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找百度呀,我截屏上傳後不太清晰 孔子在魯國做大司寇的時候和季氏很不對付。因為孔子想要中央集權,打擊三桓,削弱權臣的勢力。夾谷會盟後季桓子勸魯定公收下齊國贈送的舞女,後「觀望終日,怠於政事」,於是孔子離去,開始了周遊列國。多年後,魯國衰落,覬覦魯國土地已久的齊國最終決定攻打魯國。此時定公早已去世,季桓子病重,臨死之前對他的後代季康子說: 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 這個國家就要興盛了,卻因為我得罪了孔子 沒能興盛起來。這是季桓子——作為孔子的政敵,和孔子鬥了一輩子的權臣的遺言,也是距離孔子最近的一句評價。他還說: 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 不知他看著虎視眈眈的齊師,是否想到了定公與三桓被陽虎和公山不狃打得抱頭鼠竄時,孔子武子台平叛的場景。@solon 我不止一次的勸你多讀點書,我還記得你有一次說如果你是美國警察先崩了我。 找出晏嬰批評孔子的一句話就以為這是人間真理了,可結果呢?崔杼弒齊君。崔杼弒君的時候,你晏嬰做了什麼?晏嬰為什麼說這句話?因為孔子看出齊君大權旁落,權臣遲早生出事端,所以對齊景公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史記·孔子世家》這一句話有孔安國做的注: 孔安國曰:「當此之時,陳恆制齊,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對也。」 為什麼這麼說?你齊國權臣都要搞死齊君了,孔子強調中央集權有問題?而晏嬰是什麼人?屁股決定腦袋他自然要趕走孔子。多年後,崔杼弒齊君,晏嬰有什麼反應? 這時候你不說孔子看事情很准反而贊同一個齊君被殺連個屁都不放的「忠臣」的言論,你真的有腦子?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你怎麼不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你知不知道此時孔子去了魯國,齊國大夫犁鉏是怎麼評價的孔子? 魯用孔丘,其勢危齊。 如果孔子真像晏嬰說的那樣「不可以為國」,那孔子去鄰國當政齊國大夫應該高興才是,怎麼會說出「其勢危齊」呢?一個人在齊國做官「不可以為國」,在魯國就能威脅到齊國,這是誰的問題?這句話把晏嬰的臉都抽腫了!還有一個證據。《史記·齊太公世家》里說: 景公害孔丘相魯,懼其霸 你不是說人家不會執政么?為什麼齊景公還擔心孔子做魯相成就霸業呢? 犁鉏設下夾谷會盟之計,計劃在會談上派人化妝成演員劫持魯定公,結果呢?孔子看出來者不善,帶兵前往會談現場,實際上做了魯定公的保鏢。「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的時候是誰救的場?還是孔子。孔子帶兵保護定公,拔劍威脅齊君,後齊國人歸還了三座城池謝罪。這時候你晏嬰臉疼不疼?你說人家幹不了正事,人家反手就敢威脅你要你歸還失地。上一個這麼乾的叫曹沫,用匕首劫持齊桓公,齊國也是歸還失地,這件事被寫進了《刺客列傳》。就因為你說孔子不行逼走了孔子,結果孔子到鄰國做官馬上就要你割地道歉,你是晏嬰你的臉疼不疼? 就在這一年,臉被抽腫的晏嬰死了。 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是歲,晏嬰卒。——《史記·齊太公世家》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 你都把齊國玩崩了,還好意思說孔子不幹正事,臉呢?點我圍觀文盲無腦黑的神奇嘴臉?www.zhihu.com 從歷史學的方向回答,古人對夫子的評價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像楊朱墨子莊子這些對和儒家學說有衝突的學派代表,對夫子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孟老夫子當然會反過來啐他們一臉,這些「無父無君」的傢伙也配罵夫子。第二類就是今文經學派,普遍將夫子抬到聖人的高度,認為夫子是「百代素王」,有封神的傾向。自從韓愈朱子創立道統學統治統等學說以後,宋明理學繼承了今文經學派對夫子的評價。第三類就是古文經學派的,更多的將夫子看做刪述六經的先師,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當然今文經學派還認為夫子作六經,而古文經學派認為夫子述而不作。直至近代今文經學派再次興起(比如康南海為代表的常州學派)後這一爭論又被提出,筆者記得馮友蘭先生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還在解釋什麼是「述而不作」(馮友蘭先生是第一代新儒家代表)第四類就是異端了,比如李贄。 當然還能從另一個角度回答就是對夫子主流評價的變化,總體上是好的,而且是越來越好,有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夫子後人的爵位變化自己夫子封號的變化,需要特別提出的一點是夫子在明清是封號中的文宣王被去掉不是地位變低了,而是已經脫離人臣之位了。 謝邀!對於我來說,古人如何評價孔子,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更在乎的是我如何評價孔子,因為這對我、對我的生命、對我的生活更有意義與價值!在孔子的努力下,對西周以來的禮樂德政文化,進行了心性化,繼而逐步轉化為華夏心性文化,為華夏文明發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礎與發展趨勢。至此作為職業性質的小人儒,轉化為了道德精神的君子儒,這是儒一次升華似的飛躍。從此君子、士、大人、儒等名詞,不只是社會地位、職業性質的名詞,而更多的成為了一種文化屬性名詞,儒家正是成為了一個學派,形成了華夏心性之學的第一次集成,由並以孔子及其弟子為代表的儒者傳承、彰顯,他們以心性覺醒、人格獨立、德性完滿為宗旨。內證心性,安住道德之樂,超然物外,不為名利所傷,愛財以道,求祿以義,進可治世安民,退可著述教化。雖然孔子完成了華夏文化心性化的轉變,但孔子的教育模式,重視對個人的應機指導,有著針對性強、靈活直接的優勢,但也是最不利於弟子學習,與學術傳承的教授模式,這給後世儒家心性之學的教化與傳承,埋下了巨大的隱形障礙,正是「孔門家法」難以傳承的根本原因。雖然盡其一生,孔子也未能被時代認可,被統治階級認可。在孔子四處碰壁,自己以心性之學構建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孔子退而著作教化,刪述六經,廣收弟子,為使心性之學得以傳承,做了最後的努力。同時,這也是孔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教化大眾、培養官員,也是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及政治理想的一種方式。所以從世俗角度看,孔子的一生是落魄的、失敗的,但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憑一己之力,將華夏文化推向了一次高峰,奠定了華夏文明心性之學的基礎,成為一代儒宗。 推薦閱讀: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找百度呀,我截屏上傳後不太清晰
孔子在魯國做大司寇的時候和季氏很不對付。
因為孔子想要中央集權,打擊三桓,削弱權臣的勢力。
夾谷會盟後季桓子勸魯定公收下齊國贈送的舞女,後「觀望終日,怠於政事」,於是孔子離去,開始了周遊列國。
多年後,魯國衰落,覬覦魯國土地已久的齊國最終決定攻打魯國。
此時定公早已去世,季桓子病重,臨死之前對他的後代季康子說:
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
這個國家就要興盛了,卻因為我得罪了孔子 沒能興盛起來。
這是季桓子——作為孔子的政敵,和孔子鬥了一輩子的權臣的遺言,也是距離孔子最近的一句評價。
他還說:
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
不知他看著虎視眈眈的齊師,是否想到了定公與三桓被陽虎和公山不狃打得抱頭鼠竄時,孔子武子台平叛的場景。
@solon 我不止一次的勸你多讀點書,我還記得你有一次說如果你是美國警察先崩了我。
找出晏嬰批評孔子的一句話就以為這是人間真理了,可結果呢?
崔杼弒齊君。
崔杼弒君的時候,你晏嬰做了什麼?
晏嬰為什麼說這句話?
因為孔子看出齊君大權旁落,權臣遲早生出事端,所以對齊景公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史記·孔子世家》這一句話有孔安國做的注:
孔安國曰:「當此之時,陳恆制齊,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對也。」
為什麼這麼說?
你齊國權臣都要搞死齊君了,孔子強調中央集權有問題?
而晏嬰是什麼人?屁股決定腦袋他自然要趕走孔子。
多年後,崔杼弒齊君,晏嬰有什麼反應?
這時候你不說孔子看事情很准反而贊同一個齊君被殺連個屁都不放的「忠臣」的言論,你真的有腦子?
你怎麼不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
你知不知道此時孔子去了魯國,齊國大夫犁鉏是怎麼評價的孔子?
魯用孔丘,其勢危齊。
如果孔子真像晏嬰說的那樣「不可以為國」,那孔子去鄰國當政齊國大夫應該高興才是,怎麼會說出「其勢危齊」呢?
一個人在齊國做官「不可以為國」,在魯國就能威脅到齊國,這是誰的問題?
這句話把晏嬰的臉都抽腫了!
還有一個證據。《史記·齊太公世家》里說:
景公害孔丘相魯,懼其霸
你不是說人家不會執政么?為什麼齊景公還擔心孔子做魯相成就霸業呢?
犁鉏設下夾谷會盟之計,計劃在會談上派人化妝成演員劫持魯定公,結果呢?
孔子看出來者不善,帶兵前往會談現場,實際上做了魯定公的保鏢。
「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的時候是誰救的場?
還是孔子。孔子帶兵保護定公,拔劍威脅齊君,後齊國人歸還了三座城池謝罪。
這時候你晏嬰臉疼不疼?
你說人家幹不了正事,人家反手就敢威脅你要你歸還失地。
上一個這麼乾的叫曹沫,用匕首劫持齊桓公,齊國也是歸還失地,這件事被寫進了《刺客列傳》。
就因為你說孔子不行逼走了孔子,結果孔子到鄰國做官馬上就要你割地道歉,你是晏嬰你的臉疼不疼?
就在這一年,臉被抽腫的晏嬰死了。
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是歲,晏嬰卒。——《史記·齊太公世家》
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是歲,晏嬰卒。
從歷史學的方向回答,古人對夫子的評價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類是像楊朱墨子莊子這些對和儒家學說有衝突的學派代表,對夫子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孟老夫子當然會反過來啐他們一臉,這些「無父無君」的傢伙也配罵夫子。
第二類就是今文經學派,普遍將夫子抬到聖人的高度,認為夫子是「百代素王」,有封神的傾向。自從韓愈朱子創立道統學統治統等學說以後,宋明理學繼承了今文經學派對夫子的評價。
第三類就是古文經學派的,更多的將夫子看做刪述六經的先師,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當然今文經學派還認為夫子作六經,而古文經學派認為夫子述而不作。直至近代今文經學派再次興起(比如康南海為代表的常州學派)後這一爭論又被提出,筆者記得馮友蘭先生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還在解釋什麼是「述而不作」(馮友蘭先生是第一代新儒家代表)
第四類就是異端了,比如李贄。
當然還能從另一個角度回答就是對夫子主流評價的變化,總體上是好的,而且是越來越好,有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一下夫子後人的爵位變化自己夫子封號的變化,需要特別提出的一點是夫子在明清是封號中的文宣王被去掉不是地位變低了,而是已經脫離人臣之位了。
謝邀!
對於我來說,古人如何評價孔子,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更在乎的是我如何評價孔子,因為這對我、對我的生命、對我的生活更有意義與價值!
在孔子的努力下,對西周以來的禮樂德政文化,進行了心性化,繼而逐步轉化為華夏心性文化,為華夏文明發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礎與發展趨勢。至此作為職業性質的小人儒,轉化為了道德精神的君子儒,這是儒一次升華似的飛躍。從此君子、士、大人、儒等名詞,不只是社會地位、職業性質的名詞,而更多的成為了一種文化屬性名詞,儒家正是成為了一個學派,形成了華夏心性之學的第一次集成,由並以孔子及其弟子為代表的儒者傳承、彰顯,他們以心性覺醒、人格獨立、德性完滿為宗旨。內證心性,安住道德之樂,超然物外,不為名利所傷,愛財以道,求祿以義,進可治世安民,退可著述教化。
雖然孔子完成了華夏文化心性化的轉變,但孔子的教育模式,重視對個人的應機指導,有著針對性強、靈活直接的優勢,但也是最不利於弟子學習,與學術傳承的教授模式,這給後世儒家心性之學的教化與傳承,埋下了巨大的隱形障礙,正是「孔門家法」難以傳承的根本原因。
雖然盡其一生,孔子也未能被時代認可,被統治階級認可。在孔子四處碰壁,自己以心性之學構建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孔子退而著作教化,刪述六經,廣收弟子,為使心性之學得以傳承,做了最後的努力。同時,這也是孔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教化大眾、培養官員,也是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及政治理想的一種方式。
所以從世俗角度看,孔子的一生是落魄的、失敗的,但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憑一己之力,將華夏文化推向了一次高峰,奠定了華夏文明心性之學的基礎,成為一代儒宗。
※為什麼古代的聖人,孔子,釋迦摩尼,等等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教子化民之道(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我的《論語》筆記之——顏回問仁※禍起蕭牆——《論語》學習421※為什麼老子、孔子這麼遙遠的人,說的話這麼有用 他們是怎麼寫出來的?
TAG:孔子 | 古人 | 儒家 |