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盤和硬碟的區別是?軟盤到底是什麼?
對於「軟盤、硬碟、磁碟和內存」這4個概念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有聽說過。
尤其是硬碟和內存。我們去買電腦時有兩個必須要考慮的參數,就是內存大小和硬碟大小,一般來說內存越大電腦運行速度會越快,硬碟越大能夠存儲的文件就越多。這麼看來硬碟和內存好像毫無關聯,其實不然,不管是內存和硬碟還是軟盤和磁碟,它們本質上來說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
一、磁碟
先來說說磁碟、硬碟和軟盤之間的關係。
磁碟分為硬碟和軟盤,它們都是外部存儲器。外部存儲器的特點就是不受斷電的影響。那硬碟和軟盤又有什麼區別呢?
硬碟一般都裝在機箱裡面,容量較大,能夠存儲的文件比較多。
而軟盤並不是裝在電腦裡面的,而是可移動的,一般用來存儲文件和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拷貝文件,就功能上來說它和現在的U盤是一樣的,只是外形、存儲原理不一樣,它的容量要比硬碟小的多,比如最常用的3.5英寸的軟盤容量只有1.44MB,這麼小的存儲空間對於目前的我們來說基本上什麼也幹不了,而且它的存儲速度要比硬碟慢很多。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腦才會用軟盤,目前已經被淘汰。
二、內存
前面說了外部存儲器,再來說說內部存儲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存。內存的的存儲速度要比硬碟快很多,但是內存會受斷電的影響,也就是說一斷電裡面存儲的所有數據都會丟失。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做了半天的word沒點保存鍵,結果這時候家裡停電了(或者死機了),那麼再開機的時候我們做的那份word就沒了。因為沒點保存鍵的話,這些還沒保存的數據就是暫時存儲在內存裡面的,一旦斷電就會丟失,只有我們點擊保存按鈕後才會永久存儲在磁碟中。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個特別通俗好理解的說法:做菜時,我們聰明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就好比是CPU,切下來的菜好比是數據,切下來的菜總是先臨時放在砧板上,砧板就好比是內存,砧板小了菜容易掉到地上,就象內存小了容易卡一樣,最後菜才進鍋子(硬碟)。
百度百科歡迎你一個軟,一個硬。。嘻嘻。
硬碟就等於軟盤和軟碟機封裝到一起。然後把磁帶一樣的碟片換成硬的金屬碟片。
然後工作起來就是一個盤玩命轉,一個磁頭懸在盤面上來回讀取寫入。
大概相當於陶土在轉盤上,手指來回動。謝妖~
軟盤實際上可以看成是早期的U盤,用於去移動拷貝一些小的文件是在早期很方便的。
軟盤的材料是塑料上面塗了一層磁性材料,用於存儲數據,他需要軟碟機來讀取數據,軟碟機與現在的HDD結構有些類似,都有磁頭,控制電路和馬達,用於選擇讀取數據的扇區。
和HDD.SSD區別實際上是存儲介質的不同以及訪問介質方式的不同,早期的軟盤非常流行,但是好像U盤出來後,就完全沒有競爭力,也就淡出了市場了。
總的來說,你可以將軟盤看成早期的U盤或者是CD-ROM這種方便移動存儲的東西。就存儲方式來說,本質上沒有區別,如名稱所暗示的那樣,軟盤的存儲介質較軟(附有磁性材料的塑料,大概像磁帶),硬碟的較硬(直接是磁性金屬)。
其他所謂容量等各方面的區別,都是出於經濟考慮最終形成的後果。(只要肯破費,1t的軟盤也可以有)
軟盤和硬碟是磁性存儲方案中兩類不同的設計,區別僅限於機械設計方式不同。(就好比你可以設計一個將磁性材料附著在陶瓷上的磁碟,可以把盤面做成各種奇特的形狀,稱它為「陶瓷盤」——本質上都是一類東西。)
——————————————軟盤————————————————————————————第一個軟盤是由IBM於1971年開發出的,直徑8吋。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與使用的需要,又派生出5.25吋的軟盤,並廣為使用在Apple II、IBM PC及其他兼容電腦上。蘋果1984年在Mac機開始採用3.5吋軟盤,此時容量不足1MB,後來,由日本索尼的3.5吋軟盤容量有1.44MB所取代,這種軟盤80至90年代盛行,直至2000年代以前,3.5英寸軟盤仍是電腦普及設備之一,後已漸被淘汰。———————————————硬碟————————————————————————————硬碟(英語:hard disk drive,簡稱HDD)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信息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回讀,例如磁場導致線圈中電氣的改變或讀頭經過它的上方。早期的硬碟存儲介質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採用的是固定的存儲介質,碟片與磁頭被封裝在機身里(除了一個有過濾的氣孔,用來平衡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導致的氣壓差)。軟盤硬碟____________————————以上都是搬遷黨——————————————————————說點自己的理解,從軟盤,到硬碟,到現在的流行的固態硬碟(和機械差別很大)到未來的雲端,技術總是在進步,如果一定要問差別,那麼就是更快,更強,更便宜。摩爾和反摩爾定律不斷的在推動著技術的革新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