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如何更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巧了,前幾天因為女兒的事,剛和老公討論過這個問題。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周日上網課。因為我和老公手頭臨時有點事,就沒在孩子旁邊陪伴。

上課期間,老師說:「今天學《清明》這首詩。小朋友知不知道什麼是清明節?清明節要做什麼呢?……今年的4月4日是清明節。」

上句問完,下句老師就提問了。

「今年幾月幾號是清明節呀?」

孩子一臉懵。

課後,我問孩子:「今天學了哪幾個複韻母?」

繼續一臉懵。

說實話,我當時的感覺真是太糟糕了,臉色也是可想而知得差。

怎麼辦?

我拎著購物袋出門買菜去了。

Time-out

在《正面管教》中原話是這麼描述的:

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你總可以在稍後再找孩子談,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讓情緒平靜下來。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

生氣的時候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走開。

做點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起碼,我尊重我自己。

換個人來討論這個話題

這個引發不良情緒的問題,先別和孩子較真。換個人來討論。

比如愛人。

把這種觸及靈魂的問題,發給娃爹或娃媽來討論。

換個人討論,他們相對冷靜、客觀且情緒平穩,看問題更容易找出癥結。

拿個小本本,把問題記下來。

用理性大腦來思考後續問題,比如你準備在什麼時間、如何和孩子來討論這個問題。

平靜地對話

情緒平穩後再談話。

我:「早上你上課不專心,我當時非常生氣,可能臉色不太好。」

孩子:「是的。」

我:「今天早上樓下在裝修,雜音很大,妹妹也在客廳亂喊亂叫,可能對你有干擾。」

孩子:「對啊,我都聽不清楚。而且今天的幾個複韻母有點難,我記不住。」

我:「那你需要我幫你嗎?」

孩子:「嗯,我們回頭再一起複習一下吧。」

我:「好的,拼音對現在的你來說是有點吃力,我們盡量記住吧。你覺得怎麼樣才能容易記得住呢?」

孩子:「我喜歡背順口溜。」

我:「那要不要嘗試寫出來呢?」

孩子:「好吧。」

雖然學習的效果還是沒我想像的理想,但孩子在嘗試調整自己的狀態,那就可以了。

平復情緒的過程比較艱辛,但是積極的暫停、換個人溝通都有助於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以上,和題主共同努力。


學習點家庭教育理論就行了。


想最本質原因,問自己孩子行為的出發點是什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了解原由再定該不該生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先快速想一想要怎樣教育才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使孩子的人格和三觀健康發展,同時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再去行動


放鬆心態


不要盯著孩子,你的情緒來源於哪裡,情緒真正的原因是孩子造成的還是自己心態的問題,個人成長才是解決一切的答案。專註於自己吧。


小孩兒實在是太煩了,很多時候他是不會察言觀色的,你想讓他按著你的想法走,無異於南轅北轍,事倍功半。

打,罵只能激化矛盾,迎來暴雨梨花哭的反擊。你一直採取這種手段,還培養成了親子間的特殊交流習慣可能還好點,不然只能把事情引向不可知的境地,還容易增長小孩兒對父母的畏懼心理和逆反心理。

雖然小孩兒真的很煩,畢竟自己作出來的禍亂,還是要收拾的。

小孩雖然很煩,大多數時候還是單純的,單純不是沒有小惡魔的想法,是單純的慾望催動的。你給他糖吃,他就喜歡你,你罵他,他也憋著勁兒罵你,甚至想打你。

你想做的是在他的自由上安上你的觀念,認同你的行為方式,不經常做你理解範圍之外的事,或者承載你對生活的期望。(這有點難)

想讓自己不煩躁,也簡單,不要老是想去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他們就夠了。

比如,到飯點就該吃飯了,他們沒有這種意識的。什麼時候該怎麼樣,他們都不會理會,很多時候他們還沒有吃過這種虧,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也不妨讓他們去吃一些虧。

孩子呢還是脆弱的,哄和引導為主,當你不想用鞭子把他們約束在你的想法里,而是去跟他們講述這樣可以帶來的好處(用他們理解的方式,給塊糖啥的),他們不理解那就等時間去講述,那你的煩惱就會少很多。如果你對讓他們快速聽話很有需求,那除了極度了解他們的慾望,加以合理的引導去讓他們完成任務,只有暴力流可以走了。

養孩子很麻煩,其實也給自己一次重新思考的機會,為什麼有些事就是該做,我不做能怎麼樣?我怎樣處理問題是更好的?也可以跟隨孩子的成長,不斷拓寬自己生活的邊界,讓自己不至於局限在成熟固有的想法里,所以孩子也是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加油吧


推薦閱讀:

陪孩子看動畫片的經歷
傳宗接代:二胎政策下,兒女姓的確定----隨父姓,還是隨母姓?
孩子不愛吃飯?請將「飢餓」的本能還給他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