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拿他怎麼辦?

強行不讓玩,就偷偷到小朋友家玩,要麼就站在街邊遊戲機前不走……


最近廣東公共衛視的頭條新聞里播放一位21歲的女孩在國慶節10月1號當天在家中玩王者榮耀遊戲一整天,結果右眼突然發黑。到醫院檢查,右眼毫無光感,最終醫生診斷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右眼失明。這個病多發於老年人,但由於該女孩沒有身體的其他疾病,所以醫生判斷很大可能該病是由於長時間玩遊戲導致的用眼過度疲勞所致。

玩手機的害處相信不用多說都家喻戶曉。

這學期我校公布一則新規定,大概內容是在校園內杜絕手機,若學生在校園內被發現使用手機,校方則開除學籍。

為什麼人會迷戀手機和網路?

個體心理學裡說到,人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其目的,那麼玩手機的行為背後目地是什麼?這是一個值得家長思考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孩子沉迷手機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或許很簡單。

尋求關注,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很多孩子其實內心是孤獨的,不管他們從小有沒有得到較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在文化程度較低的家庭中,父母忙於養家糊口,時間上缺乏跟孩子的交流,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更多是停留於成績層面上。而在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中,父母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等級和質量,處於掙扎和焦慮的狀態中,他們企圖變得更加優越,於是對孩子要求更加高,沒有和孩子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觸碰不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這個浮躁社會中長大的孩子都難免孤獨,於是手機就提供方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在交流中,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得到了關注,滿足了社會交流的需要。

尋求權利,一切我說了算

很多家長會強迫孩子不能使用手機。面對家長的強迫要求,孩子們會感到不服氣,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越不讓他做,他偏偏就得這麼做,這樣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破裂。親自關係的破裂會讓孩子的心向外走,那樣就更需要在網路上去發泄或者尋求安慰,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在這裡,我提供一些正面管教的工具,希望能幫助爸媽們妥善地幫助孩子們擺脫手機癮。

不直接強制孩子,避免給孩子頂嘴和報復的機會。

「強制」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報復心理,尤其面對青春期的小孩,他們需要肯定自己,強制逼迫孩子而不進行友好的溝通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孩子為了挽回自尊心會和父母頂嘴,你越不給他手機,他可能在其他的途經去尋找,為了向父母證明「你們是控制不了我的」。於是我們需要採取友善的方法。

榜樣是最好的老師

手機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別說孩子,大人們也難以擺脫。家長如果一方面告誡孩子不玩手機,一方面手機不離手,那麼孩子是很難去信服你的。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知道,您和他都在努力做著共同的一件事情。

定期舉行家庭會議

沒有家庭會議習慣的爸媽們或許會對這個建議覺得很陌生,家庭會議是比較流行的家教方法,旨在定期與孩子進行和平與平等的交流,在會議中,全家人可以回顧一下最近遇到的問題,可以反思自己,然後頭腦風暴提供解決方法。在家庭會議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父母做得不妥的事情也是需要say sorry的。這要求父母擺脫居高臨下的地位,承認「人均會出錯,錯誤不可怕」這一觀點,這觀點也會潛移默化傳遞給小孩。家庭會議能夠幫助我們促進親子關係,可以分享內心想法,互相尊重,也有利於教會孩子解決問題。如果不習慣家庭會議,爸媽們也需要定期騰出時間來完成這些工作。

啟發式提問

在家庭會議和日常交流中,爸媽們可以通過一系列引導性的問題來幫助孩子達到目的,讓孩子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自覺知道該做什麼。例如我們可以問孩子「手機有什麼好玩的可以分享一下嗎?」「玩手機的感覺如何」「玩手機後會讓你感覺更加舒服嗎?」「除了玩手機,還可以做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好?」「你覺得玩手機最佳的頻率是什麼?」「我可以做什麼幫到你呢?」爸媽們注意利用啟發式提問的時候也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千萬不要把它變成「質問」。

教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我們知道孩子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和學習,我們可以選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促進與孩子的交流,或者給與孩子更多學習和戶外活動的機會,那樣子就會幫助孩子把重心放在了實際的人際交流中。如果爸媽們認為孩子該做的事情是學習,那麼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刺激孩子,例如給與孩子鼓勵,讓孩子把重心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樣通過人與人的交流和刺激孩子學習,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過度地迷戀手機,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方法告訴孩子「該學習」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強制孩子「不要玩手機」。

選擇輪

選擇輪可以幫助我們控制自己,面對困難時做出一些正確的事情。例如在玩手機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選擇製作一個「玩手機多久」的選擇輪,若家長同意孩子一周里孩子可以用手機一個小時,那麼選擇輪上可以設定「十分鐘」「二十分鐘」等時間的選擇輪。或者在假期的時候做一個「周幾可以使用手機一小時」的選擇輪。選擇輪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習慣,也可讓一切成為「天意」,讓小孩更樂意接受。

細化任務,讓孩子能夠體驗「我可以」的感覺

如果孩子習慣了使用手機,那麼一下子完全擺脫是一件難以實現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逐漸減少孩子使用手機的頻率,我們可以把這一事情當作一項巨大的任務,然後細化任務,每當孩子取得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時候,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我可以做到」。

其實,解決十幾歲孩子對手機上癮的問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預防。我個人並不認為孩子應該杜絕和遠離手機,畢竟這是一個通訊發達的時代。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才是關鍵,而這一個關鍵往往涉及親子關係。希望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和自身家庭的了解,能看到孩子這一行為背後的真正根本目的。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一個不孤單的孩子,是不會對手機上癮的。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本人的愚見能給您帶來一些思考或啟發。


很多家長的訓斥管教方式不但不會讓孩子戒除手機上癮,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是因為我們大部分家長只注意到了孩子對手機上癮,但並沒有分析,為什麼孩子會對手機上癮,其實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父母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激勵,當孩子有需求空洞的時候,手機出現在了孩子的世界,所以手機成為孩子空洞時候可以滿足孩子需求的依賴物,就產生了手機上癮。但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除了自責和縱容好像沒了更好的辦法,這樣的做法只會越來越糟,想要解決孩子手機上癮,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的療愈自己的上癮,讓自己成為愛的輸出者,通過自己的愛的輸出,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感受,滿足孩子內在需求,用自己的力量再和所謂的上癮行為進行一場愛的拉鋸戰,用對孩子的愛和陪伴來戰勝上癮,來填滿孩子對愛、對感情、對陪伴的需求,才能緩解孩子的上癮行為。

很多家長知道怎麼與成年人相處,但沒有學會怎麼與孩子相處,如果想了解更多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來聽聽我的生命能量管理療愈,讓你了解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快樂成長。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在孩子幼兒期的時候,孩子是模仿大人的行為成長,孩子大了就會在模仿大人的行為上創造成長了。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玩手機,大人在孩子的面前就要放下那幾乎不離手的手機,讓孩子感覺手機只是一種通訊工具,陪伴孩子不是所謂的陪坐在孩子身邊,而眼睛卻死死的盯著手機的屏幕在看,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覺得自己都不如那個手機。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如: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感興趣的繪本,一起玩孩子喜歡的玩具,一起與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一起外出走走或運動,你會發現,孩子的笑臉遠比手機來得精彩!從而孩子也就不會被手機控制了。


1. 培養興趣愛好,做到有效陪伴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

父母應該儘可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同時做到有效陪伴,而不是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做自己的事情。應該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些互動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孩子對手機的需求就會慢慢降下來。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小朋友互動的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

例如,讓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圖書,多聽音樂,或是帶孩子到戶外玩,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轉移孩子在手機上的注意力。

2. 與孩子建立「約定」

切記不要家長單向制定規則強制孩子執行,建議家長先和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雙方共同建立「約定」,這樣孩子參與了規則的制定,執行的時候主動性會更強。

雙方可以進行如下約定:

1) 什麼情況下可以玩,例如每天寫完作業可以玩;

2) 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段,和可以玩多長時間,例如放學寫完作業16:00-20點之間,可以玩1小時;

3) 還有哪些可以玩,哪些不能玩;

4) 什麼場景不能玩,例如吃飯、上廁所等情況下不能玩。

5) 按照約定執行多次時間,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在雙方建立約定以後,一定要嚴格執行,家長不能如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在孩子達成約定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給孩子承諾的獎勵,進而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家長和孩子的約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先松後緊,循序漸進。

在執行約定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藉助一些輔助工具,保證達到預期效果。例如陪伴、熊孩寶、格雷盒子等都可以嘗試。

3. 家長以身作則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天生會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為。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告訴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那麼家長就要每天讓孩子看到自己在讀書,哪怕是裝模作樣也好,不超過3天,孩子就會主動拿起書讀起來。

可以想像,總玩手機的家長,在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的時候,孩子一定是非常疑惑,甚至會反問家長你也是經常玩手機啊。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家長教育指導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所以父母親要有足夠的耐心。


強制不讓玩手機是不可能的,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不給孩子手機也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你可以和孩子溝通約定一下每天玩手機的時間。還可以設置獎勵,表現好可以延長遊戲時間。

在這裡想要給你安利一款軟體,叫做圖盯app。可以有效的管理孩子手機軟體。像這樣

下載鏈接就不發了 免得官方以為我在刷廣告。可以通過微信 圖盯 公眾號了解。


讓他玩,強行的制止只會引起小孩子的反感,但你要跟他做個約定就是你想玩就要一直玩下去不許停,讓他玩個幾天玩到噁心了就行了


謝邀!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爸爸)我想玩手機。

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所以,很多孩子會因此沉迷在手機世界裡,上癮而不能自拔。

因此,當孩子問你要手機玩的時候,你的回答或者做法很重要。

01

近來,有數據顯示,孩子每天連續玩半小時手機,平均每分鐘會眨眼超過7次,淚膜破裂時間平均小於5秒,長此以往,視力將急劇下降。

這個數據一出來,不少家長感到詫異並且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那就玩一會兒。」

很多年輕的家長願意讓孩子玩一會兒手機,因為孩子專註於玩手機,不吵不鬧,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件「好事」。

只要有手機,孩子彷彿就不用怎麼管教,也會乖乖的坐著。但是,家長可曾想過放肆讓孩子玩手機的後果?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局部,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

02

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成癮,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這種孩子,很多是自控力不足。我們可以這樣幫助孩子:

  •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孩子已經對玩手機上癮了,作為家長就要有相應的手段給予制止。此時,如果讓孩子繼續玩下去,顯然是錯誤的,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但是如果強行制止,也不可取,因為孩子必然會激烈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慾望,讓孩子明白,除了手機以外,其實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 懂得拒絕孩子

孩子雖小,但是也懂得接受父母所灌輸、教育的道理。所以,父母可以適時的對孩子講講道理。

當孩子提出要玩手機的時間,家長不要立馬嚴詞拒絕,可以先跟孩子講講玩手機的害處。讓孩子明白,其實手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也有許多的壞處,比如會造成近視,戴眼鏡,眼睛不舒服等,讓孩子感受到「害怕」。

  • 培養興趣愛好

如果過於無聊,孩子自然會想要玩手機,家長不如趁此機會,為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英語,培養孩子愛開口說英語的學習習慣,或者可以為孩子買一些益智又好玩的玩具,比如說拼圖、積木等。

總之,家長要學會利用各種的玩具、遊戲,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沒有空餘的時間想要玩手機。

當然家長也要儘可能戒掉手機,多陪孩子玩。當你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他自然不喜歡玩手機。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03

當然有一點,家長要清楚: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已經不現實。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處在信息時代,近幾年,人工智慧突飛猛進,無人車、無人便利店、無人酒店、全自動化工廠都已經成為現實。

所以,我們不該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電子產品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是沒有好壞的,只看人怎麼使用它。手機對人來說,便是如此。

1、下載學習類的app

我們可以下載一些國學、英語、故事類的app給孩子磨耳朵,這種學習途徑,可比家長自己,要專業和豐富多了。

2、幫孩子選擇有益的遊戲

小的孩子,可以選擇一些顏色與形狀配對的遊戲,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選擇成語填空等遊戲,來學習和鞏固知識。

3、幫孩子選擇動畫片

其實,真不是什麼動畫片,都適合孩子看的,比如很久之前被媒體報道的暴力白雪公主視頻,只看封面圖,以為是白雪公主的故事,其實點進去,都是血腥暴力的場面,被稱為最惡毒的兒童影像。

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在電子產品上,受過什麼垃圾影響,也正因如此,家長需要對孩子接受的信息做一些篩選。

4、限制使用時長

跟孩子商量好,一天玩手機多長時間。可以與家長一起玩,或者約定不能搜索不良內容等。

制定了規則,家長要監督孩子執行,一開始會比較困難,但形成習慣後,孩子也就會自覺放下手機了。

注意,當孩子不歸還手機時,不要指責孩子的情緒,我們要允許孩子不情願的歸還,不要說什麼你承諾過的,說話不算話之類的奚落。

我們要的是結果,不要苛責情緒。

我們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這要根據孩子的反應,來做調整。我們始終要記得,沒有萬全的育兒法,孩子與家長都能接受的,才是好的。


推薦你個微信小程序,可以遙控孩子手機,爽歪歪


信息化時代的小孩,強行不讓玩不太可行。不像以前物質較匱乏的時代,不給孩子買手機就行了。看到身邊有的家長會使用手機軟體陽光守護,可以先跟孩子商量好每天的使用時間,時間到了後就不能玩了


推薦閱讀:

【艾思國際幼稚園】——慣子如殺子,何為慣?專家羅列十大溺愛做法!
對於父母偏心的愛,怎樣才能釋懷?
孩子特別聰明,但是在學習方面不用功怎麼辦?
多多成長日記20180630
有哪一瞬間你覺得孩子好愛好愛你?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