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社會學生只會說普通話而不會說方言?
合理現象。普通話教育推廣力度的增強和英語水平重要性的提高導致方言的地位降低。
理性上來講
1、國家推行普通話力度越來越大,以前推廣力度還不夠的時候,學校有些老師上課還用方言,後來都全部強制普通話了。
2、我個人認為,一般人可以精通掌握兩門語言,如果一門給了普通話,那麼另一門,現在人(家長和學生)更希望是英語。不敢說其他國家,但個人感覺英語在中國的語言地位,僅次於普通話。在實用性上,英語是應試教育永遠存在的主科,從小學到大學四六級到考研考博,英文考試永遠避不開。英語學好,成績也好,父母驕傲,孩子開心。在娛樂性上,英文音樂影視作品一直是新生代文娛領域的主流,學生更是對英文加深了好感。
3、學生都講普通話,對外地學生也比較友好。(本地人對外地人會有外號,比如XX佬)
但於感情來講,我希望方言是能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的,方言是一種獨特的語言符號,那種在外地聽到本地話的感覺是很舒服的。
生活不是遊戲,
技能條 點滿了一直是滿的,
生活里的技能,你不用的話就掉了,再不用就要重新練了
當然,現存生活中很多人就沒練習 「方言」這個技能條
首先了解一點,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用於互相了解和表達的。
普通話是什麼意思呢?普遍共通的語言。
那為什麼推廣普通話?是為了讓各地人可以正常溝通,科技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距離前所未有的近。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北方方言普遍互相猜測還能八九不離十。
廣西,福建,廣東這些地方自古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甚至誇張到相鄰倆個村子聽不懂對方說什麼的地步。
回到第一條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如果你覺得你所謂的方言是瑰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你可以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去推廣,如果有人接受那證明你是正確的。但是事實上是一些小語種方言,根本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任何一門不超過千萬人以上使用的語言都沒有價值,因為違背了語言發展的最起碼規律。
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全國人學習漢字有用嗎?全國人都懂知識文化是好事嗎?你說呢?
我國很多少數民族都在用著屬於自己的語言甚至文字,沒有溝通就沒有了解,沒有了解就不會溝通。
你僅僅是方言而已,我會告訴你現在90%的蒙古族不會說蒙語,不會寫蒙文。你說這好嗎?我告訴你好,因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當中國崛起到的時候人家不會說你是什麼民族只會說你是中國人。為什麼?書同文,車同軌,言同音。
這樣堪比始皇帝的功績你居然問好不好?問這樣問題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一個字:好!
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國家教育體制的成功,令人欣慰
我的想法是比較極端的,我認為所有的方言都是無用的,什麼吳語粵語客家話東北話四川話北京話,都該一棒子打死
不同方言的存在會增大地區間的隔閡,助長地域歧視,影響民間交流,阻撓經濟發展,危害國家統一
我希望所有中國人都努力學習普通話,大人實在學不會就算了,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浩蕩離愁白日斜(xia)
斜 這個字 在江淮官話里就是霞這個讀音
回到問題
這種現象挺的,缺少了日常的應用,與新詞的開發,方言漸漸失去了她的活力。
尤其是當與家鄉人說方言時,碰見新詞時,就需要切換成普通話,那感覺特別彆扭。
但是 方言有時候的確能幫助你了解許多有趣的東西。比如開頭提到的古音之類的。
再比如,(以江淮官話中的泰州片方言為例)在韓語中,車 ?的讀音與泰州方言的車都發作類似Ca
還有水族館 一詞,甚至日韓 還有泰州話都是類似的發音。
當然 據說吳語的同學說,他們也有部分詞和日/韓語發音相近的。
還有 我們小時候會出現用方言背古文 背的更快更順暢的情況。
說句題外話,有時候真感覺當時普通話僅僅以北方方言一地為標準的選擇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有利於所謂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但非常不利於國學學習,因為普通話無讀出古文特別是詩詞的韻味,老師只會拆解詩詞解其意思,無法教平仄,這樣教育,讓教育索然無趣,學生會覺得語文就是死記硬背,無法教出大師和頂尖的學者,實際上幾十年下來我們的國學水平大大不如港澳台地區的學生。
推薦閱讀:
※現在大部分身在異鄉的人說的都是普通話,很少說家鄉話,那麼再過幾十年方言會不會全部被普通話代替?
※吳語為什麼沒有粵語的影響力大?
※如何闡述吳語連讀變調的規律?
※閩南語真有那麼難懂嗎?
※方言是落後的語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