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個是 ( )色的葉子,女兒找到「綠」,端端正正地貼了上去。
第2個是 ( )色的沙灘,女兒找到「黃」,先是打算倒過來貼,我問她:對嗎對嗎?女兒嘿嘿笑了。我說:「你想讓它大頭朝下呀?」女兒笑得更開心了。最後呢,她把「黃」躺著貼了。我問:「為什麼這樣貼呀?」她說,「黃」說:沙灘太舒服了,我要躺一躺!
第3個是 ( )把陽傘,女兒找到「一」,把它豎著貼了上去。我說:哎哎!這個「一」本來是躺著的,你為什麼讓它站起來呀?她說:「一」說了,我醒了,我要運動了。
第4個是 ( )色的太陽,女兒找到「紅」,把它斜著貼了上去,這次沒等我問,她自己說:「紅」說,我要跳舞,啦啦啦啦,我是一個小朋友。
第5個是( )色的大海,女兒找到「藍」,把它貼到那幾個字的上面,她說:「藍」說,救命啊,我掉海里了!
第6個是( )個貝殼,女兒數了一下,找到「三」,把它貼到了一個貝殼上面,她說:「三」說,我才不要到那個方框里,我要在我的貝殼房子里睡覺了!
好吧好吧,6個字貼下來,只有一個「綠」是端端正正貼的。我說:「那這一頁你完成了,貼一個完成貼紙吧,你選哪一個?」女兒說:「我要女生俱樂部的,我要小花」。然後呢,她也不把小花貼在方框里,而是貼在了這一頁紙的最上面,她說,小花說:「我要飛上天空!」
估計語文老師看到這樣的貼法,是不是要吐血了。我跟女兒說,你以後上學了要是這樣貼,老師是要打?的。
這幾個漢字東倒西歪、活蹦亂跳的,女兒幫它們說的那些話,倒是有趣的。你家娃是這樣的嗎?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謝邀,也就我這樣的抗擊打能力強,看了這個問題描述還是來說兩句吧。
心眼兒小的話我認為題主你是來炫耀的吧?是來炫耀的吧?炫耀的吧吧?好吧,你贏了。
我們先想想啥叫「常理」,按我的「常理」或者也代表著很大一部分人的「常理」來說,你有個這麼鬼馬精靈的閨女的確就是來炫耀的,你的描述敘述得這四歲的小人精邏輯清楚,思維分明,簡直無懈可擊啊。我看你這分明才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我們再來看看啥叫「循規蹈矩」,我家自閉症譜系女王閨女就天生「循規蹈矩」的厲害,鞋必須先穿右腳再穿左腳,襪子得先穿左腳再穿右腳,左腳的襪子得翻過來,右腳的襪子得先腳後跟朝上再正過來……這「規矩」沒誰了吧?這只是冰山一角,她生活中處處要守規矩,這被人稱之為「刻板偏執」。
話說回來你家小人精玩貼貼書和高考用2B鉛筆塗答題卡一樣標準的話,也該和「偏執刻板」差不了多少吧?
所以嘛,我們大人的「常理」其實算個P,不要去衡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標準,完全沒有可比性,也沒法比,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考慮如何引導幫助孩子揚長避短。
當然,我家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自閉症譜系女王閨女和你家小人精從能力上來講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我說也就我這樣的看你這個問題不但不吐血還能來答一下,那你就給個讚唄,哈哈。
我還是覺得我家這樣的「乖巧懂事」又「循規蹈矩」還「思維活躍」更「不按常理出牌」的閨女好啊,是真的好!不過你家小人精也不賴!耶!
有這麼愛學習又有獨立思考力的孩子,媽媽為什麼要擔心呢?高興還來不及呢?說明您平時教育得當,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值得點贊!
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她其實是已經認識這些字了。只是當字放在畫中間的時候,她讓這些字帶上了個性。事實上,在很多優秀的繪本里,這種做法很常見。
(一時找不到對應的圖片,只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打個比方,想像一下,當一個人大聲喊出聲音來,但是天氣太冷,她的聲音馬上被凍住了。作者在用繪畫表現的時候,就把她喊出來的字故意畫了出來,嘴邊的字畫得大大的,已經離開嘴巴的字開始變小,越遠越小,甚至結成了冰塊,砸落在地上,變成碎片。
這是多麼形象有意思的表現手法!
字就是一種用來表達的符號。只是為了交流的方便,我們要求大家使用統一的符號。有時候,為了表達別的意思,我們是特意要去改變這個符號的。比如說,達芬奇為了不讓別人輕易盜取自己的想法,就故意把自己的筆記寫成鏡像字。如果達芬奇遇到了我們的語文老師,估計是要得零分的。
想要提醒家長的是,這套書里的繪畫一看就知道是用電腦生成的廉價圖片,構圖非常生硬,缺少美感,更談不上靈氣。
建議您盡量少一點兒給孩子看這種類型的書。否則,您的孩子的靈氣很容易就會被磨耗了。
盡量多挑選那種經典繪本,世界優秀繪本,手工繪本,不但畫面生動優美,而且還蘊含深意。是真正能夠滋養精神的!
看到您這個問題,突然聯想到我昨天在研究的:開放性思維。
你家的孩子未來說不定有優秀的潛質哦~~哈哈哈
《園丁與木匠》一書中說到:
父母的工作不僅僅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受保護的空間,讓他們探索、學習,並搞得一團糟,同時引導孩子從無序的探索轉向有序,讓他們擁有暫新的屬於新的時代的成人的能力: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統。
當你的孩子正在充分利用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等全方位的去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時;
你卻拿具象的書本知識來套用,擔心語文老師會不會吐血?
我想語文老師肯定比你更珍惜這個階段孩子的內心表達~~
兒童的智慧是天然的,TA用TA感知的系統去認識這個世界,而我們成人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越成長,答案越被固定。
兒童一旦與整個世界配對,TA內在的轉換機制就開始運作,會產生兩種東西。
而你們家孩子正是擁有了這兩樣東西。
當孩子在外面撿來一個石頭,興沖沖跑回來說:「媽媽,你看我撿到個什麼?」,你不能說:「這是什麼髒東西,快扔掉!」而應該說:「哇,這是什麼?你來說說它有什麼特別的。」然後你就能聽到孩子滔滔不絕地說出對這個鵝卵石上的發現。
在孩子的眼裡,這可是個新奇的寶貝,上面的花紋像一種小動物,摸著凹凸不平。在孩子的大腦里,這是一次新奇經驗整合的過程。
對於孩子探索和觀察到得出結論,是讓孩子來主導,自己則是適當的引導,緊跟孩子的思維路徑,讓孩子自己去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裡所說的引導,也不是隨意的引導,而是在孩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判斷時,就給孩子指向一些新的信息,引導孩子注意一些他們看不到的疏漏了的信息。
重點就是讓孩子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
我們可以承認我們某些方面沒有涉獵,甚至是在孩子面前表示出無知。但最好不要在她們面前,去評判她們的想法幼稚、做法無聊。
蒙特梭利說:兒童對細小事物的觀察與熱愛,是對已無暇顧及環境的成人的一種彌補。
或許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通過本能感覺來理解這個世界,而我們成人是用知識和經驗來理解世界。我們才是那個忙碌而麻木的存在呢.....
希望題主可以好好珍惜、引導孩子的奇思妙想,而別拿我們成人的固有思維去禁錮孩子的開放性思維。
小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教我們作文,還會提到:要有發散性思考,多引經據典呢!
關注我吧,一起看見孩子,看「懂」孩子~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個標題中的四個詞並不是兩兩對立的。乖巧懂事的孩子也可以是思維敏捷的。
循規蹈矩的也會不按常理出牌。當然這只是少數情況。
怎麼說呢?哪種好,取決於家長喜歡哪種。其實,孩子的成長,潛移默化中是按著父母的要求在改變著的。
著名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一首詩《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們將學會慷慨;如果孩子生活在誠實中,他們將學會正直;如果孩子被公平對待,他們將學會正義;如果孩子被關心和體諒,他們將學會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們將學會慷慨;
同樣地,父母每日里對孩子的話語中,一直都在暗示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是爸爸媽媽喜歡的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努力朝著父母喜歡的樣子去成長。
如果非要說喜歡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孩子好。我覺得,保留孩子天性就很好。
題主家的閨女真是可愛得令人羨慕。
如此活躍的思維和隨心而動的創造力,真是讓別人家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從題主女兒的表現來看,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兒。
首先,她能找對所有的漢字,證明在文字的認知上已經具有一定的水平;
其次,她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活躍的思維,當媽媽提出漢字貼的方向不對時,她可以運用自己的「邏輯」很快想出有趣的解釋。並且這樣的解釋不僅不會讓媽媽感到生氣,反而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
第三,她的表達能力也很棒,我想這也一定與平時的閱讀和語言培養分不開。
而題主所擔心的「不守規則」在這些面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我相信,小姑娘一定是能夠理解漢字應該是如何正確擺放的,既然認知的目的已經達到,在其他方面也不妨給孩子一些想像的空間,畢竟這是童年不可多得的美好呢。
回到題主談及的「懂事乖巧、循規蹈矩」和「思維活躍、不按常理出牌」,我想這是同一個性情的不同方面的描述。
既然是性情,就無所謂好壞。可能作為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不同的性情吧。
比如說,上課聽講,就喜歡孩子們都是乖寶寶,老師怎麼說那就怎麼做。這就是循規蹈矩。而思維活躍的孩子則可能在課堂上提出很多帶有挑戰性的話題,讓老師覺得非常難辦。這個場景下,或許」循規蹈矩「更受喜愛。
然而我們換一個場景。當孩子開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你是希望他「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另一個說法)還是希望他總能有些創新的思考?顯然,思維活躍的孩子,這這方面會更有優勢。
作為一個性情的兩個方面,必然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很難要求一個孩子既要做到思維活躍,又要循規蹈矩。
太南了,寶寶做不到。
我想,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吧。就像題主家的女兒,雖然將漢字貼的「東倒西歪」,但大致還是貼在了規定的區域,或者至少說是貼在書本上(我家娃可能就直接貼牆壁上了,哈哈哈)
關於理解孩子的性情。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則是在後天環境的互動中慢慢所形成的。
而對於我們父母來說,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理解孩子的性情。
對於比較活躍的寶寶,我們需要讓他有機會安靜下來,去平靜的感受自己;
對於不太愛表達的寶寶,我們需要多創造機會讓他去表達;
對於慢熱型的寶寶,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
對於敏感的孩子,我們需要用寶寶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讓他接受新的事物或去釋放他的壓力;
而對於特別執著的寶寶,我們則可能需要不斷鼓勵他去嘗試新鮮事物;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滿足他的好奇心。
性情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而了解孩子的性情使我們更好地去發掘孩子的特長,並用耐心、鼓勵、和善而堅定的教育來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行為,學習生活的技能,最終適應這個社會。
做好的教育,是儘可能幫孩子實現他的全部潛能,而不是試圖把孩子按照同一個模板塑造成「完美的孩子」。
我是小魚媽媽,關心孩子的營養,也關心親子的互動。
※今日互動 | 你怎麼理解「真正的中醫思維」?※思維模型No.50|零的力量:用零基思考改變你的生活※我是如何陷入『思維的死角』和如何屈服於『現實』的!※5個來源於軍事戰爭的思維啟發※思維轉變——初入職場的小生視角
TAG:思維 | 育兒 | 早教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