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英語單詞課老師教的母音互換輔音通假是否有理論依據?
老師舉例obese,ob=ov=over,ese=eta=eat,加起來就是overeat=吃多了=肥胖
- 老師的理論是錯的。
- 但是這種方法(偶爾)可以輔助記單詞。
- 類似」母音互換輔音通假「的理論存在,但並不是老師說的這種,而是語言發展過程中母音、輔音發生變化的規律。
- 若想根據英語單詞的造詞原理來記憶,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Search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www.etymonline.com
關於這個obese和其他的理論,其實這老師說的還是有點像那麼回事兒的,但是細節上有錯誤。
obese的詞源在obesus,在拉丁語中可以再聯繫到obedere。ob並不是over的意思,而是一種表示原因的前綴,非要拉英語的話其實更接近於of。但是edere確實是吃,edere和eat有共同的原始形式*ed-。
老師所謂的「母音互換輔音通假」實際上可能是一種上溯祖語詞根的樸素嘗試,他找不對歸找不對,但確實是有這麼回事的。但是話說回來,你又不會拉丁語,上溯到拉丁詞甚至PIE,又有什麼用……
至於「腓尼基字母」什麼的,你不要信,這和我說的不是一回事。
這是沒有依據的。
記得有個老師也很推崇這種方法,而且舉例:
例詞:
cl,c…l表示分開(分得清楚)
clever聰明,即開竅的clause分句,從句,條款(一條條分開的)clean乾淨的(與臟物分開的)cleave劈開clear分清楚
看起來很美。但是下面這些詞卻是表示「閉合」之意的:close關閉clot凝結cling 附著
但是,有人又會說:cl有「分開」和「閉合」之意。似乎圓了理論。
現實情況是:cl還有很多其他意思。所以這樣總結又有什麼意思呢?從cl這個組合,基本上是無法判斷一個詞的意思。
這種方法分解單詞、記單詞一眼看上去似乎很有創意,而且對某些詞也確實有點用。但切記:它只適合在極少場合使用,而且用多了,學習者會被這樣無厘頭式信息搞暈。
記住單詞的根本方法是「音形速讀法」。
超級詞力:音形速讀法丨用音標、音節知識拼讀單詞,會讀就會寫?zhuanlan.zhihu.com再輔以「詞根詞綴「等記詞方法,就完美了。
超級詞力:用詞根詞綴背英語單詞靠譜嗎丨效果方法?zhuanlan.zhihu.com沒有依據。Wiktionary:
From Latin obēsus, perfect passive participle of obedō (「I devour, eat away」), from ob (「away」) + edō (「I eat」)
只能算是一種輔助記憶法
這兩個理論都是扯淡。
先說母音。
英語中存在的母音的所謂的音變叫「母音交替」,有兩個相關辭彙ablaut和umlaut以及i-mutation就是在說母音的變化相關現象的。
因為發音特點,幾種不同的母音在口腔內的流轉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換句話說,不用唇齒鼻等發音器官的配合,aeiou這幾個母音可以比較方便的轉化。但這並不是什麼所謂「母音互換」。
換句話說,如果母音可以隨意互換,那god和good是不是有關?那goat和get是不是有關?那bad和bed和bid和bud是不是有關?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
如果有所謂的母音互換,那aeiou的轉換必定得有一定規則吧,什麼規則誰能給說一下?
再說輔音。
我所理解的你指的講單詞的「輔音通假」,其實就是輔音的音變,比如這個扯淡的ob-就是over。
ob-是個拉丁前綴,over是日耳曼單詞,憑啥b就變成了v了?兩種語言間呀哥們。
詞源資料顯示,拉丁前綴ob-和希臘前綴epi-同源,那我們也可以說p-v通假,那誰變成了誰呢?p變成了v還是v變成了p?
所有的音變必定有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就是:哪種語言內或哪兩種語言間,哪個音在什麼時代發生了怎麼樣的音變。離開這兩個維度,所謂的「輔音通假」就是耍流氓。講述者自己絕對語言學知識不及格。
看來這個老師喜歡研究凌波微步啊。
有直線不走,非要去走彎的。
本來記個單詞簡簡單單,非要去搞這些玩意兒來加重腦消耗。
有依據的,拼音源頭是腓尼基字母,只有輔音沒有母音,很簡練,一般兩個字母代表一個意思,如th可以表示,星神,ph表示貧人,dh表示帝人。母音都是後加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