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哲學上是一種一體感嗎?
人們很容易混淆「愛」本身,與「愛的內容與形式」。愛的感受,來自於愛本身的內涵與屬性;愛的對象、內容、形式,只是激發愛顯現的條件。
比如愛著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對應存在。比如:外貌,性格,能力,哪怕是一些小小的習慣性動作,亦或是別人對你無微不至的關懷。總之,需要一些愛的理由。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愛,是由外在的一些條件,激發出的內心的一種感覺。如果外在變化了,愛可能轉變成別的感受,比如恨、怨、失落....。
我們世人滿世界尋找愛,其實,尋找的只是激發愛的條件。愛,它時時刻刻就在你的心裡,無論你找沒找到。很多時候,一首歌,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擁抱……都可以激發出你心中的愛,無論你有沒有男女朋友。
感性的人,就是外在對愛的激發條件比較低,情愫很容易產生。理性的人,這些外在的東西會在內心進行綜合評判,根據評判結果,決定打不打開心扉。世人之愛,都是被動的,被外在吸引而引發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以,不論怎樣的愛,都不是愛去推動,而是愛被外在牽引。只有超越人格的神格,才有能力展示真正的愛,他們的愛,沒有條件,不會因為長得丑,沒有錢,智商低.....而不愛,他本身就是愛的示現,不需要外在的激發,這種愛,是無限與永恆的化身。佛陀的慈悲;神愛世人.....。世人都追逐愛,只看到了美好,卻不知,愛的背後,是深深的恐懼和憂傷。得不到,痛苦;得到了,怕失去。有我之愛,永遠是人間幻象。即使你這一生再幸福恩愛,死亡分離的那一刻,終究歸於最後的真實。佛家從來不講愛,而說慈悲。把對愛的追逐,轉化成對愛的領悟。這種領悟,指引著你,達到一種內在的圓滿,那時你會發現,人間之愛只是一場遊戲,一場教學。
世間本沒有愛,因為與「一」的分離,而產生愛的本能,愛就是渴望融為一體。不僅僅男女情愛,父母之愛,兄弟朋友,寵物,愛國家故鄉等等,當分離時,都會引發類似的情感。而真正在一起,並不會有愛的感覺,只有圓融自在的感覺。我是我所是----是神;我是我所不是---是人。充滿矛盾,渴望愛。所以,世間只有真理(本體,一,道,自性,物自體....無論怎麼稱謂)。愛,藝術都是我們與之分離後,指月之指。如果你只是在人間尋找手指,就是迷,最終無所得。只有通過手指去發現真理,才會真正了悟愛的涵義!哲學類最為重要的,就是嚴謹地提一個好問題。對於提問者所說的『一體感』有些困惑。如果說『一體感』指的單一不可分,可以說是的。愛可看作是內感官的一種直觀(有點類似於對時間的直觀)。我們似乎能直觀到它,但要仔細追尋,這種直觀又似乎空無一物,所以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分割它。
從哲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將愛看作是理念。所以,愛是一個逼格,不對,位格很高的詞,是善之下的概念。作為理念,愛是從最高理性(通俗地,就是人之天啟的部分,或人天共有的部分)中自然流溢出的。或者說,愛是人所本有的,但世事之煩擾,使愛蒙塵,掩蓋了愛的璀璨光芒。如果我們拋開俗務紛爭,靜觀自己,使自己回歸人的本真狀態,我們就會回憶起作為人之最初始組成部分的愛,看到它的光芒與真實(不是說我看到了,而是大多數哲學與宗教都如此主張,所以必有高人看到了,從而啟示下來)。
作為理念,愛不是可經驗的實在對象,但這並不是說它全無用處。實際上,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高遠又最為完美的意象。這種意象以殘缺的方式存留於我們的行為中,我們正是在經驗中感受到作為理念的愛的存在,同時也意識到現實中並沒有達到它的完美,從而有欲達其完美的意願。所以,愛之理念具有一種指導實踐的功能,廣泛地用於指導我們的人際關係,社會追求與社會構建。
愛情之愛是愛的一種強烈形式。當我們追問『愛情是什麼?』時,問題的答案就自然地指向了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既然愛之理念不可觸摸,我們就應從利益的角度來數學地衡量它,所以門當戶對,有房有車就是關鍵的。另一個方向是:愛之理念雖然空無一物,但依然光芒璀璨,是人的最高本質,值得我們拋開一切去追求。
理念都是一些以自由為根據的東西。當我們以物質去衡量愛時,也就是已被慾望所驅使,慾望限定了自由,從而也使愛之光芒變得暗淡。
如果我們花點時間去直觀善與愛,我們就會發現,在殘酷的現實中,世間畢竟還有很多純凈的東西,還有很多值得去感受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超越於個體之外而普遍的,但卻是個體可追求的。
在網路上的很多對罵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種理念的缺失。人們認為所有行為都受利益的驅使,從而潛藏陰謀。有人認為女孩願意嫁外國人,是因為我們仗打輸了。甚至女性的人+權主張,也被認為是女性試圖從中漁利。缺乏共同理念,使我們的社會有陷入叢林社會的危險。如果我主張:善、愛、美、真是人類共有的理念,估計不會有人反對。於是,在現實中,對這些人類共有理念的信念強度,就是一個社會的衡量標誌。
試想,如果我們都對愛情這一理念毫無追求,並用經濟的利益詆毀它,嘲笑它,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是多麼的了無生趣和悲哀啊!
應該說是尋求一體感的過程,而非是一個結果。它的結果是在體驗到一體感的時候隨即分離。
有趣,正好在看九章集-論愛,然後就在知乎刷到了這個問題……
愛是矛盾的,一體感是愛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只考慮一體感,就忽略了它的反面可能也是愛的表現。如果只一味追求一體感,就忽略了雙方的個性,而過分強調雙方共性。
謝邀,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曾經說過,愛,應該成人所愛,達到共同之愛!其實,每一種愛都是自私的,也都在進步,客觀來講,哲學上的愛應該是一體的,也可以理解為合二為一,這種愛包括了世間所有愛,這些愛的終點和高點應該是成人所愛,進而為我所愛,亦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是一體的,也是不可分割的,是愛在進化論里的升華和終極。
推薦閱讀:
※《許三觀賣血記》小感
※太原作家說太原 三家分晉
※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識是什麼?
※東北邊疆行日記(十)土字碑前路斷頭
※戲說中西——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