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部分孩子總是達不到父母的期待?
或者說父母期待自己的孩子在20歲左右要幹什麼或者干成什麼?
記錄我的一天
我還沒起床。我媽說,你表姐每次起床到下樓都只要三分鐘,你為什麼那麼拖拉。
我剛拿起一件衣服。今天冷,穿那件肯定冷,你要聽話,再穿一件才不會感冒。
我拿起牙刷。上下刷!
我含住一口水還沒開始漱。頭低一點別濺得到處都是。
我吐完漱口水。毛巾不要擰太干,一點點水分都沒有怎麼擦得乾淨臉。
我走向餐桌。早飯已經盛好,是她一直覺得我應該吃的分量,我每天都覺得太多了,吃不下,最後都撐下去了,已經不記得上一次說分量太多是什麼時候了。
我端起碗。別人家的孩子吃飯都和搶得一樣嗖嗖快。
還剩最後一口。碗放到水池裡去,每次都要我說你。
送我去上課。你看那誰誰誰,都已經走到校門口了。
放學。第一個出校門的學生是幾點幾分.....
正在洗頭。你要怎麼怎麼樣洗才能洗乾淨,你那樣是洗不幹凈的。
上床但是並不想睡覺。你必須睡覺,都快九點了,趕緊睡。
關燈,在黑暗中瞪著天花板,流淚失眠。
每一件事情 ,她總是期待我做得更好。無論我在做什麼,多麼微不足道細小的事情,她總是提出要求,提出期望。
直到我抑鬱症自殺未遂,她安慰我的時候也只是誇我一直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很多人和我說,你說出來就好了,只是壓抑得太久了。
但事實上早在好多年前,我說過,反抗過,質疑過,爭執過千千萬萬次了。
如果這世界上的孩子有表達對父母不滿的權力,他們也會抱怨。這世上恐怕就沒有完美的父母了。
有些要求是誇張的。比如。
為什麼我的爸爸沒有錢?
為什麼我的媽媽沒有遺傳給我一張俊美的臉。
為什麼別的同學可以去國外留學?
而有些要求是非常合理而卑微的。
為什麼我的父母要外出打工?
為什麼我要在廚房裡寫作業?
為什麼不能好好寫作業,要照顧弟弟?
為什麼我連飯都吃不飽。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並不公平。人生下來,就有差別。
佛家公案里說,人生而不平等,恰如樹上繁花落,有些落在錦上,有些就落在泥中。
為落在泥中的孩子哀傷,希望他們也能奮力。
BBC曾經出過一部記錄片,用了幾十年時間,追蹤了十四個七歲的孩子,最終的結果是,孩子的將來與孩子的家庭背景是息息相關的。或者也可以用階層固化來形容。而日本也有一部自己的類似記錄片,同樣記錄了十多個孩子從七歲到二十八歲的生活,總體上來評價,有兩點:第一,這些小時候充滿期望與夢想的孩子,長大了仍舊平凡。第二,幸福其實不來自於取得的成就,而是能甘於平凡,在平凡中得到平靜與快樂。這是絕大多數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遺憾的是,太多的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其實終將是平凡的。他們認為,平凡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終將不凡。可是他們沒有去想過為什麼,或者說憑什麼?如果父母本身就很平凡,憑什麼要求孩子跨越界限,成就不凡?即或父母不凡,有一定成就,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凡。
網上曾有一個悲劇,父母都是高知,女兒卻平凡,母親特別不能接受,竭盡全力逼著女兒向上,最終女兒不堪重負,跳樓自盡。
因此,父母首先應該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認知,要接受孩子終將平凡這個事實,同時要樹立教育的另一項目標:培養孩子接受平凡,在平凡中獲取快樂和幸福的能力。這對孩子的幸福來說才是更重要的。
畢竟,父母終極目標是孩子要幸福,為什麼一定要以自己認為的幸福標準來要求孩子,以為孩子要達到某個要求了才會幸福呢?極有可能的是,孩子的幸福與父母的期待恰恰相反。孩子不要那些高標準高成就的人生,孩子的幸福來自於自由的選擇,平靜的生活。
所以說,不是有一部分孩子總是達不到父母的期待,應該是只要父母有不合理的期待,孩子就不會達到。
父母期望太高了
這就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
我要提一個鏡像問題:為什麼有一部分父母總是打不到孩子的期待?
那麼很多人就覺得孩子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那麼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父母和孩子到底是應該誰感恩誰(或者說父母和孩子本就是可以選擇互相感恩)?
刨根問底繼續問:誰都聽說過感恩,那麼感恩的意義是什麼(或許能讓關係雙方相處更融洽)?
皮一下:孩子是用來寵的!為什麼明明我不開心父母還不哄我還要跟我講道理?不聽不聽我不聽我不聽!父母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花錢,父母為孩子花錢不一定愛孩子,不為孩子花錢就一定不愛孩子!父母存了幾十萬,我要結婚,父母應該貸款給我買房嗎?父母有錢,我要買蘋果手機買電腦找他們支援一半他們為什麼不給,父母變了,變得不那麼愛我了!(和主題無關,雖然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表達什麼主題,以上內容是在熬夜情況下寫出可能有些邏輯不清大逆不道,請有理有據的噴,別杠)
推薦閱讀:
※生的孩子越多恢復越難嗎?
※你特別喜歡孩子,而你特別愛的一個女孩兒因為遺傳方面的問題。她不會要孩子,也不打算結婚。你會怎麼做?
※老公教育了孩子的老師,現在老師隊孩子不理不睬,我該怎麼才能讓兩者的關係緩和呢?
※孩子出生一個月了發現不是老公的我該怎麼辦?
※孩子學舞蹈,家長應該如何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