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談到唱功很多人都以高音作為評判標準?
例如,本期我是歌手米西亞,國內很多人就說,只能國家隊的來滅了,只有結石姐來滅了,只有韓國的素香能滅了。
我覺得米西亞唱的歌,也沒特意展示自己的高音吧?
怎麼聽完她的歌,就找些高音來跟她比了?
國家隊不外乎李娜龔琳娜譚晶薩頂頂等,唱的歌風格一般都不多,B站上的很多視頻說唱功排行都是高音的視頻。
高音=唱功?
我覺得,比風格,米西亞是RB的重要推動者,soul jazz 是她的強項,況且人是流行天后,比銷量,米西亞1800萬比上面的人加起來都多幾倍,比演唱會次數三百多場上面沒一個人能拼,比資歷98年出道比上面的人也不差,比德藝雙馨人支援非洲多年醫學世家我想也不比上面的人差。
比高音…我覺得米西亞本來就是來交流的,沒必要比個一二三況且,真比高音米西亞必輸嗎?
最後,現在的聽眾已經淪落到用高音來打動自己的心靈了?
音多高從來不是一個評價標準,比高音比的還是高音質量,大家討論的從來都是這個,這個要搞清楚了。
我想題主的疑惑大概是「為什麼高音前提下的聲音質量在比較唱功中的權重這麼大?」。(重點是權重過大,我覺得問題出在這)我提出了三個問題:唱功是什麼?中文語境下的「功」怎麼理解?為什麼高音水平能作為評價唱功的一個標準?我將圍繞這三個問題回答題主的疑惑。
唱功在我這裡的定義是:一切可以客觀評價一個人歌唱水平的標準的集合。一次現場演唱,聽眾對它的情感認知是一個傳播學的傳播效果問題,對其音樂性的捕捉亦是千人千面的,這些主觀評價找不到任何說服所有人的評價標準。演唱當中,唯有一些聲音指標是有據可循的,包括但不限於:節奏、音準、轉換、聲音的通透度、咬字、金屬芯、聲壓、泛音豐富程度等。
「功」這個字,和時間密不可分,多和一些需要時間積累的手藝、技術一同出現,比如「童子功」這個詞。所以我認為,從純文字的角度,唱功這兩個字是在描述歌者在時間維度上的技術積累,不過有些人做功的效率高、天賦起點高,這個會有些許差別,並不絕對。這樣的話,在討論唱功的時候搬出一些非技術的、主觀的、獲取的平均時間難度不確定的東西,沒法聊了!
聲樂也是一門需要時間積累的技術,不然也不會有「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個說法。高音的音高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有比較高的達成難度的,需要很多時間去鍛煉各種肌肉、形成肌肉記憶。在音高本身已經具有門檻的前提下,去完善歌曲中我說的那些唱功聲音指標又是更大的難度。
所以說在競技的舞台上,不要試圖避免討論高音和高音的質量,它所蘊含的達成難度正是唱功這兩個字的文字內涵。好不容易找到的客觀的標準為什麼不用呢?
高質量的高音除了技術難度,也有強大的聽覺震撼力,對於自媒體時代的「震驚探員」們是很好的展開點,所以讓題主有這種高音是唯一標準的感覺不奇怪。
唱功就是唱功,和音樂性、情感傳達沒關係。而很多聽眾認為的唱功包含了其他東西。很多普通聽眾對這個有誤解,而且唱功只是決定比賽名次的一個因素不是全部。
談高音肯定要談質量。
談質量肯定要談技術。
談技術來評判唱功,這不就很正常了嗎。
再說通俗點。
強聲高音震撼而刺激,卻不刺耳,這就有質量,這就有技術。
弱聲高音線細而不斷,聲音又穩,這就有質量,這就有技術。
以此為標準,你做不到別人做得到,這就說明是別人技術更好。
這還不能作為評判標準嗎?
批判炫技,是因為有的歌手不考慮作品風格需求,為炫而炫,不該炫的地方瞎炫。
路過…貼個鏈接…
薛默羽:很多人是不是認為音飈的越高,嗓門越大唱功就越好??www.zhihu.com高音的確不能=唱功,但一個人高音質量高,肯定技術不差,因為這涉及到有效(高質量)音域,頂級歌手都是在有限的嗓音條件內,最大化拓寬自己的有效音域,直到因為生理限制不能繼續提升為止,例如林志炫,鄭淳元
你說一個男歌手沒有高質量A4,女歌手沒有高質量C5,你說有啥可分析技術的價值。。音域這麼窄,根本沒什麼參考價值。
高音肯定是評判標準之一,人聲也是樂器,一個歌手的音域就決定他是鋼琴還是電子琴...
另外物以稀為貴,大眾以高音為審美導向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自己都能哼兩嗓子的歌,要聽別人唱幹嘛?
技術是很客觀的事情,但是審美還是主觀的,喜歡高音和喜歡聲樂技術本身不衝突。
推薦閱讀:
※唱功和演唱技術有什麼區別嗎?
※想問一下我這首歌裡面的高音部分是頭聲嗎?
※科學的方法:教你如何運用聲帶解決你唱歌中常見的兩大問題
※【氣息訓練小貼士】氣息用力聲帶更加緊張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