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是迷信嗎?

都會覺得佛教是封建迷信,我很迷惑,希望大家給予我正確答案


其實絕大多數人對佛教的理解,僅限於讀書的時候教材,玄幻小說,86版的西遊記,乃至隻言片語。

實際真正深入學習佛教,你會發現佛教自有一套豐富完備的修證體系,和迷信扯不上半點關係。

但是真正能從聞思修入手,好好修學的人又少之又少。比如西藏正統的密法教育,光學經典都要十多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佛比你讀書從小學到大學難多了。

而不經過正統有次第的學習,是很難真正「認識佛教」,只通過隻言片語或者道聽途說來理解佛教,認為佛教是「迷信」其實也是很正常。

對某一件事下判斷需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個世界上許多人是不具備這個基本的素質的。


世尊提出了一種思想流派(佛學),就如同孔子提出儒家思想,老子提出道家思想,等等。而後發展過程中,佛學思想被分為不同派,當初唐玄奘取回來的真經並非是世尊宣說的,是某一流派修佛大成者的經典。並且當今所謂"佛教"融合了被世尊所不認同的焚香祭祀(婆羅門教傳統)。財神等"神"(中國本土信仰)。以及各種假經,各種長著嘴大肆宣傳念佛可以治病,給錢可以消災的"大師"。是不是迷信?您要是信了以上我所說的融合,必然是迷信的。

還有藏傳佛教,披著佛教外衣的苯教。什麼歡喜佛,雙修的....還有凶神惡煞帶著骷髏的....菩薩?吐槽一波那些去西藏跟隨佛教尋找內心寧靜的文青們究竟是在尋找什麼。

還有剛剛看到大家用"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來區分。實際上"南傳佛教","漢傳佛教"這樣的叫法更貼切。大小乘實際上帶有歧視和貶義。


當代中國人很奇怪,從外國引進朦朧詩,不知道朦朧詩的祖先是中國詩。

就像現在,當很多人批判佛教是迷信時,外國人又把從佛教中學去的冥想和靈修,介紹到中國,像李爾納等人,又被奉為當代佛陀而趨之若鶩。

又比如武術,日本人從五十年代以來,就不斷來我的家鄉,山西洪洞縣學洪洞通背拳,並重金邀請老拳師出國教拳。而我們中國人卻把自己的東西當垃圾,罵祖宗都是騙子,很可能有朝一日,又得從外國去學自己的東西,把外國人再當成祖宗並大力褒揚,又把自己貶低到垃圾騙子一類。

當代中國人十分勇於否定自己,非常善於肯定外國,非常武斷,而且只知道索取不善於創造,真是沒法說。


肯定告訴你,不是。

為什麼這麼說呢?

說一下自己的淺見:

佛法的目的:讓人發出離心,菩提心,了脫生死,明心見性,修證到如如不動的自性光明境界(成佛)!

那麼,為什麼有人認為佛法是迷信呢?那是因為一方面沒看佛法經典,不了解佛說的法,另一方面對佛法認知不夠清晰,再者,還有一部分人邪說,誤導眾生。

打個比方,認為佛教迷信的多半源自於道聽途說的「六道輪迴」,「地獄」,「天神」,「鬼」,「神通」,等等。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覺得,動不動就「拜佛拜神」,「燒香」,「拿錢布施」,「放生」,等等……

那麼這些存不存在呢?到底是不是迷信?

說到這裡,我就提一下佛法的幾個層次(本身沒有層次,但因為聽法眾生不同,就有了所謂的層次):

一,對普通人,也就是凡夫,沒有破除五蘊,認世界為實有的眾生說的法。

這個階段的眾生,貪嗔痴非常重,未破五蘊,我執深,無明重,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真實的,為了各種利益,不斷攀緣,深受色受想行識的束縛控制,於是,針對這部分眾生,佛就說了最淺顯易懂的法。

什麼法呢?

一方面,告訴你這個世界猶如夢境,夢境里的人顛倒邪見,但普通人不信呀,憑啥說我夢想顛倒,憑啥說我追求的都是錯的呢?

於是,哪怕這個世界是虛幻不實的,佛也依舊耐心細緻的一一解說,這個夢幻不實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六道,輪迴,各種層次的天(色界天,欲界天等等)出現在法中,自然也就有地獄,惡鬼等等。

未破五蘊五陰的眾生,因為執著於這個世界實有,那麼,在五蘊五陰層次內牢不可破的地獄,六道就變得真實無比,越執著於這個世界,越受五蘊束縛,六道輪迴,地獄和各種色界就對這個人越真實,逃脫不掉!

這不關乎你信不信,只要你深深的執著於這個「真實世界」,那麼佛法告訴你的六道以及各種輪迴,各種天,就真實無比,無人能逃。

但僅僅告訴你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並沒有什麼用啊,就算很多人知道了,也照樣無動於衷,於是,佛又告訴你了,為什麼說眾生顛倒夢想了,為什麼會有這個虛幻不實的世界,為什麼有地獄輪迴六道等苦楚。

於是,佛又告訴你何為五蘊,人是怎麼受五蘊束縛的,怎麼擺脫五蘊……

但凡夫畢竟是凡夫,貪嗔痴慢疑,有些不信受,有些信了但不受,還有些覺得,既然佛是大覺悟者,什麼都知道,那就告訴我怎麼能來財快,怎麼能夠改變自己的運氣,畢竟我只關心自己最近為什麼這麼倒霉,還有些人問自己這輩子啥壞事沒做,為什麼這麼苦啊,怎麼改啊……

於是,佛法裡面就有了針對普通凡夫,無明業重,貪嗔痴重的眾生所說的法,那就是六道輪迴,因果,布施,放生,地獄,惡鬼,等等等等,所有「有為法」的範疇,全部都是針對普通人,無明業重,貪嗔痴重的眾生!

說你上輩子怎麼樣怎麼樣,說你讀經有利益,說你怎麼做能發財,都是引導你對佛法生出信心,先能信,才能受!

二,針對很多有善根,對佛法能夠信受,並且精進修持,甚至有一定境界果位的眾生,佛說了更進一步的法,比如金剛經,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說「諸法非法」,「法尚應舍」等等,就是破除法執的,這個階段的眾生,已經修證到了一定層次,破了五蘊,已經清楚明白這個世界的虛妄不實,所以,才能接受並且明白諸法空相的說法,不然你跟普通人說這個,他來一句,既然世界是虛妄不實的,你打我我還這麼痛?你罵我我還這麼難受?你把你家錢都給我,反正世界對你來說是假的……等等,不一而足,總之,一句話,修證到一分就是一分,沒修證到,不管怎麼說,都無濟於事。

還比如,有些人也深信佛法,深信佛說的這個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可沒修證到,天天掛嘴邊,也無濟於事,照樣受五蘊束縛,死後照樣入輪迴,地獄天界照樣對他有效……

不過,只要破了五蘊,不受五陰束縛,那麼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就真的虛妄不實了,地獄等就真的不存在了,就真的不入輪迴了,到這個境界,才是真的敢說「世界虛妄不實」,才是真的「實語者」!

三,針對更高層次的修證者,佛又說了更深的法,比如一佛乘,眾生本具如來德相,都能成佛,都是佛,一般人信受不了,你覺得你信受了,卻也未必當回事,未必真那麼做了……

說佛法迷信,是因為有些人只把一點皮毛拿出來,誤導眾生,那雖然也是佛說的法,但卻不是全部,也不是目的。

佛法揭示的是世界實相,宇宙至理,告訴你的是每個人本自具足的真如自性,如如不動的如來藏,是一直指向這個東西的手,告訴你,那個東西就在那兒,你的一切因它的起用而存在,但它卻是如如不動的,告訴你,那才是真的你,你要怎麼修證到它……

本來要說具體點的,但時間來不及了,隨便說點淺見,佛法本身是針對不同人說的,有次第,但目的全都一樣,不是讓你執著,而是讓你出離,讓你看到真相,讓你去修持的……

——

說佛法迷信,基本都是因為「有為法」層面的東西,比如燒香拜佛,放生,布施,告訴你這些,是讓你明白,因果。而這樣做的人,基本都是想改命改運的,從因上變,果才能變,沒問題的!同時,也是一步一步培養敬信心,慈悲心,有些人嗤之以鼻,覺得為了獲得利益,去做好事……

給你利益你都不願去做好事,還諷刺一番,這樣的人,不給你恐怕更加不願,指不定還因為缺乏對因果的敬畏,去干點啥壞事,所以,不要說別人有相布施是迷信,是沒用的,深信因果,從因上變,沒毛病!

還有,下地獄,畜生道,餓鬼道等等,覺得佛法恐嚇人,要麼不信,要麼恐懼,都不對,佛法如實說,只是告訴你有這麼回事,種了什麼樣的因才會那樣,只是就事論事,你害怕就別那麼做嘛,你又害怕又不願意控制自己,還極力否認,沒用的,哪怕佛不告訴你,不說這些東西,那也只是沒有說,但它依然存在,不會因為你信不信就不存在。

同時,說這些東西,我不知道為什麼跟迷信扯上了關係,有地獄和有人間不一樣嗎,有啥迷信的,就因為大部分不信,所以,說有就迷信了?

真正的迷信是迷迷糊糊就信了,是不知道為啥就信了,或者是反正我不管,我就是信……

再說了,這部分法,對佛說的法來說,只是很淺顯的一部分,是入門的,不是佛說法的全部和目的。

佛說法,說的始終是那個如如不動的自性,是千說萬說都是指向它,描述它的,是讓你看到並修證到它呀!

哪怕說六道,說有為法,那也是它的起用啊,也是在引導你一步一步看向那個指向的東西啊……


作為宗教的佛教是迷信的。

迷信來自佛的信徒認為佛有超出人的力量,認為佛可以長生、復活、可以改變他人的生老病死。

而這些帶來的後果只有一個,你無法證實這些,只能靠迷信,迷信帶來的危險就是你無法辨別真假。

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你相不相信人可以死而復生,從科學邏輯的角度,人死亡是指腦死亡,腦死亡後無法復生,但是如果你因為迷信佛教,認為佛陀、菩薩有讓人死而復生的神通、能力,接下來你將面臨一個大問題,你所見、所看、所有的邏輯是否都可以質疑,比如人生病可以不去醫院,、別人打你是你前世造業


佛教肯定是個迷信。

一開始學佛的時候,我這個人本來就喜歡發脾氣,亂扔東西,那種感覺特爽,自從學了佛後,脾氣慢慢離我而去了,草!

再就是,我這個人很吝嗇,看到路邊乞丐,我理也不理,懶得去幫,自從學了佛後,看到一個就施捨一個,佛教還真把我洗腦了。

我也特別喜歡殺生,經常出門去釣魚,想想那個鉤子把魚鉤的那個爽感,地上的蟑螂我也不放過,看一個踩死一個爽。自從學了佛之後,殺生也離我而去了,覺得一點意思也沒了。


須彌山佛國網 https://www.dishendashi.org/text/58d6805ec4f8b476a7f8d93c

諦深大師開示:不要把迷信當佛法

坐下弟子及聲聞善知識眾:

迷信中的迷是糊塗的意思,信是認可和接受的意思,迷信,就是糊塗的認可與接受的一些事情,在佛門稱之為愚痴。這個師父已在了解佛法之中講過了!今天給你們再做簡說佛法之意。

善知識:佛是明白、徹底明白十方世界種種法後,脫離十方世界罪孽與苦難纏縛的實證之人,若佛不清楚十方世界種種法,是出不了世間的。如何去搞明白十方世界的一切法,佛陀們是過來人,他們因為慈悲大眾故,將自己所證一切以有限經典的形式將分適應某界大眾的少許部分記載入所應世界之冊,其國土大眾稱其為佛經,以此讓大眾能早些出離罪苦纏縛。所以入佛門學佛修行就是學著如何去明白與徹底明白並實證十方世界所有法,然後脫離世界罪孽與苦難纏縛,這也稱為出世間法。總之,佛法不是讓你稀里糊塗的去迷信,恰恰相反,佛法是讓你明明白白的去實證。所以,如果有人以鬼阿、神阿、神通阿,等等你目前沒有辦法弄明白的事情去讓你信服,這就是把你向魔道、邪道里推。雖然鬼神是真實存在的,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牲也都是有的,但它們均為六道中的眾生,若皈依他們,就會與其同流合污而成其體相,這在佛門稱為墮落。

所謂宗教,實際上是講究實證科學的人們對無法證明或已經證明了的,歷史傳承中的胡編亂造的說教教體,而這些教體又有龐大的群體願意去信、去皈依之人文基礎的愚昧與迷信教派的統一名稱。

所以,善知識,你們切勿以某種修道、某種宗教教派稱為佛法令眾皈依,若以是做,其罪為破滅自己出離六道之墮落做。所以,坐下弟子與諸位大德,佛法不是迷信,更不是邪魔外道能用的法,希望你們撥開雲霧見青天,能於自己的緣分中,一門深入的去獲證,如果不能獲證諸佛所說,卻以自己的想像與理解稱為佛法,就是自欺欺人的墮落重罪。若有人說,佛法是一種宗教,並稱不能實證,吾諦深今告之汝:汝等為不能救輩,諸佛所說皆誠實實證之說,沒有暇眥,我已全部實證,所以,祝你們精進勇猛修學,早獲佛法實證,切勿自欺欺人自尋墮落。諦深2015,1,26日應弟子因群內比丘狂妄言說問。


佛法與佛教的區別

佛法是無神論的,而佛教為有神論;

佛法的作用是自己救自己,尋求自性的解脫,而佛教是靠佛菩薩救自己,靠念佛求往生,靠念阿彌陀佛尋求外力;

釋迦牟尼本是覺悟者,是覺悟真理的人,闡述人生命運的真相教人們修自己獲得善的命運與覺悟,而佛教編造杜撰神話虛構天外神佛保佑眾生;

佛法中佛菩薩是自覺覺他的覺者,是師長,佛菩薩不保佑人也不能主導人的命運,而佛教告訴人們誰燒香念佛,佛菩薩就保誰吉祥平安、升官發財,升學成功等;

佛法不在寺廟在用心領悟,而佛教以出家入寺廟讀經書念佛為內容,不允許信眾用事實來領悟和見證真偽。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佛教』一詞是怎麼界定的?

1,現代社會,人們習慣把佛教歸類為社會宗教的一種。如果是這個意義上的佛教,那麼其中很多人燒香求發財求保佑之類的,可以說是迷信。但這個真與佛沒啥關係。

2,如果把佛教理解為佛的教導,那麼 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佛肯定不認為自己是在創立宗教。對佛而言,佛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真理想辦法教授給別人。佛是認為自己知道諸法實相的。這些可以自己去讀比較公認的佛經 了解。這個談不上迷信,至少目前還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表明佛的理論如唯識無境 錯了。


就是迷信啊。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誰不知道?

宗教不就是迷信么?

來來來,六道輪迴是什麼,你給我說清楚來,並且,證明六道輪迴的存在。

哦,佛法救自己是吧?你告訴我,得救的標準是什麼?如何驗證得救了。

順便,題主是個三無小號。這就是個來知乎宣揚迷信的水軍號罷了。


在佛法中,精於思惟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法進行覺知,這也是為什麼佛法能為魔法助力的原因。精於思惟就是意識到了什麼,通過自證獲得屬於自己的知道。比如,意識到耳朵可以聽到東西但聽到的東西不是本來面目,這是覺知到關於耳和聽的法;意識到某種存在是生/老/病/死法,它在生老病死的軌跡上這般或那般的前進,這是覺知到關於事物生滅的法;或者意識到,人是復讀機,這也屬於覺知到法,是覺知到關於無我的法。


當然是。

佛教不是幾個修行者,幾個覺悟了的人。佛教是整個世界上一個龐大的信仰集體。佛教包括了許多寺廟,許多僧侶,無數信徒,以及相關產業。這些加在一起才是佛教。

那些燒香拜佛祈求發財平安的難道不是迷信嗎?

拿著吃齋念經希冀能夠死後前往極樂凈土的僧侶難道不是迷信嗎?

那些泥塑木胎的佛像難道不是迷信嗎?

就和中醫一樣,少數真的大師,少數真的能治病的藥方,不能改變整個中醫界群魔亂舞,騙子滿地,假藥橫行的整體局面。

佛教也一樣,幾個真的覺者,幾個閃光的思想,改變不了整體迷信的現實。


佛教提倡的「覺悟」,與「迷信」可以說是根本對立的。

所謂覺,說簡單點就是不要去腦補任何事實,而是去掉理性邏輯的推理,感性的主觀傾向性,以及潛意識的經驗干擾,以清凈的覺察力,去洞見事實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真正明了事實是什麼。

即觀。

哪怕是起心動念這麼微細的事,也是覺的對象,所以需要更銳利的覺性才能做到。

即定。

定觀而生慧,即悟。

是不是與科學精神和探究事物的方式一致?兩者只是方向和著力點不同而已。

覺悟是一個實行的過程,但在佛教,漸漸變成了一種結果。好似渡船過河,原本船是工具,現在卻成了目的。

於是,迷信就滋生了。


佛法是覺悟覺悟智慧的教育,一點迷信都沒有,燒香,跪拜,點燈點蠟燭,供花供水果,供清水都有含義,都是表法,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都是為了實質服務的。

什麼是迷信?不知道自性是什麼,自性在哪裡,不明白因果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沒有用上純凈純善自性中的智慧德能,違背了真如本性(自性),用的都是妄想執著愚痴的心,迷惑顛倒盲目地去信,簡稱迷信。迷信導致了能起作用,起現行,能種種子的心,也就是自己所想的(思想、見解),說的話,做的事(身口意),與自性都不相應,所追求、想得到的都是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這些假的、虛妄的,種的都是六道輪迴的因(種子),因果不空!果報肯定是在有生死輪迴的六道裡面受苦受難,這就是一個有妄想執著用錯了心的六道凡夫,標準的糊塗人。

學佛一定要做到明信正信佛教,不能搞迷信,更不能搞邪信!(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六篇)?

mp.weixin.qq.com圖標


可以肯定地說:佛法是世出世間圓融大智慧,是極力反對迷信的,如金剛經里把佛及法相皆破……明白人不用說,糊塗人怎麼說也說不清!


佛和教分開說。迷和信分開說。佛是徹底的覺悟者,對佛的信,既應當正信,更需要通身靠倒的無任意疑的信。教,後期的人們對佛的信而聚眾再演變出「教」。信當然應當是正信,還需要正行。普通人意義上的信,就是你題中的:大家——陷於普通意義上的「迷」、「盲」,「迷迷糊糊」、「盲修瞎練」,這種情況太多太多了。更甚至借佛的名義下滿滿的「貪嗔痴慢疑」甚至「殺盜妄淫」!佛不是萬能,佛只是指路者,剩下的需要苦海中的「你」和「我」——實修實證,無法包辦或代替。正確的修和行,不能說是迷信。


慈誠羅珠堪布:佛教是迷信or智信 ?

什麼是佛教?長久以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佛教的定義。

  為什麼要談這個題目呢?因為,即使很多學佛多年的人,依然弄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其所涵蓋的範圍究竟是什麼?這種現象不單是在漢地,在藏地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除了一些僧侶外,一般的農、牧民對佛法的內涵並不十分了解,多數認為只要能修建巍峨壯觀的佛塔、金碧輝煌的寺廟,或者持誦觀音六字大明咒,就算是很不錯的佛教徒了。但這些僅僅是行善而已,既不是學佛,也不是修行。有鑒於此,所以有必要在此略加說明。

  佛教≠信仰

  有些人認為:佛法是一種信仰。

  信仰亦即信心。信心當然是佛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但若因此而界定佛法就是信仰的話,則又不免失之於過分簡單了。信心僅僅是佛法諸多觀念中的一個,但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雖然也提倡信仰,但現代不也提倡對科學要有信心嗎?譬如,如果不相信科學的話,可能連飛機都不敢坐了。正因為相信科技,相信飛機能承載人們翱翔天際、跨越山海到達目的地,人們才會乘坐飛機。無論做世間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辦,佛教所謂的信心,也是如此。所以,若界定佛教僅是一種信仰是不正確的,信仰並不能等同於佛法。

  佛教≠哲學

  那麼,佛教是不是哲學呢?也不是。哲學有西洋哲學、東方哲學等不同的類別。雖說其中的某些思想與佛教相似,但任何哲理剖析出來的深度,都無法迄及佛法的層次。所以,佛教也不等同於哲學。

  佛教≠科學

  佛教是科學嗎?雖然佛教中的某些觀點與科學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將兩者畫上等號。

  佛教≠唯心主義

  很多人認為:宗教是唯心主義,但這應該是針對西方宗教而言的。多數西方哲學家都是唯心主義者,故而他們也將西方的宗教歸入唯心主義的範疇。然而,佛教的思想與唯心主義是全然不同的,所以佛教也不是唯心主義。

  佛教有四個宗派,其中的經部與一切有部根本沒有唯心的論點;屬於大乘的中觀也沒有唯心的主張;而同屬於大乘的唯識宗則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派別,其中僅有一派所講的小部分觀點與唯心主義有些許相同。

  例如,英國的經驗唯心主義者貝克萊所主張的部分觀點,就與唯識宗所說的:「境由心生,法由心造。」表面上有些類似。羅素在《哲學問題》的第一章——「現象與實在」里,也對貝克萊的觀點進行了剖析,並從中發現,要完全扳倒貝克萊的主張,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儘管如此,唯心主義的這些見解,仍難以迄及佛教唯識宗所探討的深度。

  除此之外,唯心主義與佛教的觀點就再也沒有任何相同之處了。

  其實,不管是唯物主義、基督教、古印度宗教,還是其他宗教等等,都有與佛教相似的部分。然而,這些例子僅只說明它們確實有某些相似處,卻並不表示它們在整體上無分軒輊。因此,縱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就此將佛教視為唯心主義,因為二者從根本上就不同。如果撇開小小的相似處而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則其間的差異就更大了。由此可以證明,將宗教視為唯心主義的觀點,純粹是西方傳來的一種主張,佛教是與此全然不符的。

  舉例來說,月稱菩薩1的《入中論》是代表大乘佛法最好的經典,該論認為:從世俗諦2的角度來說,精神與物質都存在;從勝義諦3的角度來說,則物質與精神均不存在,二者都是空性,並不是物質是空而精神不空。月稱菩薩進一步說道,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觀點,因為佛在《俱舍論》4中,對世俗諦的精神與物質都有所探討。而在講述《般若波羅蜜多》時,又同時破斥了精神與物質。換句話說,若認為成立則雙雙皆成立;若認為不成立則雙雙皆破斥。這是月稱菩薩的論點。

  而密宗寧瑪巴5的觀點,則以無垢光尊者6為代表。他認為:外境不是心,只是心的幻化而已。

  唯心主義的觀點我也知道一些,實際上佛教與唯心主義的觀點相去甚遠。因此,佛教是唯心主義的說法根本無法成立。其實,也沒有人真正認為佛教是唯心主義,只說宗教是唯心主義而已。不過,西方宗教確實是如此。

  綜上所述,佛教不是唯心主義,因為它不認為精神是第一性;佛教當然也不是唯物主義,因為它也不認為物質是第一性。

  佛教≠宗教

  佛教是宗教嗎?

  『宗教』這個詞是從西方傳來的,如果從宗教的英文字religion本身的涵義來解釋的話,則佛教也不能算是宗教。因為religion的字義中含有承認上帝存在的意思,西方有些人不認為佛教是宗教,正因為佛教不承認造物主的存在。而過去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佛教不是宗教。我認為佛教也不是西方人所下定義的『宗教』,因為佛教向來都不承認上帝的存在。

  既然如此,那佛教究竟是什麼呢?

  ※ ※ ※

  佛教=佛學

  佛教的真實含義就是佛學。因為,佛教實際上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學科;或者可以說,佛法是讓凡夫通過修學以達到佛的境界的一種方法。因此,佛教就是佛學。

  佛教=教+證

  佛經對佛教的定義就是兩個字:『教』和『證』。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傳講的,或是經過釋迦牟尼佛加持和開許,然後由菩薩們寫下的經論,如藏傳佛教的《丹珠爾》7和《甘珠爾》8;證,是指個人的修證,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三部分。也就是說,教證這兩個字代表了整個佛法。另外,還有更重要的兩個字,也可以全面概括佛法的定義,那就是『智』和『悲』。我們今天就從智悲兩方面來談談佛教。

  佛教=智+悲

  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顯宗、密宗的內容,都可歸納於智悲當中。智悲雙運,是整個佛教的精華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雙運;所謂學佛也就是學智慧與大悲。

  那麼,燒香、磕頭、念經等等是不是學佛呢?是學佛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內容。

  佛是什麼呢?唐卡中畫的面色金黃、結跏趺坐的佛,是不是真的佛呢?那是不了義的佛。

  大乘佛法認為:佛的化身與報身,是佛陀為了度化凡夫與十地菩薩而分別顯現的形象。佛為了能與凡夫溝通,就必須顯現化身9。雖說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藏10,但由於沒有證悟,因此佛的法身對我們還無法起到作用。要想證悟,想走解脫道,就必須依靠化身佛與報身佛的引導。然而,化身與報身都不是真正的了義佛,唯有法身才是真佛。所謂的法身佛,就是指智悲雙運。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智慧與大悲。所謂的成佛,就是指斷盡所有的貪嗔痴煩惱之後,所顯現出的本自具足的如來藏之所有智慧與大悲,此外無他。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高僧榮森班智達11曾說過:佛教永不改變的定義,就是智與悲。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解釋都不足以完整地表達佛法的內涵。

  他認為:學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個方法都可以。譬如:凈土宗的念佛是方法之一;禪宗的打坐參禪也是一種方法。但不能認為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算是學佛。同樣的,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這是兩種方法;不能認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認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氣脈明點的修法,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成佛之道,不修氣脈明點照樣可以成佛。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有些方法可有可無,佛教並沒有限定非用哪一種方法;但唯一不變的精髓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與大悲,就不能成其為佛法。雖然這是榮森班智達的論點,但卻是顯宗密宗都認同的。

  總而言之,如果從智悲兩方面來表述佛法,就能完整地概括佛法的全貌。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則可回答說:佛法就是智悲。學佛是什麼呢?就是學智慧與大悲。

  智慧

  所謂『智』,是指佛的智慧,與世間的智慧不盡相同,但也有類似處。譬如,佛對娑婆世界(亦即世間人所說的宇宙)的描述或對世間種種事物的看法,既有與一般凡夫的觀點一致之處,也有出入較大之處,但無論如何,佛所說的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例如,佛在描述宏觀世界時,曾提到有須彌山、四大部洲、……等等的存在。這就與部分世人的宇宙觀有著一定的差異,因為以常人的眼光來看,這些事物都是無法找到的。

  相對於古代的人來說,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其實更具有深刻的意義。因為,古代人對宇宙的形成與結構所知有限,當時的佛教徒也不會對這個議題進行進一步的思維,所以沒有必須解釋的迫切性;但在當今世界,依賴現代科技而形成的宇宙觀,尤其是對宏觀世界的認知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就有許多與佛教亦異亦同的觀點。為了不讓世人對佛教產生誤會,所以有必要加以說明。

  佛陀傳法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向每一位聽法者確切地傳達三法印(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的義理,如果不能清楚闡明三法印之理,就失去了傳法的意義。

  三法印為什麼如此重要呢?這是有經教為證的。佛陀住世期間,弟子曾問佛:佛陀圓寂後,若有外道假造佛經,該如何分辨正法與偽法呢?佛陀回答說:無論任何經論,只要包含了三法印的義理,都可納入佛教中,否則,就不是佛法。提綱挈領掌握要點,才是佛陀最著重的,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傳法時十分注重三法印的原因。

  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在釋迦教法的聽眾當中,有著各種不同背景的眾生——外道、婆羅門教徒、天人、非人等等。其中,以婆羅門教徒為主的很多聽眾,都持有與實際不符的宇宙觀。

  佛陀深知:如果不合時宜地去駁斥他們,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弘揚佛法的事業也將受到威脅。為了相應於這些聞者的根基,釋迦牟尼佛便採用了一些善巧方便──雖然明知那些觀點是不正確的,卻沒有去推翻他們。當務之急,即是傳講三法印中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的道理,其他觀點正確與否都是次要的。因為,唯有通達三法印才能讓他們從輪迴中解脫出來;其他諸如宇宙觀等等,學得再透徹也與解脫毫不相干。

  正因為佛陀沒有糾正他們的某些觀點,所以當時的宇宙觀就這樣被保留了下來。當聽眾的根基發生變化時,佛即會適時地駁斥他們原有的宇宙觀或其他觀點,並建立一種與其根基相應的觀點,這些都是佛陀傳法時的善巧方便。這正是佛經中的宇宙觀為什麼不同於現代宇宙觀的原因。

  這種解釋,並不是為了應付現代人所提出的「佛經內容與當代科學結論不一致」的質疑,才強詞奪理用以搪塞的。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解釋妥當了。因為,當時的人並不具備現代人的宇宙知識,因此也沒有必要作出什麼解釋。這就說明,佛陀利用這些權巧方便來調化眾生,正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表現。

  佛陀自己也曾說過,為了配合不同聽眾的口味,他傳法時講過許多相互不一致的論點,但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空性。例如,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說,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及『有漏皆苦』是真理;然而從勝義諦的角度來看,這兩者就談不上是絕對的真理,唯有『諸法無我』才是絕對的真理。

  其實,縱使佛教對宏觀世界的描述與現代人的認知不同,也不能證明佛教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所謂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也只能說是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用肉眼或儀器所能觀察到的世界罷了,誰也不能就此認定這是唯一的宇宙真理。

  佛教認為,六道眾生看同樣的一杯水,會有六種不同的顯相;六道眾生看世界,會看見六種不同的世界,這就是多種宇宙的概念。

  就微觀世界的層面來說,以前也講過許多了,現在只略略提一下。從過去的經典物理到相對論,再到量子物理,一路走來,這些科學的觀點越來越接近佛教的論點。量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也認為,自從提出了量子物理的論點,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知,已朝著佛教等東方文明所指引的方向邁了一大步。我提到這些的原因,就是為了指出科學與佛陀智慧相似的地方。

  而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就是只有佛才能講出的那些論點。不論是現代的科學或哲學,就算再往前發展成千上萬年,也永遠無法達到佛的境界——空性、光明、萬法皆為佛的壇城12、本來清凈等等。世間所有的思維與邏輯,所有的聰明才智,甚至神通都無法感知佛的這種境界。這就是佛的智慧凌駕於所有知識之上的表現。

  話說回來,智悲的『智』,可以簡單地解釋為證悟空性的智慧。證悟空性包含了很多意義:證悟人無我,證悟顯宗中觀的空性,以及證悟大空性與光明;從密宗的觀點來說,空性與光明沒有任何分別,這也涵蓋了大圓滿的見解。

  在世間流傳下來的所有文獻及思想中,都不存在大空性這個名詞,即使有的話,也只是將物質分解到不能再分的粒子後,所剩的一片空白。而現在有些人就連這點都還不敢肯定,仍然要堅持保留能量的存在——能量也是物質。因為,如果連能量都不存在的話,那麼所有的物質都將變成是無中生有的。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無法接受的結論。因此,他們所能理解的程度,連顯宗的境界都達不到。

  我在前面提過,在微觀世界中,科學與佛的見解稍微有些相似,但這還不是佛的境界。雖然有一些七、八十年前的中國學者,不論出家與在家人都有,曾用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理論來解釋空性,但都不是很恰當。因為,這種解釋實際上是一種斷見13:物質轉換成能量後,物質就消失了——原來存在的變成空無,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空性。

  佛所講的空性,不須經過這種轉換的過程,而且依照能量守恆定律,也無法承認從有到無的說法;即便承認,這些推導也絕對不符合佛教所講的空性。事實上,真正的空性並不是物質變成空性,而是既是物質,又是空性,在物質現象存在的同時就是空性,這才是佛所說的空性。

  儘管現代物理學家對物質世界的認知,已與佛的觀點相當接近。但在精神層面或空性的見解上,現代人與佛教的智慧相比,仍有著天壤之別。

  以世間人的智慧所能達到的最佳結果,充其量是能讓日子過得更好一點,譬如科技的發達所帶來的物質文明等等。可是也有人認為,科技帶來的不是更美好的生活,而是更複雜、更危險的生活,這種說法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相對而言,經由佛的智慧所能達到的結果,則是讓每位眾生都能從輪迴中解脫。這不僅僅是書面上的理論,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只要肯如理如法地修行,每個人都能親身體驗到這種結果。

  以上所講,就是佛教的『智』。

  大悲

  所謂『悲』,亦即大悲心。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因為所有的大乘發心,都是源於大悲心的。如果失去了大悲,就根本不能稱其為大乘佛法。

  佛陀所講的大悲,是檢視世間所有的思想當中都不存在的見解。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崇尚倫理道德,西洋文化提倡慈善與社會公益,但佛陀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等思想,以及大乘菩薩所履行的無條件的奉獻,卻是整個世界絕無僅有的。

  如果要細說大悲,則可從兩方面著手:

  世俗方面的大悲

  譬如,佛陀在學道時,僅僅為了讓一頭飢餓的獅子填飽肚子,就毅然決然地布施了自己的身體;又譬如,倘若有人強迫這個房間里必須有一個人從十樓跳下去,那麼,符合大乘佛法真意的行為,就是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都主動表示自己願作那個跳樓的人。這不只是嘴上說說罷了,而是發自內心的想到:如果跳下去,一定非常痛苦,不如讓我一人代替其他人承受這個痛苦吧!

  諸如此類的布施及忍辱等行為,都是世俗方面的大悲心。佛法的真正意義,是不僅要這樣發心,還要有實際的行動;不僅要從事救災、布施衣物、看護傷患等,解決眾生暫時痛苦的慈善活動,而且甘願為眾生的解脫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代價。

  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因為慈善活動只能解決眾生的暫時痛苦,就放棄力所能及的世間慈善之舉。作為發心利眾的大乘行人,社會上的慈善活動當然也應該參加。

  戒律中有一則故事:一個卧床不起的重病比丘,由於乏人照料,所有大小便都解在床上,污穢不堪的景象大家可以想像。

  一天,釋迦牟尼佛帶著阿難來到這個比丘的住處。見到佛陀的蒞臨,比丘惶恐至極;然而,佛陀卻輕言細語地安慰他,並讓他把髒的衣物拿來,然後親手替他清洗。既然佛都能這麼做,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就更不用說了。不過,這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悲心;真正的悲心,是在生死關頭能做出捨己為人的決定,並付諸實行。雖然,在某些其他的思想或理論中也提及這一點,但他們的悲心卻是片面的,範圍很狹隘;而佛的大悲心卻是普及一切眾生,而非僅僅針對人類或佛教徒的。

  超越世俗的大悲

  更廣、更偉大的悲心,是絕不止於讓眾生吃飽穿暖,雖然這些事也要做,但卻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讓所有眾生明白輪迴的真相及解脫的方法。首先,令眾生了解輪迴的真相;然後,教導他們如何從輪迴中獲得解脫,此即佛陀最偉大的慈悲。

  為什麼呢?譬如,即使將一位病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康復為止,但這樣就能防止他以後不再生病嗎?不能。我們能解決的,只是這一次生病的問題罷了,他在往後的生生世世中所要經歷的病痛,我們是愛莫能助的。任何形式的財物布施,都只能暫時解決眼前的生活貧困、衣食無著的問題,卻並非長遠之計。只有讓眾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導他們修行,從而踏上解脫道,才能徹底地、永久性地解決他們的所有痛苦。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利益、度化眾生,才是實質的救度。

  唯有像佛這樣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他世間的慈悲只能稱為『悲』,還不能稱其為『大』,因為大悲心與佛的智慧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雖然其他宗教所作的慈善事業比較多,但其以救世之名所挑起的『聖』戰也為數不少。所以,這是不是絕對的慈悲心還值得商榷。相對而言,佛教從來就沒有要征服或降服的意思。佛也說過:他根本不在意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所獲得的勝利,他所強調的勝利,是通過調伏自相續所得到的勝利。

  其實,大悲還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意義:

  佛曾經說過:「我告訴你們解脫的方法,要不要解脫,全由你們自己決定。」也就是說,每個眾生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由佛陀來安排的。這種說法所表明的態度,就不像其他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或『造物主』——誰能上天堂,誰該下地獄,都由他們全權主宰。由此可知,在大悲當中也包含了佛教的自由、寬容、平等、和平等意義。

  ※ ※ ※

  智悲雙運的實際修持

  那麼,該如何修持智悲呢?

  其實,菩薩所行持的六波羅蜜多14,都沒有超出智悲之義:布施、持戒、忍辱是大悲;禪定、智慧是智;精進則是智悲的助緣。簡約言之,可以智悲二字來界定佛教的意義;至於其深廣的內涵,則是六波羅蜜多。

  既然整個佛法的精華,都濃縮於智悲二字。那是否有什麼方法,可於一座將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涵蓋其中呢?答案是肯定的,方法就是修習智與悲。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修大悲心需要細密深刻的思維,而證悟空性的智慧又不允許任何雜念,兩者相互矛盾,又如何能在一座當中同時修持呢?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要修菩提心、受菩薩戒,一旦受了戒,菩薩戒的戒體——菩提心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相續當中。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一步修空性。

  當進入空性的狀態時,並沒有明顯地思維「願一切眾生脫離輪迴痛苦」,也可說是沒有明顯的大悲心。但因為之前所受菩薩戒的戒體已存在心中,故而當心進入空性境界時,菩薩戒也隨之進入空性之中。要知道,菩薩戒並非物質而是一種心的狀態,雖然在進入空性境界時,心裡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念頭,但菩薩戒卻是存在的。所以,心與菩薩戒不分彼此,同時都可以進入空性的境界。此時菩薩戒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菩薩戒,這就是智悲雙運。

  所謂雙運的意思,就是當我們停佇在證悟空性的境界時,心既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又與菩薩戒無二無別。若能這樣修持,則已囊括所有大乘佛法的精華,再沒有什麼需要修的法了!

  這是初學者的智悲雙運修法。如果能這樣修,則僅在一個座墊、一個位置上或同一時間內,就可以將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之精華徹底無餘地修完。

  當然,在大悲心之前,還是要先有出離心。倘若自己對輪迴痛苦都沒有真切感受的話,是無法對眾生生起慈悲心的。因為慈悲心的來源,即是眾生的痛苦。沒有慈悲心,菩提心也無從生起。出離心的另一個條件,是希求解脫。當看到眾生在遭受痛苦折磨時,發願要讓他們獲得解脫。但轉念一想,如果自己不能先解脫的話,又如何能帶領眾生解脫呢?這樣一來,出離心的兩個條件就都具備了。

  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礎,有了菩提心就可受菩薩戒,而菩薩戒是可以自受的,在受持菩薩戒之後,便開始修空性。當菩提心與空性結合在一起時,即為智悲雙運。有了這樣的見解,則所有大乘顯密教法的精華都已瞭然於心。

  出離心、菩提心要一個個分開修,最後進入空性的境界,這樣一來,前面修的出離心與菩提心,也就成了空性的智慧。

  此處所說的空性智慧,不像小乘的人無我見解,它是含有大悲心成分的;而在大悲當中,又有證悟的智慧。這些智悲雙運的見解與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涵義,說起來雖然這麼簡單,真要做時卻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出離心的生起,要靠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加行;而生起菩提心的條件,則是積累資糧(修曼茶羅),及清凈業障(修金剛薩埵)。顯然,不論選擇哪種方法學佛,都離不開外加行15與內加行16的修法,這也是我一直強調修加行的原因。

  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佛教的真正意義是智與悲。從今往後,我們學佛就學這兩個字,修行就修這兩個字,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可學可修的了!

  【註解】

  1、月稱菩薩:古印度佛學家名。公元七世紀時,生於南印度一波羅門家族。出家後學龍樹中觀論等,後為那爛陀寺堪布。承佛之傳,開中觀應成派。

  2、世俗諦:又名世諦,或俗諦,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3、勝義諦:俗諦和真諦。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的世間事相;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聖智所見的真實理性,亦即內證離言法性。

  4、俱舍論:全名《阿毗達磨俱舍論》。第五世紀中,印度佛學家世親所著


無迷有信,無信難見道,信自當頭,不一不異。覺者的智慧,深遠廣大,常人難及,只有一個信字,無疑於它。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會我們更加熱愛生活,積極熱情坦然的對待人和事,除煩惱,知感恩,我熱愛佛教。


「迷信」這個詞從哪來的,知道嗎?

是佛告訴我們的,佛告訴我們不要稀里糊塗的信,要從邏輯、道理、事實來思辨,要從實際修行實際效果來驗證,這是不「迷信」。

佛告訴我們「五蘊皆空」,凡夫若知一切法都無所有,都不存在,從事實、邏輯、道理各種角度反覆說,我們信了嗎?佛說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夢,我們信了嗎?佛說唯識無境,假安利阿賴耶識,我們信了嗎?

我們現在連佛說的字面意思都看不明白,我們迷信佛教了嗎?我們只迷信我們的凡夫見,只迷信我們的愚蠢,迷信這個詞絕不應該與佛說掛鉤。


不真懂就信,不管是佛教還是目前的科學理論還是其它學說,都是迷信。迷信,顧名思義就是迷迷糊糊的相信。

不真懂就不信,還自己為是,也是一種迷信。

佛教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但只有實實在在的實踐,直到悟道,才能真懂,才是正信。沒有悟道,信與不信,都是迷信。


推薦閱讀:

佛說天地八陽之經 是正規的佛教經文嗎?
【末法時期】 末法時期眾生不論第一實義,不樂玩習佛無上道。
佛陀:此人於未來世,必得作佛(圖)—道德真源
念觀世音菩薩真是太靈了!
佛陀:出家人不持戒,不如自投釜中(圖)—道德真源

TAG:佛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