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敬畏還是蔑視權威?
權威能教化人們,也能讓人盲目相信。現實中的權威無處不在,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看領域。
如果是好比是數學、分析哲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這類形式科學,或物理化學天文這種純自然科學,那麼「我們」根本沒有表示肯定或質疑的基礎,因為根本看不懂,且最前沿的發展連「可科普性」都越來越不存在。對此,哪怕談不上「敬畏」,也直接選擇相信權威就是了,畢竟一般人完全不存在「不相信」的半點兒知識儲備前提。一切所謂的「敬畏」或「蔑視」,如果真的存在且必要的話,就留給他們各自領域的內部去展開就是了。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大教授們私下彼此嗤之以鼻一輩子的比比皆是。
如果是工學,也不太談得上敬畏或者是蔑視,畢竟這個領域的重點,並不是「觀點」或「理論」,而是直接指向了實踐應用結果。你家普惠F135能出多少力,我家長征5號起飛質量是多少,這都是白紙黑字的事情。你行你就牛逼,你弱你就繼續努力,很簡單直接。
如果是醫學,「你」自己看著辦。想蔑視就蔑視吧,只要甭死到臨頭才懂得敬畏就好。
如果是社會科學,典型如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一般人需要充分肯定的應該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因為在對應領域有長時間沉浸,於是必然具有信息優勢,進而更有可能生產出更具參考價值的觀點。對此,哪怕談不上敬畏,也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一般人需要避免的是,直接將僅是「更具參考價值」的觀點,當成是客觀結論,甚至是當下的真理。或者舉個更直接的例子:「我」寫的這篇答文,「你」若覺得有價值,有參考意義,很好;「你」若因為知道「我」的大概能力背景,於是認為「我」生成的觀點,比一個小透明路人甲生成的觀點,有更大參考價值的概率,也是合理態度;但如果「你」在任何時刻,把「我」的觀點,把「我們」或「他們」的觀點,當成了客觀結論,甚至是當下的真理,直接拿來引用,以「訴諸權威」,那麼「你」就已經是在盲信了。
如果是文學藝術這種對美的體驗性的領域,可分為「生產」和「評鑒」。在「生產」領域,一般人基本上只能表示敬畏,畢竟不論是文學,還是音樂、演唱、舞蹈、繪畫、雕塑,還是影視,都是有很高的專業門檻的,符合「你不服你上」的邏輯。而在「評鑒」領域,只要記住一句話就好:「一個專業的音樂人,一定比你我要懂得音樂鑒賞得多得多,但這並不影響你我就是喜歡Ta看不上的東西,就是不喜歡Ta看得上的東西」。而這句話也是無所謂敬畏或蔑視的態度的。
還有一些學科,和工科類似,是純應用性的,純技能性的。前面提到的醫學是一例,其他能想到的例子還有,外語(非外國文學欣賞),財會,訴訟,農業,軍事,等等。這些領域基本上是無關對外的「觀點」或「論點」的(專業內部必然有觀點衝突),而只會告訴你專業結論。好比「我」是CPA,而「你」不懂會計,那麼我告訴你一個會計操作是錯的,那就是錯的,因為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經我告知你的專業結論。再比如說訴訟,「他」是律師,而「你」是樸素的懂法守法但攤上事兒的好公民。此時,「你」對我國立法、執法、法制等話題的個人觀點和態度,是無關緊要的。「他」所提供的,也不是觀點,而是專業訴訟服務,「你」只能選擇接受。如果「你」選擇不接受,而去梗著脖子裸奔,那也自求多福就是了。
總之,如果對方真的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專業人士(在工業領域,擁有高級以上職稱;在學術領域,起碼博士畢業並繼續了研究道路。「專業」以探究真理或提升實踐應用為本,而不是設置用來生產特定主動社會建構的革命話術),「我們」一般的非專業人士,是沒有任何理由和空間去表示蔑視的。如果「你」竟然心存蔑視了,基本上第一時間就步入愚昧了,被稱為「反智」板上釘釘。而在另一個方向上,不去談什麼「敬畏」,而僅是說「信賴」或「直接視專業結論為客觀真理」,那麼可參考以上的討論。
除此之外,我們一般人還需要普遍小心一點,那就是分清楚一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發表的一個觀點,到底是其專業內的,還是專業外的。一個彈道學領域的頂級大儒,我們必須表示百分百的尊重;但如果Ta開始扯什麼氣功云云,那基本上無視即可。再比如說,一個演員的專業是表演,一個導演的專業是導演,我們理應對其中優秀的人的專業素養表示足夠的尊敬。但他們發表的一切有關社會熱點事件、政治意識形態之類的個人言論(而不是幫專業組織站台),相比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的類似個人言論,是沒有半點兒加成的,於是我們也不應給予任何高於我們對路人甲發表類似觀點的額外重視。相反,每一個能意識到「人們容易盲信名人」的普通個體,更應該去積極營造一種輿論場,指向讓這些具有天然高影響力的人,在其專業領域外的其他領域,特別是涉及政治、意識形態、經濟、法律、科技、能源、環境等領域,能閉嘴盡量閉嘴。
要麼敬畏要麼蔑視,這種黑白分明的對立思維模式,本身就是盲目崇拜權威的產物。
無視權威即可--真有本事的人要麼不搭理你,要搭理你就會自己找出理由讓你心服口服--只有沒本事的假權威才動不動就喊著「我是權威我是權威聽我的聽我的」,也希望那些權威人士的粉絲們別給他們丟臉……
以下內容摘自陳嘉映的《何為良好生活》。關於如何對待權威的問題,這是我見過最優美清晰的論述。這一段好就好在它講清楚了兩個問題:1.權威究竟是什麼,權威和權力能等同嗎?2.我們尊敬權威尊敬的是什麼,是那個個人,還是ta背後代表的厚重傳統?我覺得大多數人,包括這個問題下的絕大多數答主,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兩個問題。
我們身周有種種人、種種做法,我們應當以誰為典範呢?……初學者不大能夠分辨卓越與流俗,最簡便的辦法是從標誌著眼,從成功與名望著眼。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對某個行當具有內在領悟。哲學生讀黑格爾,不是因為他一開始就讀出了妙處,而是老師和高年級同學都說黑格爾重要。 初學者追隨誰,本來難免偶然,他一開始也不大能夠分辨優秀與流俗,梵高的畫和一幅行畫擺在那裡,初學者把那幅行畫當作典範。他無須認出真正的卓越,他只須認出長於自己的,模仿著這樣做那樣做。若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是好的,是有道理的,慢慢地,他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上進一步之後,他的眼界就可能轉變,認得出更卓越的東西,如此一步步進入一個傳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隨著心智的生長,隨著審美能力的生長,他後來不再把那幅行畫而會把梵高當作典範。……
我們把義人作為典範來學習,而義人成為典範,卻不是為了成為典範做事情,他只是為了解決他的問題而已。他把事情做得那麼漂亮,於是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而一上來要把自己做成典範這就頗有點兒古怪。……司馬遷一心寫他的《史記》,華佗一心給病人治病,後來的實踐者以他們為表率,把他們的所作所為樹立為標準,於是,他們成為一個實踐傳統的權威。權威激發從業者的熱情,調動其心智,尤其,使從業者對自己的業行生起敬畏之心,從而使一個業行具有凝聚力。愛一個業行與對該業行權威的尊崇編織在一起。我們知道,不帶敬畏的熱情來去無端。權威保障了傳統的穩定性,沒有權威就談不上傳統。兩千多年的儒學傳統提供了一個突出的實例。今天的主流觀念是反權威的,推崇個性、質疑、獨立判斷。近年來,更有不少論者把權威和權力完全等同起來。我使用「權威」這個詞,取的是詞典里的第一解:令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但「權威」由「權」字打頭,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業行中有力量和威望的人物往往也手握權力,所以我襲用權威這個詞時難免心存猶豫。更有甚者,由於實踐傳統在當今逐漸式微,各行各業的「大諸們」越來越失去其威望,其「權威」越來越依賴於赤裸裸的權力。我們現在廣泛詬病學術領域中的行政化,這種情勢造成的種種弊端之中,最嚴重的一種就在於它用權力取代了權威,固然,在權力的指揮棒下,「學術成果」仍在一批批生產出來,學術人卻漸失對學術的熱情和敬畏。權威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沒有證據或充分證據的情況下給予保證,反過來,一旦權威人物或權威機構喪失了權威,它將從負面擴大其影響,即使它說的是真的,也會被自動認為是假的。 然而,這不是我們混淆威望和權力的理由,毋寧說,正因此,我們尤其應當注重威望和權力之間微妙而根本的區別。「服從權威」不同於「臣服於權力」。臣服於權力完全意在取效,如果不服從權力也能獲得同樣的收益,沒有人願意服從權力。而我們服從權威,緣於我們對一個業行的熱情,緣於我們想要在這個業行中做得優秀的榮譽感。我越是希望成為優秀的實踐者,我就越發體會到權威的力量。粗說,一個人的權力來自他在制度中所處的位置,而威望則來自他的成就——這包括其成果的外向效用,但更在於其成果的內向效用,即它們在何種程度上促進了一個傳統自身的發展。威望在威望者身上,權力則在權力者所佔的位置上。威望者凝聚傳統,保障傳統的自主性,而權力則瓦解傳統。
應該平視權威,不亢不卑。
權威說的東西,我認為有道理我就支持,我認為沒有道理就可以反對,不能因為他是權威就一味地支持,也不能拿權威嚇唬人,也不能為反對權威而一味地反對。
權威,或者說官科,也會有錯嗎?當然會有,而且必然有錯。
官科,其實都始發於民科。
一個民科有了發現,開始會被大家嘲弄打擊,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就會被大家接受了,也被官方接受了,就會被印到教科書里,這就成了官科,成了權威。
這個時候又有個民科有了新發現,與官科的不一樣,又會被大家拿著教科書啪啪地朝臉上甩。可是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又被大家接受了,又會被印到教科書里,又成了官科,又成了權威。
官科開始的時候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而一旦成為官科,成為權威,就會坐享其成,固步自封,就會打擊異己,成為阻礙人類社會進步的阻力,由革命派成為反革命派。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動了社會進步,當這個學說成為權威後,有人反對日心說,認為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就要遭到日心說擁護者的打擊。
由學術權威變成反動學術權威,變成學閥,由革命派變成反革命派,屠龍者變成惡龍,是一切所謂革命者的通病,自然科學領域是這樣,社會領域也是這樣。朱元璋由窮人變成富人,有了權,就不允許其他窮人革命。
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都是這樣磕磕絆絆一路走過來的。
所以,不能迷信權威,不能迷信教科書。這是我重點要說的。
那麼是不是民科的都對呢?也不一定。對民科,應該有沙裡淘金的精神,不能一概打死。
科學難就難在,當世人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無法選擇。所以,有些人盲目支持官科是不對的,有些人盲目支持民科也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正視,應該看理,誰說得有理,符合邏輯,就信誰的。
我發覺,現在有很多人存在這樣的錯誤認識,以為大家都喜歡真理,追求真理,所以只要真理一出現就必然被大家認可,被大家崇拜。這種認識很錯誤。實際上是,所有真理在一出現時都不被大眾接受,都要被大眾嘲諷打擊,一個真理被大眾接受,被大眾崇拜,已經是幾十年幾百年之後了。而這個時候新真理又已經出現了,又會被大眾嘲諷打擊。我們今天崇拜的真理,都是幾十年幾百年前被發現的,今天新發現的真理,正被我們踩在腳底下呢。邊打著千里馬,邊說找不到千里馬。
聰明好嗎?小聰明是有好處的,大聰明絕對不好。大聰明,有大發現的人,一輩子都窮困潦倒,被人罵成傻瓜。這就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話或句子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更積極?
※在最好的年紀卻在玩手機,知道這種生活狀態不對,卻行動跟不上思想,我該怎麼辦?
※如何用抽象的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最終得出抽象的結論?
※新作宋詞三首
※失眠的時候都能想什麼亂七八糟的更睡不著了,怎樣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