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19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哪幾個作家的作品值得看?

1901-2019年,除了1914/1918/1935/1940/1941/1942/1943/1918年8年未頒獎,1904/1917/1966/2019年頒給了兩人外,總計有115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們熟悉的諾獎作家中,大概只有羅曼羅蘭、葉芝、蕭伯納、艾略特、羅素、海明威、加繆、川端康成、索爾仁尼琴、聶魯達、馬爾克斯、大江健三郎、高行健、莫言這些人,還有上百人是不熟悉的。那麼,這些中國讀者不太熟悉的諾獎作家中,哪些是你覺得比較值得國人一讀的?閱讀面比較廣的朋友,麻煩介紹一下。


很多諾獎作品都值得一讀,但如果不是文學愛好者,可能看不完他們全部作品。那推薦讀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和《我腦袋裡的怪東西》,相對來說寫的比較通俗,水平又高,認真讀完的話能鍛煉提高人的文學審美品位。

這兩本書的優點就是文筆非常好,前者的敘事手法和結構都很有特點,但又不會像尤利西斯那樣讓初讀者看不懂,後者寫伊斯坦布爾的城市變遷,相信經歷這幾十年中國城市變遷的中國讀者讀了也會有所感慨。


謝謝誠邀。我個人推薦君特·格拉斯(德國作家),代表作品《鐵皮鼓》;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秘魯作家)代表作品《城市與狗》。

《鐵皮鼓》講了一則尼俄柏的故事。尼俄柏是以一個裸體女巫為模特兒刻成的船艏木雕。它的神奇歷史表明,誰染指於它,誰就會災禍臨頭。作者顯然以此木雕比喻但澤,並提出告誡。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堅持以恢復一九三七年的德國疆界為基礎談判簽署和平條約,格拉斯在小說中稱之為企圖「第五次瓜分波蘭」。如此大膽地抨擊當局的政策,致使這部小說挨了當局的棍子,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要理解這部小說的諷刺意義,需對有關的歷史有足夠的了解。

《城市與狗》是略薩根據自己少年時在軍校學習的親身經歷寫成。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打架鬥毆」、「金錢交易」、「賭博」、「嫖娼」、「上課搗蛋」等醜惡行為,揭示出底層人生存的艱難處境,有相當大的震撼力。作者塑造了一個「中間人物」,他名叫阿爾貝托,為人不卑不亢,不欺負弱小,也不容強者欺負。在捍衛尊嚴和個人合法權利方面,阿爾貝托絕對不放棄鬥爭,這個人物是略薩的化身。在《城市與狗》里,阿爾貝托時而生活在社會上層(豪華住宅區),時而與來自社會底層的黑人、混血種族學員住在同一宿舍;他既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偽善、欺詐和糜爛的生活,也了解了貧苦階層的悲慘處境。這兩個極端他都不能接受,因此寧肯躲進文學天地,逃避「狗咬狗」的生活。這樣,阿爾貝托就逐漸培養了這樣一種能力:建造文學的城池,去抵擋「城市」喧囂和「狗」們的狂吠;因為文學為個人的反抗提供了武器,也提供了施展的空間。

此外,我中午吃完飯整理了下1901-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作品,獲獎理由:

希望對你有所參考。

1901年度:蘇利·普呂多姆

獲獎作品:《孤獨與深思》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1905年度:亨利克·顯克維奇

獲獎作品:《你往何處去》

獲獎理由:「因為它歷史小說的寫作極為出色。」

1909年度:西爾瑪·拉格洛夫

獲獎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獲獎理由:「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像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

1911年度:莫里斯·梅特林克

獲獎作品:《花的智慧》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文學上多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不但想像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有時雖以神話的面貌出現,還是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這種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並且激發了他們的想像。」

1924年度: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

獲獎作品:《農民》

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民》寫得很出色。」

1929年度:保爾·托馬斯·曼

獲獎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在當代文學中具有日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2年度:約翰·高爾斯華綏

獲獎作品:《有產業的人》

獲獎理由:「為其描述的卓越藝術——這種藝術在《福爾賽世家》中達到高峰。」

1933年度: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

獲獎作品:《米佳的愛》

獲獎理由:「由於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

1946年度:赫爾曼·黑塞

獲獎作品:《荒原狼》

獲獎理由:「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1947年度:安德烈·紀德

獲獎作品:《田園交響曲》

獲獎理由:「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1949年度:威廉·福克納

獲獎作品:《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

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50年度: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

獲獎作品:《婚姻與道德》

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54年度:歐內斯特·海明威

獲獎作品:《老人與海》

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1956年度: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獲獎作品:《悲哀的詠嘆調》

獲獎理由:「由於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範。」

1957年度:阿爾貝·加繆

獲獎作品:《局外人》、《鼠疫》

獲獎理由:「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1958年度: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獲獎作品:《日瓦戈醫生》

獲獎理由:「在當代抒情詩和俄國的史詩傳統上,他都獲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

1959年度:薩瓦多爾·誇西莫多

獲獎作品:《水與土》

獲獎理由:「由於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火焰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中,生命的悲劇性體驗。」

1965年度:肖洛霍夫

獲獎作品:《靜靜的頓河》

獲獎理由:「由於這位作家在那部關於頓河流域農村之史詩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與藝術熱忱——他籍這兩者在那部小說里描繪了俄羅斯民族生活之某一歷史層面。」

1968年度:川端康成

獲獎作品:《雪國》、《古都》、《千隻鶴》

獲獎理由:「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精神特質。」

1969年度:薩繆爾·貝克特

獲獎作品:《等待戈多》

獲獎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睏乏中得到振奮。」

1969年度:薩繆爾·貝克特

獲獎作品:《等待戈多》

獲獎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睏乏中得到振奮。」

1970年度: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獲獎作品:《癌病房》

獲獎理由:「由於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繼承了俄國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

1972年度:海因里希·伯爾

獲獎作品:《女士及眾生相》

獲獎理由:「為了表揚他的作品,這些作品兼具有對時代廣闊的透視和塑造人物的細膩技巧,並有助於德國文學的振興。」

1973年度:帕特里克·懷特

獲獎作品:《風暴眼》

獲獎理由:「由於他史詩與心理敘述藝術,並將一個嶄新的大陸帶進文學中。」

1978年度: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獲獎作品:《魔術師·原野王》

獲獎理由:「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1982年度:加西亞·馬爾克斯

獲獎作品:《百年孤獨》

獲獎理由:「由於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於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1994年度:大江健三郎

獲獎作品:《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獲獎理由:「通過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像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

1998年度:若澤·薩拉馬戈

獲獎作品:《修道院紀事》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極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1999年度:君特·格拉斯

獲獎作品:《鐵皮鼓》

獲獎理由:「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2000年度:高行健

獲獎作品:《靈山》

獲獎理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2001年度:V.S.奈保爾

獲獎作品:《抵達之謎》

獲獎理由:「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2004年度: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獲獎作品:《鋼琴教師》

獲獎理由:「因為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2006年度:奧爾罕·帕慕克

獲獎作品:《我的名字叫紅》

獲獎理由:「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2009年度:赫塔·米勒

獲獎作品:《呼吸鞦韆》

獲獎理由:「專註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

2010年度: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獲獎作品:《城市與狗》

獲獎理由:「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2012年度:莫言

獲獎作品:《蛙》

獲獎理由:「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謝邀,人在食堂,準備打飯。

推薦一些我看過的吧,大部分都值得一看:(字體加粗的強烈推薦

1901普呂多姆《孤獨與沉思》,

1912霍普特曼《織工》,

1925蕭伯納《聖女貞德》《華倫夫人的職業》,

1932高爾斯華綏《殷紅的花朵》,

1934皮蘭德婁《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

1936尤金·奧尼爾《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

1947安德烈·紀德《窄門》《田園交響曲》《背德者》,

1956希梅內斯《小毛驢與我》,

1957阿爾貝·加繆《墮落》,

1962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

1969貝克特《等待戈多》,

1997達里奧·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2008勒克萊齊奧《非洲人》《文學與我們的世界》,

2014莫迪亞諾《暗店街》

2017石黑一雄《長日將盡》《遠山淡影》

1913泰戈爾《飛鳥集》

1915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托夫》

1954海明威《老人與海》

2012莫言《生死疲勞》

未完待續,看完再補……


帕慕克的作品,推薦:白色城堡。帕慕克擅長用情節衝突、語言角度剖析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他也是個段子手。

莫迪亞諾的作品,推薦:星形廣場、地平線。莫迪亞諾在敘事手法上獨樹一幟,運用片段敘事法把碎片化的「記憶片段」串聯起來,讀起來挺欲罷不能的。


泰戈爾《飛鳥集》

托馬斯·曼《死於威尼斯》《魔山》《浮士德博士》

安德烈·紀德《地糧》《窄門》

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

貝克特《等待戈多》《終局》

莫里亞克《苔蕾絲·德斯蓋魯》

戈爾丁《蠅王》

戈迪默《偶遇者》

托尼·莫里森《寵兒》《秀拉》

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

格拉斯《鐵皮鼓》

奈保爾《米格爾街》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

門羅《逃離》

石黑一雄《遠山淡影》

勒克萊齊奧《訴訟筆錄》

《蒲寧中短篇小說選》

佩爾·拉格奎斯特《海上朝香客》

莫拉維亞《不由自主》


我福克納不配擁有姓名?


推薦閱讀:

浮世畫家真的浮世嗎
丘吉爾寫部二戰回憶錄,就能獲諾貝爾文學獎,憑什麼? || Chin@美物
《傑出公民》——諾貝爾文學獎的煩惱

TAG: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 | 中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