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生活中有什麼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案例?

結合實事,新聞,經歷等,謝謝!


更新一下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為什麼牛奶賣不完寧可倒掉也不免費送人??

www.zhihu.com圖標


4/7/2019更新(宏觀在微觀下面)

ps:微觀還包含了經濟分析公司的策略,我上面的那個回答有涵蓋到一些內容,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pps:收藏的大哥大姐行行好,點個贊再走唄,碼字艱難啊

ppps:我學英文的,中文翻譯也許有點問題,歡迎糾正我

1/12/2019更新

鴿子或許會遲到,但不會不來

我更新宏觀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謝不邀

首先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但問的範圍實在是太過廣泛。

經濟學的本質在於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最優的判斷,任何涉及對資源的分配,以及生產和消費的延伸都屬於經濟的範疇之內。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只要你做了決定,就會涉及經濟學

開始介紹之前,我想先引入幾個概念:

  1. 所有資源都是稀缺的,有限的(所謂的資源主要指生產資源,包括了自然資源,人造資源,人力資源和金融資源,經濟理論主要研究前三種,所以股票期貨之類的其實並不在分析範圍內)
  2. 機會成本(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所有的選擇都會有機會成本,比如你有一塊錢,你可以買一隻筆,或者一塊橡皮,但不能兩者都買)

題主提到了經濟學裡的兩個分支,微觀和宏觀,然而其實還有國際以及發展這兩個領域。然而由於這兩個領域並沒有被問及,那我就不細說了。下面我就一一簡單說說微觀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

微觀經濟學主要以研究單一市場兩個市場之間供求關係為主

供求關係裡面最基礎的定論有兩個

  1. 需求隨著供應(supply)數量的提高,消費者願意付出的價錢會越來越低。因為每次消費,滿足感會越來越低。(例如可樂,第一瓶你會喝的很開心,再來一瓶你就覺得也這樣,還來一瓶你或許就不想喝了)
  2. 供應隨著需求(demand)數量的提高,生產者會以更高的價格去賣他們的產品。因為生產者會因為利益加入,但資源是有限的,所以短期內生產成本會越來越高。

供求關係圖

如圖所示,供求會在市場的自我調節下達到平衡(俗稱經濟學家的第三條腿,劃掉,看不見的手),我們稱供求關係相交的點(P1,Q1)為平衡點

然而市場的平衡點會隨著供求關係的改變而改變,而這就是微觀經濟學裡最普遍的變化

例如黃牛票,因為供應是一定的,但需求比供應大,從而產生了短缺(shortage)。為了把市場變平衡,第三條腿,劃掉,看不見的手就會在這裡產生作用

黃牛票

如圖所示,車票定價在Pc,所以只能運輸Qs人次,但同價格下需求是Qd,於是他們之間出現了短缺。然而還有更多的消費者願意給出比Pc更多的價格,所以自然催生了黃牛這樣的產業。

ps這不是說黃牛票是個好的事情,因為實際上黃牛不會創造生產,所以實際他們會把票賣到Pe或更高的價格,卻只能提供Qs的服務,所以還是會產生短缺。但道理相通。

然後就是彈性係數(elasticity),這是一個數值由公式 [公式] 得出,Q(quantity)是供求數量,P(price)是價格

也就是說,PED越大供求關係對價格越敏感

舉個例子,奢侈品的PED就很大,Gucci,LV打折了,他們的銷量就會升高很多。(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經常有折扣,但我還是買不起,劃掉)

然而水,米飯,這種生活必需品的PED就很小,所以無論價格怎麼變動他們銷量都不會變。(因為哪怕水再便宜,你也不會喝幾十倍,再貴,你也不會不喝)

PEDamp;amp;amp;amp;amp;amp;amp;>1,價格只降了一點,銷量卻增加了很多

PEDamp;amp;amp;amp;amp;amp;amp;<1,價格降了很多,但銷量沒什麼變化

然後微觀還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政府對單一市場的政策

  1. 增加或減少稅務(消費稅,生產稅)
  2. 增加會減少補貼(高新科技,教育產業)
  3. 價格控制(設置最高價或者最低價)

以及市場的資源分配錯誤,如外部性(externality)

  1. 生產外部不經濟(污染,農村教育缺失等)
  2. 消費外部不經濟(過度消費香煙,過少消費環保產品等)

如果題主感興趣,我再繼續詳細說說。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

宏觀經濟學主要囊括了以單個國家(或經濟體)為單位,整體長期以及短期的經濟分析。

其中所有的政策都為了實現四個經濟目標

  1. 低下的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2. 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inflation rate)
  3. 接近0的基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
  4. 穩定的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

然而在一一分析這四個指標之前,我們一般會先引入一些宏觀概念

首先是經濟所得循環(circular flow of income),這玩意長這樣

循環模型

在一個理想的經濟體系里,不考慮進出口等問題,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金錢流動將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就讓我皮一下,就一下

老闆約秘書嘿嘿嘿,秘書告訴丈夫自己要出差,丈夫約情人嘿嘿嘿,情人告訴自己的學生補習取消,老闆兒子補習取消要老闆陪。於是,老闆取消和秘書的行程,秘書告訴丈夫自己不去出差了,丈夫取消和情人的幽會,情人告訴學生課繼續上。如此循環

好了,我不皮了。。。

其實道理是相通的,不過是人物換成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信息的傳遞也變成了金錢的流動。簡單點就是消費者向生產者買了商品A,生產者再發工資給消費者,消費者繼續消費。

然而實際上,市場里流動的錢的總量卻是變化的

經濟模型中錢的流出和流入

例如,錢被存進銀行了,那市場里的錢就少了。或者交稅後,錢就變少了。同樣的,出口賺了外匯後轉回自己國家的貨幣,這樣市場里的錢就變多了。或者政府亦或是企業進行了投資,市場里的錢自然也會變多。

所以市場里的錢不斷在流動其總量也一直不斷變化

然而,我們怎麼測量這種活動呢?

答案耳熟能詳,就是所有人都掛在嘴邊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又名國內生產總值。

[公式]

GDP是一段時間內國內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的總價值,而它的計算其實就是統計這段時間裡錢流經了哪裡。如公式所示,C是consumption(消費),I是investment(投資),G是government spending(政府支出),X是export(出口),M是import(進口)。

一般來說GDP通過市場消費反映生產,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更加恰當),

加麻大政府投資(G)了併合法化了大麻產業,大麻消費(C)在短時間內提高,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旅遊業的增長(X-M),並且吸引了可麻可樂的投資(I)。而這一系列的投資,又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使得消費升級,進而吸引更多投資,由此形成一個循環。而這個例子裡面由於大麻的消費會產生消費外部不經濟(negative consumption externality),所以最終會對加拿大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一般來說這可以用一個keynesian multiplier(凱恩斯模型)來表示,公式上則表現為

[公式]

[公式]

其中,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表示的是在一筆投資里重新進入市場消費的比例,比如假設政府投資了100億,其中也許十億買了進口(MPM),十億交了稅(MPT),十億發給消費者後存了起來(MPS)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總量的變化。

而提到multiplier,自然就會引進經濟學上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通貨膨脹(inflation)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宏觀經濟裡面的四個目標

  1. 低且穩定的通脹(low and stable )
  2. 低失業率(low unemployment)
  3. 穩定且持續的經濟增長(stable economic growth)
  4. 收入平等(equ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這些指標其實都是可以被測量的,如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自然是測量通脹的,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是測量失業的,GDP則是測量經濟增長的,基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是用來測雞你太美(劃掉)貧富差距的。

於是按照經濟學的老規矩,一個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於古典理論的模型和微觀基本一樣,我就不詳細地贅述了。

古典經濟學模型(由於資源稀缺,長期生產水平不會超過LRAS)

然而凱恩斯不信邪,他認為在經濟蕭條時,如果沒有政府干預,經濟會一直處於下行區間,於是他自己弄了個模型。。。

AD不變,LRAS和SRAS為一體

於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政府就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政策

  1.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
  2. 金融政策(monetary policy)
  3. 供給政策(supply-side policy)

其中,除了最後一個,其他兩個都是demand-side policy,也就意味著他們理論上只會對AD產生影響。

簡單來說,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預算的調控,例如對稅收的調整和對投資的預估。而金融政策則獨立於政府之外,由央行負責實施,一般來說就是調整利率(interest rate),例如,利率越高,存錢的人越多,借錢的難度越大,經濟發展自然會放緩。

而供給政策則涉及到了自由經濟主義和凱恩斯主義之間的紛爭。自由經濟主義認為政府應該把市場的權利交還給市場,而市場都有調控自己的能力,俗稱invisible hand。所以沒有人打得過經濟學家,因為他們都有一隻別人看不到的手。自由主義的政策主要有私有化,勞動力市場調整(削弱工會力量,減少下崗福利,增加工作不穩定性)和減稅。而凱恩斯主義則相信應該依靠政府去解決外部不經濟,通過加大對公共資源的投資,從而實現經濟上的進步。如投資公立學校,醫院,基建和補貼弱勢企業。(所以財政政策會有供給政策的影響)

各種政策都各有利弊,比如財政政策需要錢,而金融政策見效慢,供給政策里更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

以上基本上就是宏觀和微觀經濟學裡面最基礎的情況了,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比如通縮,比如Lorenz iscurve,philis curve啊,或者business cycle啊,如果大家還對什麼地方感興趣,可以在評論里問,我會盡量作答的。(先提醒一下,鴿子或許會遲到,但不會不來)


這個太多了吧。 我不講求排版什麼的了,微觀經濟學:你去食堂吃飯價格決定供求、你有錢了減少吉芬商品需求、大學學費呈現增長趨勢、選擇飛機還是高鐵出行.....

宏觀經濟學:平時各種軟體上看到的CPI GDP增速 、FDI、調息降准、財政支出、地方債發行....


大家或許聽過周圍有朋友想做點生意,而出現在創業名單上前三位的選擇多半是開餐館、開超市/小賣部、做加盟代理。

最後一個純粹是智商稅+擊鼓傳花暫且不提,前面兩個就是典型的違背微觀經濟學原理的錯誤選項。

為什麼這麼說呢?

選擇這兩項的小夥伴多半是從「我能做什麼」這一點出發考慮的,而幾乎沒有考慮說市場需不需這麼多同類型的供給。

我們知道,微觀經濟學裡有一條基本原則叫供求關係,成對的供求關係之間,供給增加會使得價格平衡點左移,體現為價格下降。

反映到現實情況,就是在一片區域里,相同檔次的餐館和超市開得太多時,每一家的價格和利潤率都會受到限制。

因此,扎堆開餐館和超市的後果只有一個,就是大家都活不下去。

而為什麼現在還是有很多餐館,也有不少人賺到錢了呢?這就不能不提營銷大佬艾·里斯與傑克·勞特勞所開創的「定位理論」了。

不談他們在營銷學裡的定義,單純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他們提供了一種重新定義供求關係的思維:如果在當前供求關係里供應過剩,那麼我就重新找到一對供求關係。

於是我們就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單說餐館的話,供應確實是過剩的,然而細分聚焦到某一種菜系,某一種體驗模式時,又只有少數供應者掌握著源頭。

比如,自助海鮮餐廳,早幾年就只有金錢豹一家把持著整個品類,對應著整個海鮮消費者的龐大需求方。

於是近幾年很多人都看到了這裡面的機會,各種海鮮餐廳大量冒出來,最後終於把這個品類做成了和川菜館粵菜館一樣的大路貨。此時再想進場,不用我說大家也能想像得出來還有沒有大的發展機會。

所以,開餐館是不是一門好生意這個問題,用經濟學的思維略作評估,就能得出更清晰更理性的判斷。


飛機票區別定價

早點預定的往往是出去旅遊的對價格的彈性大,所以對早訂的人價格便宜否則高價沒人買

快起飛前幾天價格高因為這時候以公務出差為主對價格的彈性小,可以高價

最後臨起飛時幾個小時低價因為再不賣位置空著也是浪費


說個微觀經濟學裡面的三級價格歧視吧。

大學生憑藉著學生證這一證件能夠獲得相當數量景區的優惠門票,這個就很具體了。

題主如果是真的感興趣的話,還有很多例子在等著題主挖掘。


牛奶可樂經濟學 這類的書可以看看,裡面講的就是日常生活運用到的經濟學知識,都是發生在你身邊的問題。


人的行為影響經濟市場,所以說你做的幾乎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被解讀為經濟學


可以說生活處處都是宏微觀的案例啊,買賣東西,物價水平,GDP,股市。。。。


其實現實中是有很多宏微觀經濟學的案例的。去年學習宏微觀經濟學的時候,我和室友還時而聊起:現實生活中宏微觀經濟學的案例。(現在大多數都快忘了...)

就比如在微觀經濟學裡:

市場均衡和彈性係數是比較普遍的案例。

邊際傾向遞減規律,就比如綜藝節目遊戲,相同的遊戲對於觀眾來說,喜愛程度是逐漸降低的,不可能說一個觀眾對同一個遊戲一直保持第一次看的那種新鮮感。

還有許多....最近準備考試,先不舉例子了

宏觀經濟學:

其實宏觀經濟學裡最重要的一個公式是:Y=C+I+G+Nx

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社會的影響

通貨膨脹請參考委內瑞拉等

反正好不容易閑了一會兒,看見就回答了,宏微觀經濟學在經濟學中其實蠻有意思的,多跟現實相聯繫,是一個不錯的體驗


推薦閱讀:

經濟現象發生的規律
「經濟」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10分鐘速成課(經濟學)-03專業化與貿易
經濟學常識-匯率是個啥
計量經濟學:一門與上帝博弈的科學

TAG: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