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先賢對於人生價值、入仕、財富 等的「度」有無具體指標?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凡事過猶不及;標準是一個 度;

就是在各項事務中,具體做到什麼程度合適。

最近心亂,窺學經典皮毛。感學海之浩瀚,隨請教學長。

也希望大家分享如何一步步學習儒家思想。


聽某些"大儒"講中庸,孔子恐怕會大耳巴刪他們。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是大德,"其至矣乎"是至高的德,至高的德就是天道。天道是存在的,但是人不能得天道。所以沒有量化標準的。

什麼叫"民鮮久矣",做到中庸之道是非常困難的。丟掉明辨是非和中立德思考,把中庸之道做擋箭牌和稀泥就是"民鮮久矣"。其表現就是厚此薄彼式的"和稀泥之道"。

喜怒衰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蔡隊名言:把脾氣拿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是本事。我覺得《破冰行動》中的蔡隊就是普通人的中庸之道。

"末發謂之中"控制感性思維才能達到""。這是本事。

借用老子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中庸之道要的是公平,當是天道是沒有感情。所以才要""一下,""指絕對的公平,""指適當折中。在中立的基礎上適當折中這才能達到""。

我理解先賢主張的中庸之道就是這個樣子。

要把"中庸之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非常困難,特別那些雞湯文就是"和稀泥之道"。人不分對錯,不盡量靠近天道的,不是爛好人就是阿Q。

如何運用"中庸之道"個人推薦毛澤東的《矛盾論》"中"即是主要矛盾,能"庸"一下的是次要矛盾。只有分的清矛盾,你才能做到不亂庸。極度的中不好,太不近人情,胡亂的庸更不好,那時庸人。

"中庸之道"談何容易!在現實中不做庸人都非常困難。

最後警鐘長鳴的是"民鮮久矣",一定不能放棄對天道的追求,做昧著良心的事。對於一個普通人這才是核心。很多人堅持不了不偏不倚或為利所誘、或為情所困。千方百計的找借口只看到了""而迴避"",那就是庸人了。"凡事過猶不及"別搞笑了對於""在哪裡都搞不清楚的庸人而言,放不了這種錯誤。

有""才能談"",""是核心是"中庸之道"的起點。如同蔡隊一樣堅持了"",他和陳隊一起吃飯喝酒的""也是人情味。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中庸之道"那是聖人之道,做為普通人不如先誠實面對自己,方能一窺中庸為何物。首先做到一個"","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這是通向"中庸之道"的階梯。

還有心亂看什麼孔子,心亂應該看老子。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做任何一件事,都能達成自利和利他。中庸就是這兩者都要兼顧到。就像十個雞蛋放在那裡,雖然你有能力都拿走,但最好自己拿五個,分別人五個。

這個就叫度。都留著,別人會將你當惡人;都分掉,別人會將你當傻子。取中而行,那別人就既會認可你的能力,也認可你的品德。

儒家是社會化的思想,將人看著是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利益要分享才能價值最大化。雖然你只獲得了五個雞蛋,但當別人有雞蛋的時候,也會回饋你。最終,你獲得的跟你一開始追求的,只多不少。


這個「度」實際上就是一個價值標準。好比說我們走路不能太往左,也不能太往右。可是左和右的前提是有一個「前方」。

當儒家說到中庸的時候,其實隱藏了一個前提假設:價值(也就是好壞標準)是客觀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這也是我不接受儒家的一個理由,因為實際上價值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

你說北偏東18度是偏左呢?還是偏右?這取決於你的目的,你要是想去北偏東13度的方向那就是偏右了,如果是北偏東21度就是偏左。

同樣道理,世界上不存在一個客觀的「度」,所有的「度」都是個人在當時當地當下決定的。大自然中只有差異,並沒有好壞。很多人囿於常識無法擺脫「客觀價值」的看法,比如我們常說XX是進步的,XX是落後的。實際上進步和落後不是一個事實,事實是兩者有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按某個標準給出一個順序,這才有了進步和落後的概念。

所以,價值是人主觀賦予差異的,是人為構建的意義。

在儒家的世界裡,這個客觀的價值來自於天道。這種源於天道的客觀價值,在政治上至少在效果上幫助了專制國家的理論建構。因為既然好壞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再多人反對也沒用。

另外在倫理上,理論上說價值客觀,但現實中價值主觀,這個矛盾就會導致一個現象,那就是把身邊人觀點的相同部分,或者相反觀點間的「中間觀點」理解為「客觀價值」的反映。所以中庸在長期實踐中不可避免的變成了「和稀泥」,「不講原則」,「各打五十大板」的理論。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樓上諸君對中庸之理說得非常詳盡,末學就不再贅言了。

末學主要說一下中庸在生活中的應用,希望能對君有所助益。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人無非三大類:道德智力比我高的,道德智力與我齊平的,道德智力比我低的。

人與人相處,不是關乎利益,就是探討見解。

一、比我高明的無所謂中庸,尊敬學習就對了,沒有什麼度不度的問題。

因為他有能力不讓我們吃虧,也不會與我爭論。君也不用擔心對方吃虧,因為他比我們更懂得相處之道。

二、與我齊平的,分享就是中庸。

利益上要學會雙贏,大家都別吃虧就能和平相處。

至於討論見解上,底線就是別存勝負心。君如果心存勝負心,閉嘴為妙。大家半斤八兩,爭論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只會傷和氣。

三、比我水平低的,敬而遠之就是中庸。

大家不在一個水平段上,沒有辦法相處,遠離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實在避不開的,按規矩辦。千萬別不好意思,也不要懦弱。小人不記恩,懦弱會令其更加囂張。

總之,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不高估自己的心胸與能力就是中庸之道,認真提高自己就是中庸之道。

結語。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夫子的這段教誨,就是普通人看待中庸之道最好的詮釋。

對方貪婪而自己又不想吃虧時,按規矩辦;

對方大度而自己又不想佔便宜時,我們也要學習大度。

普通人無論心胸和見識都處於低水平,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但是,我們能做到中庸之道的基礎訓練,為將來提升境界做好準備工作。基礎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沒有基礎就沒有上層建築。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我覺得論語中最好的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度」可能參照這個。有句話叫「馬列主義對別人,自由主義對自己」。世上有太多雙標了。從心,誰能保證自己的心時時無私?不能。如果以人推己,是不是就能做到了?


推薦閱讀:

我理解的廣度
我對哲學感興趣,到底該從哪本書開始讀起?
詩意的人工智慧,譜寫萬物本源之歌
新青年| 新F4:千禧一代的優雅哲學
第二章:關於人 第一節身體意志(一)

TAG:哲學 | 中庸 | 儒家 | 儒家思想 | 心靜了,世界就靜了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