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們同惡的距離,感受很深,我們與其一直譴責這個犯罪的人,不如多想想為什麼?當然這個男孩確實是令人髮指,但是是什麼讓一個原本應該還是天真活潑的男孩子變成這樣,原生家庭肯定有很大影響,而我們的學校呢,之前都沒有發現他的不尋常嗎?有時候覺得未成年人的心裡教育真的很重要,我們國家這個方面好像真的很欠缺。
我想對你爆粗口,但我忍住了。
刀子不割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多疼。
我更想了解男孩以後會不會再殺人。殺的人裡面會不會有我的女兒。
「是否寬恕他那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務就是送他去見上帝」
雖然我一點也不殘忍的虐待、女干殺、分屍、拋屍了一個11歲的小女孩,但我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呢
聖女你好,我很想爆粗口。首先你這個角度就說明與死去的小女孩相比你更為關注這個殺人犯。需要知道,人性本惡,絕大多數其實都會有一瞬間想讓某個討厭的人死的想法,但大家會選擇把這種想法排解掉而不是實踐,因為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而且令一個人生命消失,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他卻做了!有的人本身就是惡魔,永遠不要嘗試理解惡魔,那樣只會逐漸使你成為惡魔!
你知道嗎 有些人是天生的反社會人格 這是刻在基因里的 這輩子都改不掉
他經歷了什麼呢?虐待?欺凌?家暴?還是什麼其他的心理創傷?
答案很可能是什麼都沒有。
總有人喜歡把問題歸咎於教育的缺失。他們堅信每個人生來是一張白紙,會變成什麼樣全看別人怎麼教。但心理學研究很早之前就說明事實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人是生來就帶有圖案的紙。教育和後天環境的確會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全部。有的人天生就是殺人犯,缺乏同理心,再怎麼教也沒用。
看到這個問題很生氣。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療法對於「病人」在過往尤其是童年的生活會有比較大的關注,這可能是你所說的「為什麼」、「經歷」。
但是,蔡某不是精神病患者,也沒有抑鬱,他只是個畜生。
13歲男孩尾隨10歲女孩強姦殺人一事沒準就是因為他日本痴漢電影看多了,分不清現實和電影導致的。報道不也說了這男孩有點心理變態曾經尾隨過別的女性很多次嗎?
再者說中國每天都會有罪犯產生,他們有可能有苦衷,甚至有可能是被冤枉的,還有可能是他們本性即惡,你挨個了解,了解的過來嗎?
只是可惜了這10歲的孩子,人生剛開始就結束了,關鍵法律還不幫受害人,對於犯罪人信息,殺人心態全都因為對方是未成年而保護起來了。真擔心這男孩出來破罐子破摔繼續害人,另外這個判決結果對受害人家庭太不公平了,咱們旁觀者都接受不了更別提家人了。
現在只能希望鍵盤俠們可以多網路暴力點這家人,要是能把這男孩逼死了,也算現世報了。
有的回答真的無語?_?
題主又沒有說要原諒這個男孩你們就一口一個聖母婊的罵
題主的本意是這個男孩的行為間接說明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缺失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具有討論意義的
這是題主自己的回答。
真想知道如果你要和欺負你兒子的人拚命。那麼拚命前會不會先了解一下對方經歷了啥才會欺負你兒子。
開口就要和別人拚命這是不對的哦。
畢竟大愛無疆啊。
最近我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少年殺人」「刑事責任年齡」,法理和情理,孰輕孰重,哪一個才更符合社會大眾的正義訴求?
#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孩案#
案件最終依據刑法相關規定,因未達到刑事犯罪年齡,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收容教養三年。
輿論一片嘩然,認為他死不足惜,13歲少年所在小區也懸掛起正義之橫幅:「還我公道,還小區安寧」。
對這件事,我的思考有三: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對刑事責任年齡作了具體規定:
也就是說,14歲以下屬於完全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所以針對該案對13歲少年進行了收容教養。
消息一出,很多人在網上聲討,刑事責任年齡不應該成為未成年犯罪的庇護傘。希望我們可以理性思考,雖然我也希望這位13歲少年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刑事責任,但我真的不希望公民樸素的正義感成為社會的一劑毒藥,因為一件「極端案件」就希望從根本上改變法律制度。
追根溯源,《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來源於1979年,而現在由於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發展以及青少年早熟等原因,可能這一規定確實存在滯後性,法律制度跟不上社會成熟度,確實是一個問題。
其次,與刑事責任年齡相關的還有一個概念「刑事責任能力」,指的是行為人辨識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你能不能辨識自己的行為在犯罪,能不能有意識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是精神病人在發病時或者在夢遊時殺人便不追究刑事責任。在這個案件中,雖然這個13歲少年心理發展早已成熟,但由於生理年齡限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在世界範圍內,刑事責任年齡大部分也是規定在14歲,這也是基於社會發展得到的普適性結論,我國的做法無可非議,也經得起質疑,即使現在很多學者呼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所以,如果我們能理性考慮這件事,或許我們有了更好的答案,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一刀切的做法哪怕在個案上存在不合理,但對大多數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還是相對公平的。倘若我們以行為人的心理年齡、成熟程度定罪,但在法律上如何認定行為人的「心理成熟年齡「呢?我們現在有什麼技術手段能做到?
我從第一天學法律,就知道法律的根本價值追求是公平正義。
什麼是公平正義?恐怕我也沒有答案,但我慢慢意識到「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樸素正義觀或許不是絕對正確的。我們很多時候對「公平正義」的認知其實都是自相矛盾的,都是基於自己主觀對善惡的判斷而非公平正義。當「於歡辱母殺人案」發生,我們出於痛恨惡霸勢力,祈求法律免於歡一死,當「崑山砍人案」發生,我們覺得黑社會老大死不足惜。但無論他的身份屬性如何,每個人的生命是不是同樣值得被尊重?
在社會發達、教育程度良好的國家,法律的功能性在於規制行為,而對於犯罪率高的地方,法律主要為了懲罰罪犯。我們之所以呼籲重刑主義,其實也包含著我們對國家法治建設的期待和希冀,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良法善治。
但其實在一次次觸目驚心、駭人聽聞事件的背後,我們是不是該思考一昧推行重刑主義,企圖通過法律的威懾力去達到和諧社會的目標是否有效?能否達成先賢前輩所描繪的「天下大同」那般美好呢?
社會發展的進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法律的修訂也會與時俱進,追隨社會發展的腳步。重刑主義適用於那些犯罪性質惡劣、犯罪率高的國家和地區,倘若我們僅僅加重刑法而忽視普法教育,忽視提高人們的法治意識,這與我們法治建設的初心和路徑是相悖的。法律起到震懾和警示作用,但人人不知法,何談奏效呢?
萬事皆有因。
我們也該反思案件的發生到底該歸咎於誰?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父母良好家庭教育的失位?
我很難想像一個13歲的孩子尾隨、騷擾小區女性,父母竟然置若罔聞,從殺人後那狂妄失態的語氣,可知平時父母有多寵溺,溺愛和嬌寵可能是導致少年走上不歸路的重要原因。
學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恐怕也難逃其咎,在此不想多說。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現在的孩童每天在網路上接受大量垃圾信息,暴力、淫穢色情、賭博等在網站上隨處可見。
如何凈化網路空間,避免網路的烏煙瘴氣污染孩童們純潔的心靈,需要多方的努力。
其次,還要提高他們明辨黑白的能力,當他們面對這些內容時,能否讓他們認識到這些內容是不好的,從而做到主動迴避,哪怕看到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從而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良好的思政教育,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最好的辦法。
人心中那樸素的正義感啊,本不應該是口誅筆伐,成為社會法治的一劑毒藥。
從邏輯學上說,他的做法完全正確。這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真理」。
當然,我至今選擇善良,並不因為善良是正確的,而是我自己都弄不懂的莫名其妙的原因。
事實上,這個世界本質上就是競爭的,你看看國與國的關係就明白了。為了利益本來就可以不擇手段。
我們為什麼要憐憫別人,某種說法是希望我們困難時也同樣獲得憐憫。國人為什麼要敬老,因為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這樣影響社會,形成道德規範,實際上是一種預投資。
然而,它並不真實。
這表現在小女孩被殺後除了憐憫,沒有別的回報。實際上影射出了她不重要。
對於一個群落來說,個別個體的利益真的無關輕重。
但如果修改法律,讓這個十四歲以下的人渣挨槍子兒,那會出現什麼問題。
我們必須很冷靜的分析這個問題,如果這樣做了,是不是預示著整個社會的冷漠和沒有人性?諒解他,只是為了得到一個貌似「善良」的結論。
什麼叫心智不成熟呀,別人腦袋裡的東西你懂個啥,還不是你想怎麼定義就怎麼定義。
依我說,成年人也有很多心智不成熟呢。
其實男孩會這麼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怕,他一直在做類似的事情,從來回報超過投資,他已經上癮了。
人生一輩子就幾十年,當你願意拋開一些罈罈罐罐時,這樣做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只要你進過監獄就不怕進監獄,只要你被學校處分過就不怕處分。
做過學渣的人從不在乎學渣。
他們必然會建立自己圈子,從而與主流社會相抗衡。
他們也有道德,也許江湖規矩就是他們最重要道德。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資源爭奪的,
從這方面看,他們錯在哪裡?
只有你口中所謂的教育,看起來才是那麼的虛偽和可笑吧。
我看大部分答主都在罵題主,請大家可不可以理智一些看待這件事?
答主問題的本質不是為了給未成年人殺人犯以同情和開脫好吧?
最近這種未成年殺人案越來越多,悲劇不斷上演…
我們這些在網上義憤填膺的網友有沒有替我們這個社會反思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會釀成這些悲劇?
而不是一味地吐槽、抹黑我們國家的法律制度阿判不判死刑阿
這是法律界專業人士應該評定的事情,我們不要過度地陷入那種「民粹主義」的理所當然中:你不是受害者,更不是罪犯,你不是律師,不是法官,不是新聞評論員,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需要被我們國家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普通人
什麼納稅人不納稅人的,請先考慮一下你自己能為這個國家做什麼,而不是只想著這個國家能為你做什麼
對社會事件,進行自我觀照,社會透析,這樣,是在以另一種方式保護我們的親人,子女,和我們自己,在未來不會受到這種「無辜」傷害,或者對別人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弊端如何解決
應試教育體制對兒童發展的限制
社會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三觀引導
社區安保措施如何完善
請對事情真相保持一絲期待和尊重,而不是被憤怒的道德評判支配理智
sober
無意冒犯
以上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想找到男生變惡的原因,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發生。我猜的
澆花澆根不澆葉,從源頭解決問題,減少惡人的誕生,可以間接保護人民。
我想樓主表達的可能是這個意思,分析原因不等於為他找借口開脫,就好像我喜歡日漫但我不認同日本人遺忘歷史,對南京大屠殺痛心疾首,我讚美外國的優點,但我始終熱愛祖國。我分析那個男孩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但我並不會為他辯護,我一邊思考什麼原因造成了悲劇,一邊期盼法律為受害者伸張正義。
而對於那個男孩,我希望他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傷亡已經發生了,必須付出代價。不能洗。
前面的部分是說一下我猜測的題主的想法,因為感覺有好多人誤解了題主,一堆在罵,所以說一下。
有人在評論里說過從根本解決問題,有會有新的問題產生,的確,沒有陰暗面的社會簡直是理想化社會,但那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人心的地方有會有陰暗,建造一個完美的國家根本不可能。
我們不能消滅犯罪,但可以降低犯罪率,少一個罪犯,就多保護一些人,可以說這個時代有些讓人失望,但是還有一些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建造理想化社會,有殺伐果斷的,有仁慈包容的,有換位思考的,大家都渴望國家變得更好。
雖然有些決策怎麼看都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我們只能努力去嘗試,毛澤東主席說過:真理是在實踐中被證實的,(大概吧,記不清了)題主想把犯罪在萌芽中消滅的想法也未必荒謬。
還有人表示只喜歡看後邊的那一堆判死刑,要是帶歪了你們真是抱歉。
其實那部分就是說說而已,因為我是個唯物論,那個小男孩最後法律不能把他怎麼著,肯定不能判死刑或無期,鑽了法律漏洞挺讓人無可奈何的,受害人家屬肯定氣憤極了。打了一堆判死刑,純粹是因為無計可施,只能在知乎上說一說了。
少看點電視劇吧 ! 獨立思考得先從少看電視劇開始,不然太容易被帶節奏。
很多案情的動機就是及其簡單,他們就是單純的壞。在這種情況下,討論討論他怎麼變壞還沒有討論現階段法律有無改進空間更有意義。畢竟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快替刑法被噴成篩子了。
每次一出事就好大一口鍋啪就扣學校和老師身上了。這孩子在學校殺人了,學校肯定是要負責的。但是這種情況下這黑鍋學校怎麼還得背呢。
last and not least 分享一段賈行家在紙工廠里說的挺有意思的一小段話 :有一些人是這樣的,他們會把遭受到的不幸理解為一種豁免權。當他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時候,就會漫無目的地把這些東西施加給一些無辜者。然後自己還理直氣壯,覺得這是公正的。直到現在恐怕還有一些人群是這樣的。
題主說我們國家對未成年的心理教育很欠缺,如果欠缺 的話,那麼全國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欠缺,都會去犯罪了。還有,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他的原生家庭,關注他的遭受,了解他殺人的心路歷程,進而把所有的原因都推到原生家庭或者更廣泛的層面上去?全國有那麼多糟糕的家庭,所以我們要一一去改造嗎?辦不到,所以我們只能譴責這個殺人的男生。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聖母婊你又來了
那你是不是還得來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然後巴拉巴拉的說一堆「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可能這女孩也做了些別的事吧」
被害人經歷什麼重要嗎?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如果他受到傷害,然後傷害了自己(自殺/自殘),我會無限同情並對他施以援手;但問題是他沒有必要沒有權利傷害別人,何況是一個完全無辜的人。
而且,請注意,站在犯罪者的角度思考他的經歷,其目的不是為了同情犯罪者(轉移傷害不值得同情)甚至是原諒他減刑(我們都沒有資格原諒他,只有受害人有決定原諒與否的權利),我們的目的是如何完善社會各項制度,盡量在未來減少類似類型事件的發生(最終目的是保護潛在受害者免遭傷害)。
所以,如果因為犯罪者的悲慘經歷就為其減刑/免刑,看似人性化,其實是捨本逐末,背離了我們最根本目的。
第一,法律管理的對象的是行為,施害者雖然缺乏成熟的兩性觀念,但是,只要其行為給受害者造成了實際傷害(無論是強姦還是殺人),就必須接受相應的懲罰,無論動機如何,有意或無意(只不過量刑不同,比如故意殺人和非故意殺人,但都已經構成犯罪)。
而且,法律規定不能和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無論未成年人是不是自願),是因為未成年人身體發育不成熟,發生性關係會造成客觀傷害(有傷害就應該定罪)。所以,在強姦未成年人的案件中的,你討論受害者年齡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這是「殺人」,無論多年齡小,「殺人償命」這個道理不可能不明白,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這是做人的最低最低的底線了。所以我認為殺人案件中,不應該把施害人年齡作為減刑考慮因素。
這時候就體現出血親復仇的重要性了。
※如何克服早戀?,真的很想認真學習?※為什麼我總是擅長在不同的人面前轉換不同性格?※按時睡覺但是作業沒寫完和熬夜補作業選哪個?※作為校霸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校霸後來都怎麼樣了?※求推薦幾本有關青少年心理的書籍?
TAG:青少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