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討論,李自成不滅明朝。清朝能統一天下嗎?

因為精銳之師明朝的就能守住山海關,若沒有李自成入京,清朝得天下是不是不太可能?


松錦、朱仙鎮、汝州三次決戰把明朝在東北、中原、陝西三個方向的主力軍團全都送掉了。到1644年,整個北方除了吳三桂部之外再沒有任何一支明軍有資格與清軍或者順軍比劃比劃。而且以吳三桂那點戰鬥力,也就是比劃比劃而已。

如果孫傳庭部還在,清軍入關時或許崇禎有機會像以前清軍歷次入關那樣拖到他們搶飽了撤退。但崇禎非逼著孫傳庭去送死,這支軍隊一滅亡,整個北方內地都靠高傑和劉澤清來保護,想擋住清軍門也沒有。


李自成不滅明朝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李自成兩不相幫,坐山觀虎鬥,那麼帶清滅明是必然的事情。明廷野戰兵團在松錦之戰後幾乎全滅,九邊大軍困守愁城,根本無法阻止軍團規模的野戰,帶清可以從山海關到山西方向的明朝國防線處處進擊,基本是帶清隨便打,明朝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崇禎朝皇太極幾次入關,都是各地明軍救援北京才化解,但是到了1644年,李自成從西安進攻,一路除了依靠城池固守的明軍,還有幾個人來救北京?沒有啦。所以,假如1644年多爾袞再度入關,誰來勤王?誰來守邊疆?沒有啦。

第二種情況是李自成和崇禎聯手抗清,這個就比較複雜了,雙方若能同心協力,固然可以擋住滿清,但雙方真的可以真心實意的聯手嗎?不容樂觀。起義軍還好,明廷那些老油條只怕比南明那群人還坑。最後估計北方還是很難守住。


雖然李自成進的北京,但是明朝的機動力量都是後金幹掉的。

後金(清)通過三次大規模野戰,薩爾滸之戰,廣寧之戰,松錦之戰,徹底殲滅了明朝的有生力量,尤其是松錦之戰結束以後,只有吳三桂帶了三萬殘兵逃回寧遠,明朝再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朝的有效反擊。關外也只剩下吳三桂的殘部駐守寧遠一城。

其實在明亡清興這幾十年里,能打下天下的只有滿清,從軍事組織來看後金(清)軍隊作戰能力強,指揮有效,內訌少。從王朝架構來看後金出了一個皇太極,這個皇太極改變了之前後金屠殺文人的政策,於天聰三年開始組織選拔人才的考試。同時對漢人採取懷柔政策了,吸引了大量明朝的知識分子和武將加入清朝,為清朝入關打下了堅實的統治基礎。

明朝徹底腐朽,軍隊甚至需要賣掉妻兒乞討才能維持組織,這樣的軍隊別說戰鬥,面對清軍或農民軍,能做到不投降就給面子了,這樣的王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農民軍理論上很有希望,但是歷史留給農民軍的時間太少了,我曾看過知乎上一位明史大佬的材料,農民軍在崇禎十六年開始組織科舉,比後金晚了十幾年,王朝架構上遠遠不如擁有范文程洪承疇這些漢奸的清王朝架構成熟。並且農民軍與漢族地主階級是死敵,這些漢人地主階級選擇了投靠清朝,就算沒有李自成打進北京,清朝也能做到依賴降清的明軍,自己的八旗軍,以及漢人地主階級的幫助入主中原。

某種意義上清滅南明政權基本就是降清明軍,擊敗與南明合作農民軍的過程,清朝不會善待百姓,但是善待了投降於自己的部隊,使得這些原本在明朝作戰能力差的部隊在剃頭後煥發了強大的戰鬥力,無比諷刺。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古人誠不欺我)


在松錦之戰明朝的野戰軍覆滅之後華北的淪陷就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因為明朝根本拿出一支軍隊阻擋八旗的進攻,如果不是皇太極死的早的話明朝早就完了。

這時候唯一一個可以避免華北淪陷的機會就是李自成打敗滿清。


如果沒有李自成進京,清朝能不能統一天下將很難判定。

首先,後金的戰略思維只是立國,順便打劫一下富裕的鄰居。在努爾哈赤時代,他們根本就沒想過滅掉明朝,相比較起來明朝的體量太大了,他們吃不下,消化不了,所以每次攻城只為劫掠錢財和奴隸,對待劫掠來的漢人是殘酷的奴役。皇太極時期,他們發現明朝外強中乾,但仍然奈何不了,他們的對策仍然是壯大自己,消耗對手,最大膽的一次襲取北京失敗後,他們認識到不解決關寧軍,他們仍然無法入主中原。

對於大明的軍事潛力,他們是心存忌憚的,畢竟大明良將不少,軍力更是他們10倍以上,後金雖然取得過不少戰役勝利,卻一直沒有取得戰略優勢,與明朝多年戰爭,消耗了龐大的人力和經濟資源,卻未佔領長城內的任何城池,而且大明政府非常強硬,這種底氣和自信讓他們發酥,在得知李自成的存在後,後金想聯合李自成共同對付大明。當時如果李自成不進京,也不與他們聯盟,他們是不敢大舉進攻大明的。在李自成進京的同時,他們有個戰役構想,還是搶一把就走的那種,繞過山海關,劫掠河北。

是什麼讓他們滋生了野心?

當他們得知李自成顛覆了大明,天下震蕩中原無主,加上吳三桂請降,幾大利好因素激發了他們的野心,這才全體總動員,由局部劫掠改成全軍出擊。不得不說多爾袞是個天才,抓住了百年難遇的良機。不然他們統一天下的進程決沒有這麼輕鬆。大宋菜雞吧,金和元朝費了多少力氣啊,以元朝上帝之鞭的實力,尚且要費個幾十年才能統一。不要拿明軍主力盡失來說話,趙9渡江的時候,大宋主力軍團也基本完蛋。但中華民族是個神奇的民族,只要政府不投降賣國,在戰爭中會誕生無數的英雄,可惜大明總公司被顛覆,分公司號召力不夠,李自成自己又不爭氣,才給後金撿了漏。


崇禎拉下臉學趙構往南邊一貓,大順和後金就很尷尬了……


清朝統一天下時間很長。直到剿滅准格爾蒙古


你這個李自成不滅明朝,是他完全不存在還是他僅僅沒打下北京?如果他完全不存在,內地壓根沒有起義軍,那這個劇本應該從天啟年間甚至更遠就要重寫,太複雜了,不可控因素太多,難以想像。下面僅從1644年李自成佔領西安後,向北京進攻受阻,沒能打下北京為背景假設一下:

從關外的戰局來看,1644年的明軍已經在山海關外沒有任何作為的能力了,因為他只剩下了倆城,寧遠和山海關。寧遠與山海關之間的城池也被清軍打下來了,這樣一來寧遠沒有了後方,已經成了死地,除了牽制敵軍兵力外無別的價值。另外,除了山海關,在其他的長城關隘,清軍也有突入的能力,而這些關口防禦能力極差。如果清軍一部從喜峰口一帶突入,與山海關外清軍東西並進,那山海關也沒有守得住的把握。所以清軍擁有一戰突破山海關的能力,只不過1644年初時,多爾袞尚未做好戰略部署。

這樣,面對內有起義軍,外有清軍,關內關外丟了大半,機動兵力幾乎沒有,糧餉告急的局面,崩盤只是早晚的事情。

關外戰場是當時中國對抗強度最大的戰場,只要清軍突破了這裡,關內的戰鬥難度會降低好幾個等級。這樣一看,清朝統一的結果不會改變。


滿清滅掉明朝之前已經入了好幾次關了,最遠打到了北京城,邊防早爛了。

對於中原王朝,戰鬥力超過邊疆異族的政權是理所應當的,你佔了最好的位置,地方也大,沒理由打不過人家(宋除外)。

只有到了王朝的末期,大旱饑荒,遍地流民,處處反旗,異族政權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是可能,不是一定)。

回到問題,如果李自成不滅明朝,準確的來說如果李自成滅不掉明朝,那滿清肯定不會入關,因為此時這個皇朝還氣數未盡,對邊疆勢力仍有戰力優勢。


不能,誰先入北京誰死


統一有難度,滅明或者把明朝打成割據政權沒有問題。

皇太極時代,清軍攻克過濟南。環北京都是不安全的,北京的城破只是時間問題,至於崇禎跑不跑,跑到南京帶明會不會亡,那就不好說了


即使明末完全沒有農民起義軍,明朝也會自我崩塌,後金也會逐步強大,時間再拖個十幾年到幾十年罷了

除非是完全止住明朝崩塌的趨勢,但這種人一般叫中興之主,而經歷了兩百年的土地兼并之後,中興之主拉過來也有一大半無能為力


治國主要看領袖人物的水平。有崇禎在明朝絕無希望。李自成原有機會與清朝pk一下,但他的政治格局也不夠。皇太極留下的底子太好了。就算拖下去,大概率還是清朝統一天下。


除非太子朱慈烺活著到南京

才能重建一國中樞,進行全國級別的組織抵抗

否則,沒有正統繼位,南明只會重演歷史

哦對,李自成不滅明朝是北京成沒破

李自成晚點打進北京,那時候真的會有四路勤王出現

明朝北京在,中樞在,全國控制在手

滿清入關都困難,還清朝


1639年,洪承疇追殺李自成僅18人逃亡,卻因為皇太極圍困錦州,被崇禎急詔回師。

1640年皇太極挑起松錦大戰,大明九邊精銳全數賠光,主帥洪承疇被俘投降。

崇禎在孫傳庭死後已無一兵一卒可以調用了。

不妨假設歷史上李自成在松錦大戰前被洪承疇殺死。

1644年(或1643年?),多爾袞(或皇太極)帶領十萬滿蒙漢八旗精銳兵叩山海關,一代忠臣吳三桂同學帶領4萬關寧軍正面臨歷史上最大的選擇,開關投降滿清(如同歷史),還是為大明殺身成仁(改變歷史)?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民族主義感情,李自成和多爾袞誰撿漏還真不好說,當年劉項約定入關,劉邦先入卻因秦軍主力皆為項羽所滅而被世人鄙視為撿漏。

而李自成在潼關戰役後連正面迎戰滿清的勇氣都沒了,實在是不敢恭維


李自成不滅明朝,吳三桂還在守著國門,後金連關都入不了。就算當時的明朝已經被打的千瘡百孔。


推薦閱讀:

據說甲午中日戰爭中,身經百戰的清軍遇到沒打過仗的日本新軍結果還是一潰千里,這是為什麼?
滿族與清朝之二:成敗八旗
《延禧攻略》中乾隆派傅恆出征的大金川在哪裡?
道光有何出色之處讓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他不可?
挫骨揚灰是怎麼個死法?

TAG:明朝 | 清朝 | 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明朝歷史 | 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