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朱和陳友諒、張士誠在南方交戰的時候,為什麼北方的元朝沒有南下對他們一勺燴?


至正二十年(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佔了太平、採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結果反手就被朱元璋打得大敗,隨後兩年朱元璋拿下安慶、南昌等南京上游重鎮,陳友諒退回武昌。隨後就是1363年那場巨大的鄱陽湖大決戰,陳友諒基本盤輸光。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陳理最終出城投降。陳友諒集團徹底覆亡。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覆亡。

這幾年元廷在做什麼?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二月,漠北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起兵作亂,直逼上都,並遣使告訴順帝:「祖宗以天下付汝,汝何故失其太半?盍以國璽授我,我當自為之!」次年被鎮壓。

此時奇皇后與皇太子漸萌異心,企圖讓順帝禪位。他們害死了反對內禪陰謀的左丞相賀惟一,又以宦官朴不花、丞相搠思監為倚靠,趕走直言進諫的陳祖仁、李國鳳等大臣,逐漸控制了朝廷。外部則是元廷倚賴鎮壓紅巾軍的察罕帖木兒(後由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繼承)與孛羅帖木兒兩支軍閥相互爭搶地盤,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受皇太子一黨陷害的順帝母舅老的沙出奔大同的孛羅帖木兒大營,皇太子一黨追索不成,要求順帝討伐孛羅帖木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四月和七月,孛羅帖木兒兩度進攻大都,先迫使順帝交出朴不花與搠思監,將其殺死,後又使順帝拜他為右丞相,並趕走了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皇太子逃到太原的擴廓帖木兒大營中,元朝一度呈現兩個朝廷的局面。孛羅帖木兒當政之初,殺掉了禿魯帖木兒等教順帝淫樂的奸臣,趕走宮中的西番僧侶,裁汰宦官,減省錢糧,一度頗有作為,但後來穢亂後宮,酗酒殺人,而且在皇太子一方來攻時,吃了幾個敗仗,順帝也對孛羅帖木兒極其不滿,命威順王子和尚伺機暗殺孛羅帖木兒。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二十九日,孛羅帖木兒入宮時被殺手徐士等人刺殺於延春閣李樹之下。刺殺行動進行時,順帝躲在密室內,約定事成則放鴿鈴聲。聽到鴿鈴聲後,順帝走出密室,下令民間殺盡孛羅帖木兒的部下(即所謂「川軍」),同時命人將孛羅帖木兒的人頭裝進匣子里,送到太原的皇太子處。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九月,擴廓帖木兒護送皇太子還京,順帝任命老臣伯撒里為右丞相,擴廓帖木兒為左丞相,宮廷內鬥告一段落。

當然這個不是最神奇的,畢竟大家都在清理內亂,也算是搞定內部再去搞別人的節奏。就在元順帝封擴廓帖木兒為河南王,南下肅清江淮,不料卻引發了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等諸多軍閥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混戰的局面。順帝懷疑擴廓帖木兒有異志,命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總領天下兵馬,開大撫軍院,討伐擴廓帖木兒。然後就是一鍋粥的軍閥混戰了。


元朝內鬨,要不然這哥幾個很難過日子。

一開始元朝丞相脫脫帶著號稱百萬人的軍隊打高郵(張士誠的地盤),老朱也不得不低頭,說自己只是保境安民。

後來,元朝內部爭權奪利,元順帝和他兒子爭皇位,導致軍閥四起,李思齊、張思道、張良弼、察罕帖木兒(養子擴廓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擁兵自重。哪有閑心再去管這哥幾個。

先寫這些,那天有空再整理一下。

這是寧南左侯畫的圖,先拿來用一下。


張士誠同志是大元太尉、海運大亨,每年往元大都海運糧食十一萬石,就察罕帖木兒,李思齊這些人給元順帝送過糧食嗎?

察罕帖木兒打下了汴梁,但擊斃紅巾軍匪首劉福通的是太尉張士誠,他和陳友諒配合作戰攻滅龍鳳政權,論功當為第一人。

察罕帖木兒游而不擊,張士誠才是抗宋主力。


元庭自己人正搞得你死我活,南方判亂哪有空管


元庭也在內訌啊,妥歡帖木兒和愛猷識理達臘兩父子反目,拉上了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等一干黨羽軍閥打得熱火朝天,讓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兩個竟然是親生的老豆和偶滴仔....

更可笑的是,大明北伐後,這兩父子逃亡漠北,西北風一吹腦子,又和好了,父死子繼和大明死磕,你們早先那是為了嘛呢?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元朝 |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歷史 | 蒙古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