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以後的年輕人大多數都買不起房子了?
00年出生的我,有時候想著父母能做到結婚買房買車,突然覺得他們真厲害,這些東西的價值對我而言簡直天價,我很難想像未來自己孤身一人能夠做到這些事。
這是社會現實,你不必自責。 你能夠和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最好的發展,盡量少用父母的資助過好自己的生活,或者說用同樣的資助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大概與你父母年齡差不多。我的孩子97年出生。
我在2000年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能在北京望京買兩平米,回龍觀經濟適用房4平米(那時候買經濟適用房只需要本地戶口,沒有其他限制,買多少套都行)。雖然我也差不多年年漲工資,但是我並沒有升到特別高的級別。到2017年,我三個月工資,能在望京買一平米,還是我那用了17年的舊房子。
我對我的孩子說:在美國念完書,別回來了。回來了你自己也買不起房子,我還得給你買房子。
還有,你的父母當年結婚買房買車,那基本上要麼他們當了個體戶或者開了公司;要麼就是大學畢業,離開體制內單位,到了市場化的公司里。 兩者都需要比別人有勇氣。如果你父母是大學畢業,那麼1990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是60萬出頭。那前後幾年數字相差幾萬。而到2016年,招生數是770萬。 還要想到,那個數字不是在2016年一年間跳起來的,而是逐年增加的,所以社會上累積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這個累計速度,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所以,你父母在當年的同齡人成績排隊里,大概率的是遠遠超過你。 這裡有你祖父母給他們創造的機遇,社會的機遇,也有他們自己的努力。 你要認識到他們的出眾之處。不過,即使你有同樣的高考排名,問題依然存在。
(以下舉例均指各時期國內普通人)
父母那一輩,努把力能買兩三套房,有奇遇的可以買別墅開豪車。
我們這一輩,努把力能買半套房,剩下半套還得靠父母親戚。有奇遇的可以順利買一套房。
到了20年還沒買房的,那就老老實實跟著下一代吧。努把力能吃香喝辣,有奇遇才可以買個半套房。
想起來一個段子,問:假如你中了五百萬你準備怎麼花? 答:還房貸。 問:剩下的呢? 答:剩下的慢慢還。
所以感覺95甚至00後的年輕人光靠奇遇已經不能鹹魚翻身了。只能賭自己是不是投胎到前10%有錢的人家。賭輸了就認命吧,熬過這幾十年,或者自己早點去投胎,別無他法。
或者,拼了老命移民吧,也是一種方法。雖然我也沒移過,但是看國內稍有點錢的人都出去了,那估計出去也差不到哪兒去。
看什麼地方的房子吧,如果是北上廣深,很多中老年人也買不起。
慾望是無窮盡的。追求的都是現階段比較難得糊塗東西,所以你看到很多人都很難受。年輕人沒房么,買不起么,不是,是相對於他的階段,在高一層的現在買不起。
這個問題我覺著你有點想多了。
本人一個90後以前根本沒想過買房子的問題,也從未想過炒房居然會成為一個暴利行業,好在政府及時穩住了房價,否則就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掏空上一輩來買房子。
而對於以後的年輕人,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消費力的轉變,以後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想法也會隨之改變,而且以後的房價真的誰都說不準,馬總說了若干年後最不值錢的就是房子,雖然現在看來難以實現,但也不是說沒有可能把房子變成一種人人都可以住的起的。
現在的很多00後賺的錢不比比他們大的90後80後賺的錢少,就是因為思想的轉變以及生活條件的不同。老的模式必然會慢慢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淘汰、老的思想也是。
想買鄉里還是城裡?
以前的房價不是很高,鄉里隨便一個人都賣了,發展中城市二三線努力一把也可以做到。
不過現在?難嘍,不是月入10萬+,都不敢有想法。租個幾十年的得了,未來怎樣?
萬一房價跌了,漲了,資金花在這方面值嗎,萬一出意外呢?因素太多,還不如先適應下來,承受未知的風險。
畢竟疫情嚴重,社會動蕩
身為窮人的我適合斷子絕孫
這個問題真的挺難回答,只能說時代決定了。
假如你畢業在2010年之前,大概率能買得起房子,要是畢業於2015年之前,只要你做到正常發展也能買得起。都是需要父母幫一下
如果說你畢業在16年之後,甚至17年之後,你大概率是買不起房,除非你是真正的精英,運氣和能力都爆表,才有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追上房價的上漲。
2015-2017這三年是房價上漲最快的三年,沒趕上這趟車基本永遠也趕不上了。
現在的房價基本也穩定了,不過也很高了,普通人就不要想著在二線城市以上買房了,很難很難了,按照自己的工資大概也能算出來,窮人也沒能力承受風險,所以其實都是心知肚明。
房價現在就是高位接盤,跌是不可能跌了,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買得起的大概也都買了。
現在的年輕人也買不起啊,還不是父母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給買的房子。
推薦閱讀:
※渴望暴富的年輕人
※治癒年輕人焦慮的第一步
※爆改「髒亂差」,她給這座城市的年輕人安了115個溫暖的家,只為讓他們活得體面、有尊嚴
※那些有編製的年輕人,10年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不交稅的年輕人,一個比一個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