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活成家長所期望的樣子?
家長的期望都是從家長的角度,以家長的閱歷來看是最好的。但是一個人的閱歷有限,所以家長以為的好可能並不是最適合孩子的,但是由於孩子見識和認知,孩子認為的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每個人只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夠了,所以家長的的期望其實應該作為一種建議存在,而不是讓孩子絕對地按照這個建議來做。
更多是試錯成本高,家長或者孩子本身兜不起這個錯。比如對有些家庭來說,不好好讀書也衣食無憂,成為有錢人,但對有些家庭來說,不好好讀書,那就永無翻身的可能。但是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為孩子想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讀書是基本。因為讀書是社會公認的,也是相對平等的,在學校里的時光,有時候也會有不公平,但是進了社會才知道為什麼學校被稱作象牙塔。
孩子的心總是充滿激情的,對這個世界也是有冒險精神的,有自己的想法,有英雄情懷,覺得人的一生應該更有意義。父母大部分進入社會是被社會毒打過的,他們也曾經是孩子,也曾經和你一樣,只是被社會毒打之後有了新的想法,但其實他們看到的一些光鮮的職業,也不一定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好,因為他們沒看到別人也被社會毒打過。
成年人的社會都不容易,穩定平安成了人生最後的期望。但是哪有那麼多幸運的孩子能一直活在童話里,不管你選擇了什麼,人生該給你的道理一件都不會少,該給你的教訓一件都不會錯過。如果你是一直被這個世界善待的,想必是不會提出這個問題的。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的話當成一個建議聽一聽,自己琢磨琢磨,自己的人生終究要靠自己的選擇,而且不得不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能活得自在瀟洒最好!可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人前的光鮮都來自背後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的努力。
努力,始終是錯不了的!選對了方向再努力更好!但是就是這個「方向」,需要多琢磨。
這是個偽命題!
誰說的?誰又是這樣了?
如果題主是,其實問別人也不清楚!
跟你的成長環境有關。
比如,父母很強勢,必然他孩子會軟弱一點。
但,總是被約束的話,終究會自我覺醒,然後就有了反抗思維。
而父母的角色應當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路走,直到達到彼此的分岔路口,然後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不必挂念。
總要有個目標吧,漫無目的的生長,那不是我們的文化。
是啊,的確不必
只是孩子小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愛,會不由自主去完成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父母表現出來的模式就是,滿足了他們的期望就對孩子好一點,喜歡一點,讓他們失望了就表現出不喜歡,嫌棄甚至是懲罰,於是孩子自然也就吸收了這點,想要得到喜愛,就努力去完成父母的期望和要求
可是,如果100%這樣長大,最終肯定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變化的,還有點時候前後矛盾,小的時候希望比乖巧聽話,長大了就希望你獨立有力量,那這獨立和力量生成和鍛煉的時間段,不都拿去學習聽話乖巧了嘛?哪來的?
在完全的必須按照父母意願的壓制下,孩子是發展不出自我的,沒有發展出自我,在需要為自己活的時候就懵逼了呀
父母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努力完成,自己都不以身作則,憑什麼讓子女相信靠他們努力能實現,你自己不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嘛
所以,你不必活成他們期望的樣子,也不會活成他們期望的樣子,去尋找自己期望的樣子,活成那樣
我以另一種語氣複述一遍你這句話。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活成家長所期望的樣子?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上完學回來給家裡打工,想著婚嫁的時候能把孩子「賣」個好價錢,想著不讓孩子走太遠要不然自己沒人伺候。
你要不要活成這樣子?
一生都在為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種人生不可悲嗎?
任何一個開明合格的父母都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的身上,偶爾的嚴厲要求也是為了孩子不走錯路而已。
如果父母非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那問題首先就出現在他們自己身上。
孩子是一個有著思想的獨立的人,並不是他們的附屬品。即便是生了養了,也不是可以掌控孩子人生的理由。
想橫加干涉的父母,說什麼「為了你好」「我用我的經驗幫你」「你知道啥,聽我的沒錯」,都是虛偽的謊言,為自己的自私無情,以及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成長,人格發展,心理感受找理由。
有意思的是,小的時候,總覺得父母罵的話都是對的,自己就是錯的。等長大後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再回頭看看,你會發現,某些父母罵孩子的那些詞:「自私」」幼稚「」冷漠「」沒心沒肺「」頹廢「甚至於更加具有攻擊性的詞。
放在他們自己身上,顯得極其契合。
推薦閱讀:
※父親從小教育我男人沒有一個好人是個什麼心態?
※原生家庭對人的性格影響是不是很難克服?(主要是陰暗面的)?
※三觀正不對嗎?為何很多父母就輸在三觀太正上
※如何看待中國父母的教育?孩子沒有說不的權利嗎?
※從3歲到37歲,這個兒子告訴了媽媽這些,後悔已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