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清楚你為什麼而學
最近收到非常多的關於厭學的問題,我想把那個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的故事講給你們聽,或許你們會有所啟發,沒有比故事更能說明道理的了!
范仲淹原來的名字叫朱說。為什麼他會有兩個名字呢?
范仲淹兩歲喪父,後他隨母親改嫁入朱姓官宦之家,改姓朱,起名為說。
朱說並不知情,長大後他見身邊兄弟揮霍無度,勸他們勤儉持家,誰知這些紈絝子弟卻不領情,陰陽怪氣地說:「我們用的是朱家的財產,跟你沒關係。」
1011年,23歲的朱說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不顧母親勸阻,毅然決然離開了朱家。從此,朱說從一個富家子弟變成了一個窮小子。
其實,自古以來,對窮苦之人來說讀書與從軍算是兩條能出人頭地的光明之道,而宋朝開國之後重視文治而輕武功。
所以,滿腔熱血胸懷天下的朱說,前往當時被世人追捧的名校「應天府書院」讀書。
「頭懸樑、錐刺股」是古人勤學苦讀的寫照,年輕的朱說更是勤奮刻苦,大有當年戚同文的影子。
在應天府書院讀書期間,朱說缺衣少食。他就晚上煮一鍋粥,等第二天粥結在一起,用刀切開,就著鹹菜早晚各一塊。
有同學實在看不下去朱說的清苦,送給他一些美味佳肴。朱說盛情難卻,收下之後沒有動筷子。等同學再來看他,那些飯菜早已餿了。
見此情景,同學心生怨氣,就責備他:「難道我送你美食還有錯了?」
他連忙解釋:「我不是不感激您送我的美味,而是害怕嘗過美味之後,再難以咽下粗茶淡飯!」
同學聽此解釋之後,更加敬佩朱說。
和過目成誦的校長兼學長戚同文一樣,朱說聰慧異常,勤奮刻苦。不分白天黑夜,勤學苦讀,晚上頭腦昏沉,他就用冷水洗臉,提振精神。「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者,公自刻益苦」。
他在《睢陽學舍書懷》詩中表明自己的志向:「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