱。祈禱諸佛菩薩加持你能夠找到具相的善知識,尤其是在每次行持善法之後,作這樣特別的迴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何況諸佛菩薩與我們「從未分離過」。
(3)順藤摸瓜。可以在自己能接觸到的範圍內,觀察一下與你比較投緣的道友。有的可能比較幸運,已經得到了善知識的攝受,在一些聞思修比較好的道友身上可以發現他們老師的影子,依靠這樣的因緣也可以找到一直等待你的老師。
祝您早日成功!
實際沒什麼舞不舞的,佛法就是做人,在此基礎上修行,過去古人一句佛號,老實念到底就可以了,還要什麼老師!也沒有什麼其他特殊的法門。現代人分別心,染污心重,再加之福報,德行都不足,所以才會把修行搞的很難!
還是打好人天乘的基礎,勤懺悔消業障,持戒清凈,再去向上修行。
藏地僧人要花十幾年時間研究教理,學習佛法,而我們直接就開始《金剛經》,學習大乘,這在古代是行的通的,現代人,還是全方位綜合式修行吧,人世法要通,煩惱還要除,智慧要增加,福報還得培,哪裡缺陷,哪裡補齊吧!
知見還得透脫,佛法道理不能不懂,所修之法要作用於心,總之不易!
然而對於根基利者,福報具足者,怎麼修都可以!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開示「以古為師」
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以古為師,力修凈業。較參叩知識,更加真切矣。(增廣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現今法弱魔強,良師善友最不易得。直須上友古人,以古為師。(中略)庶取法有地,墮魔無由矣。(增廣文鈔卷四《示某比丘尼(繫世家婦出家者 代友人作)》)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文鈔續編卷上《復濟善大師書》)
汝已受戒,已有文鈔,嘉言錄,依之修持,便可不負此生,又何必要訪道於明師乎。須知佛法,猶如大海,誰能一蹋到底,一口吸盡。但肯依信願行之念佛法門,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文鈔續編卷上《復李自初居士書》)
今之知識各有所宗,汝且熟閱凈土各書,以古為師,庶不致迷。若親近時髦知識,或有迷而不知其迷者。(文鈔三編卷一《復慧清居士書 》)
當尚友古人,及常閱文鈔,嘉言錄,安士書等,以為師保。(文鈔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二》)
魔找魔師,靈找靈師。
止觀禪者,看楞嚴經親切,看不懂卻很喜歡的,會找正師。
自己求什麼,就來什麼。所以,立心要正。
推薦閱讀:
※歷代修《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感應--學佛網
※月牙湖de修行
※為何要學佛?這是答案之一
※證悟空性重於一切(圖)—道德真源
※欲見成果,需長久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