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認為堅持學鋼琴會對我有很大好處,並希望我放棄其他愛好,這是應該的嗎?

如題,四歲時,媽媽和外婆讓我學鋼琴,當時當做一門興趣培養的。我堅持學了十年鋼琴,考到了業餘十級,可是一直對鋼琴沒有任何興趣,只是父母說要堅持學,就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可是我已經面臨著中考,學業壓力很大,於是準備放棄鋼琴,但父母和外婆經常時不時就暗示我學鋼琴有多好,將來可以為我的履歷起多大作用,找工作啊什麼的都可以拿出來加分。可是我實在是非常非常非常討厭鋼琴,討厭到什麼程度呢?一般專業學生,每天練琴時間是2-4小時,業餘學生是1-2小時,而我連二十分鐘都覺得痛苦,枯燥,乏味。

我彈琴的水平很低,業餘考試參加過九級,業餘考試有多水大家應該都知道,儘管這樣,我能過九級八級都是運氣使然。八級那一次我連譜子都沒背下來,只背了兩頁,那一次恰好就聽了兩頁。九級那一次,考官中午吃壞了肚子,給我們換了三級的考官,人手不夠還匆忙,聽了一段就給放了。而且我樂理也沒怎麼學,看到譜子就是上手彈,既沒有技巧也沒感情。

我之前參加過一些比賽,活動什麼的,這經常被我父母和外婆當做「學鋼琴有用」的論據,可是且不說這種三線小縣城的校級比賽有沒有什麼價值,就說以我的水平,到了五年十年之後,學鋼琴真的還有用嗎?

我原先以為只是當做一門興趣愛好,可是到現在才發現,什麼興趣愛好,原來他們根本一開始就是當做一個加分的工具去讓我學的鋼琴。

最後,我有個愛好,是寫作。並沒有那麼理想主義的認為將來能靠這個掙錢,我沒有那麼幼稚,我只是想拿它當做愛好,偶爾寫幾個短篇同人,在網上有個千八百粉絲,生活中寫過幾篇演講稿。我非常非常喜歡寫作,我是那種可以一個下午雷打不動寫三四個小時的人,這一整個暑假,我前期基本上都在學習,五六天寫完作業,整天往死里學那種,只是為了每天能在書店泡著。

我父母,一開始好像很開明,非常支持我,可是實際上他們根本就打心眼裡不同意,到最後完全撕破臉:你在寫作上花費的精力不少,也沒什麼成就嘛,無非就老師同學誇你寫得好,能為你以後帶來什麼好處呢?

我知道,不應該太理想主義,人都是要恰飯的嘛,但是,我不明白他們一直都是生活在邊境小城市的人,上的大學不是985 211,我父親從事人事工作,事業上始終鬱郁不得志,聘崗位十年了還是個科員,他們的夫妻生活也並不幸福,好幾次鬧離婚。我們生活的小城市,前幾年還是貧困縣。

我現在初一,我很努力很努力的學習,年級平均前三十的水平,我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學習和寫作了。

現在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麼愛好,我確實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放棄寫作去彈鋼琴,我應該照他們說的做嗎?

反正沒人認識我,不匿名了。


其實吧,跳出我自身的身份,政治正確的話不說了,僅僅功利一些來說,如果彈鋼琴對你來說已經完全是任務,感覺不到任何樂趣,只有痛苦和煎熬,那麼放棄(至少是現在)未嘗不可。

鋼琴作為一個外人看來「拿的出手」的所謂特長,或者說「敲門磚」,而不是長期愛好,只要該拿到的也都拿到了(十級證書),就算學的不算多專業吧,有童子功在,關鍵時刻(需要上台表演的時候)突擊一下也多少能派的上用場,再在這方面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的邊際效益可以說很低了對吧,甚至還為負(因為練琴感受不到樂趣),完全沒必要硬堅持了。

當然不排除題主若干年後也有一定可能重新愛上鋼琴,到那個時候也會自然而然去重拾它,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僅僅就現在而言,放棄鋼琴,把時間留給自己更喜歡的事物,是最好的選擇。


考慮到你說自己在一個三線小城,那麼可能你雖然學了10年鋼琴,但是你沒有真正學習過音樂。有人對音樂敏銳些,有人對音樂遲鈍些,但是真的討厭音樂的人,還是太少了,尤其你又熱愛文學和寫作。

音樂的本質是藝術,而文學(小說,詩歌,戲劇)的本質也是藝術,都是一種對外在世界的思考,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表達。凡是喜歡文學的人,應該都有更好的共情能力,在抽象里尋求邏輯的能力,掌握氣氛情緒細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也恰恰都是理解音樂的基礎。古今中外的偉大文人,基本上沒有不熱愛音樂的。所以,我更傾向於,你並不了解音樂,喜歡和不喜歡還無從談起。

當然,每個人對不同的樂器會有不同的偏好,比如我也是小時候學鋼琴,但是我實際上更喜歡小提琴的音色。我女兒練鋼琴的時候,我一直沒有很大耐心去指導,但是她學小提琴的時候,我看了好多教材,視頻,聽了很多演奏家的錄音,她練琴,我在旁邊可以一點不覺得麻煩得一直聽。儘管如此,真正喜歡音樂的人,也不會真的討厭鋼琴,因為鋼琴在表現上,它的創造力和獨立性,大部分樂器是比不上的。所以我女兒主修小提琴,但是仍然保持鋼琴學習,實際上,她還同時學著吉他和架子鼓,因為,她雖然說自己以後想要從事音樂,但是年紀太小,還很難說會喜歡音樂演奏,還是作曲,或者編曲,是喜歡古典,還是爵士,或者搖滾。我願意她對音樂有一個更完整的印象,然後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建議,你放下鋼琴,去真的體會一下音樂。學一下音樂史,看看古希臘哲人對音樂的理解,中世紀宗教音樂是怎麼發展到了文藝復興,協奏曲和交響樂是如果從歌劇里演變出來的,古典時代的高雅是什麼樣的,浪漫主義的情緒是怎麼體現的,先鋒音樂到底想表達什麼,極簡音樂有沒有禪意。然後在聽聽爵士的自由,搖滾的張力,電子的科技感。

如果你熱愛文學,音樂還是人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充滿著時代性,也充滿著地域性。你聽日本民族音樂,越南民族音樂,南美探戈,那個國家地區的風貌,人民的性情,幾乎可以立刻勾勒出來。古代的傳說,很多都是吟唱流傳下來的,古代的詩歌,很多都是給樂曲填詞的。

當你了解了音樂之後,你再看鋼琴。就如同一般熱愛文學的人都會希望寫作,因為慢慢就會有表達自我的慾望。而熱愛音樂的人也都會希望演奏,因為慢慢就會想要展現自己對於樂曲的詮釋。那個時候你會發現,會一個樂器,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要把彈琴當成一種技術磨練,即使是體育,真正優秀的運動員,也是通過挑戰自我極限,去體會那種精神上的修行。如果只是熟練,加強,再熟練,再加強,那麼只能體驗到枯燥和痛苦,如果這樣,樂器學習和體育鍛煉,也不可能從古到今吸引這麼多人。

如果你一時無法了解音樂(考上央音演奏專業的學生,我也不認為都真的理解音樂了),那麼可以暫時放棄鋼琴沒有關係,等你什麼時候理解了,什麼時候再彈就好。海菲茲在談到練琴的時候曾經說過,當它在你心中的時候,你自然就能演奏出來了。如果你不理解,那麼它就永遠無法在你心中,這樣,即使練琴再多也是無濟於事的。比如傅雷的兒子傅聰,在10多歲叛逆期的時候,因為父親的威壓一度堅決放棄鋼琴,一直到了17歲才自己又燃起來對鋼琴的熱情,然後重新苦練,20多的時候拿到了肖邦大賽的第三。按照現在國內業內人士的論調,都會認為,鋼琴家荒廢了最重要的少年時期,基本沒有走專業的可能,更不可能考上央音。但是實際上,傅雷是美學大師,對美術和音樂的修養極高,我相信傅聰對藝術的理解,也一定超越了匠人的程度,技術可能因為荒廢受了影響,但是對藝術的理解如果在的話,仍然可以成為了不起的演奏家。

所以,不要勉強自己練琴,去多學一下音樂藝術,你已經練了10年,該有的基礎已經都有了,況且也不是要走專業,更多技術的追求對你而言沒有價值。隨著你自身修養的不斷提高,我相信你會有一天重新彈琴的,除非你以後選擇,完全掙扎於柴米油鹽醬醋茶里,或者停留在流行文化的程度,不再向前一步。不過,熱愛文學的孩子,應該不會了。


我非常理解你,你的情況和我當年挺像的。

到了初中的時候課業繁重,學業壓力挺大的,鋼琴實際上是一個雞肋的可有可無的東西。比賽活動之類的都是家長逼著去參加的,我少年時還習慣做事就要努力做,獎也拿了不少。

該抗爭的時候一定要抗爭,該說服的時候一定要說服,該擺爛的時候一定要擺爛。想辦法少彈、不彈,能不碰就不碰,提起來你就激烈的吵。你彈琴必須是處於你自己想彈,但是如果有人逼著你,那麼你就只好不想彈了,就算心裡再想彈也別碰那個琴,否則你就是對於被控制這件事情妥協了。這事情妥協的次數越多,越沒戲。

長輩說的鋼琴的價值都對,但是自由的價值也是很高的。技能這個東西,你不需要保持所有你曾經會的技能。高中的時候我做題可溜了,可是現在我研究生畢業了,高中試卷再拿給我,我是完全懵逼的,連題都要看不懂了。隨著一個人的發展,必然是要掌握新技能的,也必然是要放棄一些舊技能的。如果沉湎於舊的不能產生價值的技能,花大量的時間在上面,而影響到練習新技能的時間,這是非常不划算的。

你要用寫作取代鋼琴,這個操作方式父母可不容易接受。但是如果換成學習刷考試題,父母應該好接受一點。反正寫作也是寫,做題還是寫,表面上面看不出來的。所以說法可以換一個。不同的手段和說法都可以嘗試一下,哪個效果比較好就多用。

你也可以和老師說一說,說現在彈琴這件事情對於你的學習成績有影響,這讓你很苦惱。如果你的老師能夠幫你和家長說說,老師的話應該會更有說服力的。高中的話最好上一個遠一點的,可以住校的,這樣就可以用住校的借口不彈琴了。大學嘛,嘿嘿,當然是選個外省的,離家遠的更好,天高皇帝遠,想做啥就做啥。

本寶寶談戀愛的時候,為了彈琴這事和男朋友吵過好幾次,因為他想讓我繼續練琴。我當時難過極了,因為我的形象條件很一般的,都到了27歲了才找到一個有望朝著結婚方向發展的男朋友,相處的也不錯,失去了他我孤單終老的概率就又高了許多。我心裡的思路轉了好多好多遍,如果他非要以讓我彈琴為要求才同意和我繼續相處我怎麼辦呢?最後我終於決定,如果非要以彈琴為代價,那麼就只好分開吧,如果非要孤獨終老,那麼我認了!還好最後他認同了我應該自己選擇愛好!雖然他不理解我把彈琴和被控制這事關聯在一起,但他還是認同了我自己的選擇。不能理解但是依然支持,這就是被寵愛的感覺。

從被控制之路上掙脫的過程是漫長的,曲折的,並且咱們的手段還不能太激烈,不能讓家長太難過了。彈鋼琴只是一種表象,本質上是家長對於子女的一種安排,只不過彈鋼琴的這一衝突矛盾來得最早,所以最先表現出來。未來還有報志願、找工作、找對象,等等等等這些事情。

我必須感謝中學時代的我為了不彈琴做出的種種努力。這些努力讓父母開始思考我做為獨立個體擁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特點。除了不彈琴這件表面的事情之外,我也給父母灌輸了很多青少年發展、自主之類的理論(這時候你讀的書就有價值了,努力讀書吧!)。在之後的報志願、找工作、談對象的過程中,他們對於我的影響就小多了,特別是到了找對象的階段,基本上就是以我自己的選擇為核心了。如果在初中時期沒有鋼琴的這一矛盾的爆發,也許家長不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觀點有著區別,也許家長一直認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是自己可控的,最後這個問題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暴露出來,或者暴露了但依然沒有解決,後果就更加嚴重了。

有多少學生是因為家長給報了一個很討厭的專業而厭惡學習,有多少青年是因為服從家長的安排稀里糊塗的和一個沒有感覺的人結婚而給今後的生活埋下悲劇的伏筆!所以問題暴露的早,然後想辦法解決,永遠是個好事,而不是壞事。很多答主建議題主不要將這件事情當做一個矛盾,實際上是一種迴避問題的態度。矛盾產生了,咱們就需要想辦法解決,能夠解決矛盾,就是進步了。如果不能解決矛盾,矛盾依然存在,那麼就是沒有進步。視矛盾而不見,假裝沒有矛盾,那不是正確的發展方法。推薦你讀一下毛澤東的《矛盾論》。當年我是順著本能化解矛盾的,實際上通過解決矛盾來產生進步這是有完備的理論體系的支持的。


我覺得你學琴走了彎路,完全奔著考級去學,你有九級證書,但是實際可能三級的曲子都彈不下來。這不能怪你,只能怪家長不懂,老師亂教。

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可能對彈琴有興趣的。老實說,要讓鋼琴成為興趣愛好,需要大量的練習時間。

你放不放棄鋼琴,其實區別不大,你並沒有真正掌握鋼琴,學習新曲子只會增加痛苦,並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快樂。而如果不去練習新曲子,基本上鋼琴技能就會退化遺忘。除非找到一個好老師,從頭開始查漏補缺練基礎,還有學會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已經形成了許多錯誤的動作習慣,能不能糾正回來還是個未知數。

我感覺堅持的意義不大,本來就學錯了,堅持錯誤還不如不練。你可以把時間投入到學習中,性價比更高。


謝邀,給你說說我的故事。

我從一年級開始學電子琴,三四年級左右,因為級別高了需要換琴,我媽就說要不要乾脆學鋼琴?我聽了,然而很快也發現我並不喜歡鋼琴。

——但我是喜歡音樂並且非常喜歡電子琴的,反差大到什麼程度呢?鋼琴前面半小時都是煎熬,電子琴考級曲都能靜心練一下午,即興玩兒的話更不用說。並且我的視唱練耳從小在學,基礎也很好,三年級就立志將來當音樂老師。

五年級那會兒我提出停鋼琴課,我媽找了我最喜歡的音樂老師來勸我。最後妥協,當我考完十級就不再強迫我練鋼琴。

於是初二暑假考完業餘十級後,我真的扔下了鋼琴,重新學回了電子琴,直接考了十級。在我學鋼琴期間,電子琴一直在練,因為我喜歡。扔掉鋼琴後自己玩兒音樂的那兩年真的非常開心。

然而,當高二那年確定要藝考後,我的鋼琴噩夢又來了……除非雙排鍵,要不然電子琴不夠參加藝考,而我好像也不擅長其他樂器了,無奈只能選鋼琴。雖然基礎不好,不過認真拼了一段時間還是足夠應付非鋼琴專業和音教鋼琴的。

雖然上大學後依舊不喜歡鋼琴,我的專業也是接觸電子鍵盤更多,但是慶幸當時繼續學鋼琴吧,否則可能自己玩兒過了一段時間會放棄音樂吧。

鋼琴帶給我的最大好處可能就是因此能與電子鍵盤公司(某日企)有了業務合作(演奏員),高三以來也一直保持。

至於你說工作幫助的話,也許真的有。有個電鋼公司的銷售總監朋友最近在招業務員,希望是專業偏向於銷售但是必須要會彈琴的,這時候一直練琴的話工作也是有競爭力的。

家裡第一台鋼琴買了十多年了,我依然無法放下對鋼琴的成見,但是對於當年的堅持,我還是感謝我媽,感謝我的音樂老師,感謝我自己。

說回來,我覺得寫作與鋼琴並不矛盾,你完全可以在堅持上鋼琴課的基礎上,與家長老師多溝通適當減少練習時間。

不建議完全放棄,人生未來什麼可能性都指不定。我有個朋友高二暑假才想音樂藝考(重點高中成績一般那種),我第一次聽她彈琴真的很一般,但是得虧都在練,這孩子現在在央院音樂學專業(理論音樂學,對文化成績有很高的要求)……

最後說幾句話吧,你曾經的付出很可能在有朝一日你想不到的時候幫到你。所以,尤其是付出得越多的,放棄越要謹慎。

你才初一,比我當年想放棄的時候也沒大多少。


推薦閱讀:

怎麼拯救教育我弟弟,思想不好的孩子!?
瑞思學科英語:這句話誤導了我們20多年,現在又要誤導我們的下一代!
【公益課堂】愛就在身邊,只要你願意踏出那一步~~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兒子,我不需要你太孝順」:婆婆一番話,驚醒多少男人

TAG:鋼琴 | 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 鋼琴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