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看到一些人說玩遊戲的話CPU不用太好,用入門級的CPU去搭配一塊很好的顯卡就可以。而在筆記本電腦中有時候也可以看到入門CPU和甜品級顯卡的搭配。這樣的搭配真的可以發揮出顯卡的性能嗎?
是這樣,因為在玩遊戲上,顯卡GPU的性能是更為權重的部分。而CPU的性能,體現在單核和多任務處理器,而遊戲一般對於多核性能的利用率有限(只要單核性能不錯,6核心的處理器規格上基本上已經沒啥瓶頸了)。
所以就會有一些老玩家,建議裝機新手,不用選擇太高的CPU(例如選擇i7 9700K,而顯卡只選擇了1660S這種級別),反而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上述改成:i5 9600KF,搭配2060S的顯卡,得到的遊戲性能和幀數流暢度會更好。 說白了,就是同樣的預算,更有效的獲得遊戲的性能表現。
所以對於顯卡而言,在預算範圍內選擇最好的顯卡,還是王道。次要再來看CPU的選擇,權重更多放到顯卡,是遊戲玩家的按需選擇的意義所在。
下面是我之前雙11寫的一篇關於CPU選購的內容,CPU則完全根據我們的需求,(單核,遊戲性能,或者多核生產力需求來選擇),可以借鑒參考一下:
前言:DIY裝機的特色本來就是豐儉由人,CPU的選擇更是根據各位的實際需求用途出發。所以本文更多是希望給準備雙11裝機的用戶,小白用戶在選擇CPU上理清思路,算是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雙11,讓DIY王道的「性價比」來的更猛烈一點
又到了每年雙11「剁手節」,相信也有不少準備下手DIY裝機的用戶玩家。其實相比其他數碼終端產品,DIY由於需要各個硬體配件整合的特點,所以一個配件便宜個百十塊錢,匯總起來很可能節省上千元都很正常。所以雙11,618這樣的促銷季,更能回歸DIY的王道本質:性價比!
DIY三大件,CPU的選擇容易被誤導
DIY裝機最重要的核心,就要數「CPU、主板、顯卡」這三大件了。其中顯卡,由於主要是輸出圖形性能,直接和遊戲性能掛鉤,性能指標比較單一,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遊戲需求,來挑選就好了。
但CPU相對而言,除了單純的玩遊戲,由於多核心的特點,還具有一定的生產力,專業應用的需求。
本身的性能指標並不單一,很容易被網上的輿論所誤導,而且也絕對不是越貴的CPU就越好,按需有的放矢的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CPU。
這裡筆者對值得推薦的CPU,價格從低到高進行了一個梳理,並提供一個錄屏視頻,有時間的小白用戶(相對有點話癆,請拍磚哈),也可以有一個更系統的了解:
當然傾向於傳統圖文閱讀的朋友們,下面我們就正式進入本期的主題:
Intel vs AMD:玩遊戲選Intel,多核性價比AMD完勝
Intel和AMD兩個陣營,在口碑上其實有點一邊倒,主要是前幾年AMD羸弱時期Intel沒有競爭壓力,所以一直在核心規格上沒有升級,只有頻率上的小幅提升,也被戲稱為牙膏廠。不過隨著AMD推出了Ryzen銳龍處理器,單核性能也趕上Intel了,再加上多核心規格,性價比上的優勢,確實贏得了不少AMD Yes的青睞。
綜合理性的來講,個人認為如果是不想麻煩的小白用戶,或者需求明確就是玩遊戲,那麼選擇Intel平台還是更穩妥的。但如果您對DIY有一定了解想要折騰,或者需要進行視頻剪輯,有一些生產力需求,那麼選擇AMD是沒什麼問題的,多核性價比優勢確實很明顯。
不過話說回來,上述所說的只是intel/AMD陣營整體的特色,具體到每一個款產品,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OK,這裡我們還是預算從低到高,給大家逐一介紹雙11,各個價位最值得買的CPU清單:
PS:由於價格有時效性,故雙11促銷價還需要及時關注,才能薅到更多的羊毛
千元以下價位(700元左右)推薦
AMD 銳龍3 3200G — 749元
規格參數:4核心4線程,默認主頻3.6GHz,最大睿頻4.0GHz(AMD其實叫動態超頻,為了統一,就都稱睿頻啦)
推薦用戶:一般家用,不追求單機遊戲,核顯能解決LOL遊戲需求
▲首先,推薦的是AMD的銳龍3 3200G,這是一款APU處理器。APU其實就是AMD對自己CPU包含核顯(CPU中集成顯卡)的一個稱呼,最大的特色就是核顯性能確實不錯。雖然無法和獨立顯卡性能相提並論,但相比Intel的核顯性能確實要強不少。其採用了AMD Vega架構的核顯,應對LOL和一些性能需求不高的網遊,還是可以的。
這裡不免要吐槽一下,AMD在京東官方稱這顆U可以無需搭配獨顯暢玩主流遊戲。。。這顯然是有點過譽了。難不成,除了LOL這樣的遊戲,吃雞、大部分的單機遊戲都不是主流遊戲?
回到CPU規格上,要說明的是這顆處理器並不是基於7nm工藝製程的第三代桌面銳龍,而是採用12nm工藝的第二代桌面銳龍。雖然CPU單核性能並沒有更新,但4核4線程,默認頻率3.6GHz,動態超頻到4.0GHz,日常家用辦公,簡單的影音娛樂都是綽綽有餘的。
綜上所述,這顆U的最大特點,就是在無需搭配獨立顯卡的核顯平台下,可以做到家用夠用的性能,同時核顯還具有一定的娛樂可玩性。APU性價比的優勢,就是在核顯平台上,我這邊也建議玩家不用想未來增加一張獨立顯卡,給APU平台升級。因為CPU性能確實算是入門,不妨選擇Intel入門平台來直接配獨顯來裝機。
Intel 酷睿i3 9100F — 629元
規格參數:4核心4線程,默認主頻3.6GHz,最大睿頻4.2GHz
推薦用戶:預算不多,入門的單機獨顯遊戲玩家
▲入門獨顯遊戲平台的話,這邊推薦的CPU是Intel酷睿i3 9100F。作為預算緊張並有遊戲需求的用戶,大家不要小瞧了藥膏廠的i3:雖然定位是酷睿中的最入門產品,但4核4線程的規格其實已經是6、7代酷睿的i5規格級別了。當然這還要感謝AMD給了競爭壓力,讓酷睿i3在更看重單核頻率,而非多核數量的遊戲應用上,這一代也擁有了一席之地。
這裡也要科普一下這個型號後綴「F」,這是Intel給不帶核顯的CPU型號的命名規則。也正因為去掉了核顯,讓酷睿i3 9100F在雙11期間售價來到了600出頭的價位,而且對於本來就要配顯卡的玩家,是相當實惠的選擇。從遊戲性能上,Intel的CPU確實比AMD要強一些,所以在千元以下的CPU中,這顆搭配獨顯裝機,預算真的緊張也是不錯的選擇。實際上大部分遊戲,CPU的4核來應對,其實也並不會有明顯的瓶頸出現。
在對應顯卡的選擇上,我建議千元左右起步比較合適,比如GTX 1650,RX580等獨顯。當然如果預算不多,CPU維持在i3,顯卡上GTX 1660我認為也是完全ok,畢竟這顆i3我們當作前幾年的一顆入門i5就好了。
千元價位(1000元出頭)推薦
Intel 酷睿i5 9400F — 1119元
規格參數:6核心6線程,默認主頻2.9GHz,最大睿頻4.1GHz
推薦用戶:主流預算玩家,千元爆款CPU,最大限度減少CPU主板支出,顯卡選擇空間大
Intel千元價位的爆款U,是這個價位很多遊戲裝機的首選,6核6線程規格足夠了
▲在千元價位的CPU推薦上,怎麼能少了酷睿i5 9400F這顆爆款遊戲處理器。Intel為了提升走量產品的競爭力,第一波後綴F的無核顯版本,就是酷睿i5 9400F。其擁有6核心6線程的規格,單核頻率也屬於夠用水平,千元出頭的價位,確實是不少主流玩家甚至是很多網吧遊戲裝機的標配選擇。
對於一般的小白玩家,或者絕大部分主流遊戲玩家,酷睿i5 9400F這顆處理器的推薦度確實高。特別是在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3XXX系列)出來之前,英特爾CPU在單核性能上確實有明顯優勢,再加上Intel處理器在內存兼容性、遊戲軟體上的優化一般會更好,所以確實是不少人無腦推薦的選擇。總之不想折騰的人(比如超頻等相對晉級操作),如果在1000-1100元價位確實可以入手。(淘寶散片,價格更低,但為了更好的質保。如果價格差別不大,我還是建議大家購買電商盒裝)
AMD 銳龍5 3500X — 1049元
規格參數:6核心6線程,默認頻率3.6GHz,最大睿頻4.1GHz
推薦用戶:主流預算玩家,對超頻、高頻內存有需求,喜歡折騰的玩家
▲為了在千元價位,這個主流遊戲走量CPU中分得一杯羹,AMD對Intel i5 9400F進行了一次「精準投放,對位打擊」,就是在上個月發布的銳龍5 3500X。這顆CPU,在原有的銳龍5 6核心12線程規格的基礎上,去掉了超線程,不再追求多線程生產力的需求,專註在遊戲應用上。
同樣是6核心6線程,最大睿頻也恰好都是4.1GHz,AMD給出了明確的型號,就是主打千元遊戲神U這一點。實際的遊戲表現上,通過網上媒體和玩家的測試,基本上和i5 9400F屬於五五開,不同的遊戲幀數上互有勝負,幀數差距也就在2%-3%左右甚至更低,所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AMD 銳龍5 3500X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內存支持頻率更高,可以超頻有一定的可玩性。因為AMD對於超頻放的更開,並不像Intel那樣只有帶K的型號才可以超頻,內存頻率也都統一能支持到3200MHz,甚至更高。加上AMD平台的性能,對於內存頻率的敏感性還比較高,通過超頻還能進一步小幅提升性能。所以銳龍5 3500X相比9400F除了便宜100元左右,可以超頻的特性適合有一定DIY經驗的非小白玩家。
當然了,可玩性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如果要超頻,需要選擇更好的CPU散熱器,更高頻率的內存價格相對也會貴一點點。
對了,這裡溫馨提示大家,如果選擇桌面第三代銳龍處理器,搭配例如B450晶元組的主板,建議在購買前諮詢電商的客服,看看主板廠商是否已經原廠升級了BIOS,從而讓相對較老的晶元組主板,支持新U。否則一些庫存主板BIOS沒升級,你又沒有可以點亮的CPU,這就很尷尬了~
1500元價位推薦(主流用戶,這個價位基本足以滿足需求了)
再次升級,來到了1500元左右的價位段。其實理性的來說,除非你的預算非常充足,或者有特別高的專業生產力性能需求,否則1500元價位的CPU,無論是絕對的玩遊戲取向,還是一般簡單的Vlog剪輯製作,都能滿足需求了。除非預算特別充裕,否則我們不如把預算放到顯卡,SSD的投入上,帶來的效果收益更大。
AMD 銳龍5 3600 — 1399元
規格參數:6核心12線程,默認頻率3.6GHz,最大睿頻4.2GHz
推薦用戶:遊戲玩家,另外對多線程性能有需求的用戶,1500元以下這顆U性價比不錯
▲首先推薦1500元價位綜合性價比最高的一款CPU:AMD 銳龍5 3600。這顆U其實可以理解為剛才銳龍5 3500X處理器的「完整體」,在6核心的基礎上,擁有完整12線程的多線程規格。
其實在第三代桌面銳龍處理器推出之初,由於銳龍5 3500X還沒推出,銳龍5 3600的定位還有些尷尬。因為對於打造高性價比的遊戲裝機,3600這個1500元價位,遊戲性能其實和i5 9400F也差不多,多線程優勢對於遊戲其實沒啥意義,所以入門遊戲玩家會選擇i5 9400F,高端玩家則會選擇更強的i7。
不過現在好了,有了「小弟」銳龍5 3500X在千元遊戲CPU的佔位,銳龍5 3600反而可以更好的展現其1500元這個價位段的多線程優勢。當下,比如你是一個B站的自媒體UP主,或者單純的想要剪輯渲染個視頻,6核12線程的CPU還是可以滿足應用所需的。所以,綜合這顆U的特點,如果您是一個遊戲玩家,並且有一定生產力需求,那麼這顆U的性價比和適應性就相當完美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那銳龍5 3600X是否值得選擇呢?我個人認為是一般。這主要是因為3600X相比3600,最主要是頻率上提升了200MHz,TDP(熱設計功耗)更高更寬鬆一些。而多出來的頻率,優勢其實並不明顯,況且這顆U最大的特點和價值,還是在6核12線程的生產力屬性上,多線程性能其實差不多的。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覺得選擇銳龍5 3600就ok了。
Intel 酷睿i5 9600KF — 1349元
規格參數:6核心6線程,默認頻率3.7GHz,最大睿頻4.6GHz
推薦用戶:專註遊戲玩家,可超頻充分發揮頻率優勢,1500元以下最強遊戲CPU
▲如果只是玩遊戲的需求,那麼我們就完全不用考慮更多線程上的優勢了,酷睿i5 9600KF可以說是1500元價位下的最強遊戲CPU了。在酷睿i5 9400F這顆千元U的基礎上,最大特點就是頻率上的有效提升,並支持進一步手動超頻,最大限度的滿足遊戲性能需求。
其實在酷睿i5 9600KF推出之前,原版帶有核顯的i5 9600K其實定位也相當尷尬,最主要的還是在於當初接近2000元的售價,性價比確實不高。但i5 9600KF,去掉了核顯帶來售價優勢,再加上Intel官方在兩三個月前對CPU整體價格的下調,超頻的頂級i5瞬間「真香」!更不要說,目前雙11隻需要1350元,如果維持這個售價,i5 9400F這顆千元U的風頭,都會被搶過去!
其實目前絕大多數遊戲,對於多核心優化並不完全,能吃滿6核心性能的真的很少。所以講真,個人認為酷睿i5 9600KF即便不超頻,6核最大睿頻4.6GHz的性能基礎上,應付95%的遊戲都不會有啥瓶頸。另外第九代酷睿代帶K可超頻的處理器,還採用了釺焊散熱材料,再加上i5的6核相比i7、i9的8核在控制發熱和超頻潛力上要更高,所以我們只需要搭配一張Z390主板(Z370也可以),將這顆處理器超頻到5GHz,或者接近5GHz長期使用都不成問題。一定程度的CPU散熱設備就ok,也不用投入太多整體平台的費用。而整體的遊戲性能表現,不客氣的說,9600KF隨便超超頻,無論搭配多高端的顯卡,真的很多遊戲都和i7沒啥區別了。
搭配Z390主板,建議1000左右出頭,CPU供電規格不太縮水的就行
當然對於搭配Z390主板,這裡也拓展提一下。從節省預算的角度出發,建議選擇一些供電規格還不錯(不會太縮水),千元出頭價位,最高不超過1500元的Z390主板,來搭配i5 9600KF就可以了。畢竟一張主流價位的B360/B365主板只需要700元左右,而為了超頻選擇太貴的Z390主板,額外多出來的預算,從遊戲投入產出比上看,其實就不如選擇升級一張更高級別的顯卡了。
2500元價位推薦(定位高端,預算充足可以上)
接下來再往上推薦的CPU,直接來到2500元左右的價位,其實定位已經是高端了。畢竟一顆CPU的預算在2500元左右甚至更貴,對於最多的遊戲用戶需求來看,顯卡端我認為至少是可以上到3000-3500元以上價位的顯卡了,所以在不過於節省預算的基礎上,整機配置全套成本應該在8000元以上了。沒關係預算充足,我們也有推薦,只不過任何產品都一樣,預算越往上走,相對投入產出比就不會那麼明顯。
Intel 酷睿i7 9700K — 2799元(我看的時候真是2799,文章截圖變到2899了。。。)
規格參數:8核心8線程,默認頻率3.6GHz,最大睿頻4.9GHz
推薦用戶:預算充足,滿足高端遊戲玩家,超頻後遊戲性能不輸i9
▲對於專註於遊戲的玩家,在酷睿i5之上自然就是i7了。我推薦乾脆直接上酷睿i7 9700K,核心規格在6核6線程基礎上升級到了8核8線程,而這也是intel第一次將桌面i7處理器的超線程給取消掉,但增加了物理核心,當然了這也是為了給最高端的酷睿i9規格上讓步。
對比第八代旗艦酷睿的i7 8700K(忽略特別紀念款的i7 8086K哈),其擁有6核12線程的規格,有些人可能認為九代酷睿i7是縮水了。但實際上由於頻率的提升,真實物理核心提升到8個,遊戲性能還是更強的,而多線程性能方面,其實8核8線程並不會明顯比6核12線程要弱,甚至一些應用上互有勝負。再加上intel官方給酷睿i7的定義:為遊戲而生。我反倒認為第九代酷睿i7產品定位是沒啥問題的。
酷睿i7 9700K在8核心的基礎上,最大睿頻也提升到了4.9GHz,另外還可以進一步超頻挖掘潛力。不過從遊戲性能上看,對比同樣可以超頻的酷睿i5 9600KF,多出來的兩個核心可能只有少數遊戲能發揮優勢,比如遊戲優化相對較差的「吃雞」(絕地求生),大場面多單位AI需求的「全戰三國」,亦或者是無論GPU還是CPU都異常吃性能的新硬體殺手「刺客信條:奧德賽」。
所以這麼看來,酷睿i7 9700K確實是預算充足,高端玩家專屬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會建議還可以選擇i7 9700KF,但實際上去掉核顯的版本,只便宜100塊錢真的不夠看。況且CPU帶有核顯,在應對顯卡出問題等特殊情況,其實也可以臨時救急,9700KF這個價格確實沒啥競爭力。
那麼酷睿i7 9700F,這顆U便宜400塊值得選嗎?答案仍然是「NO!」因為不僅僅是去掉K不支持超頻,最大睿頻也從原先的4.9GHz降到4.7GHz了。所以面對稍微超超的i5 9600KF,遊戲性能上9700F還真有可能敗下陣來,這就相當尷尬了。所以到這個定位級別,追求絕對的遊戲性能,酷睿i7 9700K的高頻和超頻特點還是少不了的,錢都花了不差這一點。
綜合看來,我個人給酷睿i7 9700K的定義,就是一顆高端的遊戲U。而8核8線程的規格,由於同價位區間有更值得選擇的產品,所以有更強生產力需求的用戶,這裡我推薦下面這顆U。
AMD 銳龍7 3700X — 2399元(滿2000減200)
規格參數:8核心16線程,默認頻率3.6GHz,最大睿頻4.4GHz
推薦用戶:視頻剪輯等有多線程需求的用戶,遊戲性能也ok,綜合性價比高
▲對於更明確的生產力需求,AMD 銳龍7 3700X則是一款特點和優勢相當明顯的產品。畢竟在2500元價位下,提供8核16線程的規格,確實給不少有剪片子需求的主流消費級用戶,提供了一款幹活相當利索,而且投入成本完全可以接受的好產品。而且相比上一代銳龍7 2700X處理器,由於採用了7nm工藝,加上IPC單核性能效率的顯著提升,3700X多線程性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受惠於單核性能的提升,銳龍7 3700X的最大睿頻4.4GHz面對遊戲應用也是ok的,雖然相比Intel平台遊戲性能還是差上一點點,但幀數差距基本都在個位數,並不會影響遊戲體驗。不過正如我在推薦用戶中寫到的一樣,選擇3700X的用戶,首先要確認肯定是有生產力性能需求的,否則單純為了追求遊戲性能,甚至降低預算選擇i5 9600KF即可。總的來說,銳龍7 3700X可以說是綜合性能很強的選手,兼顧遊戲,還能提供充足的生產力,在2500元價位的性價比可謂無出其右。
對於更高一個定位的銳龍7 3800X,其實有點同理我之前提到的3600和3600X之前的區別,主要還是頻率上的小幅提升,以及TDP解鎖65W到105W而已,加上AMD這一代U「出廠即灰燼」的體質,想要碰到好體質超頻提升性能的玩家,我建議也趕快別折騰了。除非3700X和3800X兩者價差只有一兩百元,否則換來的性能提升真的很有限,並不太值當。
對於銳龍7這個級別以上的CPU,主板選擇搭配供電規格高的X570為宜,因為雖然用上了7nm工藝製程,但在CPU動態超頻後,或者進一步手動超頻,CPU發熱量還是相當大的。不過好在各個主板廠家在X570主板上,也都不遺餘力的盡情堆料,2000元左右價位的主板也能找到相當良心的高規格型號。關於主板選擇今天就先不拓展了,但越高端的CPU平台,主板的選擇就越不能忽視,畢竟決定了整體平台的穩定性。
4000元價位推薦(定位旗艦,不差錢的同學可以上)
最後就是主流消費級平台的旗艦定位CPU了,Intel和AMD陣營的取向其實還挺明顯的,因為在旗艦產品上雙方都將自己的特點優勢發揮到極致:Intel是極致的高頻遊戲處理器,AMD則是超值的多核生產力U。
Intel 酷睿i9 9900K — 3999元(截圖的時候,雙11價格變動漲到4099啦~)
規格參數:8核心16線程,默認頻率3.6GHz,最大睿頻5.0GHz
推薦用戶:不差錢的頂級遊戲玩家,為了穩妥超頻和散熱,CPU建議上240冷排以上水冷
▲Intel陣營這邊,最高端的信仰圖騰,自然是酷睿i9 9900K了,擁有8核心16線程,最大睿頻單核心已經可以默認達到5.0GHz,在目前14nm工藝優化製程下,頻率確實在出廠就快榨乾了。作為桌面九代酷睿處理器的首發旗艦型號,官方也聲稱這是當時世界最快的遊戲處理器,只不過4000元的售價確實也夠信仰的。(賣的貴不是Intel的錯,窮才是我的錯~ )
但真的要發揮這顆處理器的全部性能,一套頂級風冷是最最基礎的配備,想要穩定的超頻一套240冷排的水冷才是起步,而如果要在5.2GHz、5.3GHz如此高頻長期穩定運行,除了需要撞到一顆大雕體質的9900K,分體水冷才應該是不差錢玩家的最終歸宿。
而既然CPU已經上到了4000元價位的9900K,理論上為了不浪費性能,顯卡十有八九都應該是RTX 2080Ti的旗艦了。所以為遊戲而生的旗艦遊戲平台,除了CPU散熱不能馬虎怠慢,整體功耗也相當可觀,這裡建議上850W電源甚至1000W電源,當然了土豪們的預算很充裕,這都不是問題哈。
當然,除了5GHz高頻優勢,8核16線程的多線程規格也是具有不俗生產力的,只不過夾在銳龍5 3700X、或者更強的銳龍9 3900X之間,生產力取向上確實沒有性價比。
▲就在10月底,雙11前夕,Intel再次發售了特別版至尊級信仰牙膏:酷睿i9 9900KS特別版。8核心16線程的規格沒有區別,只不過出廠全核心都睿頻到5GHz,可以理解為Intel官方超頻全核心5GHz版本,即開即用。有人可能會說,9900KS晶元體質會更好一點,但細心的玩家可以看到,相比其他盒裝CPU的質保3年,9900KS的官方質保只有一年,這也恰恰反映了全核心睿頻5GHz的超頻並非是輕而易舉。再想想,即便全核心5GHz後,帶來的實際性能提升微乎其微。。。除非真的是有信仰,非旗艦不買,否則我是不推薦啦。
AMD 銳龍9 3900X — 3999元
規格參數:12核心24線程,默認頻率3.8GHz,最大睿頻4.6GHz
推薦用戶:多核性能強悍,生產力甚至是越級表現,推薦給專業工作用戶,遊戲絕不是他的性能取向
▲由於AMD此前公布最強的銳龍9 3950X(16核32線程)尚未發售,預計應該在11月中旬解禁,所以AMD旗艦桌面銳龍的帶頭大哥還是銳龍9 3900X。相比於同價位的Intel陣營產品,12核24線程的3900X在多線程規格上的優勢明顯,雖然AMD官方也給予它遊戲CPU的取向,但我個人認為3900X應該專屬在生產力需求取向。
其實12核24線程的規格,再加上超過4.0GHz的頻率,光看參數放到幾年前看,這完全是一個伺服器處理器的水準。所以除了一般的視頻剪輯渲染,一些專業軟體的計算需求,搭配一些專業計算繪圖卡,才應該是這顆處理器的最佳打開方式,其大大降低了專業生產力平台的搭建成本。
通過上圖,我們來看AMD 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的2920X處理器,這顆更高一個級別定位的處理器也不過12核心24線程,當然了其擁有4通道內存以及更多帶寬優勢。但不可否認的,銳龍9 3900X確實在規格上已經越級存在了,加上目前內存和SSD價格都處於低點,用3900X來組建生產力平台真的是不錯的選擇,推薦給所有創意設計、專業領域需求的工作者。
最後總結和小白快速導購:
基本上寫到這裡,從入門幾百元到旗艦4000元價位的CPU我們整體梳理了一遍。總得來說,就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到底是玩遊戲,還是追求多核生產力,亦或是兼而有之。
對於小白用戶,筆者再列一個快速CPU選擇導購,個人認為是滿足各種預算和各類需求,最值得購買的CPU型號,應付80%需求和預算沒啥問題,照方抓藥就可以了:
1、準備裝一台家用機,無單機遊戲需求,偶爾玩玩LOL:銳龍3 3200G,特色就是不配獨顯最值。
2、主流遊戲玩家裝機:Intel i5 9400F/AMD 銳龍5 3500X,搭配獨顯建議1500-2000元價位(如GTX 1660S、1660Ti)
3、主流遊戲玩家裝機(晉級版):Intel i5 9600KF(目前真的很值),搭配獨顯建議2000-4000元價位(如RTX 2060S、5700XT、2070S等)
4、主流兼顧遊戲及生產力需求:AMD 銳龍5 3600,搭配顯卡根據遊戲需求決定,豐儉由人
5、高端遊戲玩家裝機:Intel i7 9700K,搭配獨顯建議 RTX 2070S及以上
6、高端兼顧遊戲及生產力需求:AMD 銳龍7 3700X,遊戲性能同樣不是這顆U的最大特色,所以搭配顯卡根據遊戲需求決定,豐儉由人
7、專業生產力多線程需求:AMD 銳龍9 3900X,毫無疑問幹活用的,顯卡也根據需求選擇即可。
8、極致遊戲玩家:Intel i9 9900K(土豪專屬,但個人認為配到9700K,搭配一張頂級或次頂級的獨顯,99%遊戲需求足以滿足)
簡答
如果我們加一個界限,INTEL 8代以及以上為準,AMD以1000系列以上為準。
實際上還真難說入門級CPU和顯卡搭配。
如果你把入門級定位在8代I3, AMD R3 以上,那麼這個級別入門至少是4核處理器,相對應INTEL 7代I5,AMD R3相較於之前AMD無法對比因為之前確實性能太差,單核性能不這麼差的情況下,網遊基本壓力較小。也就是說,如果你入門定義是這樣的U,你即便搭配主流甜點卡,比如AMD RX5700 NVIDIA 2060S 一類的,網遊中,絕大多數遊戲和I7 9700 與 3800X這樣的CPU 區別在10%以內。
不過如果你定義是入門U ,如 INTEL 奔騰/賽揚,雙核CPU或AMD 速龍GE200一類的雙核U時,這時大部分遊戲都不會太夠用,畢竟主流配置均為4核。
當然如果你預算可以進一步提高,1000元左右的U其實不能算入門CPU, 比如 I5 9400F 與 AMD 3500X這樣的CPU,搭配主流甜點卡,性能實際上與頂級U差距非常小,畢竟6核在哪裡放著,主流遊戲是全部無壓力。
所以結論就是 如果你的入門是500元以下CPU,確實不太夠用,如果是1000元級為入門基本上隨便搭載顯卡都可以發揮出性能。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硬體配置重要的是思路,關於價格,若出現了商家與我利益無關,僅代表該硬體的價位展示!我無傾向推薦該商家處購買硬體!
歡迎加入DIY QQ群
更多硬體知識加入DIY群一起評測開車撿漏,群里已有 幾百個知乎小夥伴咯!
QQ群一鍵加入 群號:964509468
另外 加群的小夥伴 福利 賽雷加速器,沒錯就是現在免費的網遊加速器,這算PY交易了。
根據你自己的預算和用途來搭配這兩硬體。
家用:
如果有2W,你就盡量往高里配,不要考慮是否搭配的問題,兩萬,家用級的可以上到頂配了,全套。
如果有1W,CPU上最高性能的家用U,剩下的,配齊其他硬體,然後配顯卡。
5K,在腦海里過一遍你現在正在玩的遊戲,找出對配置要求最高的遊戲,根據遊戲推薦分配CPU和顯卡的錢。
我個人喜好是,有張1060或者2060就行了,其他往CPU上配。不求高遊戲畫面特效,能流暢玩就行。電腦還有其它的事要做,CPU性能高總是更理想。
1、看遊戲
2、看具體的不對等程度。通常CPU和顯卡的價格在1:4以內,還算是正常的配置。比如G4560配GTX1050TI,I3 8100配GTX1060。R5 1500X配GTX1060/RX580。R5 2600配GTX1080/vega64。這些都是比較極限的價格不對等了。超出這個範圍,非常容易CPU瓶頸,甚至有些遊戲這樣子配已經造成CPU瓶頸了,盡量不要超出這個不對等範圍。
看用的人用來做什麼?程序員多少都不夠,小可愛的話,能看電影就行,重要的是機箱要粉紅色
※雷神黑幽靈M506:i5 8400+GTX 1066遊戲測試※影馳2080大將白嫖記※【如何評價新發布的RTX20系顯卡?】※水冷裝機雜談#1 Symmetrical loops※西部數據黑盤3d 500g開箱+簡單測試
TAG:中央處理器CPU | 顯卡 | 電腦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