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不知道這裡的「廢物」具體指的是哪一方面。不過既然作為有意識的人,現在可能是處於自己的「舒適區」,沒有勇氣和動力去改變自己。舒適區(comfort zone)最早是地理上的概念,用來形容那些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區。隨後,它慢慢衍生出了心理學的含義。Alasdair White在2009年提出的定義是: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Ta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在舒適區里,「我們的不確定、匱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我們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愛、食物、才能、時間,能夠獲得足夠的欣賞,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Brown, 2010) 心理學家有個形象的比喻,將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用海水為例分為三個區域:岸邊、淺水區、深水區,而岸邊這個區域,對應的就是「舒適區」。假如你是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一定是感覺待在「岸邊」的舒適區最安全、最舒適,而每往前一步,心裡的恐慌和不安就會增加一分。因此,很多人都寧可待在岸邊的舒適區。這個舒適的岸邊並非一成不變,海水有漲潮的時候,你的舒適區有可能被淹沒,如果不加以拓展,舒適區就會越來越小,最終,原本是舒適區的地方就會消失,站在原地的你,也會被恐慌和不安困擾,而以前的非舒適區,則會更令你感到不安和恐慌。雖然這個概念看起來頗為抽象,但心理舒適區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思想認知方面的虛無領域,而是廣泛存在於社會的現實生活中。一般而言,心理舒適區具備以下特徵:可控(安全)、穩定(維護成本低廉)、優越於他人(一定的滿意度)。從而會讓處於其中的人在心理上覺得舒適。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人與人之間的舒適區差異極大。對於某些人而言,與緊張的工作環境相比,溫馨怡人的家庭空間就是他們的「舒適區」。而對於另一些人而言,持續的有條不紊的工作才是他的心靈安定的源泉,工作是「痛」並快樂的。聚焦於工作中的問題解決過程就是他們的「舒適區」。對於有些人來說,發現缺陷和存在的問題屬於他們的「舒適區」。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欣賞他人和讚美他人屬於自己的「舒適區」。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舒適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積極作用 從正面來看,首先,舒適區是一種認知模式,它幫助人們維護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禦屏障,能夠起到一種避風港的作用。其次,舒適區是自我調節器,它對人穩定情緒的作用。第三,舒適區決定了人對外界信息的接納度。 消極作用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會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其行為表現為:懶惰、鬆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對現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沉溺於「舒適區」的人,會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沒有危機感,甚至產生自我麻痹感。處於這一區域,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優越於他人。 勇敢走出舒適區,克服花盆效應 套用張泉靈說的一句話:「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張泉靈作為央視著名的主持人、記者,有著光鮮的職業和身份,是不是該滿足呢?她沒有,她從央視辭職,進入創投界,42歲的她稱自己想「重來一次」。她舉過這樣一個例子,相信很多人也聽過,遠在東北的爺爺給孫子打電話,「你們倆夫妻別在北京混了,趕緊回哈爾濱吧。這兒有好事情,這兒的環衛局在招環衛工人,不是臨時的,是正式的。而且給上保險,2000多元/月,可好了。」據悉,哈爾濱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了幾千人。其中 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時代發展的太快,而我們的價值觀可能還停留在上一輩。去飯館吃飯,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小學生都拿著手機在點擊收付款,門口坐著的老爺爺笑著對我說,現在小學生都用微信支付,我們這些人老了,學不會啊,就是帶現金。我清晰的看到變化帶來的不適應與震撼。要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就得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去面對各種競爭與改變。1、培養好奇心好奇心是我們探索世界的動力,對生活保持好奇,你就有了探索的勇氣,而探索本身,就是一種嘗試,一種突破,一種前進。這一點不妨向充滿童趣的孩子學習,遇到不懂的事情多問幾個為什麼,同一個問題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對於感興趣的事物試著去嘗試。不去拒絕新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故步自封而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思想中。2、感謝不安 遇到陌生人我們會感到不安,面對新工作我們會感到不安,處於新環境我們也會感覺不安,不安雖然讓我們不那麼舒服,但卻是我們獲得成長和突破的契機。因此,面對不安,我們先從理智上問自己,它會給我們帶來成長嗎?然後在內心中對能給你成長的不安真誠的說聲謝謝,並接受這種不安,帶著不安向你的既定目標前進。你會發現,用不了多久,這種不安就不見了。3、每天都冒險一點點生活需要激情與活力,而激情與活力又是突破舒適區的動力。而每天冒一點點險,是保持激情與活力的妙方。試著去和一個難纏的客戶溝通,或者去嘗試從未有過的裝束,再或者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卻沒有勇氣做的事情,比如向喜歡的人告白,在眾人面前演講。新的嘗試會帶給你新的感覺。4、學會延遲滿足如果一個目標困難重重,你還會去完成嗎?如果一個付出暫時沒有回報,你還會付出嗎?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儘快嘗到勝利和成功的糖豆,但實際上笑到最後的卻常常是願意推遲吃糖豆的人。為了達到更大的成功,他們願意在不安中逗留更長時間。可見,學會對困難的忍耐。References:Brown, B. (2010).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are. Hazelden Publishing.這裡的「廢物」可能只是沒有符合大眾的價值觀,但是相信你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可能缺少了堅持,或者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如果說提升的話,還是希望你不斷地去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再堅持下去。關注小麥心理,關注科學心理學。 謝邀,看到廢物兩個字讓我一愣,然後看了下回答,大多都是雞湯式的,沒有任何用。 我不說那些,說了也沒用,我直接給建議,覺得行就行,不行就當沒看過。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必須有一技之長,不會就學,去找工作,哪怕是打雜,超市收銀這些工作,現在社會,只要你想賺錢,可能會辛苦點,但不會很難,怕的是眼高手低累的不願意干,輕的閑不賺錢,如果願意干,起碼能滿足自己的生活,然後你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工作,別的都不用想,就是認真工作,世間萬事,就怕認真二字,我說的認真,是全身心投入,思考。萬事都有通用的規則,只要你抓住任何一個工作的精髓,都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事情上,慢慢的,你就會有改變的,改變來的不是突然地,是量變引起的質變。我相信題主這個肯定是迷茫期,不會沒有工作,不會真的一無所有,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認真!如果題主是無病呻吟,那我無話可說,大道理說的太多誰都懂,想要改變,就從今天開始只需要做事認真!!全身心投入!! 謝邀....這不還挺年輕的嘛什麼都還來得及,其實一團糟的狀況難以改變是因為眼界的局限,那你很難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可別的人又不會十分清楚你的具體狀況就很難幫你找到突破口 方法:想減肥不知道怎麼辦就挨餓,最粗暴的最簡單;想提升自己就先去專升本,別人說沒用不要理,能前進一點點是一點點;想要一技之長就去學,把吃零食的錢花在提升自己上注意:越是對你有幫助的事情就越需要堅持,凡是立刻能見到回報的大多是騙局。加油,其實你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很好了,改變只是需要你堅持。別問我怎麼堅持,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那答案就在你的血脈里。(血脈那句是在別的地方看到的,具體咋說的忘了,大概是這樣的) 曾經我也喜歡寫類似雞湯的一條條的東西,現在發現都不如給五個字,「自己想辦法」這五個字很無力,但是再加上七個字就不一樣了,「想不出來繼續想」不過我自己其實後面還留了九個字,不輕易告人,「還想不出來就認命吧」別人的答案永遠是別人的。外人看清了廬山真面目,卻看不清廬山裡的行人所看到的細節。鍵盤俠說了再多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不如一句加油來的實在。 謝邀。不如我們一起先減個肥??我打算年前瘦十斤的,現在還在努力,要不要一起?至少做個瘦一點廢物。 推薦閱讀:
謝邀。
不知道這裡的「廢物」具體指的是哪一方面。不過既然作為有意識的人,現在可能是處於自己的「舒適區」,沒有勇氣和動力去改變自己。
舒適區(comfort zone)最早是地理上的概念,用來形容那些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區。隨後,它慢慢衍生出了心理學的含義。Alasdair White在2009年提出的定義是: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Ta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在舒適區里,「我們的不確定、匱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我們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愛、食物、才能、時間,能夠獲得足夠的欣賞,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Brown, 2010)
心理學家有個形象的比喻,將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用海水為例分為三個區域:岸邊、淺水區、深水區,而岸邊這個區域,對應的就是「舒適區」。假如你是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一定是感覺待在「岸邊」的舒適區最安全、最舒適,而每往前一步,心裡的恐慌和不安就會增加一分。因此,很多人都寧可待在岸邊的舒適區。
這個舒適的岸邊並非一成不變,海水有漲潮的時候,你的舒適區有可能被淹沒,如果不加以拓展,舒適區就會越來越小,最終,原本是舒適區的地方就會消失,站在原地的你,也會被恐慌和不安困擾,而以前的非舒適區,則會更令你感到不安和恐慌。
雖然這個概念看起來頗為抽象,但心理舒適區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思想認知方面的虛無領域,而是廣泛存在於社會的現實生活中。一般而言,心理舒適區具備以下特徵:可控(安全)、穩定(維護成本低廉)、優越於他人(一定的滿意度)。從而會讓處於其中的人在心理上覺得舒適。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人與人之間的舒適區差異極大。對於某些人而言,與緊張的工作環境相比,溫馨怡人的家庭空間就是他們的「舒適區」。而對於另一些人而言,持續的有條不紊的工作才是他的心靈安定的源泉,工作是「痛」並快樂的。聚焦於工作中的問題解決過程就是他們的「舒適區」。對於有些人來說,發現缺陷和存在的問題屬於他們的「舒適區」。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欣賞他人和讚美他人屬於自己的「舒適區」。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舒適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從正面來看,首先,舒適區是一種認知模式,它幫助人們維護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禦屏障,能夠起到一種避風港的作用。其次,舒適區是自我調節器,它對人穩定情緒的作用。第三,舒適區決定了人對外界信息的接納度。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會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其行為表現為:懶惰、鬆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對現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慾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沉溺於「舒適區」的人,會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沒有危機感,甚至產生自我麻痹感。處於這一區域,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優越於他人。
勇敢走出舒適區,克服花盆效應
套用張泉靈說的一句話:「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張泉靈作為央視著名的主持人、記者,有著光鮮的職業和身份,是不是該滿足呢?她沒有,她從央視辭職,進入創投界,42歲的她稱自己想「重來一次」。她舉過這樣一個例子,相信很多人也聽過,遠在東北的爺爺給孫子打電話,「你們倆夫妻別在北京混了,趕緊回哈爾濱吧。這兒有好事情,這兒的環衛局在招環衛工人,不是臨時的,是正式的。而且給上保險,2000多元/月,可好了。」據悉,哈爾濱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了幾千人。其中 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
時代發展的太快,而我們的價值觀可能還停留在上一輩。去飯館吃飯,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小學生都拿著手機在點擊收付款,門口坐著的老爺爺笑著對我說,現在小學生都用微信支付,我們這些人老了,學不會啊,就是帶現金。我清晰的看到變化帶來的不適應與震撼。要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就得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去面對各種競爭與改變。
1、培養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們探索世界的動力,對生活保持好奇,你就有了探索的勇氣,而探索本身,就是一種嘗試,一種突破,一種前進。這一點不妨向充滿童趣的孩子學習,遇到不懂的事情多問幾個為什麼,同一個問題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對於感興趣的事物試著去嘗試。不去拒絕新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故步自封而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思想中。
2、感謝不安
遇到陌生人我們會感到不安,面對新工作我們會感到不安,處於新環境我們也會感覺不安,不安雖然讓我們不那麼舒服,但卻是我們獲得成長和突破的契機。因此,面對不安,我們先從理智上問自己,它會給我們帶來成長嗎?然後在內心中對能給你成長的不安真誠的說聲謝謝,並接受這種不安,帶著不安向你的既定目標前進。你會發現,用不了多久,這種不安就不見了。
3、每天都冒險一點點
生活需要激情與活力,而激情與活力又是突破舒適區的動力。而每天冒一點點險,是保持激情與活力的妙方。試著去和一個難纏的客戶溝通,或者去嘗試從未有過的裝束,再或者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卻沒有勇氣做的事情,比如向喜歡的人告白,在眾人面前演講。新的嘗試會帶給你新的感覺。
4、學會延遲滿足
如果一個目標困難重重,你還會去完成嗎?如果一個付出暫時沒有回報,你還會付出嗎?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儘快嘗到勝利和成功的糖豆,但實際上笑到最後的卻常常是願意推遲吃糖豆的人。為了達到更大的成功,他們願意在不安中逗留更長時間。可見,學會對困難的忍耐。
References:
Brown, B. (2010).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are. Hazelden Publishing.
這裡的「廢物」可能只是沒有符合大眾的價值觀,但是相信你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可能缺少了堅持,或者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如果說提升的話,還是希望你不斷地去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再堅持下去。
關注小麥心理,關注科學心理學。
謝邀,看到廢物兩個字讓我一愣,然後看了下回答,大多都是雞湯式的,沒有任何用。
我不說那些,說了也沒用,我直接給建議,覺得行就行,不行就當沒看過。
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必須有一技之長,不會就學,去找工作,哪怕是打雜,超市收銀這些工作,現在社會,只要你想賺錢,可能會辛苦點,但不會很難,怕的是眼高手低累的不願意干,輕的閑不賺錢,如果願意干,起碼能滿足自己的生活,然後你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工作,別的都不用想,就是認真工作,世間萬事,就怕認真二字,我說的認真,是全身心投入,思考。
萬事都有通用的規則,只要你抓住任何一個工作的精髓,都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事情上,慢慢的,你就會有改變的,改變來的不是突然地,是量變引起的質變。
我相信題主這個肯定是迷茫期,不會沒有工作,不會真的一無所有,所以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
認真!
如果題主是無病呻吟,那我無話可說,大道理說的太多誰都懂,想要改變,就從今天開始
只需要做事認真!!全身心投入!!
謝邀....
方法:想減肥不知道怎麼辦就挨餓,最粗暴的最簡單;想提升自己就先去專升本,別人說沒用不要理,能前進一點點是一點點;想要一技之長就去學,把吃零食的錢花在提升自己上
注意:越是對你有幫助的事情就越需要堅持,凡是立刻能見到回報的大多是騙局。
加油,其實你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很好了,改變只是需要你堅持。
別問我怎麼堅持,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那答案就在你的血脈里。
曾經我也喜歡寫類似雞湯的一條條的東西,現在發現都不如給五個字,
「自己想辦法」
這五個字很無力,但是再加上七個字就不一樣了,
「想不出來繼續想」
不過我自己其實後面還留了九個字,不輕易告人,
「還想不出來就認命吧」
※骨折了在家修養,應該幹嘛什麼有意義的事呢?※我們梳理了2019年快手變現的4種方式,做短視頻不可錯過※女生心裡成熟有魅力的男生是什麼樣的?※沒必要去害怕得罪人,其實有些事越是敢爭,別人越是敬重!很精闢※怎麼擁有強悍的自制力?
TAG: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